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8)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九卷 (8)

1. 苦草

(《綱目》)

【集解】時珍曰:生湖澤中,長二、三尺,狀如茅、蒲之類。

【氣味】(缺)

【主治】婦人白帶,煎湯服。又主好嗜干茶不已,面黃無力,為末,和炒脂麻不時干嚼之(時珍)。

白話文:

【集解】

李時珍說:此草生長在湖澤中,長二、三尺,形狀像茅草、蒲草之類。

【氣味】

(缺)

【主治】

婦人白帶,煎湯服。另外也治療長期嗜好喝乾茶而無法節制、面黃無力者,將此草研成粉末,與炒過的芝麻混合,隨時乾嚼。(李時珍)

2. 水萍

(《本經》中品)

【釋名】水花《本經》、水白《別錄》、水蘇《別錄》、水廉《吳普》。

【集解】《別錄》曰:水萍生雷澤池澤。三月採,曝乾。

白話文:

釋名:

  • 水花:《本經》
  • 水白:《別錄》
  • 水蘇:《別錄》
  • 水廉:《吳普》

集解:

《別錄》記載:水萍生長在雷澤池澤中。於三月採收,曝曬乾燥後使用。

弘景曰:此是水中大萍,非今浮萍子。《藥錄》云:五月有花白色。即非今溝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乃斯實也。

白話文:

弘景說:這是一種生長在水中的大萍草,不是現在的浮萍。根據《藥錄》記載,大萍草在五月時開白色的小花。現在溝渠裡生長的浮萍不是這種大萍草。楚王在渡江時所得到的,就是這種大萍草。

藏器曰:水萍有三種。大者曰蘋,葉圓,闊寸許。小萍子是溝渠間者。《本經》雲水萍,應是小者。

白話文:

所謂藏器,就是說水萍有三種:

  1. 大水萍叫做「蘋」,葉子圓形,寬約一寸。
  2. 小水萍長在溝渠中。 《本經》記載的水萍,應該是比較小的水萍。

頌曰:《爾雅》云:萍,蓱。其大者蘋。蘇恭言有三種:大者曰蘋,中者曰荇,小者即水上浮萍。今醫家鮮用大蘋,惟用浮萍。

白話文:

翻譯:關於萍草,爾雅記載:「萍草,指代蓱草,較大的萍草叫做蘋。」蘇恭說萍草有三個品種:較大的萍草叫做蘋,中等的萍草叫做荇,小的萍草就是水上的浮萍。現在的醫家很少使用蘋草,只使用浮萍。

時珍曰:本草所用水萍,乃小浮萍,非大蘋也。陶、蘇俱以大蘋注之,誤矣。萍之與蘋,音雖相近,字卻不同,形亦迥別,今釐正之,互見蘋下。浮萍處處池澤止水中甚多,季春始生。或云楊花所化。一葉經宿即生數葉。葉下有微須,即其根也。一種背面皆綠者。一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萍,入藥為良,七月採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本草綱目中所使用的「水萍」,指的都是小浮萍,而不是大蘋。陶弘景與蘇頌都使用大蘋來解釋水萍,這是錯誤的。萍和蘋,雖然發音相似,但字卻不同,形狀也完全不同。現在將它們分開來訂正,詳細的內容可以參閱蘋的條目。浮萍在處處池澤和靜水中生長非常多,在春季末端開始生長。有人說浮萍是柳絮變化而來的。一片浮萍經過一晚就會生出好幾片葉子。葉子的下面有細小的鬚,那些就是浮萍的根。有一種浮萍的正反面都是綠色的。有一種浮萍的正面是青色的,背面是紫紅色像血一樣的,叫做紫萍,可以用來入藥,在七月採收。

《淮南萬畢術》云:老血化為紫萍。恐自有此種,不盡然也。《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者,乃蒿屬。陸佃指為此萍,誤矣。

白話文:

《淮南萬畢術》中說:老血會化成紫萍。我擔心自有這種說法,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小雅》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中的「蘋」是蒿屬植物。陸佃認為是這種萍,是錯的。

