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一卷 (4)
草部第二十一卷 (4)
1. 烏韭
(《本經》下品),
【校正】移入有名未用《別錄》鬼𪋘。
白話文:
【校正】移入(本經)有名未使用。《別錄》鬼臼。
【釋名】石發(《唐本》)、石衣(《日華》)、石苔(《唐本》)、石花(《綱目》)、石馬鬃(《綱目》)、鬼𪋘與麗同。
弘景曰:垣衣,亦名烏韭,而為療異,非此種類也。
白話文:
【釋名】石發(《唐本》):像頭髮的石頭。
石衣(《日華》):像衣服的石頭。
石苔(《唐本》):像苔蘚的石頭。
石花(《綱目》):像花朵的石頭。
石馬鬃(《綱目》):像馬鬃的石頭。
鬼髮與麗同:鬼髮和麗是同種植物。
弘景說:垣衣草,又名烏韭,但是它的療效不同,並不是這個種類。
時珍曰:《別錄》主療之證,與垣衣相同,則其為一類,通名烏韭,亦無害也。但石發與陟釐同名,則有水、陸之性,稍有不同耳。
白話文:
李時珍說:《別錄》上記載的烏韭治療的證狀,與垣衣相同,所以它們可以算是一類,通稱為烏韭,也沒有什麼害處。但是石發和陟釐雖然同名,但是它們有水陸之分,稍微有點不同罷了。
【集解】《別錄》曰:烏韭生山谷石上。又曰:鬼麗,生石上。挼之日柔,為沐。
恭曰:石苔也。又名石發。生岩石之陰,不見日處,與卷柏相類。
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間陰處,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
大明曰:此即石衣也。長者可四、五寸。
【氣味】甘,寒,無毒。
大明曰:冷,有毒。垣衣為之使。
白話文:
集解
《別錄》記載:烏韭生長在山谷的石頭上。又稱「鬼麗」,生長在石頭上,捻了之後柔嫩,可以當作沐浴洗頭的材料。
恭曰
就是石苔,又名石髮,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岩石陰面或不見陽光的地方,與卷柏相似。
藏器曰
生長在大型石頭或木頭陰暗處,青翠茂盛,看起來像苔蘚但不是苔蘚。
大明曰
這便是石衣,最長可以長到四、五寸。
氣味
甘,寒,無毒。
大明曰
性寒,有毒,垣衣可以中和它的毒性。
【主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本經》)。療黃疸,金瘡內塞,補中益氣(《別錄》)。燒灰沐頭,長髮令黑(大明)。
【附方】新三。
腰腳風冷:石花,浸酒飲之。(《聖惠方》)。
白話文:
【主治】皮膚反覆交替出現寒冷和發熱的症狀,有利於小腸和膀胱的氣運行(《本經》)。治療黃疸病,治療金屬器具造成的內部傷口,補益人體中氣,增強正氣(《別錄》)。將艾草燒成灰,用來洗頭,可以使頭髮烏黑髮亮(大明)。
【附方】三方:
腰腳風冷:石花,浸酒服用。(出自《聖惠方》)
婦人血崩:石花、細茶(焙為末)、舊漆碟(燒存性)各一匙。以碗盛酒,放鍋內煮一滾。乃入藥末,露一宿,侵晨,連藥再煮一滾。溫服。(董炳《避水方》)。
白話文:
婦人血崩:取石花、細茶(烤成粉末狀)、舊漆碟(燒成灰燼,保存其性質)各一湯匙。用碗盛裝酒,放入鍋中煮沸一次。然後放入藥末,浸泡一整晚。第二天清晨,連同藥一起再煮沸一次。溫熱服用。(出自董炳的《避水方》)。
湯火傷灼:石苔焙研,敷之。(《海上方》)
【附錄】百蕊草(宋《圖經》),
頌曰:生河中府、秦州、劍州。根黃白色,形如瓦松,
