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2)
序例第一卷上 (2)
1. 歷代諸家本草
或三品混糅,冷、熱舛錯,草、石不分,蟲、獸無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醫家不能備見,則智識有淺深。今輒苞綜諸經,研括煩省。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別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種。精粗皆取,無復遺落,分別科條,區畛物類,兼注詺時用土地所出,及仙經道術所須,並此序錄合為七卷。雖未足追踵前良,蓋亦一家撰制,吾去世之後,可貽諸知音爾。
《桐君採藥錄》,時珍曰:桐君,黃帝時臣也。書凡二卷,紀其花葉形色,今已不傳。後人又有《四時採藥》、《太常採藥時月》等書。
《雷公藥對》,禹錫曰:北齊徐之才撰。以眾藥名品、君臣、性毒、相反及所主疾病,分類記之,凡二卷。時珍曰:陶氏前已有此書,《吳氏本草》所引雷公是也。蓋黃帝時雷公所著,之才增飾之爾。之才,丹陽人,博識善醫,歷事北齊諸帝得寵,仕終尚書左僕射,年八十卒。贈司徒,封西陽郡王,諡文明。《北史》有傳。
《李氏藥錄》,保升曰:魏李當之,華佗弟子。修《神農本草》三卷,而世少行。時珍曰:其書散見吳氏、陶氏本草中,頗有發明。
《吳氏本草》,保升曰:魏吳普,廣陵人,華佗弟子。凡一卷。時珍曰:其書分記神農、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華佗、李氏,所說性味甚詳,今亦失傳。
《雷公炮炙論》,時珍曰:劉宋時雷斅所著,非黃帝時雷公也。自稱內究守國安正公,或是官名也。胡洽居士重加定述。藥凡三百種,為上、中、下三卷。
其性味、炮炙、熬煮、修事之法多古奧,文亦古質,別是一家,多本於乾寧晏先生。其首序論述物理,亦甚幽玄,錄載於後。乾寧先生,名晏封,著《制伏草石論》六卷,蓋丹石家書也。
《唐本草》,時珍曰:唐高宗命司空英國公李績等修陶隱居所注《神農本草經》,增為七卷。世謂之《英公唐本草》,頗有增益。顯慶中右監門長史蘇恭重加訂注,表請修定。帝覆命太尉趙國公長孫無忌等二十二人,與恭詳定,增藥一百一十四種,分為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有名未用十一部。凡二十卷,目錄一卷,別為藥圖二十五卷,圖經七卷,共五十三卷。
世謂之《唐新本草》。蘇恭所釋雖明,亦多駁誤。禮部郎中孔志約序曰:天地之大德曰生,運陰陽以播物;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蟄穴棲巢,感物之情蓋寡;範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而五味或爽,時昧甘辛之節;六氣斯沴,易愆寒燠之宜。中外交侵,形神分戰。
飲食伺釁,成腸胃之眚;風濕候隙,構手足之災。機纏膚腠,莫知救止;漸固膏肓,期於夭折。暨炎暉紀物,識藥石之功;云瑞名官,窮診候之術。草木鹹得其性,鬼神無所遁情。刳麝剸犀,驅泄邪惡;飛丹煉石,引納清和。大庇蒼生,普濟黔首;功侔造化,恩邁裁成。日用不知,於今是賴。
白話文:
歷代諸家本草彙編,其中許多藥方混雜冷熱、草木蟲獸不分,療效也參差不齊。醫者難以完全掌握,醫術水平自然高低不一。本書廣泛參考歷代醫籍,精簡繁瑣內容,以《神農本草經》的三品三百六十五種藥物為基礎,又增補名醫所著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共計七百三十種。無論藥物珍貴與否,均收錄其中,並依科條、物類分類整理,附註藥物產地、採集時節,以及道家仙經中所用的藥物,合為七卷。雖然未能完全超越前人的成就,但也是一家之言,死後可傳與知音好友。
《桐君採藥錄》:李時珍說:桐君是黃帝時期的臣子。此書共二卷,記載了各種植物的花葉形色,但現已失傳。後世還有《四時採藥》、《太常採藥時月》等書。
《雷公藥對》:禹錫說:此書為北齊徐之才所著,分門別類記載了眾多藥物的名稱、君臣藥物配伍、藥性毒性、藥物禁忌以及主治疾病,共二卷。李時珍說:陶弘景之前就已有此書,《吳氏本草》中引用的雷公藥方也是如此。大概是指黃帝時期雷公所著,徐之才加以增補修飾。徐之才,丹陽人,博學多才,醫術精湛,在北齊歷代皇帝面前受寵,官至尚書左僕射,八十歲去世,追贈司徒,封西陽郡王,諡號文明,《北史》中有傳記記載。
《李氏藥錄》:保升說:魏國李當之,是華佗的弟子,曾修撰《神農本草》三卷,但流傳甚少。李時珍說:此書散見於《吳氏本草》和《陶氏本草》中,有不少獨到的見解。
《吳氏本草》:保升說:魏國吳普,廣陵人,華佗的弟子。此書共一卷。李時珍說:此書分別記載了神農、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華佗、李氏等人的醫藥理論,對藥物性味描述非常詳盡,現已失傳。
《雷公炮炙論》:李時珍說:此書為劉宋時期雷斅所著,並非黃帝時期的雷公。作者自稱內究守國安正公,可能是官職名。胡洽居士曾重新校訂此書。書中記載了三百種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卷,內容涉及藥物的性味、炮製、熬煮、修治等方法,多為古奧難懂的古代術語,文字也古樸典雅,自成一家風格,多取材於乾寧晏先生。其序言論述物理學原理,深奧玄妙,收錄於此書之後。乾寧先生,名晏封,著有《制伏草石論》六卷,是煉丹家之書。
《唐本草》:李時珍說:唐高宗令司空英國公李績等人修訂陶弘景所注的《神農本草經》,增補為七卷,世稱《英公唐本草》,內容有所增益。顯慶年間,右監門長史蘇恭重新校訂並註釋,上奏請求修訂。皇帝再次下令讓太尉趙國公長孫無忌等二十二人與蘇恭共同詳加校訂,增補藥物一百一十四種,分為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有名未用等十一部,共二十卷,目錄一卷,另有藥物圖譜二十五卷,圖經七卷,共五十三卷,世稱《唐新本草》。蘇恭的註釋雖然明瞭,但也存在不少錯誤。禮部郎中孔志約在序言中寫道: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生不息,運行陰陽以孕育萬物;萬物賴以生存的是生命,依靠生養育以完成其壽命。蟄伏穴居、棲巢築窩的生物,感受外物的情感比較少;而人類冶金伐木,追求享樂的慾望卻日益膨脹。五味失調,不注意甘辛酸苦的節度;六氣失衡,容易違背寒暑溫燥的規律。內外邪氣侵犯,形神交戰;飲食不節,造成腸胃疾病;風濕乘虛而入,導致手足疾患。病邪纏繞肌膚腠理,不知如何救治;病入膏肓,等待死亡。等到炎熱的陽光來臨,才認識到藥石的功效;等到疾病纏身,才去尋找診治的良方。草木都有其特性,鬼神也逃不過其作用。剖開麝香、犀角,驅除邪惡;煉丹燒石,吸納清和之氣。廣泛保護蒼生,普濟黎民百姓;其功德媲美造化,恩澤超過創造萬物。人們日用而不知,如今卻依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