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44)
石部第十一卷 (44)
1. 綠礬
(孫氏《集效方》)甲疽延爛:崔氏方:治甲疽,或因割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黃水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倍增,醫不能療。綠礬石五兩,燒至汁盡,研末,色如黃丹,收之。每以鹽湯洗拭,用末厚敷之,以軟帛纏裹,當日即汁斷瘡干。
每日一遍,鹽湯洗濯,有膿處使淨敷,其痂干處不須近。但有急痛,即塗酥少許令潤。五日即覺上痂起,依前洗敷。十日痂漸剝盡,軟處或更生白膿泡,即擦破敷之,自然瘥也。張侍郎病此,臥經六十日,京醫並處方無效,得此法如神。(王燾《外臺秘要》)婦人甲疽:婦人趾甲內生瘡,惡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
用皂礬日曬夜露。每以一兩,煎湯浸洗。仍以礬末一兩,加雄黃二錢,硫黃一錢,乳香、沒藥各一錢。研勻,搽之。(《醫方摘要》)塗染白髮:綠礬、薄荷、烏頭等分為末,以鐵漿水浸。日染之。(《相感志》)腋下狐氣:綠礬(半生半煅)為末,入少輕粉。以半錢,浴後薑汁調搽,候十分熱痛乃止。
(《仁齋直指方》)
白話文:
綠礬
孫氏《集效方》記載治療甲疽(指甲周圍的化膿性感染)的方法:甲疽可能是因為割傷指甲、指甲過長嵌入肉裡而引起的,症狀包括腫痛、黃水浸泡、感染蔓延到五個手指,甚至腳背,起泡,像火燒一樣,病情日夜加重,一般醫生都治不好。將五兩綠礬石燒成汁液乾涸,研磨成像黃丹一樣的粉末備用。每次用鹽水清洗患處,然後厚厚地敷上藥粉,用柔軟的布包裹。當天就能止住滲液,瘡口乾燥。每天一次,用鹽水清洗,有膿的地方要清洗乾淨再敷藥,已經結痂的地方不用塗藥。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塗抹少許酥油潤滑。五天後就能看到痂皮開始脫落,繼續清洗敷藥。十天後痂皮基本脫落,如果軟的地方又長出白色膿泡,就擦破再敷藥,自然就會痊癒。張侍郎患此病六十天,京城的醫生都治不好,用了這個方法後就好了。
王燾《外臺秘要》記載治療婦女甲疽的方法:婦女腳趾甲內長瘡,惡肉突出,很久都不好,叫做「臭田螺」。用皂礬(一種含鋁的礦物)曬太陽和露水。每次取一兩皂礬煎湯浸洗,再取一兩皂礬粉末,加雄黃二錢、硫黃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研磨均勻後塗抹患處。
《醫方摘要》記載用綠礬染髮的方法:將綠礬、薄荷、烏頭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鐵漿水浸泡,每天染髮。
《相感志》記載治療狐臭的方法:將半煅半生的綠礬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輕粉。每次取半錢,洗澡後用薑汁調和塗抹患處,直到感覺熱痛才停止。
《仁齋直指方》亦記載了相關綠礬的應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