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二十卷 (3)
草部第二十卷 (3)
1. 石韋
(《本經》中品)
【釋名】石䩾(音蔗)、石皮(《別錄》)、石蘭。
弘景曰:蔓延石上,生葉如皮,故名石韋。
時珍曰:柔皮曰韋,䩾亦皮也。
【集解】《別錄》曰:石韋生華陰山谷石上,不聞水聲及人聲者良。二月採葉,陰乾。
弘景曰:處處有之。出建平者,葉長大而厚。
恭曰:此物叢生石旁陰處,亦不作蔓。其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韋,療淋亦好。
頌曰:今晉、絳、滁、海、福州,江寧皆有之。叢生石上,葉如柳,背有毛,而斑點如皮。福州別有一種石皮,三月有花,採葉作浴湯,治風。
時珍曰:多生陰崖險罅處。其葉長者近尺,闊寸余,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葉凌冬不凋。又一種如杏葉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
【修治】《別錄》曰:凡用去黃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療。
大明曰:入藥去梗,須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乾用。
【氣味】苦,平,無毒。《別錄》曰:甘。權曰:微寒。
之才曰:滑石、杏仁、射干為之使,得菖蒲良。制丹砂、礬石。
【主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本經》)。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臟,去惡風,益精氣(《別錄》)。治淋瀝遺溺(《日華》)。炒末,冷酒調服,治發背(頌)。主崩漏金瘡,清肺氣(時珍)。
【附方】新五。
小便淋痛:石韋、滑石等分,為末。每飲服刀圭,最快。(《聖惠》)。
小便轉脬:石韋(去毛)、車前子各二錢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指迷方》)。
崩中漏下:石韋為末。每服三錢,溫酒服,甚效。
便前有血:石皮為末。茄子枝煎湯下二錢。(《普濟方》)。
氣熱咳嗽:石韋、檳榔等分,為末。薑湯服二錢。(《聖濟錄》)。
白話文:
[石韋]
[名稱解釋]
又名石䩾、石皮、石蘭。
陶弘景說:這種植物蔓生在石頭上,葉子像皮革,所以叫石韋。
李時珍說:柔軟的皮叫做韋,䩾也是皮的意思。
[產地與採集]
《別錄》記載:石韋生長在華陰山谷的石頭上,生長在聽不到水聲和人聲的地方品質較好。二月採摘葉子,陰乾。
陶弘景說:到處都有石韋。建平出產的,葉子又長又厚。
陳藏器說:這種植物叢生在石頭旁邊陰暗的地方,不會蔓延生長。生長在古老瓦片上的叫做瓦韋,治療淋病的效果也很好。
蘇頌說:現在晉州、絳州、滁州、海州、福州、江寧等地都有。叢生在石頭上,葉子像柳葉,背面有毛,有像皮上的斑點。福州還有一種叫做石皮的,三月開花,採摘葉子來泡澡,可以治療風病。
李時珍說:多生長在陰暗的懸崖縫隙裡。它的葉子長的將近一尺,寬一寸多,柔軟而有韌性像皮革,背面有黃色的毛。也有帶有金黃色斑點的,叫做金星草。葉子可以過冬不凋謝。還有一種葉子像杏葉的,也生長在石頭上,藥性相同。
[炮製方法]
《別錄》記載:凡是入藥使用的,都要去掉黃毛,這些毛會進入人的肺部,引起咳嗽,而且無法治癒。
大明說:入藥要去掉莖,稍微烤一下再用。還有一種方法,用羊油炒乾後使用。
[性味]
味道苦,性平,無毒。《別錄》記載:味甘。權說:性微寒。
徐之才說:滑石、杏仁、射干可以作為它的使藥,與菖蒲同用效果更好。可以制約丹砂、礬石的藥性。
[主治]
主治勞累引起的發熱、邪氣、五種小便不通的病症,可以利尿(《本經》)。能止煩躁、降氣、通暢膀胱、補益五勞、安定五臟、去除惡風、增益精氣(《別錄》)。治療淋瀝和遺尿(《日華》)。炒成粉末,用冷酒調服,可以治療背部癰瘡(蘇頌)。主治婦女崩漏、外傷出血,可以清肺氣(李時珍)。
[附方]
以下列出五個相關的藥方:
- 小便淋痛:將石韋、滑石等量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少許,效果很快。
- 小便轉為尿閉:將石韋(去掉毛)、車前子各二錢半,用水兩碗煎成一碗,飯前服用。
- 婦女崩漏:將石韋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效果很好。
- 便前出血:將石皮研成粉末,用茄子枝煎湯送服二錢。
- 氣熱咳嗽:將石韋、檳榔等量研成粉末,用薑湯送服二錢。
