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三卷 (11)
谷部第二十三卷 (11)
1. 罌子粟
(宋《開寶》)
【釋名】米囊子(《開寶》)、御米(同上)、象谷。
時珍曰:其實狀如罌子,其米如粟,乃象乎谷,而可以供御,故有諸名。
【集解】藏器曰:嵩陽子云: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髇箭頭,中有細米。
頌曰:處處有之,人多蒔以為飾。花有紅、白二種,微腥氣。其實形如瓶子,有米粒極細。圃人隔年糞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極繁茂。不爾則不生,生亦不茂。俟瓶焦黃,乃採之。
宗奭曰:其花亦有千葉者。一罌凡數千萬粒,大小如葶藶子而色白。
時珍曰:罌粟秋種冬生,嫩苗作蔬食甚佳。葉如白苣,三、四月抽苔結青苞,花開則苞脫。花凡四瓣,大如仰盞,罌在花中,須蕊裹之。花開三日即謝,而罌在莖頭,長一、二寸,大如馬兜鈴,上有蓋,下有蒂,宛然如酒罌。中有白米極細,可煮粥和飯食。水研濾漿,同綠豆粉作腐食尤佳。
亦可取油。其殼入藥甚多,而本草不載,乃知古人不用之也。江東人呼千葉者為麗春花。或謂是罌粟別種,蓋亦不然。其花變態,本自不常。有白者、紅者、紫者、粉紅者、杏黃者、半紅者、半紫者、半白者,豔麗可愛,故曰麗春,又曰賽牡丹,曰錦被花。詳見遊默齋《花譜》。
米
【氣味】甘,平,無毒。
頌曰: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
【主治】丹石發動,不下飲食,和竹瀝煮作粥食,極美(《開寶》)。寇曰:服石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行風氣,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滯(頌)。治瀉痢,潤燥(時珍)。
【附方】舊一,新一。
反胃吐食:罌粟粥:用白罌粟米三合,人參末三大錢,生山芋五寸(細切,研)。三物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六合,入生薑汁及鹽花少許,和勻分服。不計早晚,亦不妨別服湯丸。(《圖經》)
泄痢赤白:罌粟子(炒)、罌粟殼(炙)等分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有人經驗。(《百一選方》)。
殼
【修治】時珍曰:凡用以水洗潤,去蒂及筋膜,取外薄皮,陰乾細切,以米醋拌炒入藥。亦有蜜炒、蜜炙者。
【氣味】酸、澀,微寒,無毒。
時珍曰:得醋、烏梅、橘皮良。
【主治】止瀉痢,固脫肛,治遺精久咳,斂肺澀腸,止心腹筋骨諸痛(時珍)。
【發明】杲曰:收斂固氣。能入腎,故治骨病尤宜。
震亨曰:今人虛勞咳嗽,多用粟殼止劫;及濕熱泄痢者,用之止澀。其治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又曰:治嗽多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後藥也。治痢亦同。凡痢須先散邪行滯,豈可遽投粟殼、龍骨之藥,以閉塞腸胃。邪氣得補而愈甚,所以變症作而淹延不已也。
時珍曰:酸主收澀,故初病不可用之。泄瀉下痢既久,則氣散不固,而腸滑肛脫。咳嗽諸痛既久,則氣散不收,而肺脹痛劇。故俱宜此澀之固之,收之斂之。按:楊氏《直指方》云:粟殼治痢,人皆薄之,固矣。然下痢日久,腹中無積痛,當止澀者,豈容不澀?不有此劑,何以對治乎?但要有輔佐耳。
又王碩《易簡方》云:粟殼治痢如神。但性緊澀,多令嘔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製,加以烏梅,則用得法矣。或同四君子藥,尤不致閉胃妨食而獲奇功也。
【附方】新八。
熱痢便血:粟殼(醋炙)一兩,陳皮半兩,為末。每服三錢,烏梅湯下。(《普濟方》)。
久痢不止:罌粟殼(醋炙)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又方:粟殼十兩(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併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集要》百中散:用粟殼(蜜炙)、厚朴(薑製),各四兩,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下。忌生冷。
小兒下痢:神仙救苦散:治小兒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用罌粟殼半兩(醋炒為末,再以銅器炒過),檳榔半兩(炒赤,研末),各收。每用等分,赤痢蜜湯服,白痢沙糖湯下。忌口味。(《全幼心鑑》)。
水泄不止:罌粟殼一枚(去蒂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經驗》)。
久嗽不止,穀氣素壯人用之即效:粟殼去筋,蜜炙為末。每服五分,蜜湯下。(危氏方)。
久咳虛嗽:賈同知百勞散:治咳嗽多年,自汗。用罌粟殼二兩半(去蒂膜,醋炒取一兩),烏梅半兩,焙為末。每服二錢,臥時白湯下。(《宣明方》)。
嫩苗,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作蔬食,除熱潤燥,開胃厚腸(時珍)。
白話文:
[罌子粟]
[名稱由來]
這種植物的果實形狀像小罐子,裡面的米粒像小米,所以被稱為「米囊子」、「御米」,又因為形狀像穀物,故稱「象谷」。
[植物描述]
