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菜部第二十六卷 (13)
菜部第二十六卷 (13)
1. 萊菔
(音來北。《唐本草》)
白話文:
音來北(《唐本草》)
【釋名】蘆萉(郭璞云:蘆音羅。萉,音北,與菔同。蘿蔔(音羅北)、雹突(《爾雅注》)、紫花菘(同上)、溫菘(同上)、土酥。
白話文:
【釋名】蘆萉(郭璞說:「蘆」音同「羅」。「萉」音同「北」,與「菔」是同個字。蘿蔔(音同「羅北」)、雹突(《爾雅注》)、紫花菘(同前)、溫菘(同前)、土酥。
保升曰:萊菔俗名蘿蔔。按:《爾雅》云:突,蘆萉。孫炎注云: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俗名雹突,一名蘆菔是矣。
頌曰:紫花菘、溫菘,皆南人所呼。吳人呼楚菘。廣南人呼秦菘。
白話文:
保升說:萊菔就是俗稱的蘿蔔。《爾雅》中說:突,蘆萉。孫炎註解說:突是紫花菘,俗稱溫菘。它和蕪菁相似,根莖很大。俗稱雹突,另一個名字是蘆菔。
頌曰:紫花菘與溫菘,皆為南方人所稱呼。吳地人稱之為楚菘。廣南人則稱之為秦菘。
時珍曰:按:孫愐《廣韻》言:魯人名菈𦾽(音拉答)。秦人名蘿蔔。王禎《農書》言:北人蘿蔔,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謂其潔白如酥也。珍按: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萊菔乃根名,上古謂之蘆萉,中古轉為萊菔,後世訛為蘿蔔,南人呼為蘿瓝瓝,與雹同,見晉灼《漢書注》中。陸佃乃言萊菔能制面毒,是來麰之所服,以菔音服,蓋亦就文起義耳。
王氏《博濟方》稱干蘿蔔為仙人骨,亦方土謬名也。
【集解】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孫愐的《廣韻》說:魯國人稱蘿蔔為菈𦾽。秦國人稱蘿蔔為蘿蔔。王禎的《農書》說:北方人稱蘿蔔,一個名稱有四個名字:春天稱它為破地錐,夏天稱它為夏生,秋天稱它為蘿蔔,冬天稱它為土酥,這是因為它的潔白如酥的緣故。李時珍另外記載:菘是指蔬菜的名稱,因為它耐寒的特性,像松柏一樣。萊菔是指根的名稱,上古時稱它為蘆萉,中古時轉變為萊菔,後世訛傳為蘿蔔,南方人稱它為蘿瓝瓝,與雹字同音,見晉灼的《漢書注》中。陸佃說萊菔能解麵食的毒性,這是因為來麰服用的緣故,菔音同服,這大概也是就文字的意義而發生的。
王氏《博濟方》將乾蘿蔔稱為「仙人骨」,這也是民間的誤稱。
【集解】
弘景曰: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食,但小熏臭爾。葉不中啖。又有突,根細而過辛,不宜服之。
白話文:
弘景說:蘆菔就是現在的溫菘,它的根可以吃。民間常把蘆菔根蒸來吃,或做成酸菜。但蘆菔的葉子有股怪味,不適合吃。還有一種叫「突」的植物,根部細長且非常辛辣,不宜食用。
恭曰:萊菔,即蘆菔也。嫩葉為生菜食,大葉可熟啖。陶氏言不中食,理喪其真也。江北、河北、秦、晉最多,登、萊亦好。
白話文:
菜菔,即蘿蔔。嫩葉是生吃用作蔬菜,大的葉子可以煮熟食用。陶氏說蘿蔔不能當作主食,這種說法違背了事實。江北、河北、秦國、晉國種植蘿蔔最多,登州、萊州的蘿蔔品質也很好。
頌曰:萊菔,南北通有,北土尤多。有大、小二種:大者肉堅,宜蒸食;小者白而脆,宜生啖。
