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卷 (4)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二十卷 (4)

1. 石長生

(《本經》下品)

【釋名】丹草(《本經》)、丹沙草。

時珍曰:四時不凋,故曰長生。

【集解】《別錄》曰:石長生,生咸陽山谷。

白話文:

釋名

  • 丹草(《本草經》)
  • 丹沙草

集解

《別錄》記載:石長生,生長在鹹陽的山谷中。

弘景曰:俗中時有采者,方藥不復用。近道亦有,是細細草葉,花紫色。南中多生石岩下,葉似蕨,而細如龍鬚,黑如光漆,高尺余,不與余草雜也。

白話文:

弘景說:民間有時有人採摘這種植物,但目前藥方已經不再使用了。最近在道教中也有這種植物,是一種細細的草葉,花是紫色的。在南部地區多生長在石頭巖的下方,葉子像蕨類植物,但是細如龍鬚,黑得像光亮的漆,高約一尺多,與其他的草沒有混在一起。

恭曰:苗高尺許,五、六月採莖葉用。今市人用露筋草為之,葉似青葙,莖細勁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

時珍曰:宋祁《益部方物記》:長生草生山陰蕨地,修莖茸葉,色似檜而澤,經冬不凋。

【氣味】咸,微寒,有毒。普曰:神農:苦。雷公:辛。桐君:甘。權曰:酸,有小毒。

【主治】寒熱惡瘡大熱,闢鬼氣不祥(《本經》)。下三蟲(《別錄》)。治疥癬,逐諸風,治百邪魅(權)。

【附錄】紅茂草(《圖經》)

白話文:

恭曰:植株高度約一尺左右,五、六月間採收莖葉使用。現今市面上的人用露筋草充當,其葉子像青葙,莖細長且紫紅色,是目前最常使用的。

時珍曰:宋祁的《益部方物記》記載:長生草生長在山陰的蕨類植物棲息地,莖細長且葉子蓬鬆,顏色像檜樹但更光澤,冬天也不會凋謝。

【氣味】鹹味,微寒性,有毒。普曰:神農氏認為其味苦。雷公認為其味辛。桐君認為其味甘。權曰:味酸,小毒。

【主治】治療寒熱惡瘡與高熱,避除鬼氣和不祥之事(《本經》)。驅除腹中的三種寄生蟲(《別錄》)。治療疥癬,驅散各種風邪,治療各種邪魅(權)。

【附錄】紅茂草(《圖經》)

頌曰:味苦,大涼,無毒。主癰疽瘡腫。焙研為末,冷水調貼。一名地沒藥,一名長生草。生施州,四季枝葉繁,故有長生之名。春採根葉。

白話文:

頌曰:苦味,大寒,無毒。主治癰疽瘡腫。烘焙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和敷貼。別名地沒藥,又名長生草。生長在施州,四季枝葉繁茂,因此有長生之名。春天採收根葉。

時珍曰:案《庚辛玉冊》云:通泉草一名長生草,多生古道丘壟荒蕪之地。葉似地丁,中心抽一莖,開黃白花如雪,又似麥飯,摘下經年不槁。根入地至泉,故名通泉。俗呼禿瘡花。此草有長生之名,不知與石長生及紅茂草亦一類否?故並附之。

白話文:

時珍說:根據《庚辛玉冊》記載:通泉草又名長生草,多生長在古道、山丘和荒廢的地方。葉子像地丁,中心抽出莖葉,開黃白花像雪花一樣,又像麥飯,摘下後經年不枯萎。根部深入地下直到泉水,所以名為通泉草。民間俗稱禿瘡花。這種草有長生的名稱,不知道是否與石長生和紅茂草是同一類?因此一併附帶記載。

2. 石莧

(宋《圖經》)

【集解】頌曰:生筠州,多附河岸沙石上。春生苗,莖青,高一尺以來,葉如水柳而短。八、九月土人採之。

【氣味】辛、苦,有小毒。

【主治】同甘草煎服,主齁䶎,又吐風涎(頌)。

白話文:

  • 據《圖經》記載:生長在筠州,多依附在河岸的沙石上。春天長出幼苗,莖呈青色,高一尺以上,葉子像楊柳葉,但較短。到了八月、九月,當地人會採集它。

  • 辛辣、苦澀,有微毒。

  • 與甘草一起煎服,主治氣喘、呼吸困難,還能吐出風涎(唾液)。

【附錄】石垂,頌曰:生福州山中。三月花,四月採子,生搗為末,丸服,治蠱毒。

白話文:

【附錄】 石垂,讚頌道:生長在福州山中。三月開花,四月採摘果實,搗碎成末,做成丸藥服用,可以治療蠱毒。

3. 景天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石脂

  • 氣味:辛、溫。
  • 主治:逐風血,補腎氣,止痛。
  • 用於:風濕痹痛、崩漏、產後血脹、腹中冷痛。

鐘乳石

  • 氣味:甘、寒。
  • 主治:匡正心氣,除煩熱,解毒。
  • 用於:驚悸、煩躁、口瘡、喉痺、熱毒。

紫石英

  • 氣味:酸、寒。
  • 主治:除煩熱,止血。
  • 用於:煩躁、暑熱、吐血、衄血。

石膏

  • 氣味:甘、寒。
  • 主治:除煩熱,止渴。
  • 用於:熱病、煩渴、口舌生瘡。

磁石

  • 氣味:甘、寒。
  • 主治:散血,止痛。
  • 用於:血瘀疼痛、產後血滯。

硫磺

  • 氣味:辛、溫。
  • 主治:除濕,殺蟲。
  • 用於:皮膚瘙癢、疥癬、濕瘡。

硃砂

  • 氣味:甘、寒。
  • 主治:息風,止驚,解毒。
  • 用於:驚風、癲癇、口瘡、喉痺。

雄黃

  • 氣味:甘、寒。
  • 主治:殺蟲,解毒。
  • 用於:皮膚瘙癢、疥癬、毒瘡。

雌黃

  • 氣味:辛、寒。
  • 主治:殺蟲,解毒。
  • 用於:皮膚瘙癢、疥癬、毒瘡。

芒硝

  • 氣味:苦、寒。
  • 主治:瀉下,通便。
  • 用於:大便祕結、食積腹脹。

【釋名】慎火(《本經》)、戒火(同)、救火(《別錄》)、據火(同)、護火(《綱目》)、闢火(同)、火母(《別錄》)。

白話文:

【釋名】小心火(《本經》)、戒火(同)、救火(《別錄》)、據火(同)、護火(《綱目》)、闢火(同)、火母(《別錄》)。

弘景曰:眾藥之名,景天為麗。人皆盆盛,養於屋上,云可闢火,故曰慎火。方用亦希。

【集解】《別錄》曰:景天生太山川穀。四月四日、七月七日採,陰乾。

白話文:

陶弘景說:眾多藥物名稱中,景天是最美麗的。人們通常將它種在盆裏,養在屋頂上,說它可以避免火災,所以叫它慎火。在藥方中也很少用到。

集解

《別錄》記載:景天主要生長於太山川穀之中。採摘時間為四月四日和七月七日,採集後在陰涼處晾乾。

頌曰:今南北皆有之。人家種於中庭,或盆置屋上。春生苗,葉似馬齒莧而大,作層而上,莖極脆弱。夏中開紅紫碎花,秋後枯死。亦有宿根者。苗、葉、花並可用。

宗奭曰:極易種,折枝置土中,澆溉旬日便生也。

白話文:

頌曰:現在南北都有這種植物。人們種植在庭院中間,或用盆栽放在屋頂上。春天長出嫩芽,葉子像馬齒莧但更大,一層一層地向上生長,莖非常脆弱。夏天開出紅紫色的小花,秋天後枯死。也有宿根的。嫩芽、葉子、花朵都可以用。

宗奭說:極容易種植的方法是:折取枝條插在土中,澆水十天左右就會生根發芽。

時珍曰:景天,人多栽於石山上。二月生苗,脆莖,微帶赤黃色,高一、二尺,折之有汁。葉淡綠色,光澤柔厚,狀似長匙頭及胡豆葉而不尖。夏開小白花,結實如連翹而小,中有黑子如粟粒。其葉味微甘苦,炸熟水淘可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景天,人們經常種植在石頭山上。在二月裡長出嫩苗,莖很脆,帶點微紅的黃色,高度可以長到一、二尺,折斷後有汁液流出。葉子是淡綠色,光澤柔潤,形狀像長大的匙子和蠶豆葉,但頂端不尖。在夏天開小白花,結果實像連翹但較小,裡面有小黑籽像小米粒。葉子的味道微苦甘甜,炸熟後用水淘洗可以食用。

