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一卷 (3)
草部第二十一卷 (3)
1. 垣衣
(《別錄》中品)
白話文:
別錄中品
白朮:味甘,溫。主治虛勞汗出,腹痛嘔逆,腳氣,破痕,惡瘡。
當歸:味甘,溫。主治婦人產後陰痛,血崩崩漏,調經,安胎,散胎。
茯苓:味甘,平。主治心腹脹滿,五淋,咳逆嘔吐,瀉痢,漏尿。
附子:味辛,大熱。主治中風寒濕,心腹冷痛,霍亂吐瀉。
升麻:味辛,寒。主治頭痛,發熱,腳氣,喉痹。
防風:味辛,平。主治頭痛發熱,腳氣,肌肉疼痛,腰膝痛。
柴胡:味苦,微寒。主治頭痛,發熱,心腹脹滿,腳氣,腹痛。
芍藥:味酸,寒。主治腹痛,肢節疼痛,婦人產後諸病。
連翹:味苦,寒。主治喉痺,腫毒,熱咳,熱痢。
地榆:味苦,寒。主治崩漏,赤白痢,尿血,便血。
知母:味苦,寒。主治虛勞骨蒸,腹脹,消渴。
秦艽:味苦,寒。主治頭痛,發熱,腳氣,腰膝痛。
貝母:味苦,寒。主治咳嗽,喘急,痰多。
黃芩:味苦,寒。主治心腹熱痛,瀉痢,黃疸。
黃柏:味苦,寒。主治瀉痢,黃疸,熱淋,熱咳。
【釋名】垣嬴(《別錄》)、天韭(《別錄》)、鼠韭(《別錄》)、昔邪(《別錄》)。
白話文:
別名:垣嬴、天韭、鼠韭、昔邪。
【集解】《別錄》曰:垣衣生古垣牆陰或屋上。三月三日採,陰乾。
恭曰:此即古牆北陰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烏韭;生屋上者名屋遊。
形並相似,為療略同。江南少牆,故陶弘景雲:方不復用,俗中少見也。
時珍曰:此乃磚牆城垣上苔衣也。生屋瓦上者,即為屋遊。
【氣味】酸,冷,無毒。
白話文:
【註解】
《別錄》記載:垣衣生長在古城牆陰影處或屋頂上。三月三日採收,陰乾保存。
陶弘景說:此物就是生長在古牆北陰面的青苔衣。生長在石頭上的稱為昔邪,又稱烏韭;生長在屋頂上的稱為屋遊。
它們的形狀和功效相似。江南地區城牆較少,所以陶弘景說:現在已經很少使用,民間也少見。
李時珍說:這是生長在磚牆城垣上的一種苔衣。生長在屋瓦上的,就是屋遊。
【藥性】
酸味,寒性,無毒。
【主治】黃疸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暴風口噤,金瘡內塞,酒漬服之。久服補中益氣,長肌肉,好顏色(《別錄》)。搗汁服,止衄血。燒灰油和,敷湯火傷(時珍)。
白話文:
【主治】黃疸病癥狀中有心煩,咳嗽嘔逆血氣上沖,腸胃中忽然感到灼熱,嘴巴突然緊閉不能說話,金瘡內塞無法癒合,用酒浸泡後服用。長期服用可以補益中氣,增強體質,令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別錄》)。搗汁服用,可以止血。將艾葉燒成灰,用油調和,敷在燙傷處(時珍)。
2. 屋遊
(《別錄》下品)
【釋名】瓦衣(《綱目》)、瓦苔(《嘉祐》)、瓦蘚(《綱目》)、博邪。
【集解】《別錄》曰:屋遊生屋上陰處。八月、九月採。
弘景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剝取用之。
時珍曰:其長數寸者,即為瓦松也。
【氣味】甘,寒,無毒。
白話文:
釋名: 瓦衣(《本草綱目》)、瓦苔(《嘉祐本草》)、瓦蘚(《本草綱目》)、博邪。
集解: 《別錄》記載:屋遊生長在屋頂陰影處。八月、九月採收。
陶弘景說:這是古代瓦屋頂上的青苔。剝下來使用。
李時珍說:生長數寸長的,就是瓦松。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浮熱在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別錄》)。止消渴(之才)。小兒癇熱,時氣煩悶(《開寶》)。煎水入鹽漱口,治熱毒牙齦宣露。研末,新汲水調服二錢,止鼻衄(時珍)。
