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6)

回本書目錄

菜部第二十七卷 (6)

1. 馬齒莧

(《蜀本草》)

【釋名】馬莧(《別錄》)、五行草(《圖經》)、五方草(《綱目》)、長命菜(同上)、九頭獅子草。時珍曰: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故名。俗呼大葉者為㹠耳草,小葉者為鼠齒莧,又名九頭獅子草。其性耐久難燥,故有長命之稱。《寶藏論》及《八草靈變篇》併名馬齒龍芽,又名五方草,亦五行之義。

白話文:

【釋名】

馬莧:(《別錄》)

五行草:(《圖經》)

五方草:(《綱目》)

長命菜:(同上)

九頭獅子草。

時珍說:它的葉子排列得像馬齒,但是性質爽滑像莧菜,所以叫這個名字。民間俗稱大葉的為㹠耳草,小葉的為鼠齒莧,又名九頭獅子草。它的性質不易乾枯,所以有著長命菜的稱號。《寶藏論》和《八草靈變篇》都將它稱為馬齒龍芽,又稱五方草,也有五行之意的意思。

頌曰:馬齒莧雖名莧類,而苗、葉與莧都不相似。一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藏器曰:《別錄》以馬齒與莧同類。二物既殊,今從別品。

【集解】

弘景曰:馬莧與莧別是一種,布地生,實至微細,俗呼馬齒莧,亦可食,小酸。

白話文:

讚頌說:馬齒莧雖然名稱上是莧的類別,但它的枝葉和莧都不相似。它又有個名字叫五行草,因為它的葉子是青色的、莖是紅色的、花是黃色的、根是白色的、果實是黑色的。藏器說:《別錄》把馬齒莧和莧歸為同一類。這兩種植物既然不同,那麼現在就將其歸為不同的種類。

【集解】

陶弘景說:馬齒莧與莧菜是不同的品種,生長於地上,果實極其細小,俗稱馬齒莧,也可以食用,味道微酸。

保升曰:此有二種:葉大者不堪用;葉小者節葉間有水銀,每十斤有八兩至十兩已來。然至難燥,當以槐木捶碎,向日東作架曬之,三、兩日即干如隔年矣。入藥須去莖,其莖無效。

斅曰:凡使勿用大葉者,不是馬齒莧,亦無水銀。

白話文:

保升說:水銀草有兩種:葉子大的不能用;葉子小的莖節間有水銀,每十斤有八兩到十兩。但是水銀草很難曬乾,應該用槐木把它搗碎,然後朝著東方做一個架子曬它,三、兩天就能曬得像隔年的水銀草一樣乾了。入藥時一定要去掉莖,因為莖沒有療效。

凡是使用的藥材中,不要使用大葉子的,因為那不是馬齒莧,而且不含水銀。

時珍曰:馬齒莧,處處園野生之。柔莖布地,細葉對生。六、七月開細花,結小尖實,實中細子如葶藶子狀。人多采苗煮曬為蔬。方士採取,伏砒結汞,煮丹砂,伏硫黃,死雄制雌,別有法度。一種水馬齒,生水中,形狀相類,亦可汋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馬齒莧,到處都是,既在園子裡,也生長於野外。柔軟的莖鋪在地上生長,細小的葉子對生。六、七月開著細小的花,結出尖尖的小果實,果實裡面的細小種子像葶藶子的形狀。人們多在嫩苗時採摘來煮熟後曬乾當蔬菜吃。一些方士把它用於煉丹。有一種叫做水馬齒莧的,生長在水中,形狀和陸上馬齒莧相似,也可以焯熟後食用。

見王西樓野《菜譜》。

【氣味】酸,寒,無毒。恭曰:辛,溫。

宗奭曰:人多食之,然性寒滑。

【主治】諸腫瘻疣目,搗揩之。破痃癖,止消渴(藏器)。

白話文:

蔬菜

氣味 酸,寒,無毒。恭曰:辛,溫。

宗奭曰:人多食之,但性寒滑。

主治 各種腫瘤、瘻管、疣目,搗碎揩拭。破除痃癖,止消渴(藏器)。

能肥腸,令人不思食。治女人赤白下(蘇頌)。飲汁,治反胃諸淋,金瘡流血,破血癖癥瘕,小兒尤良。用汁治緊唇面皰,解馬汗、射工毒,塗之瘥(蘇恭)。治自屍腳陰腫(保升)。作膏,塗濕癬、白禿、杖瘡。又主三十六種風。煮粥,止痢及疳痢,治腹痛(孟詵)。服之長年不白。

