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九卷 (7)

1.

(《別錄》下品)

【釋名】茭草(《說文》)、蔣草。

白話文:

【別名】苦草(《說文》)、蔣草。

時珍曰:按:許氏《說文》:菰本作苽,從瓜諧聲也。有米謂之凋菰,已見谷部菰米下。江南人呼菰為茭,以其根交結也。蔣義未詳。

白話文:

李時珍說:翻查許慎的《說文》:菰這個字,本字應該是苽,是從「瓜」的部首,再依據「諧聲」原則造字而成的。裡面有米粒的菰,叫做凋菰,在谷部菰米的條目中已經提到過了。江南人把菰叫做茭,因為它的根部互相交結在一起。蔣義的說法我不太清楚。

【集解】保升曰:菰根生水中,葉如蔗、荻,久則根盤而厚。夏月生菌堪啖,名菰菜。三年者,中心生白苔如藕狀,似小兒臂而白軟,中有黑脈,堪啖者,名菰首也。

藏器曰:菰首小者,擘之內有黑灰如墨者,名烏郁,人亦食之。晉張翰思吳中蓴、菰,即此也。

白話文:

【集解】保升說:菰根生長在水中,葉子像甘蔗、荻草,久了根就會變大變厚。夏季生長出來的菌類可食用,叫做菰菜。生長三年的菰根,中心會生出白色苔狀物,形狀像蓮藕,像小孩子的胳膊一樣柔軟,裡面有黑色的脈絡,可食用的部分叫做菰首。

五臟六腑中,菰的長得像米粒,剖開後裡面像墨一樣黑黑的,稱為「烏鬱」,人們也拿來食用。晉朝人張翰懷念故鄉的蓴菜和菰,指的就是這個。

頌曰:菰根,江湖陂澤中皆有之。生水中,葉如蒲、葦輩,刈以秣馬甚肥。春末生白茅如筍,即菰菜也,又謂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其中心如小兒臂者,名菰手。作菰首者,非矣。《爾雅》云:出隧,蘧蔬。注云:生菰草中,狀似土菌,江東人啖之,甜滑。即此也。故南方人至今謂菌為菰,亦緣此義。

白話文:

讚頌說:菰根,在江湖陂澤中都有。生長在水中,葉子像蒲草、葦草一類,割下來餵馬非常肥壯。春末長出白色的嫩芽,像竹筍一樣,這就是菰菜,又叫茭白,生吃熟吃都可以,味道甜美。菰菜的中心像小孩子的胳膊一樣粗,叫做菰手。說菰菜能做成菰首,那是不對的。《爾雅》中說:出隧,蘧蔬。注釋中說:生長在菰草叢中,形狀像土菌,江東人吃它,味道甜美滑順。說的正是菰菜。所以南方人至今把菌類叫做菰,也是這個緣故。

其根亦如蘆根,冷利更甚。二浙下澤處,菰草最多。其根相結而生,久則並土浮於水上,彼人謂之菰葑。刈去其葉,便可耕蒔,又名葑田。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草。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歲飢,人以當糧。

白話文:

它的根也像蘆葦根,但更加清涼利濕。在浙江和江蘇的低窪地帶,菰草最多。菰草的根相互纏繞著生長,時間久了,根與泥土一起浮在水面上,當地人把它叫做菰葑。刈去菰葑的葉子,就可以耕種了,又叫做葑田。菰葑的苗有莖稈的,叫做菰蔣草。到了秋天結實,就是雕胡米。遇到饑荒年景,人們用它來充當糧食。

宗奭曰:菰乃蒲類。河朔邊人,止以飼馬作薦。八月開花如葦。結青子,合粟為粥食,甚濟飢。杜甫所謂「波漂菰米沉云黑」者,是也。

白話文:

宗奭說:菰是蒲類植物。黃河以北靠近長城的邊疆居民,只用菰來飼養馬匹、鋪墊坐席。菰在八月開花,花朵像蘆葦。它結出的青色果實,可以和稻米混合成粥食用,可以有效地解決飢餓問題。杜甫所說的「波漂菰米沉雲黑」,就是指菰米。

