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四卷 (1)
谷部第二十四卷 (1)
1. 谷之三
(菽豆類一十四種)
白話文:
菽豆類一十四種
一、菽 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補中益氣,調和五臟,利小便。
二、黑豆 味甘鹹,性平,入腎經。補腎強腰,烏髮明目,解毒利水。
三、青豆 味甘鹹,性微寒,入肝經。清肝明目,利水消腫,解毒排膿。
四、黃豆 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潤燥通便。
五、赤豆 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利水消腫,健脾止瀉,補血養顏。
六、綠豆 味甘涼,性寒,入心肺經。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尿除濕。
七、白豆 味甘平,性微寒,入肺脾經。利水消腫,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八、扁豆 味甘辛,性溫,入脾胃經。健脾和胃,利水消腫,通便排毒。
九、刀豆 味甘苦,性寒,入肺脾經。清熱解毒,消腫利尿,化痰止咳。
十、豌豆 味甘甜,性平和,入脾胃經。健脾益胃,補中益氣,利水消腫。
十一、四季豆 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經。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便潤腸。
十二、蠶豆 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肺經。補脾益肺,利水消腫,止血明目。
十三、芸豆 味甘淡,性平,入脾胃經。健脾和胃,利水消腫,解毒通便。
十四、眉豆 味甘平,性微溫,入脾胃腎經。補腎壯陽,健脾益胃,利水消腫。
2. 大豆
(《本經》中品)
【校正】禹錫曰:原附豆黃卷下,今分出。
白話文:
**校正說明:**禹錫說:原本將附子(烏頭)歸類於卷下,現在將其單獨列出。
【釋名】尗(俗作菽。時珍曰:豆、尗皆莢谷之總稱也。篆文尗,象莢生附莖下垂之形。豆象子在莢中之形。《廣雅》云:大豆,菽也。小豆,荅也),角曰莢,葉曰藿,莖曰萁。
白話文:
「釋名」一節是解釋關於大豆的各種稱呼。
菽是指俗稱的豆類,時珍說:豆和菽都是莢谷的統稱。篆書中的「菽」字,就像莢果附著在莖上垂下的形狀。豆字則像豆子在莢中的形狀。《廣雅》說:大豆叫做菽,小豆叫做荅。
大豆的角叫做莢,葉子叫做藿,莖叫做萁。
【集解】《別錄》曰:大豆生太山平澤,九月採之。
頌曰:今處處種之。有黑、白二種,入藥用黑者。緊小者為雄,用之尤佳。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大豆在泰山及平原沼澤地自然生長,九月時節可採收。
李時珍說:現在各地都有栽種。有黑色和白色兩種,入藥時應使用黑色的大豆。緊實且小顆的為雄性,這種大豆特別好用。
宗奭曰:大豆有綠、褐、黑三種。有大、小兩類:大者出江、浙、湖南、湖北;小者生他處,入藥力更佳。又可磑為腐食。
白話文:
宗奭說:大豆有綠豆、褐豆、黑豆三種。有大小兩種:大的產於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小的生長在其他地方,入藥效果更好。還可以磨成豆粉食用。
時珍曰:大豆有黑、白、黃、褐、青、斑數色:黑者名烏豆,可入藥,及充食,作豉;黃者可作腐,榨油,造醬;余但可作腐及炒食而已。皆以夏至前後下種,苗高三、四尺,葉團有尖,秋開小白花成叢,結莢長寸余,經霜乃枯。按:《呂氏春秋》云:得時之豆,長莖短足,其莢二七為族,多枝數節,競葉蕃實,大菽則圓,小菽則團。先時者,必長以蔓、浮葉疏節、小莢不實。
白話文:
李時珍說:大豆有黑色、白色、黃色、褐色、青色、斑色等多種顏色。黑色的叫烏豆,可以入藥,也可以充飢食用,還可以做成豆豉。黃色的可以做豆腐,榨油,做醬油。其他的只能做豆腐和炒著吃罷了。大豆都是在夏至前後播種,苗高三、四尺,葉團有尖,秋天開放白色的小花成叢,結出的豆莢長一寸多,經受霜凍後才乾枯。根據《呂氏春秋》的說法:長在適當時節的大豆,莖長腳短,豆莢兩七成族,多枝多節,枝葉繁茂果實豐碩,大粒大豆則圓,小粒大豆則團。在適當時節之前栽種的,必定長得高而蔓生,浮葉稀疏,豆莢小而且不實。