白話文:

  • 能潤腸通便,令人不思飲食。治療女性赤白帶下(蘇頌)。

  • 飲用汁液,可治療反胃、各種淋病、金瘡流血、破血癖、癥瘕等疾病,尤其是對小兒效果很好。用汁液治療緊嘴脣、面皰,解馬汗、射工毒,塗抹可痊癒(蘇恭)。

  • 治療自屍腳陰腫(保升)。做成膏藥,塗抹濕癬、白禿、杖瘡。還能治療三十六種風。熬粥服用,治療痢疾和疳痢,治療腹痛(孟詵)。

  • 服用可使人長壽而不衰老。

治癰瘡,殺諸蟲。生搗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和梳垢,封疔腫。又燒灰和陳醋滓,先灸後封之,即根出(《開寶》)。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產後虛汗(時珍)。

【發明】時珍曰:馬齒莧所主諸病,皆只取其散血消腫之功也。

白話文:

用來治療癰瘡,殺死瘡中生出的蟲子。生搗汁服用,可以將體內的惡物排出,並祛除白色蟲子。與梳垢(可能為藥物名稱或梳垢的殘渣)一起搗爛製成藥泥,用來封敷疔腫等疾病。還可以將藥灰和陳醋的殘渣燒成灰,先用艾灸後再將藥泥封敷患處,即可使病竈根除。(《開寶本草》)能夠散血消腫,利腸滑胎,解毒通淋,治療產後盜汗。(李時珍《本草綱目》)

根據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馬齒莧的主要功效,就是利用它散血消腫的作用來治療各種疾病。

頌曰:多年惡瘡,百方不瘥,或痛焮不已者。並搗爛馬齒敷上,不過三、兩遍。此方出於武元衡相國。武在西川,自苦脛瘡焮癢不可堪,百醫無效。及到京,有廳吏上此方,用之便瘥也。李絳記其事於《兵部手集》。

【附方】舊十六,新二十三。

白話文:

頌曰:多年惡瘡,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見好,或者疼痛灼熱不已的。將馬齒搗爛敷上,不超過三、四次。這個方子出自武元衡宰相。武元衡在西川時,自己受腿上瘡傷的灼熱和瘙癢之苦,難以忍受,找了很多醫生看都沒有效果。直到他到了京城,有衙門的書吏給他這個方子,用過後,瘡傷就痊癒了。李絳把這件事記錄在《兵部手集》中。

【附方】舊藥方十六種,新藥方二十三種。

三十六風結瘡:馬齒莧一石。水二石,煮取汁,入蜜蠟三兩,重煎成膏。塗之。(《食療》)。

白話文:

治療三十六種風結瘡:馬齒莧一石,水二石,一起煮,取汁,加入蜂蜜三兩,再煎煮成膏狀。塗抹在患處。(出自《食療》)

諸氣不調:馬齒莧煮粥,食之。(《食醫心鏡》)。

禳解疫氣:六月六日,採馬齒莧曬乾。元旦煮熟,同鹽、醋食之,可解疫癘氣。(唐瑤《經驗方》)。

白話文:

諸氣不調:

用馬齒莧煮粥食用。(《食醫心鏡》)

禳解疫氣:

六月六日採集馬齒莧,曬乾。元旦那天煮熟,加入鹽和醋食用,可以消除瘟疫之氣。(唐瑤《經驗方》)

筋骨疼痛,不拘風濕氣、楊梅瘡及女人月家病,先用此藥止疼,然後調理:干馬齒莧一斤(濕馬齒莧二斤),五加皮半斤,蒼朮四兩,舂碎,以水煎湯洗澡。急用蔥、薑擂爛,沖熱湯三碗,服之。暖處取汗,立時痛止也。(《海上名方》)。

白話文:

