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44)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二卷 (44)

1.

其鬼將別曰:君為陰氣所浸,必當暴泄,但多服平胃散為良。中有蒼朮能去邪也。許叔微《本事方》云:微患飲癖三十年。始因少年夜坐寫文,左向伏几,是以飲食多墜左邊。中夜必飲酒數杯,又向左臥。壯時不覺,三、五年後,覺酒止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

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暑月止右邊有汗,左邊絕無。遍訪名醫及海上方,間或中病,止得月餘復作。其補,如天雄、附子、礬石輩;利,如牽牛、甘遂、大戟,備嘗之矣。自揣必有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

脾土惡濕,而水則流濕,莫若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諸藥,只以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大棗(五十枚)(煮,去皮核)。搗和丸梧子大。每日空腹溫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忌桃、李、雀肉。服三月而疾除。

自此常服,不嘔不痛,胸膈寬利,飲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燈下能書細字,皆術之力也。初服時必覺微燥,以山梔子末,沸湯點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矣。

【附方】舊二,新三十二。

服術法: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健。蒼朮不計多少,米泔水浸三日,逐日換水,取出刮去黑皮,切片曝乾,慢火炒黃,細搗為末。每一斤,用蒸過白茯苓末半斤,煉蜜和丸梧子大,空心臥時熱水下十五丸。別用術末六兩,甘草末一兩,拌和作湯點之,吞丸尤妙。忌桃、李、雀、蛤,及三白、諸血。(《經驗方》)

蒼朮膏:鄧才筆峰《雜興方》:除風濕,健脾胃,變白駐顏,補虛損,大有功效。蒼朮新者,刮去皮,薄切,米泔水浸二日,一日一換,取出,以井華水浸過二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漉出,以生絹袋盛之,放在一半原水中,揉洗津液出,紐干。將渣又搗爛,袋盛於一半原水中,揉至汁盡為度。

將汁入大砂鍋中,慢火熬成膏。每一斤,入白蜜四兩,熬二炷香。每膏一斤,入水澄白茯苓末半斤,攪勻瓶收。每服三匙,清早、臨臥各一服,以溫酒送下。忌醋及酸物、桃、李、雀、蛤、菘菜、首魚等物。吳球《活人心統》蒼朮膏:治脾經濕氣,少食,足腫無力,傷食,酒色過度,勞逸有傷,骨熱。

用鮮白蒼朮二十斤,浸,刮去粗皮,曬切,以米泔浸一宿,取出,同溪水一石,大砂鍋慢火煎半乾,去渣。再入石楠葉三斤(刷去紅衣),楮實子一斤,川當歸半斤,甘草四兩,切,同煎黃色,濾去滓,再煎如稀粥,乃入白蜜三斤,熬成膏。每服三、五錢,空心好酒調服。

蒼朮丸:薩謙齋《瑞竹堂方》云:清上實下,兼治內外障,服。茅山蒼朮(洗刮淨)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糯泔、童尿各浸三日,一日一換;取出,洗搗曬焙,以黑脂麻同炒香,共為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白湯下五十丸。李仲南《永類方》八製蒼朮丸:疏風順氣養腎,治腰腳濕氣痹痛。

白話文:

[術]

此人患病,醫生診斷為陰氣入侵導致腹瀉,建議服用平胃散。平胃散中的蒼朮能驅除邪氣。許叔微《本事方》記載:某人患有飲癖三十年,起因是年輕時夜間伏案寫作,長時間側身,導致飲食多積於左側。夜間必飲酒數杯,且左側臥睡。年輕時不覺異樣,三五年後,發現飲酒時左側下方有聲響,脅肋疼痛,食慾減退,腸鳴嘈雜,飲酒半杯即止。十多天必嘔吐酸水數升。夏季右側出汗,左側卻完全不出汗。遍訪名醫及民間偏方,雖偶爾病情有所緩解,但一個多月後又復發。他曾服用過溫補藥物,如天雄、附子、礬石等;也服用過瀉下藥物,如牽牛、甘遂、大戟等,均無效。他猜測自己體內可能有像積水一樣的囊腫,水滿則溢。只有清澈的液體才能排出,濁液則停滯不流,無法排出,所以積存五七天必嘔吐才能排出。

脾土喜燥惡濕,水則助濕,不如燥濕脾土以利水,用以填補囊腫。於是停止服用其他藥物,只用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研末)、生油麻仁半兩(加水研磨過濾取汁)、大棗五十枚(煮熟去皮核),混合搗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溫服五十丸,逐漸增加至一百至二百丸。忌食桃、李、雀肉。服用三月後,疾病痊癒。

此後經常服用此藥,不再嘔吐疼痛,胸膈寬暢,飲食如常,夏季全身出汗,甚至能寫細字,皆因藥效所致。初服時會略感燥熱,可用山梔子末用沸水沖服解之,久服則不再燥熱。

【附方】舊方二,新方三十二。

服用蒼朮的方法:能烏黑頭髮,駐顏美容,強健筋骨,明目益耳,祛風除濕,滋潤肌膚,長期服用能使人輕盈健壯。蒼朮不限用量,用米泔水浸泡三日,每日換水,取出刮去黑皮,切片曬乾,小火炒黃,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斤蒼朮,加入蒸熟的白茯苓粉半斤,用蜂蜜調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空腹臥時用溫水送服十五丸。另取蒼朮粉六兩,甘草粉一兩,混合作成湯藥服用,配合丸藥效果更佳。忌食桃、李、雀肉、蛤蜊,以及三白(白菜、蘿蔔、蔥)和各種血制品。(《經驗方》)

蒼朮膏:鄧才筆峰《雜興方》記載:此膏能除風濕,健脾胃,美白駐顏,補益虛損,功效顯著。選用新鮮蒼朮,刮去外皮,薄切,用米泔水浸泡二日,每日換水一次,取出後用井水浸泡,春、秋五天,夏季三天,冬季七天,撈出,用生絹袋盛裝,放入一半原來的井水中揉洗,直至汁液全部擠出,擰乾。將剩下的渣滓再次搗爛,裝入生絹袋,放入一半原來的井水中揉洗,直至汁液全部擠出。

將汁液倒入大砂鍋中,小火慢熬成膏。每斤膏藥加入白蜜四兩,熬製兩炷香時間。每斤膏藥加入澄清的白茯苓粉半斤,攪拌均勻,裝瓶保存。每次服用三匙,早晚各一次,溫酒送服。忌食醋及酸性食物、桃、李、雀肉、蛤蜊、菘菜、鱖魚等。吳球《活人心統》記載的蒼朮膏:治療脾經濕氣、食慾不振、足腫無力、傷食、縱欲過度、勞逸失調、骨熱等症。

用新鮮白蒼朮二十斤,浸泡,刮去粗皮,曬乾切片,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取出後,與溪水一石同放入大砂鍋中,小火慢煎至半乾,去渣。再加入石楠葉三斤(刷去紅衣)、楮實子一斤、川當歸半斤、甘草四兩,切碎後一起煎煮至呈黃色,過濾去渣,再次煎煮成稀粥狀,然後加入白蜜三斤,熬成膏。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空腹用好酒調服。

蒼朮丸:薩謙齋《瑞竹堂方》記載:此丸能清瀉上焦實熱,兼治內外障礙。用茅山蒼朮一斤(洗淨刮皮),分作四份,分別用酒、醋、米泔水、童尿浸泡三日,每日換水一次;取出後,洗淨搗碎曬乾焙燥,與黑芝麻一起炒香,研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白湯送服五十丸。李仲南《永類方》記載的八製蒼朮丸:能疏風順氣,養護腎臟,治療腰腿濕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