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一卷 (2)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二十一卷 (2)

1. 井中苔及萍藍

(《別錄》中品)

【集解】弘景曰:廢井中多生苔萍,及磚土間多生雜草萊。藍既解毒,在井中者尤佳,非別一物也。

【氣味】甘,大寒,無毒。

【主治】漆瘡熱瘡水腫。井中藍:殺野葛、巴豆諸毒(《別錄》)。療湯火灼瘡(弘景)。

白話文:

廢棄的井裡面常常會長出青苔和浮萍,磚頭和泥土的縫隙間也會長出雜草。藍草本來就有解毒的功效,長在井裡的藍草效果更好,它並不是另外一種特別的植物。

味道是甘甜的,性質非常寒冷,沒有毒性。

主要可以治療漆瘡、熱瘡和水腫。井裡的藍草能解野葛和巴豆等毒物引起的毒性。也能治療被開水或火燙傷的瘡。

2. 船底苔

(《食療》)

【氣味】甘,冷,無毒。

【主治】鼻洪吐血淋疾,同炙甘草、豉汁,濃煎湯呷之(孟詵)。解天行熱病伏熱,頭目不清,神志昏塞,及諸大毒。以五兩,和酥餅末一兩半,麵糊丸梧子大。每溫酒下五十丸(時珍)。

【發明】時珍曰:案方賢《奇效方》云:水之精氣,漬船板木中,累見風日,久則變為青色,蓋因太陽曬之,中感陰陽之氣。故服之能分陰陽,去邪熱,調臟腑。物之氣味所宜也。

【附方】舊二。

小便五淋:船底苔一團,雞子大,水煮飲。(陳藏器)。

乳石發動,小便淋瀝,心神悶亂:船底青苔半雞子大,煎汁溫服,日三、四次。(《聖惠方》)

白話文:

【氣味】味甘,性寒涼,沒有毒。

【主治】能治療鼻出血、吐血、小便淋瀝不暢等疾病。與炙甘草、豆豉汁一同濃煎成湯服用(孟詵)。能解除流行性熱病潛伏的熱邪,以及頭暈眼花、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也能解各種嚴重毒素。用五兩船底苔,和酥餅末一兩半,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溫酒送服五十丸(李時珍)。

【說明】李時珍說:根據方賢《奇效方》記載,水中的精氣滲入船板木中,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就會變成青色。這應該是因為太陽照射,使其吸收了陰陽之氣。所以服用它能調和陰陽,去除邪熱,調理臟腑。這都是由於藥物本身氣味的特性所決定的。

【附方】舊有兩則。

小便淋瀝不暢:用雞蛋大小的一團船底苔,用水煮後飲用。(陳藏器)

乳石病發作,小便淋瀝不盡,心神煩悶:用半個雞蛋大小的船底青苔,煎汁後溫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聖惠方》)

3. 石蕊

(《拾遺》)

【校正】併入有名未用《別錄》石濡。

【釋名】石濡(《別錄》)、石芥(同)、云茶(《綱目》)、蒙頂茶。

時珍曰:其狀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石芥乃茶字之誤。

【集解】藏器曰: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為丸散服之。今時無復有此也,王隱《晉書》:庾褒入林慮山,食木實,餌石蕊,遂得長年,即此也。又曰:石濡生石之陰,如屋遊、垣衣之類,得雨即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開四葉。山人名石芥。

時珍曰:《別錄》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狀。陳藏器言是屋遊之類,復出石蕊一條,功同石濡。蓋不知其即一物也。此物惟諸高山石上者為良。今人謂之蒙頂茶,生兗州蒙山石上,乃煙霧薰染,日久結成,蓋苔衣類也,彼人春初刮取曝乾饋人,謂之云茶。其狀白色輕薄如花蕊,其氣香如蕈,其味甘澀如茗。

不可煎飲,止宜咀嚼及浸湯啜,清涼有味。庾褒入山餌此,以代茗而已。長年之道,未必盡緣此物也。

【氣味】甘,溫,無毒。時珍曰:甘、澀,涼。

【主治】石濡:明目益精氣。令人不飢渴,輕身延年(《別錄》)。石蕊:主長年不飢(藏器)。生津潤咽,解熱化痰(時珍)。

白話文:

[石蕊]