河朔極有大者,而江南、安州、洪州、信陽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時種蒔之力也。
瑞曰:夏月複種者,名夏蘿蔔。形小而長者,名蔓荊蘿蔔。
白話文:
頌曰:蘿蔔,南北各地都有,北方尤其多。有大小兩種:大的肉質堅硬,適合蒸煮食用;小的潔白脆嫩,適合生吃。
黃河流域以北極為巨大,而江南、安州、洪州、信陽的蘿蔔也很大,重達五、六斤,甚至接近一秤,這也是一時播種培育的功勞。
瑞應圖說:夏季再次種植的,稱為夏蘿蔔。形狀小而細長的,稱為蔓荊蘿蔔。
時珍曰:萊菔,今天下通有之。昔人以蕪菁、萊菔二物混注,已見蔓荊條下。圃人種萊菔,六月下種,秋採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苔,開小花紫碧色。夏初結角。其子大如大麻子,圓長不等,黃赤色。五月亦可再種。其葉有大者如蕪菁,細者如花芥,皆有細柔毛。其根有紅、白二色,其狀有長、圓二類。
白話文:
李時珍說:籮蔔,如今全國各地都有種植。過去的人把蕪菁和蘿蔔混為一談,這在《蔓荊條》中已經說過。種菜的人在六月份種下蘿蔔種子,秋天採收蘿蔔苗,冬天挖出蘿蔔根。春天末期,蘿蔔長出高高的苔花,開出小小的紫碧色小花。夏天初結角。蘿蔔籽有的大如大麻子,形狀圓長不一,顏色有黃色、紅色。五月也可以再種一次。蘿蔔葉有的大如蕪菁葉,小如花芥菜葉,葉片上都生有細小的柔軟茸毛。蘿蔔根有紅、白兩種顏色,形狀有長形和圓形兩種。
大抵生沙壤者脆而甘,生瘠地者堅而辣。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而古人不深詳之,豈因其賤而忽之耶?抑未諳其利耶?
白話文:
基本上,生長在沙壤土裡的蔬菜口感脆嫩,味道甘甜;生長在貧瘠土壤裡的口感堅硬,味道辛辣。蔬菜的根、葉都可以生吃或熟吃,可以用來做泡菜、醬菜、豉汁、醋汁、糖漬、臘肉,也可以和飯一起吃。蔬菜是蔬菜中營養價值最高的一類,但是古人對蔬菜的研究不夠深入,難道是因為蔬菜太便宜,所以被忽視了嗎?還是因為古人還不瞭解蔬菜的益處呢?
【氣味】根辛、甘,葉辛、苦,溫,無毒。
詵曰:性冷。
思邈曰:平。不可與地黃同食,令人發白,為其澀營衛也。
時珍曰:多食萊菔動氣,惟生薑能制其毒。又伏硇砂。
白話文:
氣味:
根部:辛辣、甘甜 葉子:辛辣、苦澀 性味溫和,無毒。
藥性:
古人認為其性質偏冷。
唐代醫家孫思邈:
性味平,不與生地黃同食,會使人頭髮變白,因為它會阻滯氣血運行。
明代醫家李時珍:
多食白蘿蔔會導致氣血紊亂,只有生薑能解其毒性。另外,白蘿蔔還能解砒霜之毒。
【主治】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氣,消穀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搗汁服,止消渴,試大有驗(《唐本》)。利關節,理顏色,練五臟惡氣,制面毒,行風氣,去邪熱氣(蕭炳)。利五臟,輕身,令人白淨肌細(孟詵)。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溫中補不足。同羊肉、銀魚煮食,治勞瘦咳嗽(《日華》)。
白話文:
【療效】
散服或用米湯煮服,能通利肺氣,消食和胃,祛痰消積,使人體肥健。生搗汁服,能止消渴,試用之後頗有成效(《唐本》)。通利關節,滋潤膚色,除去五臟的惡氣,治療面部瘡毒,引導順利風氣,去除邪熱之氣(蕭炳)。通利五臟,輕身健體,令人皮膚白淨細膩(孟詵)。消痰止咳,治療肺虛吐血,溫中補虛。與羊肉、銀魚一起煮食,可治療勞瘦咳嗽(《日華》)。
