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三卷 (4)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三卷 (4)

1. 玉蜀黍

(《綱目》)

【釋名】玉高粱

白話文:

【釋名】玉高粱。

【集解】時珍曰:玉蜀黍種出西土,種者亦罕。其苗葉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棕魚形,苞上出白鬚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子亦大如棕子,黃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狀。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玉米種子來自西方,種植的人也很少。它的幼苗和葉子都像蜀黍,但又比較矮胖,也像薏苡。幼苗高三、四尺。六、七月開花,結穗的形狀像秕麥。幼苗中央另生出一隻苞,形狀像棕魚,苞上長出白色的長鬚,垂掛著。時間長了苞就會裂開,露出裡面的果實,顆粒緊密地挨在一起。果實也像棕子那麼大,呈黃白色。可以炸著或炒著吃。炒熟後打開白色的花,就像炒熟並打開糯谷一樣。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調中開胃(時珍)。

根葉,

【氣味】原缺【主治】小便淋瀝沙石,痛不可忍,煎湯頻飲(時珍)。

白話文: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調中開胃(李時珍)。

根葉

氣味:[原文缺失]

主治:小便淋瀝沙石,疼痛不堪,煎湯頻服(李時珍)。

2.

(《別錄》中品)

白話文:

《別錄》中品

  • 生地黃(上):

生地黃,味甘、寒。主治驚悸、虛勞、虛煩、血虛、血瘀。宜於治療產後、血崩,以及陰虛陽亢之證。

  • 地骨皮(中):

地骨皮,味苦、寒。主治發熱、骨蒸、盜汗、陰虛發熱,以及肺熱咳嗽、虛煩失眠。

  • 白朮(中):

白朮,味苦、甘、溫。主治脾虛濕盛、食慾不振、泄瀉、腹脹,以及水濕停滯之證。

  • 蜀椒(中):

蜀椒,味辛、溫。主治受寒、濕痹、風濕、頭眩、鼻塞,以及寒性腹痛。

  • 石膏(中):

石膏,味甘、寒。主治溫病發熱、口渴、心煩,以及肺熱咳嗽。

  • 磁石(中):

磁石,味辛、鹹、寒。主治驚悸、虛煩、失眠、健忘,以及產後血崩。

  • 砂仁(中):

砂仁,味辛、溫。主治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以及胃寒嘔吐。

  • 木香(中):

木香,味辛、溫。主治腹痛、泄瀉、嘔吐,以及胃寒嘔吐。

  • 肉桂(中):

肉桂,味辛、甘、溫。主治受寒、畏寒、腹痛、泄瀉,以及陽虛寒證。

  • 乾薑(中):

乾薑,味辛、熱。主治受寒、畏寒、腹痛、泄瀉,以及陽虛寒證。

【校正】《別錄》中品有青粱米、黃粱米白粱米,今併為一。

白話文:

在《別錄》中,品類中有青粱米、黃粱米和白粱米,現在它們都被歸為一類。

【釋名】時珍曰:粱者,良也,谷之良者也。或云種出自梁州,或云粱米性涼,故得粱名,皆各執己見也。粱即粟也。考之《周禮》,九穀、六穀之名,有粱無粟可知矣。自漢以後,始以大而毛長者為粱,細而毛短者為粟。今則通呼為粟,而粱之名反隱矣。今世俗稱粟中之大穗長芒,粗粒而有紅毛、白毛、黃毛之品者,即粱也。

白話文:

【釋名】李時珍說:粱,就是良,是穀物中最好的。有人說粱種出自梁州,也有人說粱米性涼,因此得名粱,這些都是各執己見。粱就是粟。考證《周禮》,九穀、六穀的名稱中,有粱而沒有粟,由此可知。從漢朝以後,開始把大而毛長的稱為粱,細而毛短的稱為粟。現在人們通稱粟,而粱的名稱反而隱藏了。現在民間稱粟種中穗大芒長,顆粒粗大,有紅毛、白毛、黃毛品種的,就是粱。

黃、白、青、赤,亦隨色命名耳。郭義恭《廣志》有解粱、貝粱、遼東赤粱之名,乃因地命名也。

白話文:

因為顏色黃、白、青、赤,而用顏色命名。郭義恭的《廣志》裡提到解粱、貝粱、遼東赤粱的名稱,是根據產地命名的。

【集解】弘景曰:凡云粱米,皆是粟類,惟其牙頭色異為分別耳。氾勝之云:粱是秫粟,則不爾也。黃粱出青、冀州,東間不見有。白粱處處有之,襄陽竹根者為佳。青粱江東少有。又漢中一種枲粱,粒如粟而皮黑可食,釀酒甚消玉。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凡是說到粱米,都是粟類,只有它的米粒尖端的顏色不同,才把它們區別開。氾勝之說:粱是秫粟,我卻不同意。黃粱產在青州、冀州,東間沒有看到過。白粱到處都有,襄陽竹根生長的粱米為佳。青粱在江東很少見。另外漢中有一種枲粱,米粒像小米,但是米皮是黑色的,可以吃,用它釀酒很能消暑。

