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谷部第二十二卷 (1)

回本書目錄

谷部第二十二卷 (1)

1. 谷部第二十二卷

李時珍曰:太古民無粒食,茹毛飲血。神農氏出,始嘗草別谷,以教民耕蓺;又嘗草別藥,以救民疾夭。軒轅氏出,教以烹飪,製為方劑,而後民始得遂養生之道。周官有五穀、六穀、九穀之名,詩人有八谷、百穀之詠,谷之類可謂繁矣。《素問》云:五穀為養。麻、麥、稷、黍、豆,以配肝、心、脾、肺、腎。

職方氏辨九州之谷,地官辨土宜種稑之種,以教稼穡樹蓺,皆所以重民天也。五方之氣,九州之產,百穀各異其性,豈可終日食之而不知其氣味損益乎?於是集草實之可粒食者為谷部,凡七十三種,分為四類:曰麻麥稻,曰稷粟,曰菽豆,曰造釀。舊本米穀部三品共五十九種。

今併入九種,移一種入菜部,自草部移入一種。

《神農本草經》七種(梁陶弘景注),《名醫別錄》一十九種(陶弘景注),《唐本草》三種(唐蘇恭),《藥性本草》一種(唐甄權),《本草拾遺》十種(唐陳藏器),《海藥本草》一種(唐李珣),《食療本草》三種(唐孟詵),《開寶本草》二種(宋馬志),《嘉祐本草》三種(宋掌禹錫),《圖經本草》二種(宋蘇頌),《日用本草》一種(元吳瑞),《本草補遺》一種(元朱震亨),《救荒本草》一種(周定王),《食鑑本草》一種(明寧原),《食物本草》三種(明汪穎),《本草綱目》一十五種(明李時珍)

【附註】魏李當之《藥錄》,《吳普本草》,宋雷斆《炮炙》,齊徐之才《藥對》,唐楊損之《刪繁》,蕭炳《四聲》,孫思邈《千金》,南唐陳士良《食性》,蜀韓保升《重注》,宋寇宗奭《衍義》,金張元素《珍珠囊》,元李杲《法象》,王好古《湯液》,明王綸《集要》,汪機《會編》,陳嘉謨《蒙筌》

白話文:

李時珍說:太古時代的人民沒有穀物可以吃,只能吃動物的毛和喝血。神農氏出現後,開始親自品嚐各種草類,分辨哪些可以作為糧食,並教導人民耕種;他又親自品嚐各種草藥,分辨藥性,以治療人民的疾病。軒轅氏出現後,教導人民烹煮食物,製作成藥方,人民才開始懂得養生之道。周朝的官職中,有五穀、六穀、九穀的名稱,詩人也有吟詠八穀、百穀的詩句,可見穀物的種類非常繁多。《黃帝內經》說:「五穀是主要的營養來源。」麻、麥、稷、黍、豆,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

職方氏負責分辨九州各地的穀物,地官負責辨別各地適合種植的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並教導人民耕種和收割,這些都是為了重視人民的生存根本。五方的氣候,九州的物產,各種穀物的特性都不相同,怎麼可以每天吃卻不了解它們的氣味和對身體的影響呢?因此,我將可以作為糧食的草類果實收集起來,歸為穀部,總共有七十三種,分為四大類:麻麥稻、稷粟、菽豆、造釀。舊的版本中,米穀部只有三類,共五十九種。

現在,我將九種穀物併入,將一種移入菜部,從草部移入一種。

《神農本草經》收錄七種(梁朝陶弘景注),《名醫別錄》收錄十九種(陶弘景注),《唐本草》收錄三種(唐朝蘇恭),《藥性本草》收錄一種(唐朝甄權),《本草拾遺》收錄十種(唐朝陳藏器),《海藥本草》收錄一種(唐朝李珣),《食療本草》收錄三種(唐朝孟詵),《開寶本草》收錄二種(宋朝馬志),《嘉祐本草》收錄三種(宋朝掌禹錫),《圖經本草》收錄二種(宋朝蘇頌),《日用本草》收錄一種(元朝吳瑞),《本草補遺》收錄一種(元朝朱震亨),《救荒本草》收錄一種(周定王),《食鑑本草》收錄一種(明朝寧原),《食物本草》收錄三種(明朝汪穎),《本草綱目》收錄十五種(明朝李時珍)。