後時者,必短莖疏節、本虛不實。又氾勝之《種植書》云:夏至種豆,不用深耕。豆花憎見日,見日則黃爛而根焦矣。知歲所宜,以囊盛豆子,平量埋陰地,冬至後十五日發取量之,最多者種焉。蓋大豆保歲易得,可以備凶年,小豆不保歲而難得也。
黑大豆
【氣味】甘,平,無毒。久服,令人身重。
岐伯曰:生溫,熟寒。
白話文:
後面的時段,必定是會出現植株莖桿短、節間稀疏、植株瘦弱無力的情況。另外,氾勝之的《種植書》中提到:在夏至時節種植大豆,不需要深耕。大豆的花朵忌諱見太陽,見了太陽就會枯黃腐爛,根部也會燒焦。應根據每年的適宜時節,將大豆種子裝在袋子裡,平整地埋在陰涼的地方,在冬至後十五天取出測量,產量最多的品種就是適宜種植的。因為大豆容易保存,收成也穩定,可以備用以防災荒。小豆則不易保存,也難以獲得。
【氣味】甘味、平性、無毒。長期服用,會使人身體變重。
岐伯說:生食黑豆溫熱,煮熟後則寒涼。
藏器曰:大豆生平,炒食極熱,煮食甚寒,作豉極冷,造醬及生黃卷則平。牛食之溫,馬食之冷。一體之中,用之數變。
白話文:
藏器說:大豆生長在溫暖的環境,炒著吃會很熱,煮著吃會很寒,做成豆瓣醬會很涼,做成醬油和生黃豆卷則會平性。牛吃了大豆會溫暖,馬吃了大豆會變冷。同一個東西,使用方法不同,它的作用也會發生變化。
之才曰: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諸膽汁良。
白話文:
之才說:如果吃了五參、龍膽等中藥,就會感覺噁心,可以服用前胡、烏喙、杏仁、牡蠣等藥物,以及各種膽汁都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詵曰:大豆黃屑忌豬肉。小兒以炒豆、豬肉同食,必壅氣致死,十有八、九。十歲已上不畏也。
白話文:
古語有云:大豆黃屑與豬肉相剋,若小兒食用炒豆和豬肉,必定脹氣而死,十個中有八、九個會如此。但十歲以上的人食用則無妨。
時珍曰: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脹滿致死。服厚朴者亦忌之,動氣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服用蓖麻子的人,忌諱吃炒豆子,如果違犯了這個禁忌,會導致腹脹滿甚至死亡。服用厚朴的人也忌諱吃炒豆子,因為它會激發體內氣機。
【主治】生研,塗癰腫。煮汁飲,殺鬼毒,止痛(《本經》)。逐水脹,除胃中熱痹,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臟結積內寒,殺烏頭毒。炒為屑,主胃中熱,除痹去腫,止腹脹消穀(《別錄》)。煮食,治溫毒水腫(《蜀本》)。調中下氣,通關脈,制金石藥毒、治牛馬溫毒(《日華》)。
白話文:
【主治功效】生研末,敷用於瘡腫。煮汁飲用,可殺死鬼毒,止痛(《本經》)。消除水腫,去除胃中的熱痹,治療淋露引起的病症,排出瘀血,散去五臟內寒引起的結塊,解烏頭毒。炒成屑,用於治療胃中熱症,消除痹症和腫脹,止腹脹消穀(《別錄》)。煮熟後食用,可治療溫毒水腫(《蜀本》)。調中下氣,疏通經脈,解金石藥毒的毒性,治療牛馬的溫毒(《日華》)。
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藥之毒及蠱毒。入藥,治下痢臍痛。沖酒,治風痙及陰毒腹痛。牛膽貯之,止消渴(時珍)。炒黑,熱投酒中飲之,治風痹癱緩口噤,產後頭風。食罷生吞半兩,去心胸煩熱,熱風恍惚,明目鎮心,溫補。
白話文:
煎成的汁液,可以解除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各種藥物的毒性,以及蠱毒。入藥,治療腹瀉、肚臍疼痛。用酒沖服,治療風痙以及陰毒導致的腹痛。用牛膽裝盛著它,可以止消渴症(李時珍)。炒至發黑,趁熱投入酒中飲用,可以治療風痹、癱瘓、口噤、產後頭風。飯後生吞半兩,可以去除心胸煩熱、熱風恍惚,明目、鎮靜心神,補養身體。
久服,好顏色,變白不老。煮食性寒,下熱氣腫,壓丹石煩熱,汁消腫(藏器)。主中風腳弱,產後諸疾。同甘草煮湯飲,去一切熱毒氣,治風毒腳氣。煮食,治心痛筋攣膝痛脹滿。同桑柴灰汁煮食,下水鼓腹脹。和飯搗,塗一切毒腫。療男女陰腫,以綿裹納之(孟詵)。治腎病,利水下氣,制諸風熱,活血,解諸毒(時珍)。
白話文:
長期服用,可以讓氣色紅潤,使人容光煥發,而且延緩衰老。煮來食用性寒,可以清熱解暑,緩解丹石煩躁的熱症,並可以消腫止痛(治療五臟)。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腳部無力,以及產後各種疾病。與甘草一起煮湯飲用,可以清除一切熱毒之氣,治療風毒腳氣。煮來食用,可以治療心痛、筋攣、膝痛和腹脹。與桑柴灰汁一起煮來食用,可以消水腫、腹脹。搗碎後與米飯拌在一起,可以塗在各種毒瘡腫瘤上。治療男女陰部腫脹,可用棉花包裹藥物塞入患處(孟詵)。治療腎病,利水通氣,抑制各種風熱,活血化瘀,解各種毒症(時珍)。
【發明】頌曰:《仙方》修治末服之,可以辟穀度飢。然多食令人體重,久則如故也。
詵曰:每食後磨拭吞三十粒,令人長生。初服時似身重,一年以後,便覺身輕,又益陽道也。
白話文:
【發明】頌曰:《仙方》修治精煉後服用,可以闢穀度飢。然而多吃則體重增加,時間一久就恢復原狀了。
詵曰:每次飯後研磨吞服三十粒,可以令人長生。初服時會感覺身體沉重,一年以後,便會覺得身體輕盈,而且還能增強陽力。
穎曰:陶華以黑豆入鹽煮,常時食之,云能補腎。蓋豆乃腎之谷,其形類腎,而又黑色通腎,引之以鹽,所以妙也。
白話文:
陶華說:將黑豆放鹽水中煮熟,經常食用,可以補腎。因為豆類是腎的穀物,其形狀類似腎,而且黑色能對應腎臟,用鹽引導它,所以非常巧妙。
時珍曰:按:《養老書》云: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謂之五臟谷,到老不衰。夫豆有五色,各治五臟。惟黑豆屬水性寒,為腎之谷,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脹下氣,制風熱而活血解毒,所謂同氣相求也。又按:古方稱大豆解百藥毒,予每試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驗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附方】舊三十一,新三十六。
白話文:
李時珍說:按照《養老書》的說法,李守愚每天早上用水吞服 21 顆黑豆,稱之為「五臟谷」,直到老了也不會衰退。豆子有五種顏色,分別對應五臟。只有黑豆屬水性寒,是腎臟的穀物,對腎臟的功能很有幫助,因此能夠治療水腫、消脹、降氣、抑制風熱,活血解毒,這是因為同類相求的道理。另外,根據古方記載,大豆能夠解百種藥物的毒性,我經常試驗,但發現並不是這樣;不過,如果加入甘草,效果就非常奇特。像這樣的知識,是不可不知道的。
【附方】舊方有三十一種,新方有三十六種。
服食大豆,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不過兩劑:大豆五升,如作醬法,取黃搗末,以豬肪煉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溫酒下。神驗秘方也。肥人不可服之。(《延年秘錄》)。
白話文:
服用大豆,能使人增長肌肉皮膚,增益紅潤顏色,充實骨髓,增強氣力,補虛益氣,增進食慾,只需要服用兩次藥劑:大豆五升,按照製作醬的方法,將黃豆搗碎成末,用豬油煉成的油脂和丸散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粒至一百粒,用溫酒送服。這個方劑是神奇而驗效的祕方。肥胖的人不能服用(《延年祕錄》)。
救荒濟飢:《博物志》云:左慈荒年法:用大豆粗細調勻者,生熟挼令光,暖徹豆內。先日不食,以冷水頓服訖。一切魚肉菜果,不得復經口。渴即飲冷水。初小困,十數日後,體力壯健,不復思食也。黃山谷救荒法:黑豆、貫眾各一升,煮熟去眾,曬乾。每日空心啖五、七粒。
白話文:
賑災救飢:《博物志》中記載:左慈在荒年中的做法是:用大豆粗細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生熟豆子一起搓揉使之光潔,把溫水灌進豆子內。那天早上不要吃飯,用冷水一口氣喝完。一切魚肉菜果,都不能再吃。口渴就喝冷水。剛開始會稍微有點餓,十幾日後,體力強健,不再想吃東西了。黃山谷的救荒方法:黑豆、貫眾各一升,煮熟後去掉貫眾,曬乾。每天空腹吃五到七粒。
食百木枝葉皆有味,可飽也。王氏《農書》云:辟穀之方,見於石刻。水旱蟲荒,國有代有,甚則懷金立鵠,易子炊骸,為民父母者,不可不知此法也。
白話文:
吃各種樹木的枝葉都有味道,可以飽腹。王氏的《農書》中說:闢穀的方法,記載於石刻上。水旱蟲荒,國家代代都有,嚴重的時候,身懷黃金卻餓得只能站著,易子而食,為人民的父母官,不能不知道這個方法。
昔晉惠帝永寧二年,黃門侍郎劉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隱士,傳濟飢辟穀仙方。臣家大小七十餘口,更不食別物。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刑戮。其方:用大豆五斗淘淨,蒸三遍,去皮。用大麻子三斗浸一宿,亦蒸三遍,令口開取仁。各搗為末,和搗作團如拳大。入甑內蒸,從戌至子時止,寅時出甑,午時曬乾為末。
白話文:
從前晉惠帝永寧二年的時候,黃門侍郎劉景先上奏說:「我曾經遇到太白山中的隱士,他傳授給我一段《濟飢闢穀仙方》。我家老少七十多口人,已經停止食用其他食物。如果我所言不實,我願意接受刑罰。這個方子是:用五斗大豆淘洗乾淨,蒸三次,去掉皮。用三斗大麻子浸泡一夜,也蒸三次,讓麻子開口取出仁。各搗碎成末,和成一團像拳頭那麼大。放入蒸籠裡蒸,從戌時到子時停止,寅時取出蒸籠,午時曬乾成末。
干服之,以飽為度。不得食一切物。第一頓得七日不飢,第二頓得四十九日不飢,第三頓三百日不飢,第四頓得二千四百日不飢,更不必服,永不飢也。不問老少,但依法服食,令人強壯,容貌紅白,永不憔悴。口渴,即研大麻子湯飲之,轉更滋潤臟腑。
白話文:
服用它,以飽滿為度。服用期間不要吃其他食物。第一次服用,可以七天不飢餓,第二次服用,可以四十九天不飢餓,第三次服用,三百天不飢餓,第四次服用,二千四百天不飢餓,以後就不用再服用了,永遠也不會飢餓。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只要按照方法服用,都能令人強壯,容貌紅白,永遠不會憔悴。口渴時,就研磨大麻子然後煮成湯飲用,可以滋潤臟腑。
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研末,煎湯冷服,取下藥如金色,任吃諸物,並無所損。前知隨州朱頌教民用之有驗,序其首尾,勒石於漢陽大別山太平興國寺。又方:用黑豆五斗淘淨,蒸三遍,曬乾,去皮為末。秋麻子三升,浸去皮,曬研。糯米三斗作粥,和搗為劑如拳大,入甑中蒸一宿,取曬為末。
白話文:
如果要多吃食物,可以使用葵子三合研成細末,煎成湯汁冷卻後服用,服用後的藥渣會呈現金色,此時再吃任何食物也不會受到損害。之前聽說隨州的朱頌教導百姓使用這個方法,很有成效,因此將詳細過程紀錄下來,並刻在漢陽大別山太平興國寺的石頭上。另外還有一個方法:使用五斗黑豆,清洗乾淨後蒸三次,曬乾後去除豆皮,研成細末。再準備三升秋麻子,浸泡後去除豆皮,曬乾後研成細末。最後使用三鬥糯米煮成粥,與黑豆粉和秋麻子粉混合均勻,捏成拳頭大小的劑量,放入蒸籠中蒸一整晚,取出後曬乾研成細末即可。
用紅小棗五斗,煮去皮核,和為劑如拳大,再蒸一夜。服之,至飽為度。如渴,飲麻子水,便滋潤臟腑也。脂麻亦可。但不得食一切之物。
白話文:
用五斗紅棗,煮熟後去除皮和核,把其捏成拳頭般大小的劑量,然後再蒸煮一夜。服食棗劑,盡量吃到飽為止。如果感覺口渴,可以喝些麻子水,它可以滋潤臟腑。食用芝麻也可以,但是不能吃任何其他的食物。
炒豆紫湯:頌曰:古方有紫湯,破血去風,除氣防熱,產後兩日尤宜服之。用烏豆五升,清酒一斗,炒豆令煙絕,投酒中,待酒紫赤色,去豆。量性服之,可日夜三盞,神驗。中風口噤,加雞屎白二升,和炒,投之。
白話文:
炒豆紫湯:贊嘆曰:古方有紫湯,能夠活血化瘀、祛風散寒、去除邪氣、預防發熱,產後兩天尤其適合服用。
做法:用烏豆五升,清酒一斗,將烏豆炒至冒煙停止,放入酒中,待酒呈紫赤色,將烏豆撈出。
服用方法:根據體質服用,可每日夜間服用三杯,療效神奇。
中風口噤,可加入雞屎白二升,與烏豆一起炒,放入酒中。
關脈法:宗奭曰:治產後百病,或血熱,覺有餘血水氣,或中風困篤,或背強口噤,或但煩熱瘛瘲口渴,或身頭皆腫,或身癢嘔逆直視,或手足頑痹,頭旋眼眩,此皆虛熱中風也。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煙出,入瓶中,以酒五升沃之,經一日以上。服酒一升,溫覆令少汗出,身潤即愈。
白話文:
診脈的方法:宗奭說:治療產後各種疾病,有的產婦血熱,感覺有餘血水氣,或者中風病症困頓、嚴峻,或者背部僵硬、嘴巴緊閉,或者只是煩躁、心神不安、口渴,或者全身和頭部都浮腫,或者身體發癢、嘔吐、反胃、眼睛直視,或者手腳麻木,頭暈眼花,這些都是虛熱中風的症狀。用大豆三升煮熟,直到微煙冒出,放入瓶中,倒入五升酒,浸泡一天以上。喝一升酒,溫暖覆蓋身體,讓身體微微出汗,身體滋潤了就會痊癒。