【修治】時珍曰:紫背浮萍,七月採之,揀淨,以竹篩攤曬,下置水一盆映之,即易干也。

【氣味】辛,寒,無毒。《別錄》曰:酸。

白話文:

修治

李時珍說:紫背浮萍在七月採收,挑乾淨後,用竹篩攤開曬乾,底下放一盆水來反射陽光,這樣便容易曬乾了。

氣味

辛辣、涼性,無毒。《別錄》說:酸味。

【主治】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鬚發,止消渴。久服輕身(《本經》)下氣。以沐浴,生毛髮(《別錄》)。治熱毒、風熱、熱狂,熁腫毒、湯火傷、風疹(大明)。搗汁服,主水腫,利小便。為末,酒服方寸匕,治人中毒。為膏,敷面䵟(藏器)。主風濕麻痹,腳氣,打撲傷損,目赤翳膜,口舌生瘡,吐血衄血,癜風丹毒(時珍)。

白話文:

【主治】

發作急速的熱性皮膚發癢,消除水腫,能解酒,促進鬍鬚頭發生長,治癒糖尿病。長期服用能使身體更輕盈。(出自《本經》)降氣。用它洗澡沐浴,可生長汗毛。(出自《別錄》)治熱毒、風熱、熱狂、熱毒腫脹、意外燒燙傷、風疹(大明)。搗碎取汁服用,能治療水腫,利小便。研成粉末,以酒送服方寸大小的藥量,能解中毒。做成藥膏,塗抹於臉上的黑斑上。(藏器)主治風濕麻痺、腳氣 病、跌打損傷、眼睛紅赤,眼翳膜、口腔或舌頭生瘡、吐血、衄血、白斑、丹毒(時珍)。

【發明】震亨曰:浮萍發汗,勝於麻黃

白話文:

發明篇:震亨說:浮萍發汗,功效勝過麻黃。

頌曰:俗醫用治時行熱病,亦堪發汗,甚有功。其方用浮萍一兩(四月十五日採之),麻黃(去根節)、桂心,附子(炮裂,去臍皮)各半兩,四物搗細篩。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和滓熱服,汗出乃瘥。又治惡疾癘瘡遍身者,濃煮汁漬浴半日,多效,此方甚奇古也。

白話文:

讚嘆地說:民間醫生用來治療流行的熱病,也會讓病人發汗,很有效果。他們的藥方是用浮萍一兩(四月十五日採摘),麻黃(去掉根和節)、桂心、附子(炮製成裂口,去除臍皮)各半兩,四種藥物搗碎篩細。每次服一錢,加水一中碗,生薑半分,煎至六分,連渣一起趁熱服下,出汗後痊癒。又治療遍佈全身的惡瘡,濃煮浮萍汁,浸泡洗浴半天,效果顯著,這個方子非常古樸。

時珍曰:浮萍其性輕浮,入肺經,達皮膚,所以能發揚邪汗也。世傳宋時東京開河,掘得石碑,梵書大篆一詩,無能曉者。真人林靈素逐字辨譯,乃是治中風方,名去風丹也。《詩》云:天生靈草無根干,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泛梗青青飄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採時須在七月半。

白話文:

李時珍說:浮萍的性質輕浮,能入肺經,到達皮膚,所以能發散邪汗。世世代代相傳,在宋朝東京開河時,挖到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梵文和大篆的一首詩,沒人能理解。得道高僧林靈素逐字翻譯,原來是治療中風的藥方,叫做「去風丹」。《詩》中說:天生靈草沒有根和莖,不在山間也不在岸邊。起初因飛絮隨東風飄揚,梗莖在水面上飄浮泛青。仙人用它來消除沉重疾病,採摘時必須在七月十五。

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鐵鏷頭上也出汗。其法:以紫色浮萍曬乾為細末,煉蜜和丸彈子大。每服一粒,以豆淋酒化下。治左癱右瘓,三十六種風,偏正頭風,口眼喎斜,大風癩風,一切無名風及腳氣,並打撲傷折,及胎孕有傷。服過百粒,即為全人。

白話文:

凡有癱瘓及大風的疾病,一些小微風的疾病都不算在內。將豆淋酒溶解服下,即使鐵鑄的頭顱也會出汗。這種療法是用紫色的浮萍曬乾後磨成細末,用煉過的蜂蜜和成丸,丸子的大小要像彈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一粒,用豆淋酒溶解後服下。可以治療左半身癱瘓右半身麻痺的疾病,三十六種風疾,偏正頭風,口眼歪斜,大風癩風,一切無名風及腳氣,以及跌打撲傷骨折,及胎孕有損傷的疾病。服下超過一百粒後,就可以完全康復。

此方,後人易名紫萍一粒丹

【附方】舊七,新十八。

白話文:

【附帶方劑】舊方有七種,新方有十八種。

夾驚傷寒:紫背浮萍一錢,犀角屑半錢,釣藤鉤三七個,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連進三服,出汗為度。(《聖濟錄》)。

白話文:

夾驚傷寒:紫背浮萍一錢,犀角屑半錢,釣藤鉤三七個,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半錢的藥粉,用蜂蜜水調和,連續服用三劑,直到出汗為止。(《聖濟錄》)。

消渴飲水:日至一石者。浮萍搗汁服之。又方:用干浮萍、栝蔞根等分,為末,人乳汁和丸梧子大。空腹飲服二十丸。三年者,數日愈。(《千金方》)。

白話文:

消渴飲水:每天喝水量達到一石(約120斤)。用浮萍搗成汁服用。

另一種方法:將乾浮萍、栝蔞根等分,搗成細末,用人乳汁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服用20丸。如果患病時間已達三年,服用幾天後就會痊癒。(出自《千金方》)。

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浮萍日乾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翼》)。

水氣洪腫:小便不利。浮萍日乾為末。每服方寸匕,白湯下,日二服。(《聖惠方》)。

白話文:

水氣洪腫:小便不利。將浮萍用陽光曬乾後碾成粉末。每次取方寸匕分量的粉末,以溫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聖惠方》)。

水氣浮腫導致小便不利。將浮萍曬乾研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匙的粉末,用溫開水送服,每日服用兩次。(《聖惠方》)。

霍亂心煩:蘆根(炙)一兩半,水萍(焙)、人參枇杷葉(炙)各一兩。每服五錢,入薤白四寸,酒煎溫服。(《聖惠方》)。

白話文:

霍亂導致心煩:取蘆根(加熱烤乾)1.5 兩,水萍(烘焙乾燥),人參,枇杷葉(加熱烤乾)各 1 兩。每次取 5 錢藥材,放入 4 寸長的薤白,加入酒煎煮,溫熱服用。(出自《聖惠方》)。

吐血不止:紫背浮萍(焙)半兩,黃耆(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薑、蜜水調下。(《聖濟總錄》)。

白話文:

吐血不止:紫背浮萍(烘烤過)半兩,黃耆(烤過)二錢半,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薑、蜂蜜水送服。(出自《聖濟總錄》)

鼻衄不止:浮萍末,吹之。(《聖惠方》)

中水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即是。以浮萍日乾為末。飲服方寸匕良。(《千金方》)。

大腸脫肛:水聖散:用紫浮萍為末,干貼之。(危氏《得效方》)

白話文:

鼻衄不止

拿浮萍研磨成粉末,用氣吹進鼻腔。(《聖惠方》)

中水毒病

手腳冷到膝蓋或手肘,就是得了水毒病。將浮萍曬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方寸勺,效果很好。(《千金方》)

大腸脫肛

【水聖散】:將紫浮萍研磨成粉末,乾貼在脫肛處。(危氏《得效方》)

身上虛癢:浮萍末一錢,以黃芩一錢同四物湯煎湯調下。(《丹溪纂要》)。

白話文:

如果身上出現瘙癢症狀,可以將浮萍末一錢與黃芩一錢一起放入四物湯中煎煮,然後將湯汁調勻服用。(出自:《丹溪纂要》)。

風熱癮疹:浮萍(蒸過焙乾),牛蒡子(酒煮曬乾炒)各一兩,為末。每薄荷湯服一、二錢,日二次。(《古今錄驗》)。

白話文:

風熱癮疹:浮萍(蒸過焙乾),牛蒡子(酒煮曬乾炒)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用薄荷湯服用一、二錢,每天兩次。(出自《古今錄驗》)。