【附註】魏朝李當之的《藥錄》,《吳普本草》,宋朝雷斆的《炮炙》,齊朝徐之才的《藥對》,唐朝楊損之的《刪繁》,蕭炳的《四聲》,孫思邈的《千金》,南唐陳士良的《食性》,蜀地韓保升的《重注》,宋朝寇宗奭的《衍義》,金朝張元素的《珍珠囊》,元朝李杲的《法象》,王好古的《湯液》,明朝王綸的《集要》,汪機的《會編》,陳嘉謨的《蒙筌》。

2. 谷之一

(麻麥稻類十二種)

白話文:

(麻、麥、稻等十二種穀物)

3. 胡麻

(《別錄》上品)

【校正】今據沈存中、寇宗奭二說,併入《本經》青蘘及《嘉祐》新立白油麻、胡麻油為一條。

【釋名】巨勝(《本經》)、方莖(《吳普》)、狗蝨(《別錄》)、油麻(《食療》)、脂麻(《衍義》。俗作芝麻,非)。葉名青蘘(音箱)。莖名麻䕸(音皆,亦作秸)。

時珍曰:按:沈存中《筆談》云:胡麻即今油麻,更無他說。古者中國止有大麻,其實為蕡。漢使張騫始自大宛得油麻種來,故名胡麻,以別中國大麻也。寇宗奭《衍義》,亦據此釋胡麻,故今併入油麻焉。巨勝即胡麻之角巨如方勝者,非二物也。方莖以莖名,狗蝨以形名,油麻、脂麻謂其多脂油也。

按張揖《廣雅》:胡麻一名藤弘,弘亦巨也。《別錄》一名鴻藏者,乃藤弘之誤也。又杜寶《拾遺記》云:隋大業四年,改胡麻曰交麻。

【集解】《別錄》曰:胡麻一名巨勝,生上黨川澤,秋採之。青蘘,巨勝苗也,生中原川穀。

弘景曰:胡麻,八谷之中,惟此為良。純黑者名巨勝。巨者,大也。本生大宛,故名胡麻。又以莖方者為巨勝,圓者為胡麻。

恭曰:其角作八稜者為巨勝,四稜者為胡麻。都以烏者為良,白者為劣。

詵曰:沃地種者八稜,山田種者四稜。土地有異,功力則同。斆曰:巨勝有七稜,色赤味酸澀者,乃真。其八稜者,兩頭尖者,色紫黑者,及烏油麻,並呼胡麻,誤矣。

頌曰:胡麻處處種之,稀復野生。苗梗如麻,而葉圓銳光澤。嫩時可作蔬,道家多食之。《本經》謂胡麻一名巨勝。陶弘景以莖之方圓分別,蘇恭以角稜多少分別,仙方有服胡麻、巨勝二法,功用小別,是皆以為二物矣。或云即今油麻,本生胡中,形體類麻,故名胡麻。八谷之中最為大勝,故名巨勝,乃一物二名。

如此則是一物而有二種,如天雄、附子之類。故葛洪云:胡麻中有一葉兩尖者為巨勝。《別錄》序例云:細麻即胡麻也,形扁扁爾。其莖方者名巨勝,是也。今人所用胡麻之葉,如荏而狹尖。莖高四、五尺。黃花,生子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時可食,甚甘滑,利大腸。皮亦可作布,類大麻,色黃而脆,俗亦謂之黃麻。

其實黑色,如韭子而粒細,味苦如膽,杵末略無膏油。其說各異。此乃服食家要藥,乃爾差誤,豈復得效也?

宗奭曰:胡麻諸說參差不一,止是今人脂麻,更無他義。以其種來自大宛,故名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紋鵲,其色紫黑,取油亦多。《嘉祐本草》白油麻與此乃一物,但以色言之,比胡地之麻差淡,不全白爾。今人通呼脂麻,故二條治療大同。如川大黃、上黨人參之類,特以其地所宜立名,豈可與他土者為二物乎?

