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卷 (8)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二十卷 (8)

1. 離鬲草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人家階庭濕處,高三、二寸,苗葉似冪罨。江東有之,北土無也。

【氣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瘰癧丹毒,小兒無辜寒熱,大腹痞滿,痰飲膈上熱。生研汁服一合,當吐出宿物。去瘧為上(藏器)。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生長在人家的臺階或潮濕的地方,高二、三寸,葉子像被子一樣蓋著。江東地區有,北方沒有。

【氣味】辛辣,寒性,有輕微毒性。

【主治】瘰癧(頸部淋巴結腫大)、丹毒,小兒無緣無故發冷發熱,腹部脹滿,痰液停滯在橫隔膜以上引起發熱。將生草搗汁服一合,會將體內的積滯物吐出。治療瘧疾效果好(出自《藏器》)。

2. 仙人草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階庭間,高二、三寸,葉細有雁齒,似離鬲草。北地不生。

【氣味】缺。

白話文:

【集解】《藏器》中記載:生長在屋宅臺階之間,高兩三寸,葉子細長上有像雁齒的葉緣,和離鬲草相似。在北方地區不生長。

【氣味】記載不詳。

【主治】小兒酢瘡,頭小而硬者,煮湯浴,並搗敷。丹毒入腹者必危,可飲冷藥,及用此洗之。又挼汁滴目,明目去翳(藏器)。

白話文:

【主治項目】小孩子的酢瘡,頭又小又硬的人,煮湯洗澡,同時搗碎敷上。丹毒進入腹部一定很危險,可以喝冷藥並用它來清洗。另外,取汁滴到眼睛,明目去眼翳(遮擋視線的翳膜)。

3. 仙人掌草

(宋《圖經》)

白話文:

古代文字:

治病方。主治冷氣感冒、發熱、咽腫痛、喑聲、咳逆、不能飲食,久則成暗啞失聲。

人蔘湯:人蔘一兩,甘草半兩。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次溫服。

治療感冒的方法。主要治療因受寒引起的感冒、發燒、喉嚨腫痛、聲音嘶啞、咳嗽逆氣、不能飲食,久而久之會導致喉嚨發炎失聲。

人蔘湯:人蔘一兩,甘草半兩。加入兩升水,煮沸後取一升,分兩次溫服。

【集解】頌曰:生合州、筠州,多於石上貼壁而生。如人掌形,故以名之。葉細而長,春生,至冬猶有。四時採之。

【氣味】微苦,澀,寒,無毒。

白話文:

【集解】頌詞說:靈芝生長在合州、筠州,多貼生在石頭上。形狀像人的手掌,因此以此命名。葉子細長,春天生長,冬天還會有。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

【氣味】微苦,澀,寒涼,無毒。

【主治】腸痔瀉血,與甘草浸酒服(蘇頌)。焙末油調,摻小兒白禿瘡(時珍)。

白話文:

【主治】腸痔瀉血,將它與甘草一起浸泡在酒中服用(蘇頌)。把大黃焙成粉末,再用油調和,用來治療小兒的白禿瘡(李時珍)。

4. 崖棕

(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以來,其狀如棕,四季有葉無花。土人採根去粗皮,入藥。

【氣味】甘、辛,溫,無毒。

白話文:

說明:

《圖經》中說:這種藥材生長在施州的石壁上。它的莖高約一尺,外形像棕櫚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不開花。當地人將它的根挖出,去掉表皮,用作藥材。

藥性:

味道甘甜、辛辣,性溫,無毒。

【主治】婦人血氣並五勞七傷。以根同半天回、雞翁藤、野蘭根四味洗焙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丈夫無所忌,婦人忌雞、魚、濕面(蘇頌)。

白話文:

【主治】婦女氣血虧虛,以及勞累過度、身體虛弱。使用根莖和半天回、雞翁藤、野蘭根四種藥材清洗後烘炒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送服。男子無需忌口,女子應忌食雞肉、魚和濕面(蘇頌)。