2. 金星草
(宋《嘉祐》)
【釋名】金釧草(《圖經》)、鳳尾草(《綱目》)、七星草。
時珍曰:即石韋之有金星者。《圖經》重出七星草,併入。
【集解】禹錫曰:金星草,西南州郡多有之,以戎州者為上。喜生背陰石上淨處,及竹箐中少日色處,或生大木下,及背陰古瓦屋上。初出深綠色,葉長一、二尺,至深冬背生黃星點子,兩兩相對,色如金,因得金星之名。無花實,凌冬不凋。其根盤屈如竹根而細,折之有筋,如豬馬鬃。五月和根採之,風乾用。
頌曰:七星草生江州山谷石上。葉如柳而長,作蔓延,長二、三尺。其葉堅硬,背上有黃點如七星。採無時。
【氣味】苦,寒,無毒。頌曰:微酸。
崔昉曰:制三黃、砂、汞、礬石。
【主治】發背癰瘡結核,解硫黃丹石毒,連根半斤,酒五升,銀器煎服,先服石藥悉下。亦可作末,冷水服方寸匕。塗瘡腫,殊效。根浸油塗頭,大生毛髮(《嘉祐》)。烏髭發(頌)。解熱,通五淋,涼血(時珍)。
【發明】頌曰:但是瘡毒,皆可服之。然性至冷,服後下利,須補治乃平復。老年不可輒服。
宗奭曰:丹石毒發於背,及一切癰腫。以其根葉二錢半,酒一大盞,煎服,取下黑汁。不惟下所服石藥,兼毒去瘡愈也。如不飲酒,則為末,以新汲水服,以知為度。
時珍曰:此藥大抵治金石發毒者。若憂鬱氣血凝滯而發毒者,非所宜也。
【附方】舊一,新二。
五毒發背:金星草和根淨洗,慢火焙乾。每四兩入生甘草一錢,搗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二、三沸,更以溫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內封固,時時飲之。忌生冷油肥毒物。(《經驗方》)。
熱毒下血:金星草、陳乾薑各三兩,為末。每服一錢,新汲水下。(《本事方》)。
腳膝爛瘡: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干。(《集簡方》)。
白話文:
金星草,又名金釧草、鳳尾草、七星草。
李時珍認為,金星草就是石韋這種植物中,葉子背面有金色斑點的變種。《圖經》重複提到了七星草,並把它歸類到金星草。
金星草多生長在西南地區,其中以戎州產的品質最好。它喜歡陰涼潮濕的石頭上、竹林中陽光較少的地方,或是大樹下、背陰的老舊瓦房屋頂。剛長出來時是深綠色,葉子長約一到二尺,到了深冬,葉子背面會長出像金色星星一樣的斑點,兩兩相對,因此得名「金星」。金星草不開花也不結果,冬天也不會枯萎。它的根像竹子的根一樣彎彎曲曲,但比較細,折斷後有像豬鬃、馬鬃一樣的筋。在五月的時候採集根部,曬乾後使用。
蘇頌說,七星草生長在江州山谷的石頭上,葉子像柳樹葉一樣細長,呈蔓延生長,長度約二到三尺。葉子堅硬,背面有像七星一樣的黃色斑點。採集時間不限。
金星草的味道是苦的,屬性寒涼,沒有毒性。蘇頌說它帶點微酸。
崔昉說,金星草可以制伏三黃(大黃、黃芩、黃連)、砂(朱砂)、汞、礬石等藥物。
金星草主要治療背部癰瘡、結核等疾病,可以解硫磺、丹砂等藥物的毒性。連根半斤,用五升酒,用銀器煎煮後服用,可以先將體內服用的礦物藥排出體外。也可以將其磨成粉末,用冷水服用一小匙(方寸匕)。外敷於瘡腫處,效果顯著。用根部浸泡過的油塗抹頭髮,能促進頭髮生長。也能使鬍鬚、頭髮變黑。另外,金星草還能解熱、通淋巴、涼血。
蘇頌說,所有瘡毒都可以服用金星草治療。但因其藥性非常寒涼,服用後容易腹瀉,需要用其他藥物來補益身體才能恢復。老年人不宜隨意服用。
陳宗奭說,丹砂等礦物藥的毒性發作在背部,或是各種癰腫,可以用金星草的根和葉二錢半,用一大盞酒煎煮後服用,使毒素隨黑色的汁液排出。不僅可以排出體內服用的礦物藥,也能將體內毒素排出,使瘡腫痊癒。如果不喝酒,則可以將金星草磨成粉末,用剛汲取的新鮮水服用,直到病癒為止。
李時珍認為,金星草主要是治療金石類藥物中毒的症狀。如果是因為憂鬱、氣血凝滯導致的毒瘡,則不適合使用金星草。
以下是關於金星草的附方:
- 治療五毒發背:將金星草連根洗淨,用小火烘乾。每四兩金星草加入一錢生甘草,搗成粉末,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用一升酒煎煮二三沸,再加入溫酒二三升,放入瓶中密封,隨時飲用。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油膩等有毒性的食物。
- 治療熱毒下血:將金星草和陳年乾薑各三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新鮮汲取的水送服。
- 治療腳膝潰爛的瘡:將金星草葉背面的金色斑點刮下,敷在患處,即可乾燥結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