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7)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二卷 (7)

1. 麥櫱

(見櫱米下)。

【主治】諸黃,利小便,杵汁日日服(《類要》)。冬月面目手足皴瘃,煮汁洗之(《時珍》)。

【附方】新一。

小便不通:陳大麥秸,煎濃汁,頻服。(《簡便方》)

大麥奴

【主治】解熱疾,消藥毒(藏器)。

白話文:

(參見「櫱米」的相關說明。)

麥苗

【主要功效】可以治療各種黃疸病,並且能幫助排尿。將麥苗搗爛取汁,每天服用。(出自《類要》)冬天時,如果臉部、手腳出現皮膚乾裂凍傷的情況,可以用麥苗煮水清洗。(出自《本草綱目》)

【相關藥方】新收錄一方。

小便不順暢:用陳年的大麥秸稈,熬煮成濃汁,頻繁服用。(出自《簡便方》)

大麥奴

【主要功效】可以退熱,並能解除藥物中毒。(出自《藏器》)

2. 穬麥

(音礦。《別錄》中品)

【釋名】時珍曰:穬之殼厚而粗礦也。

【集解】弘景曰:穬麥是馬所食者。服食家並食大、穬二麥,令人輕健。

炳曰:穬麥西川人種食之。山東、河北人正月種之,名春穬。形狀與大麥相似。

時珍曰:穬麥有二種:一類小麥而大,一類大麥而大。

頌曰:穬麥,即大麥一種皮厚者。陳藏器謂即大麥之連殼者,非也。按:《別錄》自有穬麥功用,其皮豈可食乎?詳大麥下。

【氣味】甘,微寒,無毒。

弘景曰:此麥性熱而云微寒,恐是作屑與合殼異也。

恭曰:穬麥性寒,陶云性熱,非矣。江東少有故也。

大明曰:暴食似動冷氣,久即益人。

【主治】輕身除熱。久服,令人多力健行。作櫱,溫中消食(《別錄》)。補中,不動風氣。作餅食,良(蕭炳)。

【發明】時珍曰:《別錄》麥櫱附見穬麥下,而大麥下無之,則作櫱當以穬為良也。今人通用,不復分別矣。

白話文:

穬麥

解釋名稱: 李時珍說:穬麥的殼厚而粗糙,所以稱為「穬」。

產地與特性: 陶弘景說:穬麥是馬吃的食物。修煉養生的人會食用大麥和穬麥,使身體輕盈強健。 蕭炳說:西川人種植穬麥並食用。山東、河北一帶的人在正月種植,稱為春穬。它的形狀和大麥相似。 李時珍說:穬麥有兩種,一種像小麥但比較大,另一種像大麥但比較大。 蘇頌說:穬麥就是大麥的一種,只是皮比較厚。陳藏器認為穬麥是連著殼的大麥,這是不對的。《名醫別錄》中提到穬麥的功效,它的皮怎麼可以吃呢?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大麥的條目。

味道與性味: 味甘,性微寒,沒有毒性。 陶弘景說:穬麥的性質應該是熱性的,但這裡卻說它微寒,可能是因為磨成粉或連殼食用而有所不同。 蘇恭說:穬麥的性質是寒性的,陶弘景說它熱性是不對的,可能是因為江南一帶比較少見的緣故。 寇宗奭說:暴食穬麥好像會產生寒氣,但長期食用對身體有益處。

主要功效: 使身體輕盈並消除體內熱氣。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走路有力。《名醫別錄》記載:將穬麥製成麥芽,可以溫和脾胃、幫助消化。蕭炳說:可以補益脾胃,不會引起風氣。做成餅食用,效果很好。

功效發揮: 李時珍說:《名醫別錄》將麥芽的功效附在穬麥之下,而大麥的條目卻沒有提到,因此用穬麥製作麥芽應該是更好的。現在的人都普遍使用麥芽,不再區分是用哪種麥做的。

3. 雀麥

(《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釋名】燕麥(《唐本》)、蘥(音藥)、杜姥草(《外臺》)、牛星草。

時珍曰:此野麥也。燕雀所食,故名。《日華本草》謂此為瞿麥者,非矣。

【集解】恭曰:雀麥在處有之,生故墟野林下。苗葉似小麥而弱,其實似穬麥而細。

宗奭曰:苗與麥同,但穗細長而疏。唐·劉夢得所謂「菟葵燕麥,動搖春風」者也。周定王曰:燕麥穗極細,每穗又分小叉十數個,子亦細小。舂去皮,作面蒸食,及作餅食,皆可救荒。

