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52)
序例第一卷上 (52)
1.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氣(皂莢)
燥(桃仁,麻仁,杏仁,地黃,乳香,松子,當歸,肉蓯蓉)
濕(白朮,蒼朮,半夏,硫磺)
陷(升麻,葛根)
脫(龍骨,白堊,訶子,粟殼,烏梅,白礬,赤石脂,禹餘糧,石榴皮)
本熱寒之
清熱(秦艽,槐角,地黃,黃芩)
本寒溫之
溫里(乾薑,附子,肉豆蔻)
標熱散之
解肌(石膏,白芷,升麻,葛根)
小腸,主分泌水穀,為受盛之官。
本病:大便水穀利,小便短,小便閉,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後血,小腸氣痛,宿食夜熱旦止。
標病:身熱惡寒,嗌痛頷腫,口糜耳聾。
實熱瀉之
氣(木通,豬苓,滑石,瞿麥,澤瀉,燈草)
血(地黃,蒲黃,赤茯苓,梔子,牡丹皮)
虛寒補之
氣(白朮,楝實,茴香,砂仁,神麯,扁豆)
血(桂心,延胡索)
本熱寒之
降火(黃柏,黃芩,黃連,連翹,梔子)
標熱散之
解肌(藁本,羌活,防風,蔓荊)
膀胱,主津液,為胞之府,氣化乃能出,號州都之官,諸病皆干之。
本病:小便淋瀝,或短數,或黃赤,或白,或遺失,或氣痛。
標病:發熱惡寒,頭痛,腰脊強,鼻窒,足小指不用。
實熱瀉之
泄火(滑石,豬苓,澤瀉,茯苓)
下虛補之
熱(黃柏,知母)
寒(桔梗,升麻,益智,烏藥,山茱萸)
本熱利之
降火(地黃,梔子,茵陳,黃柏,牡丹皮,地骨皮)
標寒發之
發表(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
白話文:
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氣虛:皂莢
燥邪:桃仁、麻仁、杏仁、地黃、乳香、松子、當歸、肉蓯蓉
濕邪:白朮、蒼朮、半夏、硫磺
氣陷:升麻、葛根
氣脫:龍骨、白堊、訶子、粟殼、烏梅、白礬、赤石脂、禹餘糧、石榴皮
本虛寒證:
清熱:秦艽、槐角、地黃、黃芩
本虛溫證:
溫里:乾薑、附子、肉豆蔻
標實熱證:
解肌:石膏、白芷、升麻、葛根
小腸:主管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是受納食物的器官。
本病症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或閉塞,小便帶血,小便自發性排出,大便後出血,小腸脹痛,宿食導致夜晚發熱,早晨則停止。
標病症狀:發熱畏寒,咽喉疼痛,頷下腫脹,口腔潰瘍,耳聾。
實熱證,應瀉法治療:
氣實:木通、豬苓、滑石、瞿麥、澤瀉、燈草
血實:地黃、蒲黃、赤茯苓、梔子、牡丹皮
虛寒證,應補法治療:
氣虛:白朮、楝實、茴香、砂仁、神麴、扁豆
血虛:桂枝、延胡索
本虛寒證:
降火:黃柏、黃芩、黃連、連翹、梔子
標實熱證:
解肌:藁本、羌活、防風、蔓荊
膀胱:主管體液代謝,是貯存尿液的器官,氣化才能排出尿液,是重要的臟腑。各種疾病都與它相關。
本病症狀:小便淋漓不盡,或小便次數減少,或尿液顏色黃赤或白,或尿失禁,或小便時伴有疼痛。
標病症狀:發熱畏寒,頭痛,腰背疼痛,鼻塞,小指麻木無力。
實熱證,應瀉法治療:
泄火:滑石、豬苓、澤瀉、茯苓
虛寒證,應補法治療:
熱證:黃柏、知母
寒證:桔梗、升麻、益智、烏藥、山茱萸
本虛熱證:
降火:地黃、梔子、茵陳、黃柏、牡丹皮、地骨皮
標寒證,應發散法治療:
發表:麻黃、桂枝、羌活、蒼朮、防己、黃耆、木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