同豬肉食,益人。生搗服,治禁口痢(汪穎)。搗汁服,治吐血衄血(吳瑞)。寬胸膈,利大小便。生食,止渴寬中;煮食,化痰消導(寧原)。殺魚腥氣,治豆腐積(汪機)。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濁。煎湯,洗腳氣。飲汁,治下痢及失音,並煙燻欲死。
生搗,塗打撲、湯火傷(時珍)。
白話文:
與豬肉一起食用,有益於人體。搗碎後服用,可治療禁口痢(汪穎)。搗碎並取出汁液服用,可治療吐血和鼻出血(吳瑞)。能寬胸膈,利大小便。生吃,可止渴,寬中;煮熟吃,可化痰,消食導滯(寧原)。能去除魚腥味,治療豆腐積(汪機)。主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效果顯著。將其研磨成粉末服用,可治療五淋。做成丸劑服用,可治療白濁。煎煮成湯,可以洗腳氣。飲用汁液,可治療下痢和失音。
另外,將其燃燒產生的煙霧,可以燻死害蟲。
生搗,用於塗抹跌打撲傷、湯火燙傷。(李時珍)
【發明】頌曰:萊菔功同蕪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斷下方亦用其根,燒熟入藥。尤能制面毒。昔有婆羅門僧東來,見食麥面者,驚云:此大熱,何以食之?又見食中有蘆菔,乃云:賴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傳,食麵必啖蘆菔。
炳曰:搗爛制面,作餺飥食之最佳,飽食亦不發熱。酥煎食之,下氣。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
白話文:
【說明】頌文說:蘿蔔的功效和蕪菁相似,但它的作用更強。斷下方也用它的根,燒熟後入藥。特別能解麵食之毒。從前有一位婆羅門僧人來到東方,看到人們吃麥麵的,驚訝地說:這很熱,怎麼能吃?又看到吃飯的有蘿蔔,就說:幸好有它來解它的毒性。從此流傳下來,吃麵食一定要吃蘿蔔。
將原料搗碎製成麵條,做成粥來吃是最適合的,吃飽了也不會發熱。用酥油煎來吃,可以通氣。凡是人飲食過量,生嚼吞嚥下去就可以消化掉。
慎微曰:按:楊億《談苑》云:江東居民言種芋三十畝,計省米三十斛;種蘿蔔三十畝,計益米三十斛。則知蘿蔔果能消食也。
白話文:
慎微說:《談苑》中說:江東有位居民說,種植三十畝芋頭,可以節約三十斛米;種植三十畝蘿蔔,則可以多得三十斛米。由此可知,蘿蔔確實有幫助消化的作用。
宗奭曰:服地黃、何首烏人食萊菔,則令人髭發白。世皆以為此物味辛、下氣速也。然生薑、芥子更辛,何止能散而已。蓋萊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緩,而又下氣速也。所以散氣用生薑,下氣用萊菔。
震亨曰:萊菔根屬土,有金與水。寇氏言其下氣速。人往往煮食過多,停滯成溢飲,豈非甘多而辛少乎?
白話文:
宗奭說:服用生地黃、何首烏的人吃了蘿蔔,就會導致鬚髮變白。世人都認為這是因為蘿蔔辛辣,下氣太快所致。但是生薑、芥末更加辛辣,而這些東西卻不會導致鬍鬚頭髮變白。這是因為蘿蔔辛辣又甘甜,所以既能緩和,又能快速下氣。所以說,要用生薑來散氣,用蘿蔔來下氣。
震亨說:蘿蔔根屬土行,含有金行和水行。寇氏說蘿蔔根能快速降氣。人們常常煮食蘿蔔過多,會積滯成水氣停滯,這難道不是因為甘味多而辛味少嗎?
