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一卷 (5)
石部第十一卷 (5)
1. 食鹽
塵物眯目:以少鹽並豉置水中,視之立出。(孫真人方)
酒皶赤鼻:白鹽常擦之,妙。(《直指方》)
口鼻急疳,蝕爛腐臭:斗子鹽、白麵等分。為末。每以吹之。(《普濟方》)
面上惡瘡五色者:鹽湯浸綿拓瘡上,五、六度即瘥。(《藥性論》)
體如蟲行,風熱也:鹽一斗,水一石,煎湯浴之,三、四次。亦療一切風氣。(《外臺秘要》)
瘡癬痛癢初生者:嚼鹽頻擦之,妙。(《千金翼》)
手足心毒,風氣毒腫:鹽末、椒末等分。酢和,敷之,立瘥。(《肘後方》)
手足疣目:鹽敷上,以舌舐之。不過三度,瘥。(《肘後方》)
熱病生䘌,下部有瘡:熬鹽綿裹熨之,不過三次瘥。(《梅師方》)
一切漏瘡:故布裹鹽,燒赤為末。每服一錢。(《外臺秘要》)
臁瘡經年:鹽中黑泥,曬研搽之。(《永類方》)
蠷螋尿瘡:鹽湯浸綿,拓瘡上。(《食療本草》)
蜈蚣咬人:嚼鹽塗之,或鹽湯浸之,妙。(《梅師方》)
蚯蚓咬毒,形如大風,眉鬢皆落:惟濃煎鹽湯,浸身數遍