風熱丹毒:浮萍搗汁,遍塗之。(《子母秘錄》)。

白話文:

風熱丹毒:將浮萍搗爛取汁,塗抹於患處。

汗斑癜風:端午日收紫背浮萍曬乾。每以四兩煎水浴,並以萍擦之。或入漢防己二錢亦可。(《袖珍方》)

白話文:

汗斑癜風:在端午節那天採集紫背浮萍,曬乾。每次取四兩,煎水洗澡,並用浮萍擦拭患處。也可以在水中加入兩錢的漢防己。

少年面皰:《聖惠方》:用浮萍日挼盦之,並飲汁少許。《普濟方》:用紫背萍四兩,防己一兩,煎濃汁洗之。仍以萍於斑䵟上熱擦,日三、五次。物雖微末,其功甚大,不可小看。(《普濟方》)。

白話文:

青少年痘痘: 《聖惠方》:使用浮萍,每天搓揉並敷在臉上,同時喝少量的浮萍汁。《普濟方》:使用紫背萍四兩,防己一兩,煎煮成濃汁來清洗痘痘。另外,把浮萍放在痘痘上熱敷,每天三到五次。雖然這些方法看起來不起眼,但效果很大,不可小看。(《普濟方》)

粉滓面䵟:溝渠小萍為末。日敷之。(《聖惠方》)。

白話文:

用粉面和浮萍末混合。每天敷用。(出自《聖惠方》)

大風癘疾:浮萍草三月採,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為末,不得見日。每服三錢,食前溫酒下。常持觀音聖號。忌豬、魚、雞、蒜。又方:七月七日,取紫背浮萍(日乾為末)半升,入好消風散五兩。每服五錢,水煎頻飲,仍以煎湯洗浴之。(《十便良方》)。

白話文:

大風癘疾:

  1. 取三月採摘的浮萍草,清洗三到五次後,浸泡三到五天。

  2. 將浸泡好的浮萍草曬乾,研磨成粉末,注意不能見太陽。

  3. 每次服用三錢,在飯前用溫酒送服。

  4. 經常念誦觀音聖號。

  5. 忌食豬肉、魚、雞肉、蒜。

另一種方法:

  1. 在七月初七這天,採摘紫背浮萍(曬乾後磨成粉末),取半升。

  2. 將浮萍粉末與五兩好的消風散混合。

  3. 每次服用五錢,用清水煎煮後頻頻飲用,並用煎煮後的湯汁洗澡。(《十便良方》)

癍瘡入目:浮萍陰乾為末,以生羊子肝半個,同水半盞煮熟,搗爛絞汁,調末服。甚者,不過一服;已傷者,十服見效。(危氏《得效方》)。

白話文:

胬瘡進入眼睛內:將浮萍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再以半個生羊肝以及半碗水煮熟,搗碎後絞取汁液,將浮萍粉末加入攪拌均勻飲服。症狀較輕的,服一劑即可痊癒;病情較重的,服用十劑即可見效。(出自危氏《得效方》)。

弩肉攀睛:青萍少許,研爛,入片腦少許,貼眼上效。(危氏《得效方》)。

毒腫初起:水中萍子草,搗敷之。(《肘後方》)。

發背初起,腫焮赤熱。浮萍搗和雞子清貼之。(《聖惠方》)。

楊梅瘡癬:水萍煎汁,浸洗半日。數日一作。(《集簡方》)。

燒煙去蚊:五月取浮萍陰乾用之。(孫真人方)

白話文:

弩肉攀睛

青萍草少量,磨成泥,加入少許片腦,貼於眼上即可見效。(危氏《得效方》)

毒腫初起

將水中萍子草搗碎,敷於患處。(《肘後方》)

發背初起

發背病初發,腫脹發紅發熱,將浮萍搗碎與雞子清混合,敷貼於患處。(《聖惠方》)

楊梅瘡癬

將水萍煮成汁液,浸泡患處半日,數日後重複操作。(《集簡方》)

燒煙去蚊

於五月採集浮萍,陰乾後使用。(孫真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