時珍曰:萊菔,根、葉同功,生食升氣,熟食降氣。蘇、寇二氏止言其下氣速,孫真人言久食澀營衛,亦不知其生則噫氣,熟則泄氣,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陰、陽明、少陽氣分,故所主皆肺、脾、腸、胃、三焦之病。李九華云:萊菔多食滲人血。則其白人髭發,蓋亦由此,非獨因其下氣、澀營衛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蘿蔔的根和葉具有相同的作用,生吃可以增強肺氣,熟吃可以緩和肺氣。蘇頌和寇宗奭二人只說蘿蔔能快速地緩和肺氣,孫思邈說長期食用蘿蔔會損傷營衛之氣,但他們都不知道生吃蘿蔔會引起呃逆,熟吃蘿蔔會引起腹瀉,這是由於蘿蔔生食和熟食後,其藥性在人體內的升降作用不同所致。蘿蔔主要歸屬於太陰、陽明、少陽三經,因此它主要用於治療肺、脾、腸、胃、三焦的疾病。李九華說:蘿蔔吃多了會滲入血液。因此,有些人頭髮和鬍鬚變白,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僅僅是因為蘿蔔能緩和肺氣、損傷營衛之氣。
按:《洞微志》云:齊州有人病狂,雲夢中見紅裳女子引入宮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云:五靈樓閣曉玲瓏,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蘿蔔火吾宮。有一道士云:此犯大麥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醫經》言蘿蔔制面毒,故曰「火吾宮」。火者,毀也。
白話文:
《洞微志》中記載:齊州有個人得了狂病,他說他做夢夢到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子帶他進入宮殿中,有一個小姑子叫他唱歌,從此他就每天唱著:「五靈樓閣清晨顯得玲瓏剔透,天府原來就位在這裡。心中鬱悶惆悵,說不盡,一碗蘿蔔湯讓我的宮殿著火了。」有一位道士說:「這是吃了大麥中毒了。少女的心神、小姑的脾神。《醫經》中說蘿蔔可以解麵食的毒,所以說『火吾宮(毀我宮)』。火,就是毀滅。」
遂以藥並蘿蔔治之果愈。又按:張杲《醫說》云:饒民李七病鼻衄甚危,醫以蘿蔔自然汁和無灰酒飲之即止。蓋血隨氣運,氣滯故血妄行,蘿蔔下氣而酒導之故也。又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醫治不效。忽見賣豆腐人言其妻誤以蘿蔔湯入鍋中,遂致不成。其人心悟,乃以蘿蔔湯飲之而瘳。
白話文:
於是就用蘿蔔和藥一起治療,結果治好了。又根據記載:張杲在《醫說》中說:饒民的李七患鼻血不止,病情危急,醫生用蘿蔔汁和無灰酒混合給他喝,很快就止住了鼻血。這是因為血隨氣運行,氣滯了所以血妄行,蘿蔔可以降氣,酒可以導氣,所以能止血。又說:有個人喜歡吃豆腐,中毒了,醫生治療都沒有效果。有一天,他突然聽到賣豆腐的人說,他的妻子不小心把蘿蔔湯倒進了豆腐鍋裡,結果豆腐就做不成了。那人恍然大悟,於是喝了蘿蔔湯,病就痊癒了。
物理之妙如此。又《延壽書》載:李師逃難入石窟中,賊以煙燻之垂死,摸得蘿蔔菜一束,嚼汁嚥下即蘇。此法備急,不可不知。
【附方】舊二,新二十四。
白話文:
自然界的神奇奧妙,真是如此。另外,《延壽書》中記載:李師為了逃難,躲進了石窟中,強盜用煙燻烤他,差點被燻死。李師摸到了一束蘿蔔菜,嚼碎後吞下,立刻就醒過來了。這個方法可以備用,不可不知。
【附方】古方兩個,新方二十四個。
食物作酸:蘿蔔,生嚼數片,或生菜嚼之亦佳,絕妙。乾者、熟者、鹽醃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瀕湖集簡方》)。
反胃噎疾:蘿蔔,蜜煎浸,細細嚼咽良。(《普濟方》)
白話文:
做酸味的飲食:蘿蔔,生吃幾片,或生菜嚼食效果也不錯,非常妙。乾蘿蔔、熟蘿蔔、醃鹹蘿蔔,以及胃寒的人,都無效。(《瀕湖集簡方》)。
反胃噎食的治療方法:將蘿蔔切成細絲,用蜂蜜煎煮浸泡後,慢慢細嚼吞嚥即可。(出自《普濟方》)
消渴飲水:獨勝散:用出了子蘿蔔三枚,淨洗切片,曬乾為末。每服二錢,煎豬肉湯澄清調下,日三服,漸增至三錢。生者搗汁亦可,或以汁煮粥食之。(《圖經本草》)。
肺痿咳血:蘿蔔,和羊肉或鯽魚,煮熟頻食。(《普濟方》)。
