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九卷 (6)
草部第十九卷 (6)
1. 蒲黃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石斛 生武陵石室中,葉似蘭而闊厚,長四五尺,根如釵頭,肥白,莖圓,節稍節,花紫紅,實如粟,五月採。
石斛生長在武陵的石洞中,葉子像蘭花但較寬厚,長約四五尺,根部像釵頭,肥厚潔白,莖圓,節間長短不一,花朵紫紅色,果實像小米,在五月採收。
【修治】斆曰:凡使勿用松黃並黃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跙及吐人。真蒲黃鬚隔三重紙焙令色黃,蒸半日,卻再焙乾用之妙。
大明曰:破血消腫者,生用之;補血止血者,須炒用。
【氣味】甘,平,無毒。
白話文:
修製:斆說:凡是製成藥物不要用松黃和黃蒿。這兩種東西很相似,只是味道不同,而且會讓人嘔吐。真正的蒲黃應該用三層紙隔著焙製,讓顏色變成黃色,然後用蒸氣蒸半天,再焙乾,這樣用纔好。
破血消腫時,使用生大明;補血止血時,則必須炒用。
【氣味】甘甜,溫和,無毒。
【主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神仙(《本經》)。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瀉血,利水道,通經脈,止女子崩中(甄權)。婦人帶下,月候不勻,血氣心腹痛,妊婦下血墜胎,血運血症,兒枕急痛,顛撲血悶,排膿,瘡癤遊風腫毒,下乳汁,止泄精(大明)。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時珍)。
【發明】弘景曰:蒲黃,即蒲釐花上黃粉也。甚療血。《仙經》亦用之。
白話文:
【主治功效】:治療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延年益壽(《本經》)。治療痢疾出血、鼻衄吐血、尿血瀉血、利尿通便、通經絡、止女子崩中(甄權)。治療婦女帶下、月經不調、血氣心腹痛、妊婦下血墜胎、血運血癥、小兒枕急痛、跌撲血悶、排膿、瘡癤漫遊風腫毒、催乳汁、止泄精(大明)。涼血活血,止心腹諸痛(時珍)。
發明:弘景說:蒲黃,就是蒲釐花(蒲公英)的花朵上黃色的花粉。它可以很好地治療血癥。《仙經》裡也使用它。
宗奭曰:汴人初得,羅去滓,以水調為膏,擘為塊。人多食之,以解心臟虛熱,小兒尤嗜之。過月則燥,色味皆淡,須蜜水和。不可多食,令人自利,極能虛人。
白話文:
宗奭說:北宋汴京的洛陽牡丹初春時收成,用篩子清除雜質,加入水製成膏狀,切成塊。人們常常食用它來解除心臟虛熱,兒童尤其喜歡它。超過一個月則會變得乾燥,味道都變淡了,需要加入蜜水和勻。不可多吃它,會使人自然腹瀉,非常容易使人虛弱。
時珍曰:蒲黃,手足厥陰血分藥也,故能治血治痛。生則能行,熟則能止。與五靈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諸痛,詳見禽部寒號蟲下。按許叔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脹滿口,不能出聲。一老叟教以蒲黃頻摻,比曉乃愈。又《芝隱方》云:宋度宗欲賞花,一夜忽舌腫滿口。
白話文:
李時珍說:蒲黃是手足厥陰血分藥,所以能夠治療血病和疼痛。生的蒲黃有行氣、活血的作用;熟的蒲黃則能止血。它與五靈脂一起使用,可以治療一切心腹疼痛,詳見禽部寒號蟲條。
據許叔微的《本事方》記載:有一位士人的妻子,舌頭突然腫滿了整個嘴巴,無法發出聲音。一位老翁教她用蒲黃頻繁地摻入,到天亮就治癒了。
又《芝隱方》記載:宋度宗想賞花,一夜之間舌頭突然腫滿了整個嘴巴。
蔡御醫用蒲黃、乾薑末等分,干搽而愈。據此二說,則蒲黃之涼血活血可證矣。蓋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陰相火乃心之臣使,得乾薑是陰陽相濟也。
白話文:
蔡御醫使用蒲黃、乾薑末等分的藥粉,塗抹在患者身上治癒了疾病。根據這兩則記載,蒲黃具有涼血、活血的功效是可以證明的。因為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而手厥陰相火是心臟的臣子和使者,使用乾薑就是陰陽相濟的道理。
【附方】舊十四,新十一。
舌脹滿口:方見上。
重舌生瘡:蒲黃末,敷之。不過三上瘥。(《千金方》)
白話文:
【附方】過去共有十四個,現在剩下十一個。
舌頭腫脹脹滿口腔:方劑請見前文。
舌頭腫脹長瘡:蒲黃磨成粉末,敷於患處。最多敷三次即可痊癒。(《千金方》)
肺熱衄血:蒲黃、青黛各一錢,新汲水服之。或去青黛,入油發灰等分,生地黃汁調下。(《簡便單方》)