時珍曰:胡麻即脂麻也。有遲、早二種,黑、白、赤三色,其莖皆方。秋開白花,亦有帶紫豔者。節節結角,長者寸許。有四稜、六稜者,房小而子少;七稜、八稜者,房大而子多,皆隨土地肥瘠而然。蘇恭以四稜為胡麻,八稜為巨勝,正謂其房勝巨大也。其莖高者三、四尺,有一莖獨上者,角纏而子少;有開枝四散者,角繁而子多,皆因苗之稀稠而然也。其葉有本團而末銳者。

有本團而末分三丫如鴨掌形者,葛洪謂一葉兩尖為巨勝者指此。蓋不知烏麻、白麻,皆有二種葉也。

按:《本經》胡麻一名巨勝,《吳普本草》一名方莖,《抱朴子》及《五符經》並云巨勝一名胡麻,其說甚明。至陶弘景始分莖之方圓。雷斆又以赤麻為巨勝,謂烏麻非胡麻。《嘉祐本草》復出白油麻,以別胡麻。並不知巨勝即胡麻中丫葉巨勝而子肥者,故承誤啟疑如此。惟孟詵謂四稜、八稜為土地肥瘠。

寇宗奭據沈存中之說,斷然以脂麻為胡麻,足以證諸家之誤矣。又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收胡麻法,即今種收脂麻之法,則其為一物尤為可據。今市肆間,因莖分方圓之說,遂以茺蔚子偽為巨勝,以黃麻子及大藜子偽為胡麻,誤而又誤矣。茺蔚子長一分許,有三稜。黃麻子黑如細韭子,味苦。

大藜子狀如壁蝨及酸棗核仁,味辛甘,並無脂油,不可不辨。梁簡文帝《勸醫文》有云:世誤以灰滌菜子為胡麻。則胡麻之訛,其來久矣。

慎微曰:俗傳胡麻須夫婦同種則茂盛。故《本事詩》云: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

胡麻

【修治】弘景曰:服食胡麻,取烏色者,當九蒸九曝,熬搗餌之。斷谷,長生,充飢。雖易得,而學者未能常服,況余藥耶?蒸不熟,令人發落。其性與茯苓相宜。俗方用之甚少,時以合湯丸爾。

斆曰:凡修事以水淘去浮者,曬乾,以酒拌蒸,從巳至亥,出攤曬乾。臼中舂去粗皮,留薄皮。以小豆對拌,同炒,豆熟,去豆用之。

【氣味】甘,平,無毒。

士良曰:初食利大小腸,久食即否,去陳留新。

《鏡源》曰:巨勝可煮丹砂。

【主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本經》)。堅筋骨,明耳目,耐飢渴,延年。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別錄》)。補中益氣,潤養五臟,補肺氣,止心驚,利大小腸,耐寒暑,逐風濕氣、遊風、頭風,治勞氣,產後羸困,催生落胞。細研塗發令長。

白蜜蒸餌,治百病(《日華》)。炒食,不生風。病風人久食,則步履端正,語言不謇(李廷飛)。生嚼塗小兒頭瘡,煎湯浴惡瘡、婦人陰瘡,大效(蘇恭)。

白話文:

胡麻

[名稱校正] 現在根據沈存中、寇宗奭兩人的說法,將《本經》記載的青蘘,以及《嘉祐本草》新增加的白油麻、胡麻油,合併為同一條記錄。

[名稱解釋] 胡麻又名巨勝(出自《本經》)、方莖(出自《吳普》)、狗蝨(出自《別錄》)、油麻(出自《食療》)、脂麻(出自《衍義》,一般俗稱芝麻,但其實不對)。葉子稱為青蘘(音同箱)。莖稱為麻䕸(音同皆,也寫作秸)。