罌粟花有四片花瓣,顏色有紅有白,花瓣上有淺紅色的暈圈。它的果實形狀像箭頭,裡面有細小的米粒。這種植物很常見,許多人種植它作為觀賞植物。花有紅色和白色兩種,帶有輕微的腥味。果實形狀像瓶子,裡面有非常細小的米粒。農民通常會隔年施肥,在九月播種,經過冬天到春天,才會長出嫩苗,而且生長非常茂盛。如果沒有這樣做,就無法生長,或者生長不佳。等到果實變成焦黃色時,就可以採收。
罌粟花也有重瓣的品種。一個果實裡通常有數千萬顆種子,大小像葶藶子,顏色是白色。
罌粟在秋天播種,冬天生長,嫩苗可以當蔬菜食用,味道很好。葉子像白苣菜。在三、四月時會長出花莖,結出青色的花苞,花開時花苞會脫落。花通常有四片花瓣,像倒扣的杯子一樣大,果實包在花中間,被花蕊包裹著。花開三天左右就會凋謝,而果實則會留在莖上,長約一、兩寸,大小像馬兜鈴,上面有蓋子,下面有蒂,看起來就像個酒甕。裡面有非常細小的白色米粒,可以煮粥或和米飯一起食用。用水磨成漿,過濾後和綠豆粉一起做成豆腐之類的食物,味道更好。也可以榨油。罌粟的果殼在醫藥上用途很多,但以前的本草書沒有記載,可見古人沒有使用它。
江東一帶稱重瓣罌粟花為麗春花。有人認為這是罌粟的另一個品種,其實不是。花的形態變化多端,本來就不固定。花的顏色有白色、紅色、紫色、粉紅色、杏黃色、半紅、半紫、半白等,非常豔麗,所以被稱為麗春花,又稱為賽牡丹、錦被花。詳情可以參考遊默齋的《花譜》。
[罌粟米]
[味道]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功效]
性質寒涼。多吃會使大小便順暢,並促進膀胱機能。可以治療丹石中毒引起的食慾不振,可以和竹瀝一起煮粥食用,味道非常好。服用丹石的人將罌粟米磨成水煮,加入蜂蜜做成湯飲,也很適合。可以疏通氣血,驅除邪熱,治療胃氣不和、胸中痰滯。還可以治療腹瀉,潤燥。
[相關藥方]
- **反胃吐食:**用白罌粟米三合,人參末三大錢,生山芋五寸(切細,磨碎),加入一升二合水煮成六合,加入生薑汁和少許鹽調勻分服。不論早晚,也可以同時服用其他湯藥或丸藥。
- **泄痢赤白:**罌粟子(炒)和罌粟殼(炙)磨成粉,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罌粟殼]
[炮製]
使用時用水洗淨,去除蒂和筋膜,取外層薄皮,陰乾後切細,用米醋拌炒後入藥。也有用蜂蜜炒或炙的。
[味道]
味道酸澀,性質微寒,沒有毒性。與醋、烏梅、橘皮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功效]
可以止瀉痢,治療脫肛,治療遺精、久咳,收斂肺氣,收澀腸道,止心腹筋骨疼痛。
[醫家說法]
- 認為罌粟殼具有收斂固氣的作用,能入腎經,因此特別適合治療骨病。
- 認為現在許多人虛勞咳嗽,用罌粟殼止咳,以及濕熱引起的腹瀉,用來止瀉。雖然它治療疾病的效果很快,但藥性很強,要謹慎使用。認為治療咳嗽多用罌粟殼沒有錯,但要先去除病根,它只是用來收尾的藥。治療腹瀉也一樣,必須先疏散邪氣,不宜立即使用罌粟殼、龍骨等藥物來封閉腸胃,否則會導致邪氣更盛,病情加重。
- 認為酸味可以收澀,所以初期病症不宜使用。泄瀉腹瀉久了,導致氣散不固,腸滑脫肛;咳嗽疼痛久了,導致氣散不收,肺脹痛加劇。因此,這些情況都適合用罌粟殼來收澀固護。楊氏《直指方》認為,人們輕視罌粟殼治療腹瀉,但腹瀉日久,腹中沒有積滯疼痛,就應該使用收澀藥,這時不用罌粟殼怎麼辦?只要有輔助藥物就可以了。
- 認為罌粟殼治療腹瀉效果很好。但藥性收澀太過,容易引起嘔吐,所以人們不敢服用。如果用醋炮製,再加入烏梅,就比較恰當了。或者和四君子湯一起使用,就不會阻礙腸胃消化,反而能獲得奇效。
[相關藥方]
- **熱痢便血:**罌粟殼(醋炙)一兩,陳皮半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烏梅湯送服。
- **久痢不止:**罌粟殼(醋炙)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水一盞,加生薑三片,煎至八分溫服。另一個藥方:罌粟殼十兩(去膜),分成三份,一份醋炒,一份蜜炒,一份生用。一起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百中散:用罌粟殼(蜜炙)、厚朴(薑製),各四兩,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忌食生冷食物。
- **小兒腹瀉:**神仙救苦散:治療小兒赤白痢,日夜腹瀉不止。用罌粟殼半兩(醋炒磨粉,再用銅器炒過),檳榔半兩(炒至赤色,磨粉),等分混合。赤痢用蜜水送服,白痢用砂糖水送服。忌口味重的食物。
- **水瀉不止:**罌粟殼一枚(去蒂和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用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
- **久咳不止:**身體強壯的人服用效果很好,將罌粟殼去筋,用蜂蜜炙過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蜜水送服。
- **久咳虛嗽:**賈同知百勞散:治療咳嗽多年,伴有自汗。用罌粟殼二兩半(去蒂和膜,醋炒後取一兩),烏梅半兩,烘焙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睡前用白湯送服。
[罌粟嫩苗]
[味道]
味道甘甜,性質平和,沒有毒性。
[功效]
可以當蔬菜食用,能清熱潤燥,開胃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