口噤者,加獨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沃之。產後宜常服,以防風氣,又消結血。
中風口喎:即上方,日服一升。(《千金》)。
頭風頭痛:即上方,密封七日,溫服。(《千金》)。
白話文:
口噤的人:加入獨活半斤,稍微捶碎,一起煮沸。產後宜常服,預防風氣,又能消散結塊的血液。
中風口歪:用上面的藥方,每天服用一升。(《千金方》)
頭風頭痛:用上面的藥方,密封七天,溫熱服用。(《千金方》)
破傷中風口噤:《千金方》:用大豆一升,熬去腥氣,勿使太熟,杵末,蒸令氣遍,取下甑,以酒一升淋之。溫服一升,取汗。敷膏瘡上,即愈。《經驗方》:用黑豆四十枚,硃砂二十文,同研末。以酒半盞,調一字服之。
頸項強硬,不得顧視:大豆一升,蒸變色,囊裹枕之。(《千金》)。
白話文:
治療破傷中風口不能開口的方法:《千金方》記載:使用一升大豆,煮熟去除腥味,不要煮得太熟,搗碎成末,蒸讓藥氣瀰漫,從蒸鍋取出,用一升酒淋在上面。溫服一升,讓患者出汗。將藥末敷在傷口上,可以治癒傷口。《經驗方》記載:使用四十枚黑豆,二十文硃砂,一起研磨成末。用半盞酒,調和一字狀服用。
頸部僵硬,無法轉動:大豆一升,蒸熟變色,裝入袋子中當枕頭。(摘自《千金方》)
暴得風疾,四肢攣縮不能行。取大豆三升,淘淨濕蒸,以醋二升,傾入瓶中,鋪於地上,設席豆上,令病人臥之。仍重蓋五、六層衣,豆冷漸漸卻衣。仍令一人於被內引挽攣急處。更蒸豆再作,並飲荊瀝湯。如此三日三夜即休。(崔氏《纂要》)。
白話文:
突然患上風疾,四肢抽筋攣縮,不能走路。取三升大豆,淘洗乾淨,用醋二升,倒進一個瓶中,鋪在地上,擺上一個蓆子,讓病人躺臥在上面。再蓋上五、六層衣服,豆子冷了就逐漸減少衣服。另讓一個人到被子裡面牽拉抽筋攣縮的地方。再蒸大豆,再做一次,同時喝荊瀝湯。這樣做三天三夜,疾病就會痊癒。(崔氏《纂要》)。
風入臟中,治新久腫,風入臟中:以大豆一斗,水五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入美酒鬥半,煎取九升。旦服三升取汗,神驗。(《千金翼》)。
白話文:
風進入臟腑中,治療新舊的腫脹,風進入臟腑中:用大豆一斗,水五斗,煮至一斗二升,去掉渣滓。加入美酒鬥半,煎煮至九升。早上服用三升,以至出汗,效果顯著。(《千金翼》)。
風毒攻心,煩躁恍惚:大豆半升淘淨,以水二升,煮取七合,食後服之。(《心鏡》)。
卒風不語:大豆煮汁,煎稠如飴,含之,並飲汁。(《肘後方》)。
喉痹不語:同上法。(《千金》)。
卒然失音:詵曰:用生大豆一升,青竹筭子四十九枚(長四寸,闊一分),水煮熟,日夜二服瘥。
熱毒攻眼,赤痛臉浮: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湯中蒸過,更互熨之,三遍則愈。(《普濟方》)。
卒然中惡:大豆二七枚,雞子黃一個,酒半升,和勻頓服。(《千金》)。
陰毒傷寒,危篤者:用黑豆炒乾,投酒,熱飲或灌之。吐則復飲,汗出為度。(《居家必用》)。
脅痛如打:大豆半升熬焦,入酒一升煮沸,飲取醉。(《肘後》)。
腰脅卒痛:大豆(炒)二升,酒三升,煮二升,頓服。(《肘後》)。
卒然腰痛:大豆六升,水拌濕,炒熱,布裹熨之,冷即易。乃張文仲所處方也。(《延年秘錄》)
腳氣衝心,煩悶不識人:以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煮汁服半升。未定,再服半升。(《廣利方》)。
白話文:
風毒攻心,煩躁恍惚:
以大豆半升洗淨,加水二升,煮成七合。食用後服用。
卒風不語:
煮大豆成汁,熬煮濃稠如飴糖,含在口中,同時喝下汁液。
喉痹不語:
同上述方法。
卒然失音:
用生大豆一升,青竹筭子四十九枚(長四寸,寬一分),水煮熟透。早晚各服用一次,直至痊癒。
熱毒攻眼,赤痛臉浮:
用黑豆一升,分裝成十個袋子,在沸水中蒸過。交替熱敷,三遍即可痊癒。
卒然中惡:
大豆二十七枚,雞蛋黃一顆,酒半升,混合均勻,一口喝下。
陰毒傷寒,危篤者:
用黑豆炒乾,倒入酒中,熱飲或灌服。嘔吐後再喝,出汗為佳。
脅痛如打:
大豆半升炒焦,放入酒一升煮沸,喝到醉。
腰脅卒痛:
大豆(炒)二升,酒三升,煮成二升,一口喝下。
卒然腰痛:
大豆六升,水拌濕,炒熱,用布包起來熱敷,冷了就換熱的。這是張文仲開的方子。