吐血唾血:蒲黃末二兩,每日溫酒或冷水服三錢妙。(《簡要濟眾方》)
白話文:
肺熱導致的鼻子出血:蒲黃、青黛各一錢,用新汲取的水送服。或者不加青黛,加入油發灰等分,用生地黃汁調和後服用。(《簡便單方》)
吐血、唾血:蒲黃研磨成粉末兩兩,每日用溫酒或冷水送服三錢, 效果很好。(《簡要濟眾方》)
幼兒吐血:蒲黃末,每服半錢,生地黃汁調下,量兒大小加減。或入發灰等分。(《同上》)。
白話文:
幼兒吐血:用蒲黃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生地黃汁調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用量。或者加入發灰等分。(《同上》)
小便出血:方同上。
小便轉胞:以布包蒲黃裹腰腎,令頭致地,數次取通。(《肘後方》)。
金瘡出血悶絕:蒲黃半兩,熱酒灌下。(危氏方)
瘀血內漏:蒲黃末二兩,每服方寸匕,水調下,服盡止。(《肘後方》)。
腸痔出血:蒲黃末方寸匕,水服之,日三服。(《肘後方》)。
鼠奶痔瘡:蒲黃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塞上方》)。
脫肛不收:蒲黃,和豬脂敷,日三、五度。(《子母秘錄》)。
胎動欲產:日月未足者蒲黃二錢,井華水服。(《同上》)。
白話文:
小便出血:按照上方的治療方法。
腎氣下陷脫出:用布包裹蒲黃敷在腰腎處,讓頭部朝下,數次後症狀可緩解。(出自《肘後方》)。
金瘡出血導致昏迷:蒲黃半兩,用熱酒送服。(出自危氏方)
瘀血內漏:蒲黃末二兩,每次服方寸匕(約0.5克),用水調和服下,服用完畢後症狀即止。(出自《肘後方》)。
腸痔出血:蒲黃末方寸匕,用水服下,每日三次。(出自《肘後方》)。
鼠乳痔瘡:蒲黃末,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出自《塞上方》)。
脫肛不收:蒲黃與豬脂混合敷在脫肛處,每日敷三到五次。(出自《子母祕錄》)。
胎動欲產,妊娠月份不足:蒲黃二錢,用井華水送服。(出自《同上》)。
產婦催生:蒲黃、地龍(洗焙)、陳橘皮等分,為末,另收。臨時各抄一錢,新汲水調服,立產。此常親用甚妙。(唐慎微方)。
白話文:
催生藥方:蒲黃、地龍(洗焙過)、陳橘皮,各取等量,研磨成細末,另行收藏。使用時,臨時各取一錢,以新汲取的井水調服之,立即可催生生產。此方為唐慎微親自使用過,非常靈驗有效。
胞衣不下:蒲黃二錢。井水服之。(《集驗方》)。
產後下血,羸瘦迨死。蒲黃二兩,水二升,煎八合,頓服。(《產寶方》)。
產後血瘀:蒲黃三兩。水三升,煎一升,頓服。(《梅師方》)。
兒枕血瘕:蒲黃三錢。米飲服。(《產寶》)。
產後煩悶:蒲黃方寸匕,東流水服,極良。(《產寶》)。
墜傷撲損:瘀血在內,煩悶者。蒲黃末,空心溫酒服三錢。(《塞上方》)。
白話文:
胞衣不下:蒲黃二錢,用井水送服。(《集驗方》)
產後下血,羸瘦迨死:蒲黃二兩,水二升,煎煮到八合,一次性服用。(《產寶方》)
產後血瘀:蒲黃三兩,水三升,煎煮到一升,一次性服用。(《梅師方》)
兒枕血瘕:蒲黃三錢,用米湯送服。(《產寶》)
產後煩悶:蒲黃一小匙,用流動的東流水送服,效果極佳。(《產寶》)
墜傷撲損:瘀血在內,心煩者。蒲黃研成細末,空腹用溫酒送服三錢。(《塞上方》)
關節疼痛:蒲黃八兩,熟附子一兩。為末。每服一錢,涼水下,日一。(《肘後方》)。
陰下濕癢:蒲黃末,敷三、四度瘥。(《千金方》)。
聤耳出膿:蒲黃末,摻之。(《聖惠》)。
白話文:
關節疼痛:蒲黃八兩,熟附子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涼水送服,每天一次。(《肘後方》)。
**陰道濕癢:**蒲黃粉末,敷抹三、四次即可痊癒。(出自《千金方》)。
**耳道流膿:**蒲黃粉末,撒入耳道。(出自《聖惠方》)。
口耳大衄:蒲黃、阿膠(炙)各半兩。每用二錢,水一盞,生地黃汁一合,煎至六分,溫服。急以帛系兩乳,止乃已。(《聖惠方》)。
白話文:
口鼻大量出血:蒲黃、阿膠(炙過)各半兩。每次用二錢藥,加水一碗,生地黃汁一合,煎煮至六分,溫服。緊急用絲巾緊縛兩乳,等到出血停止再解開。(《聖惠方》)。
耳中出血:蒲黃炒黑研末,摻入。(《簡便方》)。
滓大明曰:蒲黃中篩出赤滓,名曰蒲萼也。
【主治】炒用澀腸,止瀉血、血痢,妙(大明)。
白話文:
耳中出血:蒲黃炒黑後研成細末,摻入(《簡便方》)。
古文注釋:
滓大明曰:蒲黃中篩出的紅色殘渣,稱為蒲萼。
主治:
炒用蒲黃有澀腸止瀉的作用,可治療血痢等出血性腹瀉(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