白話文:
消渴飲水。治尿頻、口渴、脈數、皮燥。獨勝散。配方:淨洗切片曬乾的蘿蔔,磨成粉。使用方法:每次服用二錢,用豬肉湯煮至清澄,等湯藥放涼後,加入藥粉,攪勻服用。每天服用三次,逐漸增加至三次服用三錢。也可以將新鮮蘿蔔搗汁服用,或用蘿蔔汁煮粥食用。(《圖經本草》)。
蘿蔔,與羊肉或鯽魚一起煮熟並經常食用。(《普濟方》)
鼻衄不止:蘿蔔,搗汁半盞,入酒少許熱服,並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蘿蔔再煎,飲之。(《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鼻血不止:搗碎蘿蔔,取半杯果汁,加入少許酒,加熱後服用,並將果汁滴入鼻中,皆有良效。或將酒煮沸,放入蘿蔔後再次煮沸,喝下即可。(《衛生易簡方》)。
下痢禁口:蘿蔔(搗汁)一小盞,蜜一盞。水一盞,同煎。早一服,午一服。日晡米飲吞阿膠丸百粒。如無蘿蔔,以子擂汁亦可。一方:加枯礬七分,同煎。一方:只用蘿蔔菜煎湯,日日飲之。《普濟方》:用蘿蔔片,不拘新舊,染蜜噙之,咽汁。味淡再換。覺思食,以肉煮粥與食,不可過多。
白話文:
腹瀉期間禁吃的食物:蘿蔔汁一小杯、蜂蜜一小杯、水一小杯,一起煎煮。早上一劑,中午一劑。下午喝米湯,吞服一百粒阿膠丸。如果不吃蘿蔔,也可以用蘿蔔籽汁代替。另一種方法:加入七分枯礬,一起煎煮。還有一種方法:只用蘿蔔湯煮湯,每天飲用。根據《普濟方》記載:用蘿蔔片,不管是新鮮的還是陳舊的,沾上蜂蜜含在嘴裡,吞下汁液。味道變淡後再換一塊。感覺想吃東西,用肉煮粥來吃,不要吃太多。
痢後腸痛:方同上。大腸便血:大蘿蔔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普濟》)。
腸風下血:蜜炙蘿蔔,任意食之。昔一婦人服此有效。(《百一選方》)。
白話文:
痢疾後引起的腸痛:可用上一個處方。大腸便血:大蘿蔔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為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出自《普濟方》)
腸風下血:用蜂蜜烤過的蘿蔔,可以任意食用。以前有一位婦女服用後有效。(《百一選方》)
酒疾下血,連旬不止:用大蘿蔔二十枚,留青葉寸余,以井水入罐中,煮十分爛,入淡醋,空心任食。(《壽親養老方》)。
大腸脫肛:生萊菔搗,實臍中束之。覺有瘡,即除。(《摘玄方》)。
白話文:
大便中帶血,並且連續十多天不止:取二十個大蘿蔔,留下青葉一寸,放入罐中加入井水,煮到非常爛,放入淡醋,空腹食用。(出自《壽親養老方》)
以生的白蘿蔔搗碎,塞入肚臍中,再用布條束上。如果發現有傷口,則立刻取出。(摘錄自《摘玄方》)
小便白濁:生蘿蔔剜空留蓋,入吳茱萸填滿,蓋定簽住,糯米飯上蒸熟,取去茱萸,以蘿蔔焙研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普濟》)。
白話文:
小便渾濁不清:將蘿蔔挖空留下頂蓋,放入吳茱萸填滿,蓋好後用簽子固定,放在糯米飯上蒸熟,取出吳茱萸,將蘿蔔焙乾研成粉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出自《普濟方》)
沙石諸淋,疼不可忍:用蘿蔔切片,蜜浸少時,炙乾數次,不可過焦。
細嚼鹽湯下,日三服。名瞑眩膏。(《普濟》)。
遍身浮腫:出了子蘿蔔、浮麥等分。浸湯飲之。(《聖濟總錄》)。
腳氣走痛:蘿蔔煎湯洗之。仍以蘿蔔曬乾為末,鋪襪內。(《聖濟總錄》)。
白話文:
沙石諸淋,疼不可忍:
用蘿蔔切成薄片,浸泡在蜂蜜中一會兒,然後拿起來烤乾幾次,但不可烤得太焦。
將蘿蔔細嚼後,用鹽湯送服,一日三次。此方名為「瞑眩膏」。(出自《普濟方》)
遍身浮腫:
將紫蘿蔔和浮麥按等量比例放入水中浸泡,然後煎煮,取汁飲用。(出自《聖濟總錄》)
腳氣走痛:
用蘿蔔煎煮成湯,用來洗腳。另外將蘿蔔曬乾磨成粉末,撒在襪子內。(出自《聖濟總錄》)
偏正頭痛:生蘿蔔汁一蜆殼,仰臥,隨左右注鼻中,神效。王荊公病頭痛,有道人傳此方,移時遂愈也。以此治人,不可勝數。(《如宜方》)。
白話文:
偏頭疼:將生蘿蔔汁滴一蜆殼入鼻中,仰臥,左右鼻交替滴入,即可快速緩解疼痛。王安石曾患頭痛,有道士傳授此方,不久便痊癒。我用此方治療過的人數不勝數。(《如宜方》)