菰筍

一名茭筍(《日用》)、茭白(《圖經》)、菰菜(同)。

【氣味】甘,冷,滑,無毒。

詵曰:滑中,不可多食。

頌曰:菰之種類皆極冷,不可過食,甚不益人,惟服金石人相宜耳。

白話文:

  • 別名:茭筍(《日用本草》)、茭白(《圖經本草》)、菰菜(另名)
  • 【性味歸經】甘味,寒涼,性質滑利,無毒。
  • 【註解】小品:「性質滑利,不可多食。」
  • 【頌】菰的各種種類都很寒涼,不可過度食用,對身體沒有好處,只有服食金石藥物的病人適合食用。

【主治】利五臟邪氣,酒齇面赤,白癩癧瘍,目赤。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孟詵)。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雜鯽魚為羹食,開胃口,解酒毒,壓丹石毒發(藏器)。

白話文:

【主治】治療五臟邪氣、喝酒後臉紅、白癜風、瘡瘍、眼睛發紅。熱毒風氣引起的卒心痛,可以用鹽和醋煮熟後食用(出自孟詵)。消除煩躁和熱氣、止渴、消除眼睛黃疸、利大小便、止熱痢。鯽魚雜魚用來做湯喝,可以開胃、解酒毒、抑制丹石毒的發作(出自藏器)。

菰手,

一名菰菜(《日用》)、茭白(《通志》)、茭粑(俗名)、蘧蔬(音氍㲣)。

【氣味】甘,冷,滑,無毒。大明曰:微毒。

白話文:

菰手

別稱:菰菜(《日用本草》)、茭白(《通志》)、茭粑(俗名)、蘧蔬(讀音:氍㲣)

【性味】甘、冷、滑,無毒。大明(李時珍)說:微毒。

詵曰:性滑,發冷氣,令人下焦寒,傷陽道。禁蜜食,發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

白話文:

【回答】:這段文字表示: 「詵」說,這種藥物性質滑膩,會導致體內發冷,使下部的部位變得寒冷,對陽道造成傷害。應避免食用蜂蜜類食物,以免引發舊疾。服用巴豆的人則不能食用。

「詵」認為,這種藥物有滑膩的特性,會讓身體感到寒冷,影響下部的功能,對男性性功能有所損傷。因此,不適合食用如蜂蜜等黏稠甜食,以免觸發長期未愈的疾病。對於使用巴豆治療的人來說,務必避免食用任何食品。

【主治】心胸中浮熱風氣,滋人齒(孟詵)。煮食,止渴及小兒水痢(藏器)。

菰根,

【氣味】甘,大寒,無毒。

頌曰:菰根亦如蘆根,冷利更甚。

白話文:

**主治:**治療心中充滿浮熱之氣,能滋養牙齒(孟詵)。煮食後,能止渴並治療小兒水瀉(藏器)。

菰根:

**氣味:**甘味,大寒,無毒。

頌詞中說:菰根與蘆根相似,但其寒涼性質更勝一籌。

【主治】腸胃痼熱,消渴,止小便利。搗汁飲之(《別錄》)。燒灰,和雞子白,塗火燒瘡(藏器)。

白話文:

**【主治】**腸胃積熱已久、消渴症、止小便不利。將藥搗汁飲服(《別錄》)。將藥燒成灰,和蛋清混合,塗抹於火燒傷的瘡口處(《藏器》)。

【附方】舊二。

小兒風瘡:久不愈者。用菰蔣節燒研,敷之。(《子母秘錄》)。

毒蛇傷齧:菰蔣草根燒灰,敷之。(《廣濟方》)。

葉,

【主治】利五臟(大明)。

菰米,見谷部。

白話文:

附方

舊方二

**小兒風瘡:**久治不癒的可以使用菰蔣節燒成灰敷上。(出自《子母祕錄》)

**毒蛇傷口:**菰蔣草的根部燒成灰敷上。(出自《廣濟方》)

菰蔣葉:

**主治:**滋補五臟(出自《大明》)

**菰米:**詳見穀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