恭曰:粱雖粟類,細論則別。黃粱出蜀、漢、商、浙間,穗大毛長,穀米俱粗於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勝於諸粱,人號竹根黃。陶以竹根為白粱,非矣。白粱穗大多毛且長,而谷粗扁長,不似粟圓也。米亦白而大,食之香美,亞於黃粱。青粱穀穗有毛而粒青,米亦微青而細於黃、白粱,其粒似青稞而少粗,早熟而收薄。

白話文:

恭謹地說:雖然粱屬於粟的種類,但仔細比較,還是有差別的。黃粱產於四川、陝西、河南、浙江等地,穗大、毛長,穀粒粗於白粱。但是產量少,不耐水旱。吃起來香甜可口,比其他粱都要好,人們稱之為竹根黃。陶弘景說竹根是白粱,這是錯誤的。白粱穗大而多毛、長,而穀粒粗而扁長,不像粟那樣圓。米也是白色而大,吃起來香甜可口,僅次於黃粱。青粱穀穗有毛,穀粒青色,米也微青,比黃粱、白粱細,穀粒像青稞但稍粗,早熟但產量少。

夏月食之,極為清涼。但味短色惡,不如黃、白粱,故人少種之。作餳清白,勝於余米。

白話文:

夏季食用,清涼異常。但味道不美,顏色不好看,不如黃米、白米,所以很少有人種植。用來製作稀飯,比其他米類更清涼爽口。

頌曰:粱者,粟類也。粟雖粒細而功用則無別也。今汴、洛、河、陝間多種白粱,而青、黃稀有,因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

白話文:

詩文雲:粱,是粟米。雖然榖粒較細,但效用卻沒有不同。現在汴、洛、河、陝之間多種白色粱,而青色、黃色粱比較少見,這是因為它們損害土地肥力,收成報告少。

宗奭曰:黃粱、白粱,西洛農家多種,為飯尤佳。余用不甚相宜。

白話文:

宗奭說:黃粱、白粱,在西洛一帶的農家種植得很多,用來做飯特別好。我用它不太適合。

3. 黃粱米

(《別錄》中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益氣,和中,止泄(《別錄》)。去客風頑痹(《日華》)。止霍亂下痢,利小便,除煩熱(時珍)。

【發明】宗奭曰:青粱、白粱,性皆微涼。獨黃粱性味甘平,豈非得土之中和氣多耶?

頌曰:諸粱比之他谷,最益脾胃。

【附方】舊四,新一。

霍亂煩躁:黃粱米粉半升,水升半,和絞如白飲,頓服。(《外臺》)。

霍亂大渴不止,多飲則殺人:黃粱米五升。水一斗,煮清三升,稍稍飲之。(《肘後》)。

白話文: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氣,調和脾胃,止瀉(《別錄》)。驅除客風、頑固痹症(《日華》)。止霍亂、腹瀉,利小便,清熱解煩(時珍)。

**發明:**宗奭說:青粱、白粱的性質都微涼。只有黃粱的性質甘平,難道不是因為它得到中央土的和氣較多嗎?

讚語:各種粱穀比其他穀物,最能補益脾胃。

**附方:**舊方四個,新方一個。

霍亂煩躁:用黃粱米粉半升,水一升半,攪拌成白飲,一次服用。(出自《外臺祕要》)

霍亂大渴不止,多喝水會致命:用黃粱米五升,水一斗,煮到只剩三升清湯,少量飲用。(出自《肘後備急方》)

小兒鼻乾無涕,腦熱也:用黃米粉、生礬末各一兩。每以一錢,水調貼囟上,日二次。(《普濟》)。

白話文:

小兒鼻子乾燥沒有涕液,是腦熱的症狀,用黃米粉和生礬末各一兩。每次取一錢,用李調勻後塗貼在囟門上,每天二次。(《普濟方》)

小兒赤丹:用土番黃米粉,和雞子白塗之。(《兵部手集》)。

小兒生瘡,滿身面如火燒:以黃粱米一升研粉,和蜜水調之,以瘥為度。(《外臺》)。

白話文:

小兒赤丹:

使用藏地的黃小米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兵部手集》)

小兒生瘡,滿身面如火燒:

使用黃粱米一升,研磨成粉後,用蜂蜜水調和,塗抹患處直至痊癒。(《外臺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