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62)
草部第十二卷 (62)
1. 地榆
(《宣明方》)小兒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飴糖,與服便已。(《肘後方》)毒蛇螫人:新地榆根搗汁飲,兼以漬瘡。(《肘後方》)
虎犬咬傷:地榆煮汁飲,併為末敷之。亦可為末,白湯服,日三。忌酒。(《梅師方》)
代指腫痛:地榆煮汁漬之,半日愈。(《千金翼》)
小兒濕瘡:地榆煮濃汁,日洗二次。(《千金方》)
小兒面瘡,焮赤腫痛。地榆八兩。水一斗,煎五升,溫洗之。(《衛生總微方》)
煮白石法:七月七日取地榆根,不拘多少陰乾,百日燒為灰。復取生者,與灰合搗萬下。灰三分,生末一分,合之。若石二、三斗,以水浸過三寸,以藥入水攪之,煮至石爛可食乃已。(臞仙《神隱書》)
葉
【主治】作飲代茶,甚解熱(蘇恭)。
白話文:
地榆:
古代醫書記載,地榆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
**小兒疳痢:**將地榆煮成汁,熬成像飴糖一樣黏稠的膏狀,服用即可。
-
**毒蛇咬傷:**將新鮮的地榆根搗碎取汁飲用,同時用地榆汁浸泡傷口。
-
**虎犬咬傷:**將地榆煮成汁飲用,並將地榆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也可以將地榆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每日三次。忌酒。
-
**腫痛:**將地榆煮成汁,用來浸泡腫痛處,半天就能痊癒。
-
**小兒濕瘡:**將地榆煮成濃汁,每天清洗患處兩次。
-
**小兒面瘡(臉上長瘡),紅腫熱痛:**用八兩地榆,加一斗水煎煮成五升,溫熱後清洗患處。
-
**煮白石法(一種中藥製備方法):**七月七日採集地榆根,數量不限,陰乾後,經過一百天燒成灰。然後再取新鮮的地榆根,與燒成的灰混合搗磨一萬次。將地榆灰與地榆生藥粉末按照三分灰、一分生藥的比例混合。如果要煮白石(一種藥材),用二三斗白石,加水浸泡至水位高出白石三寸,加入藥粉攪拌,煮至白石軟爛可食用即可。
-
**其他用途:**地榆可以泡水代茶飲用,非常解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