腳氣衝心,煩悶不識人:
用大豆一升,水三升,煮成濃汁,服用半升。若未見效,再服用半升。
身面浮腫:《千金》:用烏豆一升,水五升,煮汁三升,入酒五升,更煮三升,分溫三服。不瘥再合。王璆《百一選方》:用烏豆煮至皮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建炎初,吳內翰女孫忽發腫凸,吳檢《外臺》得此方,服之立效。
白話文:
身體和臉部浮腫:《千金》:用烏豆一升,水五升,煮沸至剩下三升的湯汁,再加入五升酒,繼續煮沸至只剩下三升的湯汁,分三次溫服。如果沒有治癒,可以再重複服用。王璆《百一選方》:用烏豆煮至皮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建炎初年,吳內翰的女孫女突然發生腫脹凸起,吳內翰查閱《外臺》得到這個方子,服用後立竿見影。
新久水腫: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取八升,去豆,入薄酒八升,再煎取八升服之。再三服,水當從小便中出。(《範汪方》)。
白話文:
新舊水腫: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沸後取八升,去除豆子,加入薄酒八升,再煮沸取八升服下。如此服用數次,水液將會從小便中排出。(《範汪方》)。
腹中痞硬,夏秋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如群石在腹。用大豆半升,生薑八分。水三升,煎一升已來,頓服瘥。(《經驗方》)。
白話文:
腹中硬塊,在夏秋交替之際,露宿於野外,時間過夜,腹部硬結,像腹部有很多石頭。用半升大豆,八分生薑。用三升水煎煮至一升時,頓服治癒。(《經驗方》)。
霍亂脹痛:大豆生研,水服方寸匕。(《普濟》)。
水痢不止:大豆一升,炒白朮半兩,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指南方》)。
赤痢臍痛:黑豆、茱萸子二件,搓摩,吞嚥之,良。(《經驗》)。
赤白下痢:方見豬膽。
男子便血:黑豆一升,炒焦研末,熱酒淋之,去豆飲酒,神效。(《活人心統》)。
白話文:
霍亂脹痛: 取生大豆研磨成粉,以方寸匙取粉末,用水送服。(《普濟方》)
水痢不止: 取一升大豆,炒香半兩白朮,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藥粉,用米湯送服。(《指南方》)
赤痢臍痛: 取黑豆和茱萸子,搓揉成團,吞服。效果顯著。(《千金要方》)
赤白下痢: 參考「豬膽」條目。
男子便血: 取一升黑豆,炒焦後研磨成細末,用熱酒淋泡,去除豆渣,飲用酒液,效果奇佳。(《活人心統》)
一切下血:雄黑豆緊小者,以皂角湯微浸,炒熟去皮為末,煉豬脂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米飲下。(華佗《中藏經》)。
白話文:
一切下血病:粗大的雄性黑豆,用皁角湯輕輕浸泡,炒熟後去除豆皮,磨成粉末,與豬油混合,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陳年米湯送服。(華佗《中藏經》)。
小兒沙淋:黑豆一百二十個,生甘草一寸,新水煮熱,入滑石末,乘熱飲之,良。(《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患沙淋:取黑豆一百二十粒,生甘草一寸,用新水煮沸,加入滑石粉末,趁熱飲用,效果很好。(出自《全幼心鑑》)
腎虛消渴,難治者: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黑豆湯下七十丸,日二。名救活丸。(《普濟方》)。
白話文:
腎臟虛弱引起的消渴症,難以治療的:黑豆(炒過)、天花粉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用黑豆湯送服七十丸,一天兩次。叫做救活丸。(出自《普濟方》)
消渴飲水:烏豆置牛膽中,陰乾百日,吞盡即瘥。(《肘後方》)。
晝夜不眠:以新布火炙熨目,並蒸大豆,更番囊盛枕之,冷即易,終夜常枕之,即愈。(《肘後方》)。
白話文:
消渴飲水:
將黑豆置於牛膽中,陰乾一百天,全部吞食即可痊癒。(《肘後方》)
晝夜不眠:
用新布火烤炙眼睛,並蒸煮大豆,交替裝入袋中當作枕頭,冷了就更換,整晚持續枕著,即可痊癒。(《肘後方》)
疫癘發腫:大黑豆二合(炒熟),炙甘草一錢,水一盞煎汁,時時飲之。《夷堅志》云:靖康二年春,京師大疫。有異人書此方於壁間,用之立驗也。
白話文:
疫癘腫大:大黑豆炒熟二份,炙甘草一錢,水一碗煎汁,不時飲用。
《夷堅志》記載:靖康二年春天,京城發生大規模疫情。有位神祕的人將這個偏方寫在牆壁上,使用後立竿見影。
乳石發熱:烏豆二升,水九升,銅器煮五升汁,熬稠一升,飲之。(《外臺秘要》)。
解礜砒毒:大豆煮汁飲之,良。(《肘後》)。
酒食諸毒:大豆一升,煮汁服,得吐即愈。(《廣記》)。
解諸魚毒:大豆,煮汁飲之。(《衛生方》)。
解巴豆毒,下利不止:大豆,煮汁一升,飲之。(《肘後方》)。
惡刺瘡痛:大豆,濃煮汁漬之,取瘥。(《千金方》)。
湯火灼瘡:大豆,煮汁塗之,易愈,無斑。(《子母秘錄》)。
打頭青腫:豆黃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折傷墮墜,瘀血在腹,氣短:大豆五升,水一斗,煮汁二升,頓服。劇者不過三作。(《千金方》)。
豌瘡煩躁:大豆,煮汁飲之,佳。(《子母秘錄》)。
痘瘡濕爛:黑大豆,研末,敷之。
小兒頭瘡:黑豆炒存性研,水調敷之。(《普濟方》)。
白話文:
-
治療乳石引發的發熱:取烏豆(黑豆)二升,用水九升,在銅質容器中煮至剩下五升的液體,然後繼續熬煮至稠縮為一升,飲用此液體。(出處:《外臺秘要》)
-
解礜石和砒霜中毒:食用煮大豆的汁液,效果良好。(出處:《肘後》)
-
治療因酒或食物引起的各種中毒:取大豆一升,煮其汁液服用,如能引吐則疾病可癒。(出處:《廣記》)
-
解除各種魚類中毒:煮大豆並飲用其汁液。(出處:《衛生方》)
-
解巴豆中毒,持續腹瀉不止:煮大豆得到一升汁液,飲用之。(出處:《肘後方》)
-
治療惡性刺傷或疮痛:將大豆濃郁地煮出汁液浸泡患處,直至症狀緩解。(出處:《千金方》)
-
治療燙傷或火燒傷:用大豆煮出的汁液塗抹傷口,有助於快速痊癒,且不留疤痕。(出處:《子母秘錄》)
-
處理頭部撞擊導致的青腫:使用豆黃(即煮熟的大豆)磨成粉末,加水調和後敷於患處。(出處:《千金方》)
-
對於跌打損傷,腹部瘀血及氣短: 取大豆五升,用水十升煮,得到兩升汁液,一次喝完。病情嚴重者不超過三次治療即可。(出處:《千金方》)
-
豌豆疮引起的煩躁不安:飲用煮大豆的汁液,效果佳。(出處:《子母秘錄》)
-
治療痘瘡濕爛:將黑大豆研成細末,敷在患處。
-
治療小兒頭皮瘡:將黑豆炒至存性(即炒至微焦但仍保留藥性),研成粉末,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出處:《普濟方》)
身面疣目: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上三過。使本人種豆於南向屋東頭第二溜中。豆生葉,以熱湯沃殺,即愈。(《外臺秘要》)。
染髮令烏:醋煮黑大豆,去豆煎稠,染之。(《千金》)。
白話文:
臉上長疣和眼睛長翳:七月七日,用大豆在疣上擦過三次。讓本人在朝南的房屋東頭的第二排種下豆子。豆子長出葉子後,用熱湯澆死,即可痊癒。(《外臺祕要》)。
染髮烏黑
用醋煮黑豆,煮到豆子熟透。去殼後煎煮,煎至濃稠。然後用來塗抹頭髮。(出自《千金要方》)
牙齒不生,不拘大人、小兒,年多者:用黑豆三十粒,牛糞火內燒令煙盡,研入麝香少許。先以針挑破血出,以少許揩之。不得見風,忌酸鹹物。(《經驗方》)。
白話文:
大人、小孩都可能出現牙齒不生的情況,年紀較大的患者可以用以下方法治療:
取黑豆三十粒,放在牛糞火中燒,直到冒煙停止後,研磨成粉,加入少許麝香。
先用針刺破牙齦,讓血流出,再用少量藥粉塗抹。
要注意不要讓傷口接觸到風,也要避免食用酸性和鹹的食物。(出自《經驗方》)
牙齒疼痛:黑豆煮酒,頻頻漱之,良。(周密《浩然齋視聽抄》)。
月經不斷:用前紫湯服之,佳。
妊娠腰痛:大豆一升。酒三升,煮七合,空心飲之。(《心鏡》)。
子死腹中,月數未足,母欲悶絕者:用大豆三升,以醋煮濃汁,頓服,立出。(《產乳》)。
胞衣不下:大豆半升,醇酒三升,煮一升半,分三服。(《產書》)。
闢禳時氣:以新布盛大豆一斗,納井中一宿取出。每服七粒,佳。(《類要》)。
菜中蛇蠱:蛇毒入菜果中,食之令人得病,名蛇蠱。大豆為末,酒漬絞汁,服半升。
身如蟲行:大豆水漬絞漿,旦旦洗之,或加少面,沐發亦良。(《千金方》)。