【正誤】弘景曰:廣州城外有一樹,大三、四圍,名慎火樹。

志曰:嶺表人言,並無此說。蓋錄書者篡入謬言,非陶氏語也。

【氣味】苦,平,無毒。《別錄》曰:酸。大明曰:寒,有小毒。可煅硃砂。

白話文:

【正誤】陶弘景說:廣州城外有一棵大樹,樹幹周長約三、四丈,叫慎火樹。

《嶺南錄》說:嶺南地區的人說,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樹。可能是抄書的人亂加了進去,不是陶氏所說的話。

【氣味】苦,平性,無毒。《別錄》說:酸。大明說:寒性,有小毒。可以煅燒硃砂。

【主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本經》)。諸蠱毒痂疕,寒熱風痹,諸不足(《別錄》)。療金瘡止血。煎水浴小兒,去煩熱驚氣(弘景)。風疹惡癢,小兒丹毒及發熱(權)。熱狂赤眼,頭痛寒熱遊風,女人帶下(《日華》)。

【附方】舊四,新五。

驚風煩熱:慎火草煎水浴之。(《普濟方》)。

白話文:

【主治】大熱火瘡,身體發熱煩躁,邪惡之氣(《本經》)。各種毒瘡結痂的膿瘡,風寒濕邪引起的痺證,各種不足(《別錄》)。治療金瘡止血。將藥材煎水讓小兒沐浴,去除煩熱、驚氣(弘景)。風疹惡癢,小兒丹毒以及發熱(權)。熱狂、赤眼,頭痛、寒熱往來、遊走風邪,婦女帶下(《日華》)。

【附方】舊方四個,新方五個。

驚風發熱煩躁:小心地用慎火草煎水洗澡。(出自《普濟方》)。

小兒中風:汗出中風,一日頭頸腰背熱,二日即腹熱,手足不屈。用慎火草(乾者)半兩,麻黃、丹參、白朮各二錢半,為末。每服半錢,漿水調服。三、四歲服一錢。(《聖濟錄》)。嬰孺風疹:在皮膚不出,及瘡毒。取慎火苗葉五大兩,和鹽三大兩,同研絞汁。以熱手摩塗,日再上之。(《圖經》)。

白話文:

小兒中風:出汗後中風,一天頭頸、腰背發熱,第二天肚子發熱,手腳不靈活。治療方法:使用乾的慎火草半兩,麻黃、丹參、白朮各二錢半,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漿水調服。三、四歲的小孩服用一錢。(《聖濟錄》)。

嬰孺風疹:風疹在皮膚上不發出來,還有瘡毒。取慎火草的葉子五大兩,和鹽三大兩,一起研磨絞汁。用熱手按摩塗抹,一天再塗抹一次。(《圖經》)。

熱毒丹瘡,《千金》:用慎火草搗汁拭之。日夜拭一、二十遍。一方:入苦酒搗泥塗之。楊氏《產乳》:治煙火丹毒,從兩股兩脅起,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兩,搗如泥。塗之,干則易。

白話文:

熱毒丹瘡,《千金方》:用慎火草搗碎取汁擦拭患處。早晚擦拭一、二十次。另一個方法:用苦酒搗爛成泥塗抹患處。楊氏《產乳》:治療煙火丹毒,從兩股兩脅開始,顏色赤紅如火。用景天草、真珠末各一兩,搗碎成泥狀。塗抹患處,等藥物乾了就更換新的藥物。

漆瘡作癢:挼慎火草塗之。(《外臺》)。

眼生花翳,澀痛難開。景天搗汁,日點三、五次。(《聖惠》)。

產後陰脫:慎火草一斤(陰乾),酒五升,煮汁一升,分四服。(《子母秘錄》)。

花,

【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輕身明目(《本經》)。

白話文:

"漆瘡作癢時,可取慎火草搓揉後塗抹患處。(《外臺》)"

"若眼睛出現花翳,感到澀痛不易張開,可用景天的汁液,每日點三至五次。(《聖惠》)"

"產後陰部脫垂的情況,可以使用慎火草一斤(曬乾),加五升酒一起煮,取得一升濃汁,分成四次服用。(《子母祕錄》)"

"花,

主要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能增強體質,明目。(《本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