【附方】舊三。

胎死腹中,胞衣不下上搶心:用雀麥一把,水五升,煮二升,溫服。(《子母秘錄》)。

齒䘌並蟲,積年不瘥,從少至老者:用雀麥,一名杜姥草,俗名牛星草。用苦瓠葉三十枚,洗淨。取草剪長二寸,以瓠葉作五包包之,廣一寸,厚五分。以三年酢漬之。至日中,以兩包火中炮令熱,納口中,熨齒外邊,冷更易之。取包置水中解視,即有蟲長三分。老者黃色,少者白色。多即二、三十枚,少即一、二十枚。此方甚妙。(《外臺秘要》)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充飢滑腸(時珍)。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女人產不出,煮汁飲之(蘇恭)。

白話文:

[雀麥]

[校正] 從草部移到這裡來。

[釋名] 又名燕麥、蘥、杜姥草、牛星草。

李時珍說:這是野生的麥子。因為是燕子麻雀吃的,所以叫做雀麥。《日華子本草》說這個是瞿麥,是錯的。

[集解] 蘇恭說:雀麥到處都有,生長在廢棄的村落和野外的樹林下。幼苗葉子像小麥但比較柔弱,它的果實像穬麥但比較細小。

寇宗奭說:它的幼苗和麥子一樣,只是穗比較細長而且稀疏。唐朝的劉禹錫所說的「菟葵燕麥,在春風中搖曳」指的就是這個。周定王說:燕麥的穗非常細,每個穗又分成十幾個小叉,籽也很細小。把皮去掉,磨成麵蒸著吃,或是做成餅吃,都可以用來救濟饑荒。

[附方] 原來有三個方子。

胎兒死在腹中,胎盤不下而且上衝到心臟:用一把雀麥,加五升水,煮到剩二升,溫熱服用。(《子母秘錄》)。

牙齒有蛀蟲,多年都治不好,從小到老都有的:用雀麥,又名杜姥草,俗名牛星草。用苦瓠葉三十片,洗乾淨。把雀麥剪成二寸長,用瓠葉包成五個包,寬一寸,厚五分。用放了三年的醋浸泡。到中午的時候,把兩個包在火上烤熱,放入口中,敷在牙齒外面,冷了就換。把包放在水中打開看,就會有長三分的蟲子出來。老蟲是黃色的,小蟲是白色的。多的有二三十條,少的有一二十條。這個方子非常有效。(《外臺秘要》)

[米]

[氣味] 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 可以充飢,使腸道滑順。(李時珍)

[苗]

[氣味] 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 婦女難產,煮汁喝可以幫助生產。(蘇恭)

4. 蕎麥

(宋《嘉祐》)

【釋名】荍麥(音翹)、烏麥(吳瑞)、花蕎。

時珍曰:蕎麥之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面如麥,故曰蕎曰荍,而與麥同名也。俗亦呼為甜蕎,以別苦蕎。楊慎《丹鉛錄》,指烏麥為燕麥,蓋未讀《日用本草》也。

【集解】炳曰:蕎麥作飯,須蒸使氣餾,烈日曝令開口,舂取米仁作之。

時珍曰:蕎麥南北皆有。立秋前後下種,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苗高一、二尺,赤莖綠葉,如烏桕樹葉。開小白花,繁密粲粲然。結實累累如羊蹄,實有三稜,老則烏黑色。王禎《農書》云:北方多種。磨而為面,作煎餅,配蒜食。或作湯餅,謂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細如粉,亞於麥面。南方亦種,但作粉餌食,乃農家居冬谷也。

【氣味】甘,平,寒,無毒。

思邈曰:酸,微寒。食之難消。久食動風,令人頭眩。作面和豬、羊肉熱食,不過八、九頓,即患熱風,鬚眉脫落,還生亦希。涇、邠以北,多此疾。又不可合黃魚食。

【主治】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孟詵)。作飯食,壓丹石毒,甚良(蕭炳)。以醋調粉,塗小兒丹毒赤腫熱瘡(吳瑞)。降氣寬腸,磨積滯,消熱腫風痛,除白濁白帶,脾積泄瀉。以沙糖水調炒麵二錢服,治痢疾。炒焦,熱水沖服,治絞腸沙痛(時珍)。

【發明】穎曰:本草言蕎麥能煉五臟滓穢。俗言一年沉積在腸胃者,食之亦消去也。

時珍曰:蕎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帶泄痢腹痛上氣之疾,氣盛有濕熱者宜之。若脾胃虛寒人食之,則大脫元氣而落鬚眉,非所宜矣。孟詵云:益氣力者,殆未然也。