【附錄】雞翁藤,頌曰:生施州。蔓延大木上,有葉無花。味辛,性溫,無毒。採無時。半天回,

頌曰:生施州。春生苗,高二尺以來,赤斑色,至冬苗枯。土人夏月採根,味苦、澀,性溫,無毒。

野蘭根,

頌曰:生施州。叢生,高二尺以來,四時有葉無花。其根味微苦,性溫,無毒。採無時。方並見上。

白話文:

附錄

雞翁藤,頌曰:生長在施州。藤蔓纏繞在高大的樹幹上,有葉子但沒有花。味道辛辣,性質溫和,無毒。可隨時採集。

半天回,頌曰:生長在施州。春天發芽,生長到二尺以上,葉子呈赤褐色,冬天時枯萎。當地人會在夏季採集根部,味道苦澀,性質溫和,無毒。

野蘭根,頌曰:生長在施州。叢生,生長到二尺以上,一年四季都有葉子但沒有花。根部味道微苦,性質溫和,無毒。可隨時採集。方法與上文所述相同。

5. 紫背金盤草

(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施州。苗高一尺以來,葉背紫,無花。土人採根用。

白話文:

【解說】《頌》說:生長在施州。植物高度從一尺開始,葉背呈現紫色,沒有花朵。當地人採收它的根部使用。

時珍曰:湖湘水石處皆有之,名金盤藤。似醋筒草而葉小,背微紫。軟莖引蔓似黃絲,搓之即斷,無汁可見。方士用以制汞。他處少有。醋筒草:葉似木芙蓉而偏,莖空而脆,味酸,開白花。廣人以鹽醋淹食之。

【氣味】辛,澀,熱,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在湖廣和湘江附近的水邊或石頭上都有這種植物,名字叫做金盤藤。它很像醋筒草,但葉子比較小,背面略微呈紫色。柔軟的莖幹引著藤蔓就像黃色的絲,搓著便斷,沒有汁液可見。方士用它來制水銀。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醋筒草:它的葉子像木芙蓉葉,但較偏,莖是空的十分脆弱,味道酸,會開白花。廣東人用鹽和醋醃漬來食用。

氣味:辛辣、澀味、溫熱,無毒。

【主治】婦人血氣痛,洗焙研末,酒服半錢。孕婦勿服,能消胎氣。忌雞、魚、羊血、濕面(蘇頌)。

白話文:

【功效】治療婦女血氣疼痛,將藥材洗淨、烘焙、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孕婦不可服用,以免消胎氣。服用期間忌食雞肉、魚肉、羊肉、濕面。

6. 白龍鬚

(《綱目》)

【集解】時珍曰:劉松石《保壽堂方》云:白龍鬚生近水旁有石處,寄生搜風樹節,乃樹之餘精也。細如棕絲,直起無枝葉,最難得真者。一種萬纏草,生於白線樹根,細絲相類,但有枝莖,稍粗為異。誤用不效。愚案:所云二樹名皆隱語,無從考證。

【氣味】缺平,無毒。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劉松石的《保壽堂方》中說:白龍鬚生長在靠近水邊有石頭的地方,寄生在搜風樹的莖節處,是樹木精華的結晶。細如棕櫚絲,直立向上,沒有枝葉,最難得的是真品。還有一種萬纏草,生長在白線樹的根部,細絲與白龍鬚相似,但有枝莖,稍粗,這是區別之處。誤用它就不會有效。我認為:所說的兩種樹名都是隱語,無法考證。

性味:平淡,無毒。

【主治】男子婦人風濕腰腿疼痛,左癱右瘓,口目藭斜,及產後氣血流散,脛骨痛,頭目昏暗,腰腿痛不可忍,並宜之。惟虛勞癱痿不可服。研末,每服一錢,氣弱者七分,無灰酒下。密室隨左右貼床臥,待汗出自干,勿多蓋被,三日勿下床見風。一方:得疾淺者,用末三錢,瓷瓶煮酒一壺。每日先服桔梗湯少頃,飲酒二盞。早一服,晚一服(《保壽堂方》)。

