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一卷 (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二十一卷 (5)

1. 卷柏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人蔘 味苦,性溫。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地黃 味甘,性寒。主益精血,養五臟,補陰不足,除熱煩。久服益精,補髓堅骨,益氣力,輕身延年。

麥門冬 味甘,性微寒。主益氣生津,潤肺止咳,清心除煩。久服益肺氣,滋肺陰。

茯苓 味甘,性平。主補脾益氣,寧心安神,利水消腫。久服益脾氣,補肝腎,強筋骨。

當歸 味甘辛,性溫。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久服益氣養血,調經潤膚。

黃芪 味甘,性微溫。主補氣益肺脾,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久服強壯筋骨,益氣養血。

白朮 味苦甘,性溫。主益脾胃,健運止瀉,燥濕利水。久服益脾胃,健運升陽。

川芎 味辛,性溫。主活血行氣,止痛,通經。久服益氣活血,調經止痛。

白芍 味酸,性微寒。主養血斂陰,緩急止痛,平肝調經。久服養血調經,益肝平肝。

甘草 味甘,性平。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藥性。久服益氣補中,潤肺止咳。

【釋名】萬歲(《本經》)、長生不死草(《綱目》)、豹足(《吳普》)、求股(《別錄》)、交時(《別錄》)。

白話文:

【釋名】

萬歲:《本經》

長生不死草:《綱目》

豹足:《吳普》

求股:《別錄》

交時:《別錄》

時珍曰:卷柏、豹足,象形也。萬歲、長生,言其耐久也。

【集解】《別錄》曰:卷柏生常山山谷石間。五月、七月採,陰乾。

弘景曰:今出近道。叢生石土上,細葉似柏,屈藏如雞足,青黃色。用之,去下近沙石處。

禹錫曰:出建康。

《範子計然》曰:出三輔。

白話文:

李時珍說:卷柏的「卷」字和「柏」字,都是象形字。取「萬歲」和「長生」的意思,說明它具有很長的藥用價值。

【收集整理】《別錄》記載:卷柏生長在常山山谷的石頭縫隙中。在五月到七月採收,陰乾後使用。

陶弘景說:現在卷柏大多出產在近處的道觀中。它叢生在石頭縫隙和泥土裡,細長的葉子像柏樹,彎曲收縮的樣子像雞腳,顏色青黃。使用時,要去除靠近沙石的部分。

王禹錫說:卷柏出產在建康。

《範子計然》記載:卷柏出產在三輔地區。

頌曰:今關陝及沂、兗諸州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須。春生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高三、五寸。無花、子,多生石上。

白話文:

註解說:現今的關中陝西及沂州、兗州等州也有。宿根是紫色的,有許多須根。春天長出的嫩芽,像柏葉但較細,像雞爪一樣捲縮著,高三、五寸。沒有花、果實,多生長在石頭上。

【修治】時珍曰:凡用,以鹽水煮半日,再以井水煮半日,曬乾焙用。

【氣味】辛,溫,無毒。《別錄》曰:甘,平。普曰:神農:辛,平;桐君、雷公:甘,微寒。

白話文:

**修治:**李時珍說:凡用,用鹽水煮半天,再用井水煮半天,曬乾焙乾備用。

**氣味:**辛辣,溫和,無毒。《本草別錄》記載:甘甜,性平。一般說法:神農本草經:辛辣,性平;桐君採藥錄、雷公炮製藥性解:甘甜,微寒。

【主治】五臟邪氣,女子陰中寒熱痛,癥瘕血閉絕子。久服輕身和顏色(《本經》)。止咳逆,治脫肛,散淋結,頭中風眩,痿蹶,強陰益精,令人好容顏(《別錄》)。通月經,治屍疰鬼疰腹痛,百邪鬼魅啼泣(甄權)。鎮心,除面皯頭風,暖水臟。生用破血,炙用止血(大明)。

白話文:

【治療功能】治療五臟邪氣,婦女陰道內寒熱疼痛,癥瘕積聚,血閉不通,不孕不育。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使容貌美觀(《本經》)。止咳逆,治療脫肛,散淋病結石,頭中風眩,肢體麻木痿弱,增強陰精,使人容顏美好(《別錄》)。通月經,治療屍疰、鬼疰引起的腹痛,以及各種邪氣、鬼魅引起的啼哭(甄權)。鎮靜心神,消除面部燥裂、頭部風疾,溫暖五臟。生用可以破血,炙用可以止血(大明)。

【附方】新二。

大腸下血:卷柏、側柏、棕櫚等分。燒存性為末。每服三錢,酒下。亦可飯丸服。(《仁存方》)

白話文:

【附方】新二

大腸出血:

使用卷柏、側柏和棕櫚,等分混合。燒存成灰後研磨成細末。

每次服用三錢,用酒送服。也可以將藥末製成藥丸服下。(出自《仁存方》)

遠年下血:卷柏、地榆(焙)等分。每用一兩,水一碗,煎數十沸,通口服。(《百一選方》)

白話文:

長年便血:卷柏、地榆(炒)等分。每次用一兩,水一碗,煎煮幾十次,過濾後服用。(《百一選方》)

【附錄】地柏(宋《圖經》),

白話文:

【附錄】地柏(宋《圖經》)

頌曰:主臟毒下血。與黃耆等分為末,米飲每服二錢。蜀人甚神此方。其草生蜀中山谷,河中府亦有之。根黃,狀如絲,莖細,上有黃點子,無花、葉。三月生,長四、五寸許,四月採,曝乾用。蜀中九月採,市多貨之。

白話文:

頌曰:治療臟器毒熱引起的吐血和便血。本草與黃耆等分研磨成細末,用米湯送服,每次二錢。蜀地的人十分推崇此方。這種草藥生長在蜀中山谷中,河中府也有。根為黃色,形狀像絲,莖細,上面有黃色的點,沒有花和葉子。三月生長,長到四、五寸左右,四月採收,曬乾後使用。蜀地的人在九月採收,很多人都會去買來儲存。

時珍曰:此亦卷柏之生於地上者耳。

含生草(《拾遺》),

藏器曰:生靺鞨國。葉如卷柏而大。性平,無毒。主婦人難產,含之咽汁,即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此草就是捲柏生長在地上的而已。

含生草(《拾遺》),

藏器曰:生長在靺鞨國。葉子像卷柏,但較大。性平,無毒。主治婦女難產,含著草並嚥下草汁,即可順利生產。

2. 玉柏

(《別錄》有名未用)

【釋名】玉遂(《別錄》)。

藏器曰:舊作玉伯,乃傳寫之誤。

【集解】《別錄》曰:生石上,如松。高五、六寸,紫花。用莖葉。

白話文:

【名稱】玉遂(《神農本草經》有記載但未列用)

【考證】《藏器》記載:過去寫作「玉伯」,是傳抄時的錯誤。

【匯解】《神農本草經》記載:生長在石頭上,形狀像松樹。高五、六寸,開紫色的花。使用莖和葉。

時珍曰:此即石松之小者也。人皆採置盆中養,數年不死,呼為千年柏、萬年松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是一種石松的變種,生長較小。人們常採摘它,栽種在盆中讓它生長,即使數年不給予適當的保養,它也不會死亡,所以人們稱它為千年柏、萬年松。

【氣味】酸,溫,無毒。

【主治】輕身,益氣,止渴(《別錄》)。

白話文:

**【氣味】**酸性,溫和,無毒性。

**【主治】**減輕體重、增強體力、止渴(根據《別錄》記載)。

3. 石松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天台山石上。似松,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莖用。

時珍曰:此即玉柏之長者也。名山皆有之。

【氣味】苦、辛,溫,無毒。

白話文:

【集解】《藏器》中說:石菖蒲生長在浙江天台山的石頭上。它的形狀像松樹,高一、二尺。山裡人用它根莖服用。

李時珍說:石菖蒲就是玉柏的年紀大一點的。名山都有分佈。

【氣味】苦、辛,性溫,沒有毒性。

【主治】久患風痹,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力衰弱。久服去風血風瘙,好顏色,變白不老。浸酒飲,良(藏器)。

白話文:

【功效】治療患風寒病已久的人,腳膝疼痛寒冷,皮膚失去知覺,氣力衰弱。長期服用能消除風血、止癢,改善膚色,返老還童。將中藥浸在酒裡飲用,療效甚佳(藏器)。

4. 桑花

(《日華》)

【釋名】桑蘚(《綱目》)、桑錢。

【集解】大明曰:生桑樹上白蘚,如地錢花樣。刀刮取炒用。不是桑椹花也。

【氣味】苦,暖,無毒。

【主治】健脾澀腸,止鼻洪吐血,腸風,崩中帶下(大明)。治熱咳(時珍)。

【附方】新一。

大便後血:桑樹上白蘚花,水煎服,或末服。亦止吐血。(《聖惠方》)

【附錄】艾納

白話文:

釋名 桑蘚(拾遺記)、桑錢(本草綱目)。

集解 李時珍說:生長在桑樹上的白色苔蘚,形似地錢花。用刀刮取後炒製使用。它不是桑椹的花。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健脾固腸,止鼻血吐血,腸鳴下痢,崩漏帶下(李時珍)。治療熱咳(李時珍)。

附方 新方一。

大便後血:桑樹上的白色苔蘚花,水煎服,或研碎服。也可用於止吐血。(《聖惠方》)

附錄 艾納

時珍曰:艾納,生老松樹上綠苔衣也。一名松衣。和合諸香燒之,煙清而聚不散。別有艾納香,與此不同。又嶺南海島中,檳榔木上有苔,如松之艾納。單爇極臭,用合泥香,則能髮香,如甲香也。《霏雪錄》云:金華山中多樹衣,僧家以為蔬,味極美。

白話文:

李時珍說:艾納,是指生長在百年以上老松樹上的綠色苔蘚。又稱松衣。將它與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燃燒,煙霧清雅而且聚集不散。另外還有一種叫做艾納香的,與此不同。此外,在嶺南海島中,檳榔木上也有苔蘚,就像松樹上的艾納一樣。單獨燃燒它,味道極其難聞,但如果與泥香混合在一起燃燒,則能夠散發出香味,如同甲香一樣。《霏雪錄》中說:金華山中生長著許多樹衣,僧人們把它當作蔬菜食用,味道極其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