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8)

回本書目錄

菜部第二十七卷 (8)

1. 白苣

(宋《嘉祐》)

【釋名】石苣(《綱目》)、生菜。

白話文:

釋名:

石苣(《綱目》)、生菜。

時珍云:白苣、苦苣、萵苣俱不可煮烹,皆宜生挼去汁,鹽、醋拌食,通可曰生菜,而白苣稍美,故獨得專稱也。王氏《農書》謂之石苣。陸璣《詩疏》云:青州謂之芑。可生食,亦可蒸為茹。

【集解】藏器云:白苣似萵苣,葉有白毛。

白話文:

李時珍說:萵苣、苦苣、萵苣都不適合煮熟來吃,都應該生嚼並去除汁液,用鹽和醋拌著吃,通稱為生菜,而萵苣略微美味一些,所以才能單獨被稱為生菜。王氏的《農書》稱之為石苣。陸璣的《詩疏》說:青州人稱之為芑,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熟來吃。

【集解】藏器曰:白苣類似萵苣,葉片上生有白色絨毛。

時珍曰:處處有之。似萵苣而葉色白,折之有白汁。正二月下種。四月開黃花如苦蕒,結子亦同。八月、十月可再種。故諺云:生菜不離園。按:《事類合璧》云:苣有數種:色白者為白苣,色紫者為紫苣,味苦者為苦苣。

白話文:

李時珍說:萵苣到處都有。萵苣很像萵苣,但葉子是白色的,折斷後有白色的汁液。在農曆正月、二月播種。農曆四月開黃花,像苦蕒,結的種子也一樣。農曆八月、十月可以再次播種。所以俗話說:萵苣四季不離園。據《事類合璧》記載:萵苣有幾種:白色的叫白苣,紫色的叫紫苣,味道苦的叫苦苣。

【氣味】苦,寒,無毒。

炳曰:平。患冷氣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損人。產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腸痛。

思邈曰:不可共酪食,生蟲䘌。

白話文:

【氣味】苦味,寒性,無毒。

宋朝炳先生說:性質平和。患有寒氣的人吃了會使腹部受寒,但也不會導致嚴重損傷。產後不可食用,會讓人感到寒氣入侵,並引起小腸疼痛。

唐朝孫思邈說:不可與乳酪一起食用,否則會生蟲引起疾病。

【主治】補筋骨,利五臟,開胸膈壅氣,通經脈,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煮食之(孟詵)。解熱毒、酒毒,止消渴,利大小腸(寧原)。

白話文:

【療效】滋補筋骨,益處五臟,消除胸膈壅氣,疏通經脈,止住脾氣,使人牙齒潔白,聰明且鮮少嗜睡。可拿來煮食。(孟詵)可解除熱毒、酒毒,止住消除口渴,對大腸、小腸有益。(寧原)

【附方】舊一。

魚臍瘡,其頭白似腫,痛不可忍:先以針刺破頭及四畔,以白苣取汁滴孔中,良。(《外臺秘要》)

白話文:

魚臍瘡,其瘡頭呈白色且腫脹,疼痛難忍:先用針刺破瘡頭和周邊,再用白苣榨取汁液滴入孔中,效果很好。(出處:《外臺祕要》)

2. 萵苣

(《食療》)

【釋名】萵菜、千金菜。

時珍曰:按:彭乘《墨客揮犀》云:萵菜自咼國來,故名。

【集解】藏器曰:萵苣有白者、紫者。紫者入燒煉藥用。

白話文:

釋名 萵苣,也稱千金菜。

集解 藏器說:萵苣有白色和紫色的。紫色的萵苣用於煉製藥物。

時珍曰:萵苣,正二月下種,最宜肥地。葉似白苣而尖,色稍青,折之有白汁黏手。四月抽苔,高三、四尺。剝皮生食,味如胡瓜。糟食亦良。江東人鹽曬壓實,以備方物,謂之萵筍也。花、子並與白苣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萵苣在正月至二月時播種,種植在肥沃的土地最為合適。它的葉子像白苣,但葉尖較尖,顏色略微青綠,折斷後有乳白色黏液沾黏在手上。四月時抽穗,高度可以長到三、四尺高。剝皮生吃,味道像是黃瓜,醃漬食用也很美味。江東的人將萵筍曬乾並壓實,以備作為禮物,稱為「萵筍」。萵苣的花和種子皆與白苣相同。

【氣味】苦,冷,微毒。

李鵬飛曰:久食昏人目。患冷人不宜食。

時珍曰:按:彭乘雲:萵苣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觸之,則目暝不見物。人中其毒,以薑汁解之。

藏器曰:紫萵苣有毒,入燒煉藥用。

白話文:

氣味:苦、寒,有微毒。

李鵬飛說:食用過久會使人視力昏花。患有寒氣病的人不宜食用。

李時珍說:查閱《彭乘雲》一書記載:萵苣有毒,百蟲不敢靠近。蛇虺碰到萵苣,眼睛會失明,無法看見東西。人若中毒,可用薑汁解毒。

藏器說:紫萵苣有毒,可加入煉製藥物中使用。

《丹房鏡源》曰:萵苣用硫黃種,結砂子,制硃砂。又曰:紫色萵苣和土作器,火煅如銅也。

【主治】利五臟,通經脈,開胸膈,功同白苣(藏器)。

白話文:

《丹房鏡源》說:萵苣用硫磺種植,會結出砂子,可以製成硃砂。另外還說:紫色的萵苣和泥土一起放在爐子裡燒製,可以像銅一樣堅硬。

主治五臟虛弱、經絡不通、胸膈氣滯,功效與白苣相當(治療內臟疾病)。

利氣,堅筋骨,去口氣,白齒牙,明眼目(寧原)。通乳汁,利小便,殺蟲、蛇毒(時珍)。

白話文:

有利氣,能堅固筋骨,去口臭,使牙齒潔白,使眼睛明亮。(寧原)。能通乳汁,利小便,殺蟲和蛇毒。(時珍)。

【附方】舊一,新五。

乳汁不通:萵苣菜煎酒服。(《海上方》)。

小便不通:萵苣菜,搗敷臍上即通。(《衛生易簡方》)。

小便尿血:同上方,甚效。(楊氏方)。

沙蝨水毒:萵苣菜搗汁塗之,良。(《肘後方》)。

白話文:

【附方】共六方,古方一,新方五。

乳汁不通:萵苣菜煎服酒液。(《海上方》)。

小便不通:萵苣菜搗爛敷在肚臍上即通。(《衛生易簡方》)。

小便尿血:同上述方子,效果顯著。(楊氏方)。

沙蝨水毒:萵苣菜搗汁塗抹於患處,有效。(《肘後方》)。

蚰蜒入耳:萵苣葉(乾者)一分,雄黃一分,為末,糊丸棗核大。蘸生油塞耳中,引出。(《聖惠方》)。

白話文:

蚰蜒入耳:萵苣葉(曬乾的)一分,雄黃一分,研成細末,調製成棗核大小的藥丸。蘸取生油塞入耳中,將蚰蜒引出。(出自《聖惠方》)。

百蟲入耳:萵苣搗汁滴入,自出也。(《聖濟總錄》)。

入藥炒用。

【主治】下乳汁,通小便,治陰腫、痔漏下血、傷損作痛(時珍)。

【附方】舊一,新六。

白話文:

百蟲入耳:萵苣搗汁,滴入耳中,蟲蟲自出。(《聖濟總錄》)。

蟲子進入耳朵:將萵苣搗成汁液,滴入耳中,蟲子便會自己出來。

乳汁不行:萵苣子三十枚,研細酒服。又方: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頻食之。

白話文:

乳汁不足:萵苣子三十粒,研成細末,用酒送服。另一個方子:萵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錢,糯米、粳米各半合,煮成粥,經常食用。

小便不通:萵苣子搗餅,貼臍中,即通。(《海上仙方》)。

腎黃如金:萵苣子一合。細研。水一盞,煎五分服。(《外臺秘要》)。

陰囊㿗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

白話文:

小便不通:把萵苣子搗成泥餅,貼在肚臍上,就會通暢。(《海上仙方》)

腎黃如金:萵苣子一合。研成細粉。加一碗水,煎到剩五分之一,服用。(《外臺祕要》)

陰囊腫大:萵苣子一合,搗成細末。加一碗水,煮沸五次。待溫熱後服用。

閃損腰痛,趁痛丸:用白萵苣子(炒)三兩,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沒藥、烏梅肉各半兩,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嚼一丸,熱酒下。(《玉機微義》)。

髭發不生,癤瘡疤上不生髭發:先以竹刀刮損,以萵苣子拗猢猻薑末,頻擦之。(《摘玄方》)。

白話文:

閃傷而引起的腰部疼痛,可用「趁痛丸」治療。

方法:

  1. 白萵苣子三兩,炒過。

  2. 白粟米一撮,炒過。

  3. 乳香、沒藥、烏梅肉各半兩,磨成細末。

  4. 將所有藥材混合均勻,加入煉過的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劑。

  5. 每次嚼服一丸,用熱酒送服。(出自《玉機微義》)。

鬍鬚頭髮不生長,疤痕上不長鬍鬚頭髮:先用竹刀刮傷,用萵苣子搗碎猢猻薑末,頻繁塗擦。(《摘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