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10)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五卷 (10)

1. 飴糖

(《別錄》上品)

【釋名】餳(音徐盈切)。

時珍曰:按:劉熙《釋名》云:糖之清者曰飴,形怡怡然也。稠者曰餳,強硬如鍚也。如餳而濁者曰餔。《方言》謂之餦餭(音長皇)。

《楚辭》云:粔籹蜜餌有餦餭,是也。

嘉謨曰:因色紫類琥珀,方中謂之膠飴,乾枯者名餳。

【集解】

弘景曰:方家用飴,乃云膠飴,是濕糖如厚蜜者。其凝強及牽白者餳糖,不入藥用。

韓保升曰:飴,即軟糖也。北人謂之餳。糯米、粳米、秫粟米、蜀秫米、大麻子、枳椇子、黃精、白朮並堪熬造。惟以糯米作者入藥,粟米者次之,余但可食耳。

時珍曰:飴餳,用麥櫱或穀芽同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餳,故醫方亦收用之。

【氣味】甘,大溫,無毒。入太陰經。

宗奭曰:多食動脾風。

震亨曰:飴糖屬土而成於火,大發濕中之熱。寇氏謂其動脾風,言末而遺本矣。

時珍曰:凡中滿吐逆、秘結牙䘌、赤目疳病者,切宜忌之,生痰動火最甚。甘屬土,腎病毋多食甘,甘傷腎,骨痛而齒落,皆指此類也。

【主治】補虛乏,止渴去血(《別錄》)。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治唾血,消痰潤肺止嗽(思邈)。健脾胃,補中,治吐血。打損瘀血者,熬焦酒服,能下惡血。又傷寒大毒嗽,於蔓菁、薤汁中煮一沸,頓服之,良(孟詵)。脾弱不思食人少用,能和胃氣。亦用和藥(寇宗奭)。解附子、草烏頭毒(時珍)。

【發明】弘景曰:古方建中湯多用之。糖與酒皆用米櫱,而糖居上品,酒居中品。是糖以和潤為優,酒以醺亂為劣也。

成無己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膠飴之甘以緩中也。

好古曰:飴乃脾經氣分藥也。甘能補脾之不足。

時珍曰:《集異記》云:邢曹進,河朔健將也。為飛矢中目,拔矢而鏃留於中,鉗之不動,痛困俟死。忽夢胡僧令以米汁注之必愈。廣詢於人,無悟者。一日一僧丐食,肖所夢者。叩之。僧云:但以寒食餳點之。如法用之,應手清涼,頓減酸楚。至夜瘡癢,用力一鉗而出。旬日而瘥。

【附方】舊二,新十。

老人煩渴:寒食大麥一升,水七升,煎五升,入赤餳二合,渴即飲之。(《奉親書》)。蛟龍症病,凡人正二月食芹菜,誤食蛟龍精者,為蛟龍病,發則似癇,

面色青黃:每服寒食餳五合,日三服。吐出蛟龍,有兩頭可驗。吐蛔者勿用。(《金匱要略》)。

魚臍疔瘡:寒食餳塗之,良。乾者燒灰。(《千金方》)。

瘭疽毒瘡:臘月飴糖,晝夜塗之,數日則愈。(《千金方》)。

誤吞稻芒:白餳頻食。(《簡便方》)。

魚骨骾咽,不能出:用飴糖丸雞子黃大吞之。不下再吞。(《肘後》)。

誤吞錢釵及竹木:取飴糖一斤,漸漸食盡,便出。(《外臺》)。

箭鏃不出:見發明。

服藥過劑,悶亂者:飴糖食之。(《千金》)。

草烏頭毒及天雄、附子毒:並食飴糖即解。(《總錄》)。

手足瘑瘡:炒臘月糖,敷之。(《千金方》)。

火燒成瘡:白糖燒灰,粉之即燥,易瘥。(《小品方》)。

白話文:

[飴糖]

名稱解釋

「飴」這個字,也寫作「餳」。

李時珍說:根據劉熙《釋名》的說法,糖裡面比較清澈的叫做「飴」,形狀看起來很柔順。比較濃稠的叫做「餳」,堅硬的就像錫一樣。如果像餳一樣但是比較混濁的就叫做「餔」。《方言》裡面把它叫做「餦餭」。《楚辭》裡面說的「粔籹蜜餌有餦餭」就是指這個東西。

