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24)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24)

1. 生硝

五種淋疾:勞淋、血淋、熱淋、氣淋、石淋及小便不通至甚者。透格散:用硝石一兩,不夾泥土雪白者,生研為末。每服二錢,各依湯使。勞淋,勞倦虛損,小便不出,小腹急痛,葵子末煎湯下,通後便須服補虛丸散。血淋,小便不出時,下血疼痛滿急;熱淋,小便熱,赤色,臍下急痛,並用冷水調下。

氣淋,小腹滿急,尿後常有餘瀝,木通煎湯下。石淋,莖內痛,尿不能出,內引小腹膨脹急痛,尿下砂石,令人悶絕,將藥末先入銚內,隔紙炒至紙焦為度,再研,用溫水調下。小便不通,小麥湯下。猝患諸淋,只以冷水下。並空心,調藥使硝如水,乃服之。(沈存中《靈苑方》)

蛟龍症病:方見雄黃髮明下。

服石發瘡疼不可忍:用紙圈圍之,中心填硝石令滿,以匙抄水淋之。覺不熱痛,即止。(《兵部手集》)

發背初起:惡寒嗇嗇,或已生瘡腫癮疹。硝石三兩,暖水一升,泡化,待冷,青布折三重,濕拓赤處,熱即換,頻易取瘥。(《外臺秘要》)

女勞黑疸:仲景曰:黃家日晡發熱,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腹脹如水,大便黑,時溏,非水也。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燒)等分。為末。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病隨大小便去,小便黃,大便黑,是其候也。(《金匱》)

手足不遂大風,及丹石熱風不遂。用硝石一兩,生烏麻油二斤。置鐺中,以土塹蓋口,紙泥固濟,火煎。初時氣腥,熟則氣香。更以生麻油二升,合煎得所,收不津器中。服時坐室中,重作小紙屋,燃火於內,服一大合,發汗,力壯者日二服。三七日,頭面疱瘡皆減也,然必以火為使。(波羅門僧方)

白話文:

[生硝]

生硝可用於治療五種淋病:勞淋(因勞累虛損導致小便不利)、血淋(小便帶血)、熱淋(小便灼熱)、氣淋(小便淋瀝不盡)、石淋(尿液中排出砂石),以及小便完全不通的情況。透格散,以純淨的硝石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配合不同湯劑服用。勞淋可用葵子煎湯送服,通暢後需服用補虛藥物;血淋和熱淋則用冷水送服;氣淋可用木通煎湯服用;石淋需將硝石粉末隔紙炒至紙焦再研磨,溫水送服;小便不通則用小麥湯送服。各種淋病初發時,可用冷水送服。服用時需空腹,將硝石調成水狀再服用。

另外,生硝還可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蛟龍症(此處僅提及方劑見於雄黃髮明)

  • 服用石藥導致瘡瘍疼痛難忍: 用紙圈圍住患處,中心填滿硝石,再用湯匙舀水淋在硝石上,感到不熱痛即可停止。

  • 發背初起(初期症狀為惡寒及瘡腫): 用硝石溶於溫水中,待冷卻後用青布濕敷患處,熱了就換布,反覆操作直到痊癒。

  • 女勞黑疸(一種黃疸): 此症狀表現為午後發熱、惡寒、膀胱急迫、小腹脹滿、全身黃染、額頭發黑、腳底發熱,伴隨腹脹、大便黑色且稀溏。用硝石和煅燒過的礬石等量混合研磨成粉,用大麥粥汁送服,每日三次。病情好轉的跡象是小便發黃,大便發黑。

  • 手足不遂、大風病、丹石熱風導致的不遂: 將硝石與生烏麻油混合煎煮,服用後需在室內燃火,以促進發汗。連服數日,症狀可見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