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三卷 (6)
谷部第二十三卷 (6)
1. 粟米
(即小米),
【氣味】咸,微寒,無毒。時珍曰:咸、淡。
宗奭曰:生者難化。熟者滯氣,隔食,生蟲。
藏器曰:胃冷者不宜多食。粟浸水至敗者,損人。
瑞曰:與杏仁同食,令人吐瀉。雁食粟,翼重不能飛。
【主治】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苦,寒。治胃熱消渴,利小便(《別錄》)。
止痢,壓丹石熱(孟詵)。水煮服,治熱腹痛及鼻衄。為粉,和水濾汁,解諸毒,治霍亂及轉筋入腹,又治卒得鬼打(藏器)。解小麥毒,發熱(士良)。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時珍。《生生編》)。
【發明】弘景曰:陳粟乃三、五年者,尤解煩悶,服食家亦將食之。
宗奭曰:粟米利小便,故能益脾胃。
震亨曰:粟屬水與土。陳者最硬難化,得漿水乃化也。
時珍曰:粟之味鹹淡,氣寒下滲,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虛熱消渴泄痢,皆腎病也。滲利小便,所以泄腎邪也。降胃火,故脾胃之病宜食之。
【附方】舊五,新五。
胃熱消渴:以陳粟米炊飯,食之,良。(《食醫心鏡》)
反胃吐食,脾胃氣弱,食不消化,湯飲不下:用粟米半升杵粉,水丸梧子大。七枚煮熟,入少鹽,空心和汁吞下。或云:納醋中吞之,得下便已。(《心鏡》)。
鼻衄不止:粟米粉,水煮服之。(《普濟》)。
嬰孩初生七日,助穀神以導達腸胃:研粟米煮粥如飴。每日哺少許。(姚和眾方)。
孩子赤丹:嚼粟米敷之。(《兵部手集》)。
小兒重舌:嚼粟米哺之。(《秘錄》)。
雜物眯目不出:用生粟米七粒,嚼爛取汁,洗之即出。(《總錄》)。
湯火灼傷:粟米炒焦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頻敷之,能止痛,滅瘢痕。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調敷之。(崔行功《纂要》)。
熊虎爪傷:嚼粟塗之。(葛氏方)。
粟泔汁
【主治】霍亂卒熱,心煩渴,飲數升立瘥。臭泔:止消渴,尤良(蘇恭)。酸泔及澱:洗皮膚瘙疥,殺蟲。飲之,主五痔。和臭樗皮煎服,治小兒疳痢(藏器)。
【附方】新二。
眼熱赤腫:粟米泔澱(極酸者)、生地黃等分,研勻攤絹上,方圓二寸,貼目上熨之。干即(《總錄》)。
疳瘡月蝕:寒食泔澱,敷之良。(《千金》)。
粟糖
【主治】痔漏脫肛,和諸藥薰之(時珍)。
粟奴
【主治】利小腸,除煩懣(時珍)。
【發明】時珍曰:粟奴,即粟苗成穗時生黑煤者。古方不用。《聖惠》治小腸結澀不通,心煩悶亂,有粟奴湯:用粟奴、苦竹須、小豆葉、炙甘草各一兩,燈心十寸,蔥白五寸,銅錢七文,水煎分服。取效乃止。
粟廩米
見後陳廩米下。
粟櫱米
見後櫱米下。
粟糗
見後麨下。
白話文:
[粟米] (也就是小米)
【氣味】 味鹹,性微寒,無毒。李時珍說:味鹹、淡。
陳宗奭說:生的難消化。煮熟的容易使氣滯,消化不良,產生蟲子。
陳藏器說:胃寒的人不宜多吃。浸泡在水中腐敗的小米,會損害健康。
孫瑞說:與杏仁同食,會使人嘔吐腹瀉。大雁吃了小米,翅膀會變重而無法飛行。
