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20)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一卷 (20)

1. 硝石

(《本經》上品)

【釋名】芒硝(《別錄》)、苦硝(甄權)、焰硝(《土宿》)、火硝(《綱目》)、地霜(《蜀本》)、生硝(宋本)、北帝玄珠。

志曰:以其消化諸石,故名消石。初煎煉時有細芒,而狀若朴硝,故有芒硝之號。不與朴硝及《別錄》芒硝同類。

宗奭曰:硝石是再煎煉時,取去芒硝凝結在下者,精英既去,但余滓如石而已。入藥功力亦緩,惟能發煙火。

權曰:芒硝,一作苦硝,言其味苦也。

時珍曰:硝石,丹爐家用制五金八石,銀工家用化金銀,兵家用作烽燧火藥,得火即焰起,故有諸名。狐剛子《粉圖》謂之北帝玄珠。《開寶本草》重出生硝、芒硝,今併為一,並詳下文。

【集解】《別錄》曰:硝石,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隴西、西羌。採無時。

弘景曰:硝石療病與朴硝相似,《仙經》用此消化諸石,今無真識此者。或云與朴硝同出,所以朴硝一名硝石樸也。又云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煉朴硝作之。並未核研其驗。有人得一種物,色與朴硝大同小異,胐胐如握鹽雪不冰,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今宕昌以北諸山有鹼土處皆有之。

志曰: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澤,冬月地上有霜,掃取以水淋汁,後乃煎煉而成,狀如釵腳,好者長五分以來。陶說多端,蓋由不的識之故也。

又曰:生硝生茂州西山岩石間,形塊大小不定,色青白,採無時。

時珍曰:硝石,諸鹵地皆產之,而河北慶陽諸縣及蜀中尤多。秋冬間遍地生白,掃取煎煉而成。貨者苟且,多不潔淨,須再以水煎化,傾盆中,一夜結成。澄在下者,狀如朴硝,又名生硝,謂煉過生出之硝也。結在上者,或有鋒芒如芒硝,或有圭稜如馬牙硝,故硝石亦有芒硝、牙硝之名,與朴硝之芒、牙同稱,而水火之性則異也。崔昉《外丹本草》云:硝石,陰石也。

此非石類,乃鹼滷煎成,今呼焰硝。河北商城及懷、衛界,沿河人家,刮滷淋汁煉就,與朴硝小異,南地不產也。升玄子《伏汞圖》云:硝石生烏場,其色青白,用白石英炙熱點上,便消入石中者為真。其石出處,氣極穢惡,飛鳥不能過其上。人或單衣過之,身上諸蟲悉化為水。

能消金石,為水服之長生,以形若鵝管者佳。謹按升玄子所說,似與今之硝石不同,而姚寬《西溪叢語》以其說為真正硝石,豈外國所產與中國異耶?抑別一種耶?當俟博物者訂正。

【正誤】

弘景曰:《神農本經》無芒硝,只有硝石,一名芒硝。《名醫別錄》乃出芒硝,療與硝石同,疑即硝石也。舊出寧州,黃白粒大,味極辛苦。今醫家多用煮煉作者,色。全白粒細,而味不甚烈。皇甫士安言:無朴硝可用硝石。硝石生山之陰,鹽之膽也。取石脾與硝石以水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消石。

白話文:

硝石

硝石,古籍中又稱芒硝(《名醫別錄》)、苦硝(甄權)、焰硝(《土宿》)、火硝(《本草綱目》)、地霜(《蜀本草》)、生硝(宋本)、北帝玄珠。因其能溶解其他礦物,故名消石。初次煉製時,會產生細小的芒狀結晶,形似朴硝,因此又稱芒硝,但它與朴硝及《名醫別錄》中記載的芒硝並非同類物質。

經過二次煉製,除去芒硝後,剩下的物質凝結在下層,精華已去,僅剩渣滓,狀如石頭,這就是硝石。其藥效較緩和,主要用於製造煙火。

芒硝,也稱苦硝,因其味道苦而得名。

硝石被煉丹家用於煉製金屬和礦物,銀匠用於提煉金銀,軍隊用於製作烽火和火藥,遇火即燃燒,因此有了這些名稱。狐剛子的《粉圖》中將其稱為北帝玄珠。《開寶本草》中將生硝、芒硝列為兩種藥物,但現代則將其視為同一種物質。

硝石產於益州山谷、武都、隴西、西羌等地,全年可採集。

硝石的療效與朴硝相似,《仙經》中記載其能溶解礦物,但目前已鮮有人真正認識它。有人認為硝石與朴硝同出一源,因此朴硝又稱硝石樸;也有人認為芒硝是煉製朴硝的產物,但這些說法都缺乏確切的證據。有人發現一種物質,顏色與朴硝非常相似,鬆軟如握住未結冰的鹽雪,燃燒時會產生紫青色的煙,被認為是真正的硝石。宕昌以北的山區,鹼性土壤的地方皆有硝石出產。

硝石即是地霜。在山澤地帶,冬季地上會結霜,人們將霜掃起,用水淋取汁液,然後煎煉而成,形狀如髮簪,好的硝石長度可達五分(約一公分)。古籍中對硝石的記載眾多,多半是因為對其認識不足所致。

生硝產於茂州西山岩石間,塊狀大小不一,顏色青白,全年可採集。

硝石在含鹽鹼的土地上廣泛存在,河北慶陽等縣和四川地區尤為盛產。秋冬季節,地面上會出現白色結晶,人們將其收集起來煎煉而成。由於商業上的粗製濫造,許多硝石都不純淨,需要再次用水煎煮溶解,倒入盆中,一夜凝結。沉澱在下層的,形似朴硝,又稱生硝,指煉製後產生的硝石;凝結在上層的,有的有鋒芒,像芒硝;有的有棱角,像馬牙硝,因此硝石也稱芒硝、牙硝,與朴硝的芒硝、牙硝名稱相同,但水火性質則有所不同。崔昉的《外丹本草》中稱硝石為陰石。

硝石並非石類,而是由鹼滷煎煉而成,現在稱作焰硝。河北商城、懷來、保定地區的沿河人家,刮取鹽鹼,淋取汁液煉製而成,與朴硝略有差異,南方地區不產硝石。升玄子的《伏汞圖》中說,硝石產於烏場,顏色青白,用炙熱的白石英點在其上,能溶解進入石英中的才是真硝石。硝石產地,氣味非常惡臭,飛鳥都不能飛過,人如果穿單衣經過,身上的蟲子都會化成水。

硝石能溶解金屬和礦物,服用可長生不老,形狀像鵝管的最好。升玄子所說的硝石,似乎與現代的硝石有所不同,而姚寬的《西溪叢語》則認為升玄子的說法才是真正的硝石。難道是國外產的硝石與中國的不同,抑或是另一種物質?有待後人考證。

《神農本草經》中沒有記載芒硝,只有硝石,並稱其為芒硝。《名醫別錄》中記載了芒硝,其療效與硝石相同,很可能就是硝石。舊時寧州產的硝石,呈黃白色,顆粒大,味道非常苦澀。現代醫家多使用煮煉的硝石,顏色潔白,顆粒細小,味道不那麼辛辣。皇甫士安說,沒有朴硝可用硝石代替。硝石生長在陰涼的山坡上,是鹽的精華。將石膏和硝石一起用水煮沸,一斛(約100公斤)可以得到三斗(約20公斤),潔白如雪,投入水中即溶解,因此稱為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