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14)
草部第十九卷 (14)
1. 越王余筭
(《拾遺》)
【釋名、集解】珣曰:越王余算生南海水中,如竹算子,長尺許。劉敬叔《異苑》云:昔晉安越王渡南海,將黑角白骨作算籌,其有餘者,棄於水中而生此。故葉白者似骨,黑者似角,遂名之。相傳可食。
【氣味】咸,溫,無毒。
【主治】水腫浮氣結聚,宿滯不消,腹中虛鳴,並煮服之(李珣)。
【附錄】沙箸
時珍曰:按:劉恂《嶺表錄》異有沙箸,似是余算之類,今附於此。云:海岸沙中生沙箸,春吐苗,其心若骨,白而且勁,可為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不然,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也。
白話文:
越王余算,根據李珣的說法,這種東西生長在南海水中,外形像竹製的算籌,大約一尺長。劉敬叔在《異苑》中記載,過去晉安的越王渡海南時,曾用黑色的角和白色的骨頭製作算籌,剩下的就丟到海裡,這些東西就長成了越王余算。所以,外皮白色的像骨頭,黑色的像角,因此得名。相傳這種東西可以食用。
味道是鹹的,性質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可以治療水腫、氣滯積聚,以及消化不良、腹中腸鳴等症狀,可以煮熟後服用(李珣的說法)。
附錄:沙箸
李時珍說,根據劉恂《嶺表錄異》的記載,有種叫做沙箸的東西,外觀似乎和越王余算類似,所以在這裡附帶一提。沙箸生長在海岸的沙中,春天長出幼苗,中間的質地像骨頭,白色且堅硬,可以當作喝酒時用的籌碼。想要採摘沙箸,必須輕聲走近並快速拔取,不然它聽到腳步聲就會立刻縮回沙中,無法取得。
2. 石帆
(《日華》)
【集解】弘景曰:石帆狀如柏,水松狀如松。
藏器曰:石帆生海底,高尺余。根如漆色,至梢上漸軟,作交羅紋。
大明曰:石帆紫色,梗大者如箸,見風漸硬,色如漆,人以飾作珊瑚裝。
頌曰:左思《吳都賦》:草則石帆、水松。劉淵林注云:石帆生海嶼石上,草類也。無葉,高尺許,其花離樓相貫連。若死則浮水中,人於海邊得之,稀有見其生者。
【氣味】甜、咸,平,無毒。
【主治】石淋(弘景)。煮汁服,主婦人血結月閉(藏器)。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石帆的樣子像柏樹,水松的樣子像松樹。
陳藏器說:石帆生長在海底,高度約一尺多。根部像漆一樣的顏色,到頂端逐漸變軟,呈現交錯的網狀紋路。
馬志說:石帆是紫色的,莖粗的像筷子,遇到風會逐漸變硬,顏色像漆。人們用它裝飾做成珊瑚的樣子。
蘇頌說:左思在《吳都賦》中寫道:草類有石帆、水松。劉淵林的註解說:石帆生長在海島的岩石上,屬於草類。沒有葉子,高度約一尺左右,它的花朵像樓閣一樣互相連接。如果枯死了就會浮在水中,人們在海邊撿到它,很少見到活著的石帆。
【氣味】味道甘甜、鹹,性平,沒有毒性。
【主治】治療石淋(陶弘景)。煮汁服用,可以治療婦女血瘀導致的月經閉止(陳藏器)。
3. 水松
(《綱目》)
【集解】弘景曰:水松狀如松。
頌曰:出南海及交趾,生海水中。
【氣味】甘、咸,寒,無毒。
【主治】溪毒(弘景)。水腫,催生(藏器)。
白話文:
水松這種植物,形狀像松樹。
產於南海和交趾一帶,生長在海水中。
味道是甘甜、鹹,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主要可以解溪毒,也能夠治療水腫,並且可以幫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