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三卷 (7)
谷部第二十三卷 (7)
1. 秫
(音術。《別錄》中品)
【釋名】眾(音終。《爾雅》)、糯秫(《唐本》)、糯粟(《唐本》)、黃糯。
時珍曰:秫字篆文,象其禾體柔弱之形,俗呼糯粟是矣。北人呼為黃糯,亦曰黃米。釀酒劣於糯也。
【集解】恭曰:秫是稻秫也。今人呼粟糯為秫。北土多以釀酒,而汁少於黍米。凡黍、稷、粟、秫、粳、糯,三谷皆有秈、糯也。
禹錫曰:秫米似黍米而粒小,可作酒。
宗奭曰:秫米,初搗出淡黃白色,亦如糯,不堪作飯,最黏,故宜作酒。
時珍曰:秫即粱米、粟米之黏者。有赤、白、黃三色,皆可釀酒、熬糖、作糍糕食之。
蘇頌《圖經》謂秫為黍之黏者,許慎《說文》謂秫為稷之黏者,崔豹《古今注》謂秫為稻之黏者,皆誤也。惟蘇恭以粟、秫分秈、糯,孫炎注《爾雅》謂秫為黏粟者,得之。秫米(即黃米),
【氣味】甘,微寒,無毒。
詵曰:性平。不可常食,擁五臟氣,動風,迷悶人。
時珍曰:按:《養生集》云:味酸性熱,黏滯,易成黃積病,小兒不宜多食。
【主治】寒熱,利大腸,療漆瘡(《別錄》)。治筋骨攣急,殺瘡疥毒熱。生搗,和雞子白,敷毒腫,良(孟詵)。主犬咬,凍瘡,嚼敷之(《日華》)。治肺瘧,及陽盛陰虛,夜不得眠,及食鵝鴨成症,妊娠下黃汁(時珍)。
【發明】弘景曰:北人以此米作酒煮糖,肥軟易消。方藥不正用,惟嚼以塗漆瘡及釀諸藥醪爾。
時珍曰:秫者,肺之谷也,肺病宜食之。故能去寒熱,利大腸。大腸者肺之合,而肺病多作皮寒熱也。《千金》治肺瘧方用之,取此義也。《靈樞經》岐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瞑,半夏湯中用之,取其益陰氣而利大腸也。大腸利則陽不盛矣。方見半夏條。又《異苑》云:宋元嘉中,有人食鴨成癥瘕。
醫以秫米研粉調水服之。須臾煩躁,吐出一鴨雛而瘥也。《千金方》治食鴨肉成病,胸滿面赤,不能食,以秫米湯一盞飲之。
【附方】舊三,新三。
赤痢不止:秫米一把,鯽魚鮓二臠,薤白一虎口,煮粥食之。(《普濟方》)。
筋骨攣急:詵曰:用秫米一石,曲三斗,地黃一斤,茵陳蒿(炙黃)半斤。一依釀酒法服之,良。
肺瘧寒熱,痰聚胸中,病至令人心寒,寒甚乃熱,善驚如有所見:恆山三錢,甘草半錢,秫米三十五粒,水煎。未發時,分作三次服。(《千金》)。
妊娠下水,黃色如膠,或如小豆汁:秫米、黃耆各一兩,水七升,煎三升,分三服。(《梅師》)。
浸淫惡瘡有汁,多發於心,不早治,周身則殺人:熬秫米令黃黑,杵末敷之。(《肘後方》)。
久泄胃弱:黃米炒為粉。每用數匙,沙糖拌食。(《簡便》)
根
【主治】煮湯,洗風(孟詵)。
白話文:
[秫]
[名稱解釋]
秫,又稱作眾、糯秫、糯粟、黃糯。
李時珍說:「秫」這個字的篆體字形,像禾苗柔弱的樣子,俗稱糯粟就是它。北方人稱它為黃糯,也叫黃米。用來釀酒,品質比糯米差一些。
[產地與特性]
蘇恭說:「秫是稻秫的一種。」現在的人稱粟糯為秫。北方大多用它來釀酒,但汁液比黍米少。黍、稷、粟、秫、粳、糯這三類穀物都有秈米和糯米兩種。