白話文:
【主治】皮膚浮熱,寒熱交替,利小腸和膀胱之氣(《別錄》)。治療消渴症(之才)。小兒抽搐發熱,時常煩悶(《開寶》)。將其煎水加鹽漱口,治療熱毒導致牙齦外露。研磨成粉末,用新打的水調服二錢,止鼻血(時珍)。
【發明】時珍曰:《別錄》主治之證,與《本經》烏韭文相同,蓋一類,性氣不甚遼遠也。
【附方】新一。
犬咬:舊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按之即止。(《經驗方》)
白話文:
【發明】李時珍說:別錄所記載的治療證狀,與本經中烏韭的文字記載相同,這兩者屬於同一類,藥性也不太相差。
【附方】有一個新的藥方:
治療犬咬:從舊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敷上後就能止血。(經驗方)
3. 昨葉何草
(《唐本草》)
白話文:
《唐本草》
白扁豆
**性味:**甘、平,無毒。
主治:
- 泄瀉:煎湯服用。
- 消水腫:用白扁豆和赤小豆煮粥食用。
- 補氣血:用白扁豆和牛肉、羊肉燉煮食用。
- 解毒:用白扁豆和升麻、甘草煎湯服用。
白附子
**性味:**甘、微辛,有毒。
主治:
- 風寒痹痛:將白附子磨成粉,外敷患處。
- 陽痿:用白附子、肉桂、菟絲子等藥材煎湯服用。
- 痢疾:用白附子、甘草、丁香煎湯服用。
紅花
**性味:**辛、溫,有毒。
主治:
- 活血化瘀:用紅花、桃仁、當歸煎湯服用。
- 痛經:用紅花、益母草、當歸煎湯服用。
- 瘡瘍:將紅花研磨成粉,撒在患處。
黃連
**性味:**苦、寒,有毒。
主治:
- 濕熱痢疾:用黃連、黃柏、木香煎湯服用。
- 心火上炎:用黃連、生地、麥冬煎湯服用。
- 口瘡:用黃連研磨成粉,敷在患處。
木瓜
**性味:**甘、平。
主治:
- 消積化食:用木瓜熬湯服用。
- 驅蟲:用木瓜、檳榔、巴豆研磨成粉,服用。
- 瘡瘍:將木瓜切片,敷在患處。
山藥
**性味:**甘、平。
主治:
- 補脾益胃:用山藥、蓮子、薏仁煮粥食用。
- 止咳化痰:用山藥、百合、杏仁煎湯服用。
- 遺精:用山藥、芡實、杜仲煎湯服用。
當歸
**性味:**甘、溫。
主治:
- 補血活血:用當歸、川芎、芍藥煎湯服用。
- 痛經:用當歸、益母草、紅花煎湯服用。
- 產後調養:用當歸、黃芪、黨參煎湯服用。
生地黃
**性味:**苦、寒。
主治:
- 涼血滋陰:用生地黃、麥冬、五味子煎湯服用。
- 虛熱盜汗:用生地黃、石斛、玉竹煎湯服用。
- 口乾舌燥:用生地黃、天花粉、麥冬煎湯服用。
人參
**性味:**甘、平。
主治:
- 補氣強身:用人參、黃芪、黨參燉煮食用。
- 疲勞乏力:用人參、西洋參、太子參泡水飲用。
- 陽痿:用人參、肉桂、菟絲子等藥材煎湯服用。
【釋名】瓦松(《唐本》)、瓦花(《綱目》)、向天草(《綱目》),赤者名鐵腳婆羅門草(《綱目》)、天王鐵塔草。
白話文:
【釋名】瓦松(《唐本》)、瓦花(《綱目》)、向天草(《綱目》),紅色的叫做鐵腳婆羅門草(《綱目》)、天王鐵塔草。
時珍曰:其名殊不可解。
頌曰:瓦松,如松子作層,故名。
【集解】恭曰:昨葉何草生上黨屋上,如蓬。初生高尺余,遠望如松栽。
志曰:處處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六月、七月採苗,曬乾。
【氣味】酸,平,無毒。
白話文:
時珍曰:它的名稱非常難以理解。
頌曰:瓦松,因為葉子像松樹的葉子一樣呈層狀生長,所以得名。
【集解】恭曰:昨葉是一種生長在屋頂上的草本植物,形狀像蓬草。剛開始生長時,高度約有一尺多,遠看像松樹栽種在屋頂上。
志曰:瓦松在許多地方都有分佈,生長在建有瓦頂的屋子上。在六月和七月時採集瓦松的幼苗,曬乾後備用。
【氣味】酸,性平,無毒。