李時珍說:根據沈存中《筆談》記載,胡麻就是現在的油麻,沒有其他說法。古代中國只有大麻,它的果實叫做蕡。漢朝使者張騫從大宛帶回油麻的種子,因此才稱它為胡麻,用來區別中國原有的的大麻。寇宗奭《衍義》也是根據這個解釋胡麻,所以現在將它合併歸類為油麻。巨勝是指胡麻的果實,形狀像古代的方勝,並不是兩種不同的東西。方莖是以莖的形狀命名,狗蝨是以果實的形狀命名,油麻、脂麻是因為它們富含油脂。

根據張揖《廣雅》記載,胡麻又名藤弘,弘就是大的意思。《別錄》記載又名鴻藏,應該是藤弘的誤寫。另外杜寶《拾遺記》說,隋朝大業四年,將胡麻改名為交麻。

[產地與形態] 《別錄》記載:胡麻又名巨勝,生長在上黨的河川濕地,秋天採收。青蘘,就是巨勝的苗,生長在中原的河谷地區。

陶弘景說:胡麻在八種穀物中,是品質最好的。純黑色的叫做巨勝,巨就是大的意思。原本生長在大宛,所以叫做胡麻。也有人認為莖是方形的叫做巨勝,圓形的叫做胡麻。

蘇恭說:它的果實有八個稜角的叫做巨勝,四個稜角的叫做胡麻。都以黑色為品質好,白色為品質差。

孟詵說:在肥沃的土地種植,果實有八個稜角;在山地種植,果實有四個稜角。雖然土地不同,功效是一樣的。雷斆說:巨勝有七個稜角,顏色是紅色,味道酸澀,才是真的巨勝。而有八個稜角,兩頭尖尖的,顏色是紫黑色的,以及黑色的油麻,都叫做胡麻,這是錯誤的。

蘇頌說:胡麻到處都有種植,很少有野生的。它的莖像麻,但葉子是圓而尖,有光澤。嫩的時候可以當蔬菜吃,道家的人經常食用。《本經》說胡麻又名巨勝。陶弘景用莖的方形或圓形來區分,蘇恭用果實稜角的多少來區分。仙方有服用胡麻和巨勝兩種方法,功效略有不同,這都是認為它們是兩種東西。也有人說就是現在的油麻,原本生長在胡地,外形像麻,所以叫做胡麻。在八種穀物中是品質最好的,所以叫做巨勝,其實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名稱。

這樣看來,它就是一種東西卻有兩個名稱,就像天雄和附子一樣。所以葛洪說:胡麻中有一種葉子兩頭尖尖的,叫做巨勝。《別錄》序例說:細麻就是胡麻,形狀扁扁的。莖是方形的叫做巨勝,說的就是這種。現在人們用的胡麻的葉子,像荏(一種植物)但比較窄且尖。莖高四五尺。開黃色的花,結子成房,像胡麻的果實但比較小。嫩的時候可以吃,很甘甜滑潤,能通利大腸。皮也可以做布,像大麻,顏色是黃色而且脆,一般也叫做黃麻。

它的果實是黑色的,像韭菜籽一樣細小,味道苦澀像膽汁,搗碎後幾乎沒有油脂。各家說法不一。這是修道之人重要的藥物,卻有這麼多差異,怎麼能有效果呢?

寇宗奭說:關於胡麻的各種說法,差異很大,其實就是現在人們說的脂麻,沒有其他意思。因為它的種子來自大宛,所以叫做胡麻。現在胡地出產的胡麻都比較肥大,上面有像喜鵲一樣的紋路,顏色是紫黑色,榨油也比較多。《嘉祐本草》記載的白油麻和胡麻是同一種東西,只是顏色不同,比胡地的胡麻顏色淡一些,並不是完全白色。現在人們都叫它脂麻,所以這兩條記載的治療作用大致相同。就像四川的大黃和上黨的人參一樣,只是因為產地不同而命名,難道能和別的地方的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嗎?

