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五卷 (8)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五卷 (8)

1. 神麯

(《藥性論》)

【釋名】,

白話文:

釋名

【集解】時珍曰: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後醫乃造神麯,專以供藥,力更勝之。蓋取諸神聚會之日造之,故得神名。賈思勰《齊民要術》雖有造神麯古法,繁瑣不便。近時造法,更簡易也。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過去的人使用曲,大多是用來釀酒的曲。後來醫生才製造神麯,專門用來製造藥物,藥效比過去的曲更好。因為是在諸神聚會的日子裡製造的,所以得名神麯。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雖然有製造神麯的古老方法,但繁瑣不方便。近期的製造方法就更加簡單了。

葉氏《水云錄》云: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麵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蒼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勾陳、螣蛇六神,用汁和麵、豆、杏仁作餅,麻葉楮葉包罯,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曬收之。

白話文:

葉氏的《水雲錄》中說:農歷五月初五,或六月初六,或三伏天時,用一百斤麵粉,三升青蒿汁、三升赤小豆粉、三升杏仁泥、三升蒼耳汁、三升野蓼汁,加上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勾陳、螣蛇六神,用這些汁液與麵粉、赤小豆和杏仁和在一起做成餅,用麻葉或楮葉包好,像做醬油時的做法,等餅上長出黃色菌衣後,將餅曬乾收好。

【氣味】甘、辛,溫,無毒。

元素曰:陽中之陽也,入足陽明經。凡用須火炒黃,以助土氣。陳久者良。

白話文:

氣味: 甘甜微辛,性溫,無毒。

藥用功效:

此藥性屬陽中最陽,能進入足陽明經絡。使用時需先用火炒至金黃色,以增強補土的功效。存放時間越久的藥材,藥效越好。

【主治】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藥性》)。養胃氣,治赤白痢(元素)。消食下氣,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諸疾,其功與曲同。閃挫腰痛者,煅過淬酒溫服有效。婦人產後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錢,日二即止,甚驗(時珍)。

白話文:

主治:

  • 消化水穀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藥性》)。
  • 滋養胃氣,治療赤白痢(元素)。
  • 消食下氣,消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諸疾,其功效與曲同。
  • 閃挫腰痛者,煅過淬酒溫服有效。
  • 產後欲回乳的婦女,炒研,酒服二錢,日二即止,甚驗(時珍)。

【發明】

時珍曰:按:倪維德《啟微集》云:神麯治目病,生用能發其生氣,熟用能斂其暴氣也。

【附方】舊一,新六。

白話文:

李時珍說:查閱倪維德所著的《啟微集》裡寫道:使用生神麴可以治療眼睛疾病,生用能促進眼睛的生長,熟用能收斂眼睛的急迫氣勢。

【附方】舊方一,新方六。

胃虛不克:神麯半斤,麥芽五升,杏仁一升,各炒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食後嚼化一丸。(《普濟方》)。

白話文:

胃虛無力不能消化食物:神麴半斤、麥芽五升、杏仁一升,各種炒熟磨成粉末,煉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劑。吃飯後咀嚼一丸。

壯脾進食,療痞滿暑泄:曲術丸:用神麯(炒)、蒼朮(泔制炒)

白話文:

補強脾胃促進食慾,治療腹脹、暑熱導致的腹瀉。

曲術丸配方:

  • 神曲(炒製)
  • 白朮(以泔水浸泡後炒製)

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五十丸。冷者加乾薑吳茱萸。(《肘後百一方》)。

白話文:

將藥材等分成細末,添加糊丸,梧子的份量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搭配米湯飲用。若遇著寒冷的天氣,可以添加乾薑或吳茱萸。(出自《肘後百一方》)。

健胃思食:消食丸:治脾胃俱虛,不能消化水穀,胸膈痞悶,腹脅膨脹,連年累月,食減嗜臥,口苦無味。神麯六兩,麥櫱(炒)三兩,乾薑(炮)四兩,烏梅肉(焙)四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五十丸,日三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增進食慾:消食丸:治療脾胃氣虛、功能低下,不能消化吸收食物,胸悶腹脹,腹脹,連續多年,進食減少,想睡覺,口苦、無味道。使用神曲六兩,炒麥芽三兩,炮製的生薑四兩,烘烤過的烏梅肉四兩,研磨成粉末,用蜜糖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在飯後服用五十丸,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和劑局方》)

虛寒反胃:方同上。

白話文:

虛寒而反胃:用和上方的方子一樣。

暴泄不止:神麯(炒)二兩,茱萸(湯泡,炒)半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百一選方》)。

白話文:

腹瀉不止:將神麴炒熟,二兩;茱萸用湯泡過後,炒熟,半兩;研磨成細粉,用醋糊丸成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百一選方》)。

產後運絕:神麯(炒)為末,水服方寸匕。(《千金方》)。

食積心痛:陳神麯一塊燒紅,淬酒二大碗服之。(《摘玄方》)。

白話文:

產後運絕:

神曲(炒製為粉末),加水服用,用湯匙取一寸方圓的量。(《千金方》)

食積心痛:

把陳舊的神曲一塊燒紅,用兩大碗酒淬滅後服用。(《摘玄方》)

2. 紅曲

(丹溪《補遺》)

【集解】時珍曰:紅曲《本草》不載,法出近世,亦奇術也。

白話文:

集解

李時珍說:紅色麴在《本草綱目》中沒有記載,它的製法是近代纔出現的,也是一種奇特的技術。

其法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飯。分作十五處,入曲母三斤,搓揉令勻,並作一處,以帛密覆。熱即去帛攤開,覺溫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過一時分作五堆,再一時合作一堆,又過一時分作十五堆,稍溫又作一堆,如此數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籮盛曲作五、六分,蘸濕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

白話文:

做法是用五斗白米,泡水浸泡一晚,然後煮成飯。將米飯分成十五分,加入三斤麴母,搓揉均勻,然後將它們合在一起,用布緊緊蓋上。當飯很熱時,就把布拿開,攤開後,感覺溫度適中後,趕緊堆起來,再用布蓋好。第二天中午,繼續將飯分成三堆,過一段時間,再分成五堆,再過一段時間,將五堆合為一堆,再過一段時間,又將飯分成十五堆,稍微溫熱後,再合為一堆,這樣反覆幾次。第三天,用一個大桶盛滿新汲的水,用竹籮盛五、六分的麴,將麴蘸濕後,再將米飯合為一堆,按照前面的方法再做一次。

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盡浮則成矣,取出日乾收之。其米過心者謂之生黃,入酒及鮓醢中,鮮紅可愛。未過心者不甚佳。入藥以陳久者良。

白話文:

第四天,如前面一樣再次浸泡。如果藥材有一半沉一半浮,再按照前面的方法做一次,再次浸泡。如果全部浮起來就成了,取出來在太陽下曬乾收起來。藥材的米心部分經過浸泡的稱為生黃,加入酒和醬菜中,鮮紅可愛。藥材的米心沒有完全浸泡過的不太好。入藥時以陳舊的為佳。

【氣味】甘,溫,無毒。

瑞曰:釀酒則辛熱,有小毒,發腸風痔瘻、腳氣、哮喘痰嗽諸疾。

【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穀(震亨)。

白話文:

【氣味】甘甜、溫和,沒有毒性。

【古方記載】瑞醫師說:用它釀酒來喝會變成辛辣溫熱,會有一點毒性,會引發腸胃疾病、痔瘡、腳氣、哮喘、痰液咳嗽等病症。

【主治】幫助消化、活血化瘀,健脾燥胃,治療血痢、白痢、拉肚子(震亨醫師所記載)。

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吳瑞)。治女人血氣痛,及產後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時珍)。

白話文:

釀造的酒,可以活血行藥效,驅散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損(吳瑞)。治療女人血氣痛,以及產後惡血不盡,打成酒擂服用,療效極佳(時珍)。

【發明】時珍曰:人之水穀入於胃,受中焦濕熱熏蒸,遊溢精氣,日化為紅,散布臟腑經絡,是為營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也。造紅曲者,以白米飯受濕熱鬱蒸變而為紅,即成真色,久亦不渝,此乃人窺造化之巧者也。故紅曲有治脾胃營血之功,得同氣相求之理。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人吃的五穀雜糧進入胃之後,受到中間部位的脾胃溫濕熱氣的燻蒸,精華氣血散發出來,逐漸轉化為紅色,散佈於臟腑經絡,這就是營血。這是造物主自然而微妙的造化。釀造紅曲的方法,是用白米飯在溫濕熱氣的作用下,發酵變紅,形成紅曲的真正顏色,這種顏色時間長了也不改變。這是人體觀察大自然的精妙,並加以模仿的成果。所以紅曲具有治療脾胃營血的作用,這符合同氣相求的道理。

【附方】新四。

白話文:

【附方】新四

【處方】(1兩等於30克)

※白朮 600克,

※茯苓 600克,

※扁豆 300克,

※芡實 300克,

※薏苡仁 200克,

※蓮子 200克,

※山藥 1000克,

※芡實 1000克,

※麥冬 1000克,

※生薑 1000克,

※黨參 1500克,

※炙甘草 500克。

【煎服方法】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取汁飲用。

濕熱泄痢:丹溪青六丸:用六一散,加炒紅曲五錢,為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日三服。(《丹溪心法》)。

白話文:

濕熱型腹瀉:丹溪青六丸:使用六一散,再加入炒至呈現黑色的紅曲五錢,磨成細粉,與米飯一起蒸熟成丸狀,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加入白開水沖服,每天服用三次,(出自《丹溪心法》)。

小兒吐逆頻並,不進乳食,手足心熱:用紅曲(年久者)三錢半,白朮(麩炒)一錢半,甘草(炙)一錢,為末。每服半錢,煎棗子、米湯下。(《經濟》)。

白話文:

小兒頻繁嘔吐噁心,吃不下乳食,手腳心發熱:使用三年以上的紅麴三錢半、麩炒白朮一錢半、炙甘草一錢,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煎過的棗子和米湯送服。(出自《經濟方》)。

小兒頭瘡:因傷濕入水成毒,濃汁不止:用紅曲嚼罨之,甚效。(《百一選方》)。

白話文:

小孩子的頭瘡:因為受了濕氣並碰了水而變成有毒,膿汁不停地流:可以用紅麴嚼碎敷在患處,非常有效。(《百一選方》)

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為末,酒服。(《摘玄方》)

白話文:

心腹疼痛,赤曲、香附、乳香等量研磨成細粉,以酒服下。(《摘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