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31)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31)

1. 石硫黃

葛洪曰:四黃惟陽侯為尊,金石煅煉者不可用,惟草木製伏者堪入藥用。桑灰、益母、紫荷、菠薐、天鹽、桑白皮、地骨皮、車前、馬鞭草、黃柏、何首烏、石葦、蕎麥、獨帚、地榆、蛇床、菟絲、蓖麻、蠶砂,或灰或汁,皆可伏之。

之才曰:曾青為之使,畏細辛、飛廉、朴硝、鐵、醋。

玄壽先生曰:硫是礬之液,礬是鐵之精,磁石是鐵之母。故鐵砂磁石制,入硫黃立成紫粉。

獨孤滔曰:硫能幹汞,見五金而黑,得水銀則色赤也。

【主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本經》)。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䘌瘡,止血,殺疥蟲(《別錄》)。

治婦人血結(吳普)。下氣,治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寒熱。生用治疥癬,煉服主虛損泄精(甄權)。壯陽道,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殺臟蟲邪魅(大明)。長肌膚,益氣力,老人風秘,並宜煉服(李珣)。主虛寒久痢,滑泄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時珍)。

【發明】

弘景曰:俗方用治腳弱及痼冷甚效。《仙經》頗用之,所化奇物,並是黃白朮及合丹法。

頌曰:古方未有服餌硫黃者。《本經》所用,只於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而近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治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節度。故服之其效雖緊,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土硫黃辛熱腥臭,只可治疥殺蟲,不可服。

宗奭曰:今人治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泄,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世人蓋知用而為福,而不知其為禍,此物損益兼行故也。如病勢危急,可加丸數服,少則不效,仍加附子、乾薑、桂。

好古曰:如太白丹、來復丹,皆用硫黃佐以硝石,至陽佐以至陰,與仲景白通湯佐以人尿、豬膽汁大意相同。所以治內傷生冷、外冒暑熱、霍亂諸病,能去格拒之寒,兼有伏陽,不得不爾。如無伏陽,只是陰證,更不必以陰藥佐之。何也?硫黃亦號將軍,功能破邪歸正,返滯還清,挺出陽精,消陰化魄。

時珍曰:硫黃秉純陽之精,賦大熱之性,能補命門真火不足,且其性雖熱而疏利大腸,又與躁澀者不同,蓋亦救危妙藥也。但煉製久服,則有偏勝之害。況服食者,又皆假此縱欲,自速其咎,於藥何責焉?按孫升《談圃》云:硫黃,神仙藥也。每歲三伏日餌百粒,去臟腑積滯有驗。

但硫黃伏生於石下,陽氣溶液凝結而就,其性大熱,火煉服之,多發背疽。方勺《泊宅編》云:金液丹,乃硫黃煉成,純陽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人多服之,反為大患。韓退之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黃而死,可不戒乎?夏英公有冷病,服硫黃、鍾乳,莫之紀極,竟以壽終,此其稟受與人異也。洪邁《夷堅志》云:唐與正亦知醫,能以意治疾。

白話文:

石硫黃

葛洪認為,四種黃藥以陽侯(雄黃)為最優,經金石煅煉的硫黃不可入藥,只有經過草木制伏的才能使用。桑灰、益母草、紫背浮萍、菠菜、天鹼(芒硝)、桑白皮、地骨皮、車前子、馬鞭草、黃柏、何首烏、石葦、蕎麥、獨帚(掃帚菜)、地榆、蛇床子、菟絲子、蓖麻子、蠶砂等,可以用它們的灰燼或汁液來制伏硫黃。

之才認為,硫黃需用曾青(孔雀石)來處理,忌與細辛、飛廉、芒硝、鐵、醋同用。

玄壽先生認為,硫黃是礬石的液體,礬石是鐵的精華,磁石是鐵的母體。因此用鐵砂和磁石來處理硫黃,就能使其變成紫色的粉末。

獨孤滔認為,硫黃能使水銀乾燥,遇到五種金屬會變黑,遇到水銀則會變紅。

【主治】治療婦女陰部潰爛、痔瘡、惡血、強健筋骨、治療頭禿。能化解金、銀、銅、鐵等異物(《本經》)。治療心腹積聚、邪氣引起的冷痛位於脅肋、咳嗽逆氣、腳冷痛無力、鼻出血、惡瘡、下部濕疹、止血、殺滅疥瘡蟲(《別錄》)。

治療婦女血瘀(吳普)。行氣,治療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寒熱。生用治疥癬,煉製後服用可治療虛損遺精(甄權)。壯陽道,補益筋骨勞損、風痺、止咳、殺滅臟腑蟲邪魅(大明)。強健肌膚、增強體力,治療老年人風痺便秘,都宜煉製後服用(李珣)。治療虛寒久痢、滑瀉霍亂、補益命門不足、陽氣暴脫、陰毒傷寒、小兒慢驚(李時珍)。

【發明】

陶弘景認為:民間方劑用它治療腳弱和久病寒冷很有效。《仙經》中多有應用,所化之奇物,都是黃白術和煉丹的配方。

寇宗奭認為:古方沒有服用硫黃的記載。《本經》中使用硫黃,僅限於治療瘡瘍潰爛、攻治積聚、冷氣腳弱等症,而近世卻把它煉製後常作丸散服用。觀察其煉製服用方法,殊無根據,不像乳石那樣有論述和劑量限制。所以服用雖然見效快,但其禍害也來得更快,不可不戒之。土硫黃辛熱腥臭,只能治療疥瘡殺蟲,不可內服。

寇宗奭認為:現在人們治療下元虛冷、元氣將絕、久患寒瀉、脾胃虛弱、生命垂危,服用它都有效。一旦病症好轉就應停止服用,不可服完全劑量。世人只知道利用它獲益,卻不知道它會帶來禍害,這是因為此物具有損益雙重作用。如果病情危急,可以增加丸藥服用劑量,劑量少則無效,還需加附子、乾薑、桂枝。

好古認為:像太白丹、來復丹,都用硫黃配以硝石,至陽配以至陰,與仲景的《白通湯》用人尿、豬膽汁大致相同。所以能治療內傷生冷、外感暑熱、霍亂等病,能去除拒抗之寒,兼具溫陽作用,不得不這樣配伍。如果沒有溫陽的病症,只是陰虛證,就不必再用陰性藥物配伍。為什麼呢?因為硫黃也稱為將軍,功能是破邪歸正,化滯還清,激發陽氣,消陰化瘀。

李時珍認為:硫黃秉承純陽之精,具有大熱之性,能補益命門真火不足,而且它的性雖然熱,卻能疏通大腸,又與燥澀藥不同,可謂救危的妙藥。但是煉製後久服,則會有偏勝的禍害。況且服用者,又都藉此縱慾,自招禍患,於藥物又何責焉?按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云:硫黃,神仙藥也。每年三伏天服用一百粒,去除臟腑積滯有效。

但是硫黃生成於石下,陽氣溶液凝結而成,其性大熱,火煉後服用,多會引起背疽。方勺《泊宅編》云:金液丹,乃硫黃煉成,純陽之物,有痼冷者所宜。今夏至日很多人服用它,反而造成大患。韓愈寫文章戒人服用,而晚年服用硫黃而死,可不戒乎?夏竦有冷病,服用硫黃、鍾乳,不知服用了多少,最終壽終正寢,這是因為他的體質與眾不同。洪邁《夷堅志》云:唐與正也懂醫術,能根據病情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