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卷 (8)
草部第二十卷 (8)
1. 離鬲草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人家階庭濕處,高三、二寸,苗葉似冪罨。江東有之,北土無也。
【氣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瘰癧丹毒,小兒無辜寒熱,大腹痞滿,痰飲膈上熱。生研汁服一合,當吐出宿物。去瘧為上(藏器)。
白話文:
這種草藥生長在人們住家台階潮濕的地方,大約三、二寸高,葉子像覆蓋用的網狀物。江東一帶有這種植物,北方沒有。
味道辛辣,屬性寒涼,帶有微小的毒性。
主要可以治療瘰癧(淋巴結核)、丹毒(一種皮膚感染),以及小孩子不明原因的寒熱、肚子脹滿、痰液阻塞在胸膈造成發熱等症狀。將新鮮的草藥搗碎取汁服用一合(古代量詞,約等於十分之一升),可以把積存在體內的舊物吐出來。如果用來治療瘧疾,效果最好。
2. 仙人草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階庭間,高二、三寸,葉細有雁齒,似離鬲草。北地不生。
【氣味】缺。
【主治】小兒酢瘡,頭小而硬者,煮湯浴,並搗敷。丹毒入腹者必危,可飲冷藥,及用此洗之。又挼汁滴目,明目去翳(藏器)。
白話文:
這種仙人草生長在台階庭院間,高約二、三寸,葉子細小且有像雁齒般的鋸齒,外觀類似離鬲草。北方地區沒有這種植物。
(關於氣味的部分,沒有相關記載。)
主要用來治療小兒的酢瘡,如果瘡頭小且硬,可以煎煮藥湯洗浴,同時將草搗爛敷在患處。若丹毒侵入腹部,情況危急,可以飲用寒涼藥物,並用這種草煎煮的湯汁清洗患處。此外,揉搓草取出汁液滴入眼睛,可以使眼睛明亮、去除眼翳。
3. 仙人掌草
(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合州、筠州,多於石上貼壁而生。如人掌形,故以名之。葉細而長,春生,至冬猶有。四時採之。
【氣味】微苦,澀,寒,無毒。
【主治】腸痔瀉血,與甘草浸酒服(蘇頌)。焙末油調,摻小兒白禿瘡(時珍)。
白話文:
這種植物生長在合州、筠州一帶,大多附著在石頭上或貼著牆壁生長。形狀像人的手掌,因此得名。葉子細長,春天生長,到冬天還能看到。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
味道稍微苦澀,性寒,沒有毒性。
主要用於治療腸痔出血,可以和甘草一起浸泡在酒中服用(蘇頌說的)。也可以將它烘乾磨成粉,用油調和,塗抹在小孩的白禿瘡上(李時珍說的)。
4. 崖棕
(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以來,其狀如棕,四季有葉無花。土人採根去粗皮,入藥。
【氣味】甘、辛,溫,無毒。
【主治】婦人血氣並五勞七傷。以根同半天回、雞翁藤、野蘭根四味洗焙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丈夫無所忌,婦人忌雞、魚、濕面(蘇頌)。
【附錄】雞翁藤,頌曰:生施州。蔓延大木上,有葉無花。味辛,性溫,無毒。採無時。半天回,
頌曰:生施州。春生苗,高二尺以來,赤斑色,至冬苗枯。土人夏月採根,味苦、澀,性溫,無毒。
野蘭根,
頌曰:生施州。叢生,高二尺以來,四時有葉無花。其根味微苦,性溫,無毒。採無時。方並見上。
白話文:
崖棕
這種植物生長在施州石崖上,幼苗長到一尺多高,外形像棕櫚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但不會開花。當地人採挖它的根部,去除粗糙的外皮後,用來做藥。
它的味道甘甜帶辛辣,性質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的氣血問題以及五勞七傷。將崖棕的根和半天回、雞翁藤、野蘭根這四種藥材一起洗淨、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男性服用沒有禁忌,女性服用則要忌食雞肉、魚肉和濕麵。
附錄
雞翁藤:生長在施州,藤蔓攀附在大樹上,有葉子但不會開花。味道辛辣,性質溫和,沒有毒性。採集時間不限。
半天回:生長在施州,春天長出幼苗,可以長到二尺多高,顏色呈紅色帶斑點,到了冬天幼苗會枯萎。當地人在夏天採挖它的根部,味道苦澀,性質溫和,沒有毒性。
野蘭根:生長在施州,成叢生長,可以長到二尺多高,一年四季都有葉子但不會開花。它的根部味道微苦,性質溫和,沒有毒性。採集時間不限。以上這些藥材的用法都和前面描述的崖棕相同。
5. 紫背金盤草
(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施州。苗高一尺以來,葉背紫,無花。土人採根用。
時珍曰:湖湘水石處皆有之,名金盤藤。似醋筒草而葉小,背微紫。軟莖引蔓似黃絲,搓之即斷,無汁可見。方士用以制汞。他處少有。醋筒草:葉似木芙蓉而偏,莖空而脆,味酸,開白花。廣人以鹽醋淹食之。
【氣味】辛,澀,熱,無毒。
【主治】婦人血氣痛,洗焙研末,酒服半錢。孕婦勿服,能消胎氣。忌雞、魚、羊血、濕面(蘇頌)。
白話文:
【概述】蘇頌說:這種草生長在施州。它的苗長到一尺左右高,葉子背面是紫色的,沒有花。當地的居民會採挖它的根來使用。
李時珍說:湖南、湖北一帶多有這種草,它長在水邊或石頭邊,又被叫做金盤藤。它長得有點像醋筒草,但是葉子比較小,背面帶點紫色。莖是軟軟的藤蔓狀,很像黃色的絲線,一搓就斷,沒有汁液。方士會用它來煉製水銀。其他地方比較少見。醋筒草:葉子像木芙蓉,但是形狀有點偏,莖是空心的,很脆,味道酸酸的,開白色的花。廣東人會用鹽和醋醃它來吃。
【味道與性質】味道辛辣、澀味,性熱,沒有毒。
【主要功效】主要治療婦女的血氣疼痛,將它洗淨烘乾,磨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懷孕的婦女不要服用,因為它會消除胎氣。服用期間要忌吃雞肉、魚肉、羊血和濕麵類食物(蘇頌說的)。
6. 白龍鬚
(《綱目》)
【集解】時珍曰:劉松石《保壽堂方》云:白龍鬚生近水旁有石處,寄生搜風樹節,乃樹之餘精也。細如棕絲,直起無枝葉,最難得真者。一種萬纏草,生於白線樹根,細絲相類,但有枝莖,稍粗為異。誤用不效。愚案:所云二樹名皆隱語,無從考證。
【氣味】缺平,無毒。
【主治】男子婦人風濕腰腿疼痛,左癱右瘓,口目藭斜,及產後氣血流散,脛骨痛,頭目昏暗,腰腿痛不可忍,並宜之。惟虛勞癱痿不可服。研末,每服一錢,氣弱者七分,無灰酒下。密室隨左右貼床臥,待汗出自干,勿多蓋被,三日勿下床見風。一方:得疾淺者,用末三錢,瓷瓶煮酒一壺。每日先服桔梗湯少頃,飲酒二盞。早一服,晚一服(《保壽堂方》)。
【發明】時珍曰:《保壽方》云:成化十二年,盧玄真道士六十七歲,六月偶得癱瘓,服白花蛇丸,牙齒盡落。三年扶病入山,得此方,服百日,復舊,壽至百歲乃卒。凡男婦風濕腰腿痛,先服小續命湯及滲濕湯後,乃服此。凡女人產後腰腿腫痛,先服四物湯二服,次日服此。
