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37)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37)

1. 礬石

時珍曰:今人但煅干汁用,謂之枯礬,不煅者為生礬。若入服食,須循法度。按《九鼎神丹秘訣》,煉礬石入服食法:用新桑合槃一具。於密室淨掃,以火燒地令熱,灑水於上,或灑苦酒於上,乃布白礬於地上,以槃覆之,四面以灰擁定。一日夜,其石精皆飛於槃上,掃取收之。

未盡者,更如前法,數遍乃止,此為礬精。若欲作水,即以掃下礬精一斤,納三年苦酒一斗中清之,號曰礬華,百日彌佳。若急用之,七日亦可。

【氣味】酸,寒,無毒;普曰:神農、岐伯:酸,久服傷人骨;扁鵲:咸;雷公:酸,無毒。權曰:澀,涼,有小毒。

之才曰:甘草為之使,惡牡蠣,畏麻黃。獨孤滔曰:紅心灰藋制礬。

【主治】寒熱,泄痢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煉餌服之,輕身不老增年(《本經》)。除固熱在骨髓,去鼻中息肉(《別錄》)。除風去熱,消痰止渴,暖水臟,治中風失音。和桃仁、蔥湯浴,可出汗(大明)。生含咽津,治急喉痹。療鼻衄齆鼻,鼠漏瘰癧疥癬(甄權)。

枯礬貼嵌甲,牙縫中血出如衄(宗奭)。吐下痰涎飲澼,燥濕解毒追涎,止血定痛,食惡肉,生好肉,治癰疽疔腫惡瘡,癲癇疸疾,通大小便,口齒眼目諸病,虎犬蛇蠍百蟲傷(時珍)。波斯白礬(《海藥》)

【氣味】酸、澀,溫,無毒。

【主治】赤白漏下陰蝕,泄痢瘡疥,解一切蟲蛇等毒,去目赤暴腫齒痛,火煉之良(李珣)。柳絮礬(《嘉祐》)

【氣味】同礬石。

【主治】消痰止渴,潤心肝(大明)。

【發明】弘景曰:俗中合藥,火熬令燥,以療齒痛,多則壞齒,即傷骨之證也。而《經》云堅骨齒,誠為可疑。

宗奭曰:不可多服,損心肺,卻水故也。水化書紙上,才幹則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卻水也。治膈下涎藥多用者,此意爾。

時珍曰:礬石之用有四:吐利風熱之痰涎,取其酸苦湧泄也;治諸血痛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痰飲泄痢崩帶風眼,取其收而燥濕也;治喉痹癰疽中蠱蛇蟲傷螫,取其解毒也。按:《李迅癰疽方》云:凡人病癰疽發背,不問老少,皆宜服黃礬丸。服至一兩以上,無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動臟腑,活人不可勝數。

用明亮白礬一兩生研,以好黃蠟七錢熔化,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如未破則內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發瘡者,引以白礬末一、二匙,溫酒調下,亦三、五服見效。有人遍身生瘡,狀如蛇頭,服此亦效。諸方俱稱奇效,但一日中服近百粒,則有力。

此藥不惟止痛生肌,能防毒氣內攻,護膜止瀉,托裡化膿之功甚大,服至半斤尤佳,不可欺其淺近,要知白礬大能解毒也。今人名為蠟礬丸,用之委有效驗。

白話文:

礬石

現代人只使用煅燒乾燥後榨取汁液的部分,稱為枯礬;未經煅燒的稱為生礬。若內服,須依循正確方法。根據《九鼎神丹秘訣》,煉製礬石內服的方法是:使用新的桑木盤一個。在密室中清掃乾淨,用火燒熱地面,灑水或灑苦酒在地面上,然後將白礬鋪在地上,用盤子蓋住,四周用灰土封好。一天一夜後,礬石的精華就會飛到盤子上,收集起來。

若還有殘餘,重複上述步驟,直到沒有殘餘為止,這就是礬精。若要製作礬華水,就取收集到的礬精一斤,放入三年的陳年苦酒一斗中澄清,稱為礬華,放置一百天更好,急用則七天也可。

【氣味】酸,寒,無毒;也有記載說:神農、岐伯認為酸味,久服傷人骨;扁鵲認為是鹹味;雷公認為酸,無毒;權曰:澀,涼,有小毒。

之才曰:甘草是它的輔助藥物,忌與牡蠣同用,畏麻黃。獨孤滔曰:紅心灰藋可以制約礬石的藥性。

【主治】寒熱,泄瀉、痢疾及白帶,陰部潰瘍惡瘡,目痛,堅固骨骼牙齒。《本經》記載,煉製後服用可輕身不老,延年益壽。可去除骨髓中的鬱熱,去除鼻息肉(《別錄》)。可除風去熱,消痰止渴,溫暖水臟,治療中風失音。與桃仁、蔥湯一起沐浴,可以發汗(大明)。生礬含在口中,嚥下唾液,治療急性的喉痺。治療鼻出血、鼻齆、鼠漏、瘰癧、疥癬(甄權)。

枯礬貼在嵌甲處,牙縫出血如鼻出血一樣(宗奭)。可吐下痰涎、飲水過多,燥濕解毒,促進涎液排出,止血止痛,使壞肉脫落,生長好肉,治療癰疽、疔腫、惡瘡、癲癇、黃疸,通大小便,治療口齒眼目等諸病,以及虎犬蛇蠍等百蟲咬傷(時珍)。波斯白礬(《海藥》)

【氣味】酸、澀,溫,無毒。

【主治】赤白帶下、陰部潰瘍,泄瀉、瘡疥,解一切蟲蛇毒,去目赤腫痛、齒痛,火煉後療效更好(李珣)。柳絮礬(《嘉祐》)

【氣味】與礬石相同。

【主治】消痰止渴,滋潤心肝(大明)。

【發明】弘景曰:民間常用它與其他藥物一起熬製,治療牙痛,但用量過多會損壞牙齒,也就是傷骨的表現。《經》書上說它能堅固骨骼牙齒,實在令人懷疑。

宗奭曰:不可多服,會損傷心肺,因為它能止水。它能使書寫在紙上的墨水變乾,水無法浸潤,所以知道它的藥性是止水的。治療膈下涎液的藥物常用它,就是這個道理。

時珍曰:礬石的用途有四:吐瀉風熱引起的痰涎,利用其酸苦湧泄的特性;治療各種出血、脫肛、陰道膨出、瘡瘍,利用其酸澀而收斂的特性;治療痰飲、泄瀉、崩漏、帶下、風眼,利用其收斂燥濕的特性;治療喉痺、癰疽、中蠱、蛇蟲咬傷,利用其解毒的特性。根據《李迅癰疽方》:凡是患有癰疽、發背的病人,不論老少,都應該服用黃礬丸。服用一兩以上,沒有不有效的,最能止痛,不傷及臟腑,救活無數人。

取明亮的白礬一兩研磨成粉,用上好的黃蠟七錢熔化,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溫水送服。如果癰疽還未潰破,則內消;如果已經潰破,則配合外敷。如果服用金石藥物而導致瘡瘍,用白礬末一到二匙,溫酒調服,服用三到五次就能見效。有人全身生瘡,形狀像蛇頭,服用此藥也有效。各種藥方都記載有奇效,但一天服用近百粒,則會有效果。

此藥不僅能止痛生肌,還能預防毒氣內攻,保護粘膜,止瀉,托裡化膿,療效很大,服用到半斤更好,不要輕視它,要知道白礬是很好的解毒藥。現代人稱之為蠟礬丸,使用起來確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