嘉謨說:因為顏色紫紅像琥珀,所以地方上把它叫做膠飴,乾燥的就叫做餳。

產地與製作

陶弘景說:醫家用的飴,都叫做膠飴,是濕潤像濃稠蜂蜜的糖。比較凝固堅硬,或是牽拉起來會變白色的就叫做餳糖,不適合入藥。

韓保升說:飴,就是軟糖。北方人叫它餳。可以用糯米、粳米、秈米、小米、蜀黍、大麻籽、枳椇子、黃精、白朮等熬製。只有用糯米做的才能入藥,小米做的效果次之,其他的只能食用。

李時珍說:飴餳是用麥芽或穀芽跟米一起熬製而成的。古時候寒食節會吃很多餳,所以醫方也收錄使用。

味道與屬性

味道甘甜,性質溫熱,沒有毒性。歸屬於脾經。

張元素說:吃太多會引起脾風。

朱震亨說:飴糖屬性是土,卻是由火製成的,會加重體內濕熱。寇氏說它會引起脾風,是只看到現象而忽略了本質。

李時珍說:凡是腹脹嘔吐、便秘牙齦腫痛、眼睛紅腫、小兒疳積等症狀,都應該避免食用飴糖,因為它最容易生痰動火。甜味屬於土,腎病的人不要多吃甜,甜味會損傷腎臟,導致骨痛牙齒脫落,說的就是這類食物。

主要功效

可以補虛弱、止渴、化瘀血(出自《名醫別錄》)。可以補虛寒、增強體力、止腸鳴腹痛、治療吐血、化痰潤肺止咳(出自孫思邈的醫書)。可以健脾胃、補中氣、治療吐血。跌打損傷導致瘀血,可以用熬焦的飴糖配酒服用,可以幫助排出惡血。另外,傷寒引起嚴重咳嗽,可以用飴糖在蔓菁、薤的汁液中煮沸,一次喝完,效果很好(出自孟詵的醫書)。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人要少量食用,可以調和胃氣。也可以用來調和藥性(寇宗奭的說法)。可以解除附子、草烏頭的毒性(出自李時珍的說法)。

醫理闡述

陶弘景說:古方建中湯常常用到飴糖。糖和酒都是用米麥芽製作的,但是糖屬於上品,酒屬於中品。是因為糖以溫潤為優點,酒以使人昏亂為缺點。

成無己說:脾臟喜歡舒緩,應該吃甜味來使它舒緩。膠飴的甜味可以使脾胃舒緩。

張元素說:飴是脾經氣分的藥物。甜味可以補充脾臟的不足。

李時珍說:《集異記》記載,邢曹進是河北的猛將,被飛箭射中眼睛,箭拔出來後箭頭還留在裡面,用鉗子夾不出來,疼痛難忍,等死。忽然夢見胡僧告訴他用米汁灌入,一定會好。他廣泛詢問,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有一天,一個僧人來乞討食物,長得跟夢中的人很像。他就問那個僧人。僧人說:只要用寒食節吃的餳點在傷口上就可以了。他照著做,傷口立刻感覺清涼,疼痛減輕。到了晚上傷口發癢,用力一夾,就把箭頭夾了出來。過了十天傷口就痊癒了。

附加藥方

  • 老人煩渴:用寒食大麥一升,加水七升,煎煮成五升,加入赤飴二合,口渴就喝。(出自《奉親書》)
  • 蛟龍症:凡是人在正月二月吃了芹菜,誤食了蛟龍精,就會得這種病,發作的時候像癲癇,臉色青黃:每次服用寒食飴五合,一天三次。吐出來的蛟龍有兩個頭可以驗證。如果吐出蛔蟲就不要用這個方子。(出自《金匱要略》)
  • 魚臍疔瘡:用寒食飴塗抹,效果好。乾的就燒成灰來用。(出自《千金方》)
  • 瘭疽毒瘡:用臘月製作的飴糖,日夜塗抹,幾天就會好。(出自《千金方》)
  • 誤吞稻芒:頻繁食用白飴糖。(出自《簡便方》)
  • 魚骨卡住喉嚨,無法取出:用飴糖裹著雞蛋黃吞服。如果沒用再吞一次。(出自《肘後方》)
  • 誤吞錢幣、髮釵、竹木:取飴糖一斤,慢慢吃完,就會排出。(出自《外臺秘要》)
  • 箭頭取不出來:見上面「發明」的記載。
  • 服用藥物過量,感覺悶亂:吃飴糖。(出自《千金方》)
  • 草烏頭、天雄、附子的毒性:吃飴糖就可以解毒。(出自《總錄》)
  • 手腳上的瘑瘡:用炒過的臘月糖敷在患處。(出自《千金方》)
  • 火燒傷形成的瘡:用白糖燒成灰,塗抹在傷口,就會乾燥,容易痊癒。(出自《小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