失音不語:蘿蔔生搗汁,入薑汁同服。(《普濟方》)。
喉痹腫痛:蘿蔔汁和皂莢漿服,取吐。(同上)。
滿口爛瘡:蘿蔔自然汁,頻漱去涎,妙。(《瀕湖集簡方》)。
煙燻欲死:方見發明下。
湯火傷灼:生蘿蔔搗塗之。子亦可。(《聖濟總錄》)。
花火傷肌:方同上。
打撲血聚,皮不破者:用蘿蔔或葉搗封之。(邵氏方)。
子
【氣味】辛、甘,平,無毒。
白話文:
失音不語:
鮮蘿蔔搗汁,加入薑汁一起服用。(《普濟方》)
喉嚨腫痛:
蘿蔔汁和皁莢漿服下,催吐。(同上)
口腔潰爛:
新鮮蘿蔔搗汁,頻頻漱口吐出,效果顯著。(《瀕湖集簡方》)
煙燻欲死:
處理方法詳見下方。
湯火灼傷:
用生蘿蔔搗爛敷於傷口上。蘿蔔葉也可使用。(《聖濟總錄》)
煙火傷及肌肉:
同上。
摔打傷淤血,但皮膚未破:
用蘿蔔或蘿蔔葉搗爛敷貼。(邵氏方)
蘿蔔
**性味:**辛、甘,性平,無毒。
【主治】研汁服,吐風痰。同醋研,消腫毒(《日華》)。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後重,發瘡疹(時珍)。
【發明】震亨曰: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
白話文:
【主治】將川貝母搗碎取汁服用,可以止咳化痰。用川貝母與醋一起搗碎,可以消腫解毒。(根據《日華》)。 川貝母可以降氣平喘,止痰化瘀,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止下痢後重,發瘡疹。(根據李時珍)。
【發明】震亨說:[萊菔子]可以治療痰症,具有推牆倒壁的功效。
時珍曰: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予曾用,果有殊績。
白話文:
李時珍說:萊菔子最擅長益氣。生的萊菔子可以使氣上升,熟的萊菔子可以使氣下降。上升時可以吐出風痰,消除風寒,發出瘡疹;下降時可以鎮定哮喘咳嗽,調治腹瀉後的餘症,止住胃痛,這些都是益氣的效果。我曾經用過萊菔子,的確有顯著的療效。
【附方】舊三,新十三。
上氣痰嗽,喘促唾膿血:以萊菔子一合,研細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肺痰咳嗽:萊菔子半升淘淨焙乾,炒黃為末,以糖和,丸芡子大。綿裹含之,咽汁甚妙。(《勝金方》)。
白話文:
附方舊方三種,新方十三種。
上氣痰嗽,喘促吐膿血: 使用萊菔子一合,研磨成細末,煎成湯汁,食用後服用。(出自《食醫心鏡》)。
肺痰咳嗽: 萊菔子半升洗淨後烘焙乾燥,炒至焦黃研磨成粉末,加入糖調味,搓成芡子大小的丸子。用棉布包裹含在嘴中,將溶解的藥液嚥下,效果極佳。(出自《勝金方》)。
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蔔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名清金丸。(《醫學集成》)。
白話文:
胸悶、氣短、痰多,遇到厚重的食物就發病的:蘿蔔子洗淨,蒸熟後曬乾研成細末,用薑汁浸泡蒸餅丸成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唾液送服,每天三次。方藥名為「清金丸」。(出自《醫學集成》)。
痰氣喘息:蘿蔔子(炒)、皂莢(燒存性)等分為末,薑汁和,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簡便單方》)。
白話文:
痰液引起的氣喘:蘿蔔籽(炒過)、皁莢(燃燒後留下的灰燼)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和成泥,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用白開水送服。(《簡便單方》)
久嗽痰喘: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蒸餅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時時津咽。(《醫學集成》)。
高年氣喘:蘿蔔子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濟生秘覽》)。