劉禹錫說:「秫米像黍米但顆粒較小,可以釀酒。」
陳宗奭說:「秫米,剛搗出來是淡黃白色,也像糯米一樣,不適合煮飯,非常黏,所以適合用來釀酒。」
李時珍說:「秫就是黏性較強的粱米、粟米。有紅、白、黃三種顏色,都可以用來釀酒、熬糖、做糍糕食用。」
蘇頌在《圖經》中說秫是黍米的黏性品種,許慎在《說文》中說秫是稷米的黏性品種,崔豹在《古今注》中說秫是稻米的黏性品種,這些都是錯誤的。只有蘇恭將粟米和秫米分為秈性和糯性,以及孫炎註解《爾雅》時說秫是黏性粟米,才是正確的。秫米(即黃米)。
[味道與性質]
味道甘甜,性質微寒,無毒。
孟詵說:性質平和。但不可經常食用,會阻塞五臟之氣,引發風邪,使人昏昏沉沉。
李時珍說:《養生集》記載,秫米味酸性熱,黏膩滯氣,容易形成黃積病,小孩子不宜多食。
[主治]
主治發冷發熱,通利大腸,治療漆瘡。《別錄》記載。還能治療筋骨攣縮、抽筋,消除瘡疥的毒熱。生搗後,和雞蛋清一起敷在毒腫上,效果很好。孟詵記載。還能治療狗咬傷、凍瘡,嚼碎敷在傷口上。《日華》記載。治療肺瘧、以及陰虛陽盛、晚上睡不著覺,還能治療吃了鵝鴨肉後形成的疾病,以及妊娠期間排出黃色液體。李時珍記載。
[藥理發揮]
陶弘景說:「北方人用這種米來釀酒煮糖,質地軟糯容易消化。一般不作為藥用,只會嚼碎敷在漆瘡上,或用來釀製藥酒。」
李時珍說:「秫米是屬於肺的穀物,肺病的人適合食用,所以能去除寒熱,通利大腸。大腸與肺相連,而肺病常常伴隨皮膚發冷發熱的症狀。《千金方》治療肺瘧的方子中用到它,就是取這個道理。《靈樞經》中岐伯治療陰虛陽盛,晚上睡不著覺的病症時,在半夏湯中加入秫米,是利用它來滋養陰氣並通利大腸。大腸通利了,陽氣就不會過盛了。具體方子見半夏條。另外《異苑》記載,宋元嘉年間,有人吃了鴨肉後形成腫塊。醫生用秫米磨成粉,調水服用,過一會兒病人煩躁,吐出一隻小鴨子就好了。《千金方》中也有治療吃鴨肉導致胸悶、面色發紅、吃不下飯的病症,用一碗秫米湯喝下即可。」
[附方]
舊方三種,新方三種。
- **赤痢不止:**秫米一把,鯽魚醬二塊,薤白一小把,煮粥食用。《普濟方》記載。
- **筋骨攣急:**孟詵說:用秫米一石,酒麴三斗,地黃一斤,茵陳蒿(炙黃)半斤。按照釀酒的方法服用,效果很好。
- **肺瘧寒熱,痰聚胸中,病情發作時令人心寒,寒冷過後發熱,容易受驚,好像看到什麼東西:**恆山三錢,甘草半錢,秫米三十五粒,用水煎服。在瘧疾發作前,分三次服用。《千金方》記載。
- **妊娠期間排出黃色如膠狀的液體,或者像小豆汁一樣:**秫米、黃耆各一兩,用水七升煎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梅師》記載。
- **浸淫惡瘡有汁液流出,多發於心,不早治療會擴散全身導致死亡:**將秫米炒至黃黑色,磨成粉末敷在患處。《肘後方》記載。
- **久泄導致腸胃虛弱:**將黃米炒熟磨成粉。每次用幾勺,拌上砂糖食用。《簡便》記載。
[根]
[主治] 煮湯,用來洗浴,可以治療風病。孟詵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