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10)
谷部第二十二卷 (10)
1. 秈
(音仙。《綱目》)
【釋名】占稻(《綱目》)、早稻。
時珍曰:秈,亦粳屬之先熟而鮮明之者,故謂之秈。種自占城國,故謂之占。俗作黏者,非矣。
白話文:
**別名:**佔稻(《綱目》)、早稻
李時珍說:粳米中也是先熟且鮮美的,所以稱為秈。從占城國種植而來,所以稱為佔。俗稱黏稻是錯誤的。
【集解】時珍曰:秈似粳而粒小,始自閩人,得種於占城國。宋真宗遣使就閩取三萬斛,分給諸道為種,故今各處皆有之。高仰處俱可種,其熟最早,六、七月可收。品類亦多,有赤、白二色,與粳大同小異。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秈米與粳米相似但顆粒較小,最早出自閩地,是從占城國獲得的種子。宋真宗派使者到閩地取了三萬斛秈米種子,分發給各地作為種子,所以現在各地都有秈米。秈米在高處都可以種植,成熟得最早,六、七月就可以收穫。秈米的種類也很多,有紅、白兩種顏色,與粳米大致相同。
秈米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溫中益氣,養胃和脾,除濕止泄(時珍)。
稈
【主治】反胃,燒灰淋汁溫服,令吐。蓋胃中有蟲,能殺之也(《普濟》)。
白話文:
秈米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溫暖中焦補益氣血,滋養胃脾,祛除濕氣止瀉(李時珍)。
稈
**主治:**反胃,將其燒成灰後加水煎服,使人嘔吐。因為胃裡有蟲,可以殺蟲(《普濟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