[校正] 應將《別錄》中有名但未實際使用的「石濡」併入此處。

[別名] 石濡(《別錄》)、石芥(同)、云茶(《綱目》)、蒙頂茶。

李時珍說:它形狀像花蕊,味道像茶,所以得名。石芥是「茶」字的誤寫。

[產地與形態] 陳藏器說:石蕊生長在泰山石頭上,像花蕊一樣,可以製成丸散服用。現在已經很少見了。王隱的《晉書》記載:庾褒進入林慮山,吃樹上的果實,服用石蕊,因此得以長壽,指的就是這個東西。還說:石濡生長在石頭的陰暗處,像屋簷上的苔蘚、牆壁上的青苔之類,遇到雨水就會舒展開來,所以叫做石濡。早春時呈現青翠的顏色,頂端會展開四片葉子。山裡的人稱它為石芥。

李時珍說:《別錄》中的石濡,記載了它的功效,但沒有描述它的形狀。陳藏器說它像是屋簷上的苔蘚,又另外列出石蕊一條,說功效和石濡相同,大概是不知道它們其實是同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只有在高山石頭上生長的品質最好。現在的人稱它為蒙頂茶,生長在兗州蒙山的石頭上,是經過煙霧薰染,長時間累積結成的,屬於苔蘚類的植物。當地人在早春刮取它,曬乾後饋贈給別人,稱之為云茶。它呈現白色,輕薄如花蕊,氣味像蕈類,味道甘甜又帶點澀味,像茶。

它不能煎煮飲用,只能咀嚼或泡湯飲用,清涼且有味道。庾褒入山是食用它來代替茶罷了。長壽之道,不一定完全是因為這個東西。

[氣味] 味甘,性溫,無毒。李時珍說:味甘、澀,性涼。

[主治] 石濡:能明目、增強精氣。使人不感到飢餓口渴,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別錄》)。石蕊:能使人長壽不感到飢餓(陳藏器)。能生津潤喉,解熱化痰(李時珍)。

4. 地衣草

(《日華》),

【校正】併入《拾遺》土部仰天皮。

【釋名】仰天皮(《拾遺》)、掬天皮(《拾遺》)。

【集解】大明曰此乃陰濕地被日曬起苔蘚也。

藏器曰:即濕地上苔衣如草狀者耳。

【氣味】苦,冷,微毒。藏器曰:平,無毒。

【主治】卒心痛中惡,以人垢膩為丸,服七粒。又主馬反花瘡,生油調敷(大明)。明目(藏器)。研末,新汲水服之,治中暑(時珍)。

【附方】新三。

身面丹腫,如蛇狀者:以雨滴階上苔痕水花,塗蛇頭上,即愈。(危氏《得效方》)。

雀目夜昏: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取地衣草,陰乾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月愈。(崔知悌方)。

陰上粟瘡:取停水濕處干卷皮,為末。敷之,神效。(《外臺秘要》)

白話文:

翻譯:

[地衣草]

**【校正】**這東西應該歸類到《本草拾遺》的土部,叫做「仰天皮」。

**【別名】**它也被叫做「仰天皮」(《本草拾遺》)、「掬天皮」(《本草拾遺》)。

**【產地與形態】**大明說:這是在陰暗潮濕的地方,被太陽曬過後長出來的苔蘚。藏器說:它就是濕地上像草一樣的苔衣。

**【性味】**味道是苦的,性寒,稍微有毒。藏器說:它是性平,沒有毒的。

【功效】

  • 突然的心痛、中邪,可以把地衣草和人的汙垢搓成丸子,每次吃七顆。
  • 還可以治療馬的皮膚病,把它搗碎用油調勻塗抹。(大明說)
  • 能夠明目。(藏器說)
  • 磨成粉,用新打的水送服,可以治療中暑。(時珍說)

【附加藥方】

  1. 身體或臉上出現像蛇一樣的紅色腫塊:用雨水滴在階梯上的苔痕所形成的水,塗在紅腫的地方,就會好。(危氏《得效方》)
  2. 夜盲症、眼睛晚上看不清楚:在七月七日或九月九日採集地衣草,陰乾後磨成粉。用酒送服一勺,每天三次,一個月就會好。(崔知悌方)
  3. 陰部出現像小米粒一樣的瘡:取積水潮濕地方,乾枯捲曲的苔皮,磨成粉塗抹,非常有效。(《外臺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