按:楊起《簡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瀉,瀉亦不多,日夜數行者。用蕎麥麵一味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予壯年患此兩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氣藥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轉用皆效,此可徵其煉積滯之功矣。《普濟》治小兒天吊及歷節風方中亦用之。

【附方】新十六。

咳嗽上氣:蕎麥粉四兩,茶末二錢,生蜜二兩,水一碗,順手攪千下。飲之,良久下氣不止,即愈。(《儒門事親》)。

十水腫喘:生大戟一錢,蕎麥麵二錢,水和作餅,炙熟為末。空心茶服,以大小便利為度。(《聖惠》)。

男子白濁:魏元君濟生丹:用荍麥炒焦為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日三服。

赤白帶下:方同上。

禁口痢疾:蕎麥麵每服二錢,沙糖水調下。(坦仙方)。

癰疽發背,一切腫毒:荍麥面、硫黃各二兩,為末,井華水和作餅,曬收。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則令不痛,不痛則令痛,即愈。(《直指》)。

瘡頭黑凹:蕎麥麵煮食之,即發起。(《直指》)。

痘瘡潰爛:用蕎麥粉頻頻敷之。(《痘疹方》)。

湯火傷灼:用蕎麥麵,炒黃研末,水和敷之,如神。(《奇效方》)。

蛇盤瘰癧,圍接項上:用蕎麥(炒去殼)、海藻、白殭蠶(炒去絲)等分,為末。白梅浸湯,取肉減半,和丸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臨臥米飲下,日五服。其毒當從大便泄去。若與淡菜連服尤好。淡菜生於海藻上,亦治此也。忌豆腐、雞、羊、酒、面。(阮氏方)。

積聚敗血:通仙散:治男子敗積,女人敗血,不動真氣。用荍麥面三錢,大黃二錢半,為末。臥時酒調服之。(《多能鄙事》)。

頭風畏冷:李樓云:一人頭風,首裹重綿,三十年不愈。予以蕎麥粉二升,水調作二餅,更互合頭上,微汗即愈。(《怪證奇方》)。

頭風風眼:蕎麥作錢大餅,貼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之,即效如神。

染髮令黑:蕎麥、針砂各二錢,醋和,先以漿水洗淨塗之,荷葉包至一更,洗去。再以無食子、訶子皮各二兩為末,每用二錢、大麥面二錢。醋和漿水調塗之,荷葉包至天明,洗去即黑。(《普濟》)

絞腸沙痛:蕎麥麵一撮,炒黃,水烹服。(《簡便方》)。

小腸疝氣:蕎麥仁(炒去尖)、胡盧巴(酒浸,曬乾)各四兩,小茴香(炒)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酒下五十丸。兩月大便出白膿,去根。(孫天仁《集效方》)

【主治】作茹食,下氣,利耳目。多食即微泄(士良。孫思邈曰:生食,動刺風,令人身癢)。

【主治】燒灰淋汁取鹼熬干,同石灰等分,蜜收。能爛癰疽,蝕惡肉,去靨痣,最良。穰作薦,闢壁蝨(時珍。《日華》曰:燒灰淋汁,洗六畜瘡,並驢、馬躁蹄。)。

【附方】新二。

噎食:蕎麥秸(燒灰淋汁,入鍋內煎取白霜)一錢,入蓬砂一錢。研末。每酒服半錢。(《海上方》)。

壁蝨蜈蚣:蕎麥秸作薦,並燒煙燻之。

白話文:

蕎麥

**名稱由來:**蕎麥又名荍麥、烏麥、花蕎。因為它的莖很細弱,容易生長也容易收成,磨成粉後像麥子,所以叫做蕎或荍,跟麥子同名。民間也叫它甜蕎,用來區別苦蕎。有人誤把烏麥當成燕麥,那是因為沒有讀過《日用本草》的緣故。

**產地與做法:**蕎麥飯的做法,要先將蕎麥蒸熟,然後放在太陽下曬到裂開,再把裡面的米粒取出。蕎麥南北方都有種植。通常在立秋前後播種,八九月收割,最怕霜凍。蕎麥苗大約一兩尺高,莖是紅色的,葉子像烏桕樹葉,開白色小花,非常茂盛。結的果實像羊蹄,有三個角,成熟後變成黑色。北方大多種植蕎麥,磨成麵粉後可以做煎餅,配蒜一起吃。或者做成湯餅,俗稱河漏,當作日常食物,口感滑順細緻,不亞於麥粉。南方也有種植,但多用來做成糕點食用,是農家冬天儲備的糧食。