時珍曰:按:《庚辛玉冊》云:向天草即瓦松,陰草也。生屋瓦上及深山石縫中。莖如漆圓銳,葉背有白毛。有大毒。燒灰淋汁沐發,發即落。誤入目,令人瞽。搗汁能結草砂,伏雌、雄、砂、汞、白礬。其說與本草無毒及生眉發之說相反,不可不知。
白話文:
李時珍說:《庚辛玉冊》中說:向天草就是瓦松,生長在屋頂上瓦片間或深山中石縫中,它是一種陰性的草,莖部像漆一樣又圓又尖,葉背上有白色絨毛。有很強的毒性,把它燒成灰、淋出汁液洗頭,頭髮就會脫落,如果不小心濺入眼睛會導致失明。搗碎成汁能做固定的草砂,可以冶煉雌雄砂、汞、白礬。這些說法與本草綱目中記載的無毒及能生眉發的特性完全相反,這是不可不知道的。
【主治】口中乾痛,水穀血痢,止血(《唐本》)。生眉發膏為要藥(馬志)。行女子經絡(蘇頌)。大腸下血,燒灰,水服一錢。又塗諸瘡不斂(時珍)。
白話文:
主治:
-
口中乾澀疼痛
-
水谷、血痢
-
止血(《唐本》)
-
生眉發膏,作為重要的藥物(馬志)。
-
行女子經絡(蘇頌)。
-
大腸下血,化為灰,用開水服一錢。也可以治療不癒合的各種瘡(李時珍)。
【附方】舊一,新九。
小便沙淋:瓦松(即屋上無根草),煎濃湯乘熱熏洗小腹,約兩時即通。(《經驗良方》)。
白話文:
【附方】舊一,新九。
尿道結石:瓦松(屋頂上沒有根的草),煎煮成濃湯,趁熱燻洗小腹,大約兩小時後就能排出結石。(《經驗良方》)。
通經破血:舊屋陰處瓦花(活者)五兩(熬膏),當歸鬚、乾漆一兩(燒煙盡),當門子二錢。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紅花湯下。(《摘玄方》)。
白話文:
行經活血去瘀:在老房子陰暗處生長,沒有落下的瓦花(活的)五兩(熬成膏),當歸鬚、乾漆一兩(燒成煙後取灰),當門子二錢。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七十丸,用紅花湯送服。(《摘玄方》)。
染烏髭發:干瓦松一斤半,生麻油二斤,同煎令焦,為末。另以生麻油浸塗,甚妙。(《聖濟錄》)。
白話文:
染烏髭發:將幹松膏一斤半與生麻油二斤一起煎熬,直到焦黑成末。另以生麻油浸泡塗抹即可,效果極佳。(出自《聖濟錄》)。
頭風白屑:瓦松曝乾,燒灰淋汁熱洗,不過六、七次。(《聖惠方》)。
牙齦腫痛:瓦花、白礬等分,水煎。漱之立效。(《摘玄方》)。
唇裂生瘡:瓦花、生薑,入鹽少許,搗塗。(《摘玄方》)。
湯火灼傷:瓦松、生柏葉,同搗敷。乾者為末。(《醫方摘要》)。
灸瘡不斂:瓦松,陰乾為末。先以槐枝、蔥白湯洗,後摻之。立效。(《濟生秘覽》)。
惡瘡不斂:方同上。
風狗咬傷:瓦松、雄黃,研貼,即不發。(《生生編》)
【附錄】紫衣(《拾遺》),
白話文:
頭風白屑: 瓦松曬乾後燃燒成灰,用熱水淋取灰汁洗頭,不多於六、七次。(《聖惠方》)
牙齦腫痛: 瓦花、白礬各取等量,加水煎煮。含漱後立竿見影。(《摘玄方》)
脣裂生瘡: 瓦花、生薑各適量,加入少許鹽,搗碎後塗抹。(《摘玄方》)
湯火灼傷: 瓦松、生柏葉同時搗碎後敷於傷處。乾燥後研磨成粉末。(《醫方摘要》)
灸瘡不癒: 瓦松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先用槐枝、蔥白湯清洗傷口,再敷上瓦松粉末。立竿見影。(《濟生祕覽》)
惡瘡不癒: 方法與上述相同。
風狗咬傷: 瓦松、雄黃研磨成粉後敷於傷口,即可防止傷口發炎。(《生生編》)
【附錄】紫衣(《拾遺》)
藏器曰:味苦,無毒。主黃疸暴熱,目黃沉重,下水癊,亦止熱痢,煮服之。作灰淋汁,沐頭長髮。此古木錦花也,石、瓦皆有之,堪染褐。
白話文:
《藏器》說:木錦花的滋味是苦的,沒有毒性。主治黃疸暴發發熱,眼睛發黃且沉重,淋病,還可以止熱痢,煮熟服用。把木錦花燒成灰,淋汁洗頭可以使頭髮變長。木錦花是歷來著名的古木花,生長在石頭、瓦片上,可以拿來染成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