筋骨疼痛,不論是風濕性關節炎、楊梅瘡或婦科疾病引起的疼痛,都可以先用這個藥物止痛,然後再調理。

  1. 材料:
  • 馬齒莧一斤 (如果用新鮮馬齒莧,則是兩斤)
  • 五加皮半斤
  • 蒼朮四兩
  1. 做法:
  • 將馬齒莧、五加皮和蒼朮搗碎。
  • 用水煎湯。
  1. 使用方法:
  • 將煎好的藥湯倒入浴缸中,然後洗澡。
  • 如果需要快速止痛,可以將蔥和薑搗爛,用三碗熱湯沖服。
  • 在溫暖的地方取汗,疼痛會立即使消失。

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馬齒草和少粳米,醬汁煮食之。(《食醫心鏡》)。

男女瘧疾:馬齒莧搗,扎手寸口,男左女右。

產後虛汗:馬齒莧(研汁)三合,服。如無,以乾者煮汁。(《婦人良方》)。

白話文:

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排泄困難且量少。使用馬齒莧和少量粳米,搭配醬汁煮食。(《食醫心鏡》)

男女瘧疾:將馬齒莧搗碎,敷貼在手腕脈搏處,男性貼左手,女性貼右手。

產後虛汗:取三合馬齒莧(研磨成汁),服用。若沒有新鮮馬齒莧,可用乾燥的馬齒莧煮汁服用。(《婦人良方》)

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生馬齒莧菜(杵汁)三合,煎沸入蜜一合,和服。(《產寶》)。

白話文:

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新鮮馬齒莧菜 (用杵子搗爛成汁) 三杯,加水煮沸,加入蜂蜜一杯,一起服用。 (《產寶》) 。

小兒血痢:方同上。(《心鏡》)。

肛門腫痛: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分,煎湯熏洗,一日二次,有效。(《瀕湖方》)。

痔瘡初起:馬齒莧不拘鮮干,煮熟急食之。以湯熏洗。一月內外,其孔閉,即愈矣。(《楊氏經驗方》)。

白話文:

小兒血痢:同上面處方。(《心鏡》)

肛門腫痛:馬齒莧葉、三葉酸草等量,煎煮成湯,燻洗患處,每天兩次,有效。(《瀕湖方》)

痔瘡初起:不論新鮮或乾的馬齒莧,煮熟後趁熱食用。用湯燻洗患處。一個月左右,痔孔會閉合,痔瘡即可痊癒。(《楊氏經驗方》)

赤白帶下,不問老、稚、孕婦悉可服:取馬齒莧(搗絞汁)三大合,和雞子白二枚。先溫令熱,乃下莧汁,微溫頓飲之。不過再作即愈。(崔云亮《海上方》)

白話文:

治療女性白帶異常,不論年老、幼童、孕婦都可以服用:取馬齒莧(搗碎絞汁)三大杯,和兩個蛋白混合。先溫熱一下,然後加入馬齒莧汁,微溫後一次喝完。服用後不會再發作即算痊癒。(崔雲亮《海上方》)

小便熱淋:馬齒莧汁服之。(《聖惠方》)

陰腫痛極:馬齒莧,搗敷之,良。(《永類鈐方》)

中蠱欲死:馬齒莧,搗汁一升飲,並敷之。日四、五次。(《壽域》)

腹中白蟲:馬齒莧水煮一碗,和鹽、醋空腹食之。少頃白蟲盡出也。(孟詵《食療》)

緊唇面皰:馬齒莧煎湯日洗之。(《聖惠方》)

白話文:

小便熱淋:

服用馬齒莧汁。(《聖惠方》)

陰部腫痛劇烈:

將馬齒莧搗爛敷上,效果良好。(《永類鈐方》)

中毒欲死:

將馬齒莧搗汁一升服用,同時敷上。每天四五次。(《壽域》)

腹中白蟲:

馬齒莧用清水煮一碗,加入鹽和醋空腹食用。不久白蟲就會全部排出。(孟詵《食療》)

緊脣面皰:

煎煮馬齒莧湯,每日洗臉。(《聖惠方》)

目中息肉,淫膚、赤白膜:馬齒莧一大握洗淨,和芒硝末少許,綿裹安上。頻易之。(《龍木論》)

風齒腫痛:馬齒莧一把,嚼汁漬之。即日腫消。(《本事方》)

白話文:

眼睛中的息肉,以及紅腫化膿,眼睛生白膜:把馬齒莧一大把洗乾淨,加上少許芒硝末,用棉花包好,敷在眼睛上。須經常更換。(出自《龍木論》)

風齒腫痛:馬齒莧一把,嚼碎後取汁液塗抹患處。當天腫痛就會消退。(《本事方》)

漏耳諸瘡,治耳內外惡瘡,及頭瘡、肥瘡、瘑瘡。黃馬散:用黃柏半兩,干馬齒莧一兩,為末。敷之。(《聖惠》)

白話文:

漏耳諸瘡,可以治療耳朵內外惡瘡,以及頭瘡、肥瘡、瘑瘡。黃馬散的製作方法是:使用黃柏半兩,幹馬齒莧一兩,研磨成末粉。敷於患處即可。(出自《聖惠方》)

項上癧瘡《外臺》:用馬莧陰乾燒研,臘豬脂和,以暖泔洗拭,敷之。《簡便》:治瘰癧未破。馬齒莧同靛花搗摻,日三次。

白話文:

《外臺》:

  • 將馬齒莧陰乾後燒成灰,研磨成粉末。
  • 再加入臘豬脂混合均勻,用溫暖的泔水清洗患處後,將藥膏敷在患處。

《簡便》:

  • 用於治療還沒破的瘰癧。
  • 將馬齒莧和靛花搗碎混合,每天敷三次。

腋下狐臭:馬齒莧杵,以蜜和作團,紙裹泥固半寸厚,日乾,燒過研末。每以少許和蜜作餅,先以生布揩之,以藥夾脅下,令極痛,久忍,然後以手巾勒兩臂。日用一次,以瘥為度。(《千金方》)

白話文:

腋下狐臭:將馬齒莧搗碎磨成粉,與蜂蜜混合做成小藥丸,包在紙裡埋入泥土中,泥巴厚度為半寸,曬乾後把藥丸燒成灰再磨成細粉。每天取適量藥粉與蜂蜜混合,做成藥餅。先用生布擦拭腋下,然後將藥餅夾在腋下,直至感到極度疼痛,堅持一段時間後,再用手巾勒住雙臂。每天使用一次,直到痊癒為止。(出自《千金方》)

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臍即損人。馬莧搗塗,日二。(《廣利方》)

小兒臍瘡,久不瘥者:馬齒菜燒研敷之。(《千金》)

豌豆癍瘡:馬齒莧,燒研敷之,須臾根逐藥出。不出更敷。(《肘後》)

白話文:

**小兒火丹:**熱得像火,圍繞著肚臍會傷害人體。將馬齒莧搗碎塗抹,每天兩次。(《廣利方》)

**小兒臍瘡,久治不癒:**將馬齒莧燒成灰研成粉,敷在患處。(《千金方》)

**【豌豆】癍瘡:**用馬齒莧燒成灰研成粉,敷在患處。不一會兒,癍瘡的根就會隨著藥物一起排出。如果沒有排出,繼續敷藥。(《肘後備急方》)

疔瘡腫毒:馬齒萊二分,石灰三分,為末,雞子白和,敷之。

白話文:

疔瘡腫毒:馬齒莧二分、石灰三分,搗碎成粉末,用雞蛋清和勻,敷在患處。

反花惡瘡:馬齒莧一斤。燒研,豬脂和敷。聖惠蛀腳臁瘡:干馬齒莧研末,蜜調敷上。一宿其蟲自出,神效。(《海上方》)

白話文:

反花惡瘡:

  • 取一斤馬齒莧,燒成灰後研磨成細粉。
  • 加入豬油混合均勻,敷在患處。

聖惠蛀腳臁瘡:

  • 將曬乾的馬齒莧研磨成細粉。
  • 加入蜂蜜調和,敷在患處。
  • 一夜後,臁瘡中的蟲子會自動爬出來,非常有效。

(出處:《海上方》)

足趾甲疽,腫爛者:屋上馬齒莧、崑崙青木香、印成鹽,等分和勻,燒存性,入光明硃砂少許,敷之。(《外臺秘要》)。

白話文:

