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16)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五卷 (16)

1. 米秕

(《食物》)

【釋名】米皮糠。

時珍曰:秕,亦紕薄之義也。

【集解】穎曰:米

秕,即精米上細糠也。昔陳平食糠核而肥也。

時珍曰:糠,諸粟谷之殼也。其近米之細者為米秕,味極甜。儉年人多以豆屑或草木花實可食者,和劑蒸煮,以救飢云。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通腸開胃,下氣,磨積塊。作糗食不飢,充滑膚體,可以頤養(汪穎)。

白話文:

米秕

解釋

米秕,也叫做米皮糠。

李時珍說:「秕」這個字,有「粗糙、薄弱」的意思。

來源

汪穎說:「米秕」,就是精米上面細細的米糠。以前陳平吃米糠和粗米而變得肥壯。

李時珍說:「糠」,是各種穀物的殼。靠近米粒比較細的糠就是米秕,味道非常甜。在饑荒的年份,很多人會把米秕和豆屑、或一些可以吃的草木花實混合,一起蒸煮來充飢。

味道

味道甘甜,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

能夠疏通腸胃、幫助消化、下氣,消除體內的積塊。把米秕做成乾糧吃就不會感到飢餓,並且可以潤澤皮膚,滋養身體。(汪穎說)

2. 舂杵頭細糠

(《別錄》中品)

【校正】禹錫曰:自草部移入此。

【集解】

時珍曰:凡谷皆有糠,此當用粳、稻、粟、秫之糠也。北方多用杵,南方多用碓,入藥並同。丹家言糠火煉物,力倍於常也。

【氣味】辛、甘,熱。

震亨曰:穀殼屬金,糠之性則熱也。

【主治】卒噎,刮取含之(《別錄》。亦可煎湯呷之)。

燒研,水服方寸匕,令婦人易產(時珍。出《子母秘錄》)。

【發明】弘景曰:治噎用此,亦是舂搗義爾。天下事理,多相影響如此。

【附方】舊一,新一。

膈氣噎塞,飲食不下:用碓觜上細糠,蜜丸彈子大,時時含咽津液。(《聖惠》)。

咽喉妨礙,如有物吞吐不利:杵頭糠、人參各一錢,石蓮肉(炒)一錢,水煎服,日三次。《聖濟總錄》)

白話文:

【註解】

這是從草部移到這裡的。

【解釋】

李時珍說:所有穀物都有糠,這裡應該是用粳米、稻米、小米、黏米等穀物的糠。北方多用杵臼舂米,南方多用石碓舂米,但它們的糠用來入藥效果都一樣。煉丹的人說,用糠燃燒的火來煉製東西,效力比一般火大很多。

【氣味】

味道辛辣、甘甜,藥性溫熱。

朱震亨說:穀物的外殼屬於金,糠的藥性則是溫熱的。

【功效】

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噎食,刮取糠含在嘴裡(《名醫別錄》記載。也可以煎湯飲用)。

將糠燒過研磨成粉,用開水沖服一小匙,可以幫助婦女順利生產(李時珍記載。出自《子母秘錄》)。

【說明】

陶弘景說:用糠來治療噎食,也是運用了舂搗的道理。天下的事理,很多都是互相影響的,就像這樣。

【相關藥方】

舊方一個,新方一個。

**膈氣噎塞,吃不下東西:**用石碓上細碎的糠,加入蜂蜜做成彈丸大小的藥丸,隨時含在嘴裡慢慢吞嚥津液。(《聖惠方》)。

**咽喉有異物阻塞,吞嚥困難:**用杵頭的糠、人參各一錢,炒過的石蓮肉一錢,用水煎服,一天服用三次。(《聖濟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