【主治】 滋養腎氣,去除脾胃中的熱,補益氣力。陳年的小米:味苦,性寒。能治療胃熱引起的消渴症(糖尿病),有利尿作用(出自《別錄》)。
能止痢疾,鎮壓丹石熱(孟詵)。用水煮服,可治療因熱引起的腹痛和流鼻血。磨成粉,用水過濾取汁,能解各種毒,治療霍亂和轉筋入腹,也能治療突然被鬼打到的情況(出自陳藏器)。能解小麥毒,緩解發熱(出自士良)。治療反胃和熱性痢疾。煮粥食用,能補益丹田,補虛損,開通腸胃(出自李時珍的《生生編》)。
【發明】 陶弘景說:陳年的小米,是指存放三五年的,尤其能解煩悶,養生的人也將它作為食物。
陳宗奭說:小米有利尿作用,所以能補益脾胃。
朱震亨說:小米屬性為水土。陳年的小米最硬,難以消化,需要搭配米漿水才能消化。
李時珍說:小米的味道鹹淡,氣性寒涼,能往下滲透,是腎臟的穀物,腎病的人宜食用。虛熱、消渴症、泄瀉等,都是腎臟的疾病。它能滲利小便,所以能排泄腎臟的邪氣。能降低胃火,所以脾胃疾病的人宜食用。
【附方】 舊方五個,新方五個。
- 胃熱消渴症: 用陳年小米煮飯吃,效果很好。(出自《食醫心鏡》)
- 反胃吐食,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湯水難以下嚥: 用半升小米磨成粉,用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煮熟七個,加入少量鹽,空腹和湯汁一起吞下。也有說法:用醋送服,能使排便通暢。(出自《心鏡》)。
- 流鼻血不止: 用小米粉,用水煮服。(出自《普濟》)。
- 嬰兒出生七天,幫助穀物之氣導達腸胃: 將小米磨成粉煮成粥,像糖稀一樣。每天餵食少量。(出自姚和眾方)。
- 孩子患上丹毒: 嚼爛小米敷在患處。(出自《兵部手集》)。
- 小兒重舌(舌頭下長東西): 嚼爛小米餵食。(出自《秘錄》)。
- 雜物入眼無法取出: 用七粒生小米,嚼爛取汁,清洗眼睛,雜物就能出來。(出自《總錄》)。
- 湯火灼傷: 將小米炒焦,投入水中,澄清取汁,熬成濃稠如糖的膏狀。頻繁敷在患處,能止痛,消除疤痕。另一種方法:用一半生的和一半炒熟的,研成粉末,用酒調敷。(出自崔行功的《纂要》)。
- 被熊或老虎的爪子抓傷: 嚼爛小米塗在患處。(出自葛氏方)。
[粟米泔汁]
【主治】 霍亂引起的突然發熱,心煩口渴,喝幾升就能馬上好。臭泔水:能止消渴症,效果尤其好(出自蘇恭)。酸泔水和澱粉:清洗皮膚瘙癢和疥瘡,能殺蟲。飲用,可治療痔瘡。和臭椿皮煎服,能治療小兒疳痢(出自陳藏器)。
【附方】 新方兩個。
- 眼睛發熱紅腫: 用小米泔水沉澱物(極酸的)、生地黃等份,研磨均勻攤在絹布上,做成方圓兩寸大小,貼在眼睛上,用熱熨一下。乾了就換。(出自《總錄》)。
- 疳瘡(皮膚潰爛)像被蟲咬一樣: 用寒食節的泔水沉澱物敷在患處,效果很好。(出自《千金》)。
[粟糖]
【主治】 痔瘡、脫肛,和其它藥物一起熏蒸患處(出自李時珍)。
[粟奴]
【主治】 能使小腸通利,消除煩悶(出自李時珍)。
【發明】 李時珍說:粟奴,就是小米長穗時,生出的黑色煤狀物。古方沒有使用。《聖惠》記載治療小腸阻塞不通,心煩悶亂,有粟奴湯:用粟奴、苦竹須、小豆葉、炙甘草各一兩,燈心十寸,蔥白五寸,銅錢七枚,用水煎服。見效後停止服用。
[粟廩米]
見後面的「陳廩米」條目。
[粟櫱米]
見後面的「櫱米」條目。
[粟糗]
見後面的「麨」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