腳趾甲生瘡,腫爛化膿的:屋頂上的馬齒莧、崑崙青木香、印成鹽,等分和均勻,燒成存性,加入少許的光明硃砂,敷在患處。(《外臺祕要》)。

瘡久不瘥積年者:馬齒莧搗爛封之。取汁煎稠敷亦可。(《千金》)。

馬咬人瘡,毒入心者:馬齒莧煮,並湯食之(《聖惠》)。

射工溪毒:馬齒莧,搗汁一升服,以滓敷之,日四、五次良。(崔元亮《海上方》)。

毛蟲螫人,赤痛不止:馬齒莧搗熟封之,妙。(《靈苑方》)。

蜂蠆螫人:方同上。(張文仲方)。

蜈蚣咬傷:馬莧汁塗之。(《肘後》)。

小兒白禿:馬齒莧,煎膏塗之。或燒灰,豬脂和塗。(《聖惠方》)。

身面瘢痕:馬齒莧湯日洗二次。(《聖惠方》)

雜物眯目不出:用東牆上馬齒莧,燒灰研細,點少許於眥頭,即出也。(《聖惠方》)。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瘡久不瘥積年者:馬齒莧搗爛封之。取汁煎稠敷亦可。(《千金》)

長年累月不癒的瘡瘍:用馬齒莧搗爛敷於患處。也可以將馬齒莧汁液煎至濃稠後外敷。

古代中醫文字:

馬咬人瘡,毒入心者:馬齒莧煮,並湯食之(《聖惠》)

被馬咬傷,毒素侵入心臟:用馬齒莧煮湯,連湯帶菜一起服用。

古代中醫文字:

射工溪毒:馬齒莧,搗汁一升服,以滓敷之,日四、五次良。(崔元亮《海上方》)

射工所中的毒:將馬齒莧搗碎取汁一升服用,將馬齒莧渣敷於患處,每天四到五次,效果良好。

古代中醫文字:

毛蟲螫人,赤痛不止:馬齒莧搗熟封之,妙。(《靈苑方》)

被毛蟲蜇傷,疼痛不止:將馬齒莧搗爛後敷於患處,效果很好。

古代中醫文字:

蜂蠆螫人:方同上。(張文仲方)

被蜂蠆蜇傷:治療方法與毛蟲蜇傷相同。

古代中醫文字:

蜈蚣咬傷:馬莧汁塗之。(《肘後》)

被蜈蚣咬傷:用馬齒莧汁液塗抹患處。

古代中醫文字:

小兒白禿:馬齒莧,煎膏塗之。或燒灰,豬脂和塗。(《聖惠方》)

兒童白禿:用馬齒莧煎膏塗抹患處。也可以將馬齒莧燒成灰,與豬油混合後塗抹。

古代中醫文字:

身面瘢痕:馬齒莧湯日洗二次。(《聖惠方》)

身體或面部有疤痕:用馬齒莧煎湯,每天洗滌患處兩次。

古代中醫文字:

雜物眯目不出:用東牆上馬齒莧,燒灰研細,點少許於眥頭,即出也。(《聖惠方》)

有異物進入眼睛無法取出:用東牆上的馬齒莧燒成灰,研磨成細粉,取少量點在眼角處,異物即可排出。

【主治】明目,《仙經》用之(《開寶》)。延年益壽(孟詵)。青盲白翳,除邪氣,利大小腸,去寒熱。以一升搗末,每以一匙用蔥、豉煮粥食。或著米糝、五味作羹食(《心鏡》)。

【附方】新一。

白話文:

【功效】明目,《仙經》用過(《開寶》)。延年益壽(孟詵)。青光眼白內障,消除邪氣,有利於大腸、小腸,去除虛火熱氣。用一升搗成粉末,每次用一匙用蔥、豆豉煮粥食用。或者用米粥、五味熬成羹食用(《心鏡》)。

【方】新一

目中出淚,或出膿:用馬齒莧子、人莧子各半兩為末,綿裹銅器中蒸熟,熨大眥頭膿水出處。每熨以五十度為率,久久自絕。(《聖惠》)。

白話文:

眼睛裡流淚,或者流膿: 用馬齒莧子、人莧子各半兩,研成細末,用棉花包好,放在銅器中蒸熟,敷在大眼角膿水流出的部位。每次敷50次為一個療程,長期堅持,膿水就會自然停止。(《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