小兒丹毒:濃煮大豆汁,塗之甚良。(《千金》)。
白話文:
牙齒疼痛: 將黑豆煮在酒中,頻繁漱口,效果很好。(周密《浩然齋視聽抄》)。
月經不斷: 服用前紫湯,效果很好。
妊娠腰痛: 大豆一升,酒三升,小火煮至剩下七分,空腹飲用。(《心鏡》)。
子死腹中,月數未足,母欲悶絕者: 大豆三升,用醋煮濃汁,一次性喝下,胎兒立即排出。(《產乳》)。
胞衣不下: 大豆半升,醇酒三升,小火煮至剩下約一半,分三次服用。(《產書》)。
闢禳時氣: 用新布盛裝大豆一斗,放入井中浸泡一晚後取出。每次服用七粒,效果很好。(《類要》)。
菜中蛇蠱: 蛇毒進入蔬菜水果中,食用後會引起疾病,稱作蛇蠱。將大豆研磨成粉,用酒浸泡後過濾出汁,服用半升。
身如蟲行: 將大豆在水中泡軟,過濾出漿液,每天早晨洗頭或沐浴,或者加少量麵粉,洗頭髮也很好。(《千金方》)。
小兒丹毒: 將大豆濃煮出汁,塗抹患處,效果很好。(《千金》)。
風疽瘡疥,凡腳腨及𦚼䐐中癢,搔則黃汁出者,是也:以青竹筒三尺,著大豆一升在內,以馬屎、糠火燒熏,以器承兩頭取汁,搽之。先以泔清和鹽熱洗之。不過三度,極效。(《千金》)。
肝虛目暗,迎風下淚:用臘月牯牛膽,盛黑豆懸風處。取出,每夜吞三、七粒,久久自明。(《龍木論》)。
白話文:
風瘡瘡疥:一般腳跟部或手指間癢,搔抓就有黃色汁液流出,這就是這種病症。用三尺長的新鮮青竹筒,裝一升大豆在筒內,用馬糞、穀糠燒火燻筒子,用器皿接住兩端流出的汁液,塗抹患處。先用洗米水和鹽加熱洗患處。不過三次,效果極佳。(出自《千金》)。
肝虛導致眼睛昏暗,遇風流淚:使用臘月的公牛膽,裝入黑豆後懸掛在通風處。取出後,每晚吞服三到七顆,堅持服用就能逐漸恢復視力。(出自《龍木論》)
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入燈心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不拘時候服。(《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燈心七寸、淡竹葉一片,放入水中煎煮,不拘時間服用。(出自《全幼心鑑》)。
天蛇頭指。痛,臭甚者:黑豆生研末,入繭內,籠之。(《濟急方》)
大豆皮
【主治】生用,療痘瘡目翳。嚼爛,敷小兒尿灰瘡(時珍)。
豆葉,
【主治】搗敷蛇咬,頻易即瘥(時珍。出《廣利方》)。
白話文:
天蛇頭指
【症狀】疼痛,嚴重者:有臭味。
【治療方法】將黑豆生研成細末,放入繭中,懸掛於患者頭部。(《濟急方》)
大豆皮
【主治】生用,用於治療痘瘡和目翳。嚼爛後敷於小兒尿灰瘡上。(時珍)
豆葉
【主治】搗敷於蛇咬傷處,多次更換即可痊癒。(時珍。《廣利方》)
【發明】時珍曰:按:《抱朴子·內篇》云:相國張文蔚莊內有鼠狼穴,養四子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於穴外坋土壅穴。俟蛇出頭,度其迴轉不便,當腰咬斷而劈腹,銜出四子,尚有氣。置於穴外,銜豆葉嚼而敷之,皆活。後人以豆葉治蛇咬,蓋本於此。
【附方】新二。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抱朴子·內篇》的記載:晉朝相國張文蔚的莊園內有一個鼠狼穴,裡面生了四隻幼崽,卻被蛇吃掉了。母鼠狼悲痛欲絕,奮不顧身地堵住了蛇洞。等到蛇爬出來,想躲回洞去卻因腰部被堵住無法迴轉,只得將就著轉身,這時,母鼠狼立刻咬斷蛇的腰,剖開蛇腹,將四隻幼崽銜到洞外,幼崽們尚存一息。母鼠狼找來豆葉,咀嚼後敷在幼崽身上,幼崽們竟然都活了過來。後人用豆葉來治療蛇咬傷,是源於這個典故。
【附方】新二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莖,塗酥炙黃為末。每服二錢,人參湯下。(《聖濟總錄》)。
白話文:
快速止渴的方法:將大豆苗(嫩的)三、五十根,塗上酥油,烤黃後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人參湯送服。(出自《聖濟總錄》)。
小便血淋:大豆葉一把,水四升,煮二升,頓服。(《千金方》)。
花
【主治】主目盲,翳膜(時珍)。
白話文:
小便血淋
【治療方法】大豆葉一把,加入四升水煮成兩升,一次服下。(出自《千金方》)
花
【主治】主治目盲,翳膜。(出自《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