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二卷 (38)
草部第十二卷 (38)
1. 天麻
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甚珍之。宗奭曰:赤箭,天麻苗也。與天麻治療不同,故後人分為二條。承曰:今醫家見用天麻,即是赤箭根。《開寶本草》又於中品出天麻一條,云出鄆州。今之赤箭根苗,皆自齊、鄆而來者為上。蘇頌《圖經》所載天麻之狀,即赤箭苗之未長大者也。
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用根,有自內達外之理;根則抽苗徑直而上,苗則結子成熟而落,返從杆中而下,至土而生,此粗可識其外內主治之理。今翰林沈括最為博識,嘗云:古方用天麻不用赤箭,用赤箭不用天麻,則天麻、赤箭本為一物明矣。機曰:赤箭、天麻,一物也,經分為二,以根與苗主治不同也。
產不同地者,各有所宜也。時珍曰:《本經》止有赤箭,後人稱為天麻。甄權《藥性論》云:赤箭芝一名天麻,本自明白。宋人馬志《重修本草》,重出天麻,遂致分辯如此。沈括《筆談》云:《神農本草》明言赤箭採根,後人謂其根如箭,疑當用莖,蓋不然也。譬如鳶尾、牛膝,皆因莖葉相似,則用其根,何足疑哉?上品五芝之外,補益上藥,赤箭為第一。世人惑於天麻之說,遂止用之治風,良可惜哉。
沈公此說雖是,但根、莖並皆可用。天麻子從莖中落下,俗名還筒子。其根曝乾,肉色堅白,如羊角色,呼羊角天麻;蒸過黃皺如干瓜者,俗呼醬瓜天麻,皆可用者。一種形尖而空,薄如玄參狀者,不堪用。《抱朴子》云:獨搖芝,生高山深谷之處,所生左右無草。其莖大如手指,赤如丹素。
葉似小莧。根有大魁如斗,細者如雞子十二枚繞之。人得大者,服之延年。按:此乃天麻中一種神異者,如人參中之神參也。斅曰:凡使天麻,勿用御風草,二物相似,只是葉、莖不同。御風草根莖斑,葉背白有青點。使御風草,即勿使天麻。若同用,令人有腸結之患。
【正誤】藏器曰:天麻,生平澤,似馬鞭草,節節生紫花。花中有子,如青葙子。子性寒,作飲去熱氣。莖葉搗敷癰腫。承曰:藏器所說,與赤箭不相干,乃別一物也。時珍曰:陳氏所說,乃一種天麻草,是益母草之類是也。《嘉祐本草》誤引入天麻下耳。今正其誤。
【修治】斅曰:修事天麻十兩,銼,安於瓶中。用蒺藜子一鎰,緩火熬焦,蓋於天麻上,以三重紙封系,從巳至未取出,蒺藜炒過,蓋系如前,凡七遍。用布拭上氣汗,刀劈焙乾,單搗用。若用御風草,亦同此法。時珍曰:此乃治風痹藥,故如此修事也。若治肝經風虛,惟洗淨,以濕紙包,於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酒浸一宿,焙乾用。
白話文:
天麻
嵩山、衡山的人,有的採摘新鮮的天麻,用蜂蜜煎煮做成果食,非常珍視。宗奭說:赤箭是天麻的苗。與天麻的療效不同,所以後人將它們分列為兩種藥物。承說:現在醫家所用的天麻,就是赤箭的根。《開寶本草》也在中品中單獨列出天麻一條,說它產於鄆州。現在赤箭的根和苗,都以產自齊州、鄆州的為上品。蘇頌《圖經》中記載的天麻形態,就是赤箭的苗還沒有長大時的樣子。
赤箭用它的苗,有從體表進入內裡的功效;天麻用它的根,有從內部達於體表的療效;根會抽出芽莖直向上生長,苗則結果成熟後落地,又從莖中向下回到土裡生長,這大概可以看出它們內外不同的主治功效。翰林學士沈括學識淵博,曾經說:古方使用天麻不用赤箭,使用赤箭不用天麻,可見天麻和赤箭原本就是同一樣東西。機說:赤箭、天麻,是一種東西,經典著作把它們分列為二,是因為它們的根和苗主治的病症不同。
不同產地的天麻,各有其適用的情況。李時珍說:《本經》只記載了赤箭,後人稱之為天麻。甄權《藥性論》說:赤箭芝又名天麻,本就說明了它們是同一種藥物。宋人馬志《重修本草》,又重新記載了天麻,才導致了後來的這種區分。沈括《夢溪筆談》說:《神農本草經》明確指出赤箭採其根,後人因為它的根像箭一樣,懷疑應該用它的莖,這是錯誤的。譬如鳶尾、牛膝,都是因為莖葉相似,而使用它的根,這有什麼好懷疑的呢?上品五芝之外,在補益的藥物中,赤箭是最好的。世人被天麻的說法所迷惑,只用它來治療風病,實在可惜。
沈括的這種說法雖然正確,但是根莖都可以使用。天麻的種子從莖中落下,俗稱還筒子。它的根曬乾後,肉色堅實潔白,像羊角一樣,稱為羊角天麻;蒸煮後變黃皺縮像乾瓜一樣的,俗稱醬瓜天麻,這些都可以使用。有一種形狀尖細而空心,薄如玄參的,則不能使用。《抱朴子》說:獨搖芝,生長在高山深谷之中,周圍沒有其他草木。它的莖粗如手指,紅如丹砂。
葉子像小莧菜。根有大的像斗一樣,小的像十二個雞蛋圍繞著它。人如果得到大的,服用它可以延年益壽。按:這是天麻中一種神奇的種類,就像人參中的神參一樣。斅說:凡是用天麻,不要與御風草一起使用,這兩種藥物很相似,只是葉子和莖不同。御風草的根莖有斑點,葉子的背面是白色帶有青色斑點。如果使用御風草,就不要使用天麻。如果同時使用,會讓人患上腸結的病。
【正誤】王藏器說:天麻,生長在平澤之地,像馬鞭草,一節一節地長著紫色的花。花中有種子,像青葙子一樣。種子性寒,可以做成飲料來去除體內的熱氣。莖葉搗爛可以敷治癰腫。承說:王藏器所說的,和赤箭毫不相干,是另外一種植物。李時珍說:陳氏所說,是一種天麻草,是益母草之類的植物。《嘉祐本草》錯誤地將它列入天麻條目之下,現在我們糾正這個錯誤。
【修治】斅說:炮製天麻十兩,切碎,放在瓶子裡。用蒺藜子一鎰,用文火慢慢熬焦,蓋在天麻上面,用三層紙封好,從巳時到未時取出,將蒺藜炒過,再蓋上像先前一樣,共七次。用布擦去上面的汗液,用刀劈開曬乾,單獨搗碎使用。如果使用御風草,也用同樣的方法。李時珍說:這是治療風痹的藥物,所以要這樣炮製。如果治療肝經風虛,只要洗淨,用濕紙包好,放在糠火中煨熟,取出切片,用酒浸泡一夜,曬乾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