白話文:
**燙傷灼傷:**將石苔烘焙後研磨成粉末,敷上患處。(《海上方》)
附錄:
百蕊草(宋《圖經》):
歌頌道:生長在河中府、秦州、劍州。根部呈黃白色,形狀像瓦松。
莖葉俱青,有如松葉。無花。三月生苗,四月長及五、六寸許。四時採根,曬用。下乳汁,順血脈,調氣甚佳。
時珍曰:烏韭,是瓦松之生於石上者;百蕊草,是瓦松之生於地下者也。
白話文:
莖和葉都是青色的,像松葉一樣。沒有花。三月長苗,四月長到五、六寸左右。一年四季都可以採集根部,曬乾後藥用。具有催乳、通血脈、調氣的功效,效果很好。
時珍曰:烏韭,是瓦松生長在石頭上的那一種;百蕊草,是瓦松生長在地底下的那一種。
2. 土馬鬃
(宋《嘉祐》)
白話文:
繁體中文:
宋嘉祐六年
宋朝嘉祐六年
【集解】禹錫曰:所在背陰古牆垣上有之。歲多雨則茂盛。或以為垣衣,非也。垣衣、生垣牆之側。此生垣牆之上,比垣衣更長,故謂之馬鬃,苔之類也。
白話文:
[集解]禹錫說:這種植物生長在背陰的古牆垣上面。多雨的年份則生長茂盛。有人認為它是垣衣,但不是。垣衣生長在垣牆的側面。這種植物生長在垣牆上面,比垣衣更長,所以稱之為馬鬃,也是苔蘚的一種。
時珍曰:垣衣乃磚牆上苔衣,此乃土牆上烏韭也。
【氣味】甘、酸,寒,無毒。
【主治】骨熱敗煩,熱毒壅衄鼻(《嘉祐》)。沐發令長黑,通大小便(時珍)。
【附方】新五。
九竅出血:牆頭苔,挼塞之。(《海上方》)。
白話文:
明朝醫學家李時珍說:垣衣是一種生長在磚瓦牆上的苔蘚,而烏韭是生長在土牆上的苔蘚。
**氣味:**甘甜、酸味,性質寒涼,無毒。
**主治功用:**治療骨頭發熱、煩躁不安,熱毒壅塞導致鼻出血(出自北宋《嘉祐本草》)。洗頭可使頭髮烏黑亮麗,促進大小便通暢(時珍)。
**附方:**組成方劑「新五」。
**外用方:**鼻孔出血:取牆上的苔蘚填塞鼻孔止血(出自《海上方》)。
鼻衄不止:寸金散:用牆上土馬鬃二錢半,石州黃藥子五錢。為末。新水服二錢,再服立止。(《衛生寶鑑》)。
白話文:
鼻血不止:寸金散:使用牆上的泥土和馬鬃各二錢半,再加入石州黃藥子五錢。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可以用水將二錢重的藥粉服下,第二次服用後即可立刻止血。(《衛生寶鑑》)
二便不通:土馬鬃,水淘淨,瓦爆過,切。每服二錢,水一盞,煎服。(《普濟》)。
耳上濕瘡:土馬鬃、井中苔等分。為末。燈盞內油和,塗之。(《聖濟錄》)。
白話文:
如果大便和小便都排不出來,可以用土馬鬃,先用水洗淨,再用瓦片烤一下,然後切碎。每次服用兩錢,用一盞水煎服。(出自《普濟》)
耳朵上長了濕瘡,可以用土馬鬃和井中的青苔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燈盞裡的油調和,塗抹患處。(出自《聖濟錄》)
少年發白:土馬鬃、石馬鬃、五倍子、半夏各一兩,生薑二兩,胡桃十個,膽礬半兩為末,搗作一塊。每以絹袋盛一彈子,用熱酒入少許,浸汁洗髮。一月神效。(《聖濟錄》)
白話文:
少年頭髮變白:要準備土馬鬃、石馬鬃、五倍子、半夏各一兩,生薑二兩,胡桃十個,膽礬半兩,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然後混合成團。每次取一小團放入絲袋中,倒入少許熱酒浸泡,然後用這個汁液洗頭髮。持續一個月會有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