**味道與屬性:**蕎麥味道甘甜,性平、微寒,無毒。有人認為它味酸、微寒,難以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風邪,讓人頭暈。如果用蕎麥麵和豬肉、羊肉一起煮食,吃過八九頓後,就容易患上熱風病,導致鬍鬚眉毛脫落,而且很難再長出來。北方地區的人容易得這種病。此外,蕎麥也不能和黃魚一起食用。

**主要功效:**蕎麥能使腸胃充實,增加氣力,恢復精神,還能清除五臟的雜質。煮成飯食用,能解丹石毒。用醋調蕎麥粉,可以塗抹治療小兒丹毒、紅腫熱瘡。能降氣、寬腸、消除積滯、消熱腫風痛,也能改善白濁、白帶、脾虛泄瀉等症狀。用糖水調和炒過的蕎麥粉服用,可以治療痢疾。炒焦後用熱水沖服,可以治療絞腸痧疼痛。

醫理分析: 蕎麥能清除五臟雜質,能消除積存在腸胃中的污垢。蕎麥最能降氣寬腸,所以能清除腸胃中的積滯,治療濁帶、泄痢、腹痛、氣逆等疾病,適合氣盛且有濕熱的人食用。但如果是脾胃虛寒的人食用,會耗損元氣,導致鬍鬚眉毛脫落,因此不宜食用。有人認為蕎麥能增加氣力,但這種說法可能不正確。

其他應用: 有人肚子微微作痛,拉肚子但量不多,一天腹瀉多次,只要吃蕎麥麵做的飯,連續三四次就會好轉。蕎麥還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和關節風濕痛。

附方:

  • **咳嗽氣喘:**用蕎麥粉、茶末、蜂蜜加水攪拌均勻飲用,可以降氣止咳。
  • **全身水腫喘氣:**用大戟、蕎麥麵做成餅,烤熟磨成粉,空腹用茶水送服,以大小便順暢為度。
  • **男子白濁:**用炒焦的蕎麥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成丸,用鹽湯送服。
  • **婦女赤白帶下:**做法同上。
  • **痢疾:**用蕎麥麵用糖水調服。
  • **癰疽發背等腫毒:**用蕎麥麵、硫磺研成粉,用井水調成餅,曬乾後磨水塗抹患處。
  • **瘡頭黑凹:**吃蕎麥麵煮的食物可以使瘡頭長出來。
  • **痘瘡潰爛:**用蕎麥粉頻繁塗抹。
  • **湯火燒燙傷:**用炒黃的蕎麥麵磨成粉,用水調和敷在傷處。
  • **蛇盤瘰癧(淋巴結核):**用炒過的蕎麥、海藻、炒過的白殭蠶等分磨成粉,用白梅浸泡的湯調和成丸,飯後或睡前用米湯送服。
  • **積聚敗血:**用蕎麥麵、大黃磨成粉,睡前用酒送服。
  • **頭風怕冷:**用蕎麥粉調水做成餅敷在頭上,微微出汗即可。
  • **頭風、眼睛疾病:**用蕎麥做成餅貼在眼睛四周,用艾炷灸之。
  • **染髮:**用蕎麥、針砂用醋調和塗抹頭髮,用荷葉包裹,第二天洗去。再用其他藥材製成的粉用醋調和塗抹,用荷葉包裹,第二天洗去,即可染黑。
  • **絞腸痧痛:**用炒黃的蕎麥麵用水沖服。
  • **小腸疝氣:**用炒過的蕎麥仁、胡盧巴、小茴香磨成粉,用酒調和成丸,空腹用鹽酒送服。

蕎麥葉

**主要功效:**蕎麥葉可當蔬菜食用,能降氣、使耳目清明。但吃多了會輕微腹瀉。生吃會導致風邪,引起身體發癢。

蕎麥秸

**主要功效:**蕎麥秸燒成灰後,加水淋汁取鹼,加石灰、蜂蜜熬煮,可以腐蝕膿瘡、去除壞肉、消除臉上的黑痣。蕎麥秸的穰(莖稈內的白色柔軟部分)可以做成墊子,能驅除牆壁上的壁蝨。燒成灰加水淋汁,可以用來清洗牲畜的瘡,也能治療驢馬躁動的蹄子。

附方:

  • **噎食:**蕎麥秸燒成灰後,加水淋汁,熬煮取霜,加蓬砂研末,用酒送服。
  • **壁蝨、蜈蚣:**用蕎麥秸做成墊子,或燒煙燻之,可驅除壁蝨和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