白話文:

【主治症狀】

  1. 男女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左半身或右半身癱瘓,面部歪斜。

  2. 產後氣血流失,小腿骨疼痛,頭昏眼花,腰腿疼痛難忍。

【注意事項】

  1. 不適合虛勞體弱、四肢癱瘓的人。

  2.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氣虛體弱的人減至七分。

  3. 用不含灰分的酒送服藥物,在密閉的房間內,將病患安頓在牀上,等待汗水自行乾透,不要蓋太多被子。

  4. 服藥後三天內,不要下牀或接觸到風。

【另一種服用方法】

  1. 患病輕微者,可取藥末三錢,用瓷瓶將藥末和酒混合,煮成一壺藥酒。

  2. 每天先服用桔梗湯,稍等片刻後,再喝兩杯藥酒。

  3. 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一次藥酒。

【發明】時珍曰:《保壽方》云:成化十二年,盧玄真道士六十七歲,六月偶得癱瘓,服白花蛇丸,牙齒盡落。三年扶病入山,得此方,服百日,復舊,壽至百歲乃卒。凡男婦風濕腰腿痛,先服小續命湯及滲濕湯後,乃服此。凡女人產後腰腿腫痛,先服四物湯二服,次日服此。

白話文:

【發明】李時珍說,《保壽方》記載:成化十二年,盧玄真道士六十七歲,六月偶然得了一場癱瘓,吃了白花蛇丸,牙齒全都掉光了。三年後背負著病情入山,得到了這個藥方,吃了有一百天,恢復了健康,壽命達到一百歲纔去世。所有男性和女性的風濕性腰腿疼痛,先吃小續命湯和滲濕湯,然後吃這個湯。所有女性產後腰腿腫痛,先服用四物湯兩次,第二天服用此藥。

若癱瘓年久,痰老氣微者,服前藥出汗,三日之後,則日服龍鬚末一分,好酒下。隔一日服二分,又隔一日服三分,又隔一日服四分,又隔一日服五分。又隔一日,復從一分起,如前法,周而復始。至月餘,其病漸愈。謂之升陽降氣,調髓蒸骨,追風逐邪,排血安神。忌房事、魚、鵝、雞、羊、韭、蒜、蝦、蟹,及寒冷動風之物。

又不可過飲酒及麵食,只宜米粥、蔬菜。

【附方】新一。

白話文:

如果癱瘓已經很久,痰質稠厚、元氣虛微的人,服用前面提到的藥物後出汗,三天之後,每天服用龍鬚末一分,用好酒送服。隔一天服用二分,再隔一天服用三分,再隔一天服用四分,再隔一天服用五分。再隔一天,又從一分開始,依循前面的方法,不斷重複。到一個月左右,病情逐漸康復。這種治療方法叫做升陽降氣,調養骨髓蒸騰,驅散風邪,排除淤血,安撫精神。需要忌口房事、魚、鵝、雞、羊、韭菜、蒜、蝦、蟹,以及寒冷動風的食物。

【附方】:

  • 忌過量飲酒和食用麵食。
  • 宜食用米粥和蔬菜。

諸風癱瘓,筋骨不收:用白龍鬚根皮一兩,鬧羊花(即老虎花)七分,好燒酒三斤,封固,煮一炷香,埋土中一夜。能飲者三杯,不能飲者一杯,臥時服。服至三、五杯,見效。但知痛者可治。(坦仙《皆效方》)

白話文:

各種因風寒引起的癱瘓,導致 筋骨僵硬不能收縮:

把白龍鬚根皮一兩、鬧羊花(老虎花)七分、優質燒酒三斤,密封起來,煮一炷香的時間,埋在土裡一個晚上。

能喝酒的人喝三杯,不能喝酒的人喝一杯,睡覺前服用。喝到三、五杯時,就會有效果。但知道疼痛位置的人才能治好。(坦仙《皆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