李時珍說:胡麻就是脂麻。有早熟和晚熟兩種,黑色、白色、紅色三種顏色,它們的莖都是方形的。秋天開白色的花,也有帶紫紅色的。莖節處會結出果實,長約一寸。有四個稜角和六個稜角的,果房小而果實少;有七個稜角和八個稜角的,果房大而果實多,這都跟土地的肥沃程度有關。蘇恭認為四個稜角的是胡麻,八個稜角的是巨勝,正是因為它的果房比較大。莖高的有三四尺,有的莖只長一根,果實少;有的莖枝繁葉茂,果實多,這都是因為苗的疏密程度不同。它的葉子有根部是圓的,末端是尖的;也有根部是圓的,末端分成三叉像鴨掌的,葛洪說一葉兩尖的巨勝就是指這種。其實黑麻、白麻都有這兩種葉子。

考證:《本經》記載胡麻又名巨勝,《吳普本草》記載又名方莖,《抱朴子》和《五符經》都說巨勝又名胡麻,說法非常明確。直到陶弘景才開始用莖的方圓來區分。雷斆又認為紅麻是巨勝,黑麻不是胡麻。《嘉祐本草》又另外提出白油麻,用來區別胡麻。他們都不知道巨勝其實是胡麻中葉子分叉、果實肥大的品種,所以才會產生這麼多的誤解和疑惑。只有孟詵說四個稜角和八個稜角是因為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寇宗奭根據沈存中的說法,斷定脂麻就是胡麻,足以證明各家的錯誤。另外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的種植和收穫胡麻的方法,就是現在種植和收穫脂麻的方法,更可以證明它們是同一種東西。現在市面上,因為用莖的方圓來區分,就有人用益母草的籽來假冒巨勝,用黃麻籽和大藜籽來假冒胡麻,真是錯上加錯了。益母草的籽長約一分,有三個稜角。黃麻籽是黑色的,像細小的韭菜籽,味道苦澀。大藜籽的形狀像壁虱和酸棗核仁,味道辛辣甘甜,都沒有油脂,必須加以辨別。梁簡文帝《勸醫文》說:世人錯誤地將灰滌菜的籽當作胡麻。可見胡麻的混淆,由來已久。

陳承說:民間傳說胡麻必須夫妻一起種植才會茂盛。所以《本事詩》說:胡麻適合種植卻沒人種,正是到了收穫的季節卻又不歸家。

[炮製方法] 陶弘景說:服用胡麻,要用黑色的,經過九蒸九曬,然後炒熟搗爛做成藥丸食用。可以斷食,長生,充飢。雖然容易得到,但學者也不能長期服用,何況其他的藥呢?蒸不熟,會導致頭髮脫落。它的藥性與茯苓相宜。民間很少用它,有時候會用在湯藥或藥丸中。

雷斆說:處理胡麻時,要用水淘去漂浮的雜質,曬乾後,用酒拌勻蒸,從巳時到亥時,然後取出攤開曬乾。用臼搗去粗皮,留下薄皮。用小豆一起炒,等豆子熟了,去掉豆子再使用。

[性味] 味甘,性平,無毒。

孟詵說:剛開始吃會通利大小腸,吃久了就沒有這種效果了,要去掉陳舊的,使用新的。

《鏡源》說:巨勝可以用来煉丹砂。

[主治] 治療身體虛弱,能補五臟,增強氣力,生長肌肉,填補腦髓。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不衰老(出自《本經》)。能堅固筋骨,使耳聰目明,耐飢渴,延年益壽。治療金創止痛,以及傷寒溫瘧大吐後,引起的虛熱羸弱(出自《別錄》)。能補中益氣,滋養五臟,補肺氣,止心悸,通利大小腸,耐寒暑,祛風濕,治療遊走性疼痛、頭痛,治療勞損,產後虛弱,催生下胎。研磨細末塗在頭髮上,能使頭髮生長。

用白蜜蒸熟後食用,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出自《日華子》)。炒熟後食用,不會產生風症。患有風病的人長期食用,可以使步履端正,說話流利(李廷飛)。生嚼塗抹小兒頭瘡,煎湯沐浴,可以治療惡瘡、婦女陰部潰瘍,效果非常好(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