白話文:
長期的咳嗽、痰喘:蘿蔔籽(炒過)、杏仁(去皮、尖端炒過),各等份。蒸成餅丸,大小似麻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時常含服。
年老氣喘:將蘿蔔子炒過後研成細末,加入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出自《濟生祕覽》)
宣吐風痰:《勝金方》:用蘿蔔子末,溫水調服三錢。良久吐出涎沫。如是攤瘓風者,以此吐後用緊疏藥,疏後服和氣散取瘥。丹溪吐法:用蘿蔔子半升擂細,漿水一碗濾取汁,入香油及蜜些須,溫服。後以桐油浸過曬乾鵝翎探吐。
白話文:
化痰:
-
《勝金方》說,可用蘿蔔子末,用溫水調和,服用三錢。不久就會吐出涎沫。如果是攤瘓風,則在吐完之後,服用峻下藥物,疏通之後再服用和氣散,就可以痊癒。
-
丹溪的吐痰方法是,用蘿蔔子半升,擂碎濾取汁,加入香油和少量蜂蜜,溫服。之後,用桐油浸泡過曬乾的鵝毛,探吐。
中風口禁:蘿蔔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丹溪方)。
小兒風寒:蘿蔔子(生研末)一錢,溫蔥酒服之,取微汗大效。(《衛生易簡方》)。
風秘氣秘:蘿蔔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立通。(《壽域神方》)
白話文:
中風口禁 蘿蔔子、牙皁莢各二錢,用白開水煎煮,引發嘔吐。(丹溪方)
小兒風寒 蘿蔔子(生研成細末)一錢,連溫蔥酒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見效。(《衛生易簡方》)
風祕氣祕 蘿蔔子(炒熟過)一合磨成粉末,再加入皁莢末二錢服用,即可暢通。(《壽域神方》)
氣脹氣蠱: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乾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如神。(《朱氏集驗方》)。
白話文:
氣脹氣蠱:
- 將萊菔子研磨成粉末。
- 將萊菔子粉末用過濾水浸泡一夜。
- 將縮砂一兩加入浸泡萊菔子粉末的水中。
- 將縮砂與萊菔子粉末一起炒乾。
- 將炒乾的縮砂與萊菔子粉末再次浸泡過濾水。
- 將浸泡的縮砂與萊菔子粉末再次炒乾。
- 重複步驟4-6,共七次。
- 將最後一次炒乾的縮砂與萊菔子粉末研磨成細末。
- 每次服用一錢的萊菔子粉末,並以米湯送服。
此方具有顯著的療效。
白話文:
-
將萊菔子粉末用過濾水浸泡一整夜。
-
將縮砂一兩加入浸泡萊菔子粉末的水中。
-
將縮砂與萊菔子粉末一起爆炒至乾燥。
-
將炒乾的縮砂與萊菔子粉末再次浸泡過濾水。
-
將浸泡的縮砂與萊菔子粉末再次爆炒至乾燥。
-
重複步驟4-6,共七次。
-
將最後一次炒乾的縮砂與萊菔子粉末研磨成細粉末。
-
每次服用一錢的萊菔子粉末,並用米湯送服。
這個方法有顯著的療效。
小兒盤腸氣痛:用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楊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小兒盤腸氣痛:把蘿蔔籽炒至焦黃,將其研磨成粉末,加上乳香,用湯劑服下,每次服用半錢。(引自楊仁齋的《直指方》)。
年久頭風:萊菔子、生薑等分,搗取汁,入麝香少許,搐入鼻中,立止。(《普濟方》)。
白話文:
多年的頭痛:萊菔子、生薑等分,搗碎取汁,加入少量麝香,吸入鼻中,立即見效。(出自《普濟方》)。
牙齒疼痛:蘿蔔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點右鼻,右疼點左鼻。
瘡疹不出:蘿蔔子生研末,米飲服二錢,良。(《衛生易簡方》)
花
【主治】用糟下酒藏,食之甚美,明目(士良)。
白話文:
牙齒疼痛: 蘿蔔子14粒,生研碎,用人乳調和。左邊牙痛,點右邊鼻孔;右邊牙痛,點左邊鼻孔。
瘡疹不出: 蘿蔔子生研成粉末,用米湯服下二錢,效果顯著。(《衛生易簡方》)
花
【主治】用糟下酒藏著,食用味道極佳,明目(士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