若癱瘓年久,痰老氣微者,服前藥出汗,三日之後,則日服龍鬚末一分,好酒下。隔一日服二分,又隔一日服三分,又隔一日服四分,又隔一日服五分。又隔一日,復從一分起,如前法,周而復始。至月餘,其病漸愈。謂之升陽降氣,調髓蒸骨,追風逐邪,排血安神。忌房事、魚、鵝、雞、羊、韭、蒜、蝦、蟹,及寒冷動風之物。
又不可過飲酒及麵食,只宜米粥、蔬菜。
【附方】新一。
諸風癱瘓,筋骨不收:用白龍鬚根皮一兩,鬧羊花(即老虎花)七分,好燒酒三斤,封固,煮一炷香,埋土中一夜。能飲者三杯,不能飲者一杯,臥時服。服至三、五杯,見效。但知痛者可治。(坦仙《皆效方》)
白話文:
白龍鬚
[概述]
李時珍說,劉松石的《保壽堂方》提到,白龍鬚生長在靠近水邊有石頭的地方,寄生在被風吹過的樹枝上,是樹木的精華。它細如棕櫚絲,直立生長沒有枝葉,很難找到真正的。還有一種叫萬纏草的植物,生長在白線樹的根部,細絲很像,但有枝幹,稍微粗一些,和白龍鬚不一樣。如果用錯了,就沒有效果。我認為,這裡說的兩種樹的名字都是隱語,無法考證。
[性味]
性平,沒有毒。
[主治]
可以治療男女因風濕引起的腰腿疼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以及產後氣血不順、小腿骨疼痛、頭暈眼花、腰腿疼痛到難以忍受的情況。但身體虛弱或因勞累導致的癱瘓不宜服用。將白龍鬚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身體虛弱的人服用七分(約2克)。用溫酒送服,服用後在密閉的房間內,左右兩側貼著床躺下,等汗自然乾,不要蓋太多被子,三天內不要下床見風。另一種方法,對於病情較輕的人,用三錢(約9克)白龍鬚粉,用瓷瓶裝酒煮沸。每天先服用少許桔梗湯,稍後喝兩小杯酒。早晚各服一次。(出自《保壽堂方》)
[發明]
李時珍說,《保壽堂方》記載,成化十二年,盧玄真道士六十七歲,六月偶然癱瘓,服用白花蛇丸後,牙齒全部脫落。三年後,他扶著病軀進山,得到這個藥方,服用一百天後,恢復健康,活到一百歲才去世。凡是男女因風濕引起的腰腿疼痛,應先服用小續命湯和滲濕湯,然後再服用白龍鬚。凡是婦女產後腰腿腫痛,應先服用四物湯兩服,隔天再服用白龍鬚。
如果是癱瘓多年的,痰多氣虛的人,服用之前的藥方出汗後,三天之後,每天服用一分(約0.3克)白龍鬚粉末,用好酒送服。隔一天服用二分(約0.6克),再隔一天服用三分(約0.9克),再隔一天服用四分(約1.2克),再隔一天服用五分(約1.5克)。再隔一天,又從一分開始,按照之前的方法,循環往復。一個多月後,病情會逐漸好轉。這被稱為提升陽氣、降低濁氣,調理骨髓,祛除風邪,排除血瘀,安神定魄。服用期間要忌房事,禁食魚、鵝、雞、羊、韭菜、大蒜、蝦、蟹,以及寒冷、容易引起風邪的食物。
也不要過量飲酒和吃麵食,只適合吃米粥和蔬菜。
[附方]
新增一個藥方。
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癱瘓、筋骨不能活動:用白龍鬚根皮一兩(約30克),鬧羊花(即老虎花)七分(約2克),用三斤好燒酒浸泡,密封好,煮一炷香的時間(約半小時),埋在土中過一夜。能喝酒的人喝三杯,不能喝酒的人喝一杯,睡前服用。服用到三五杯,就能見效。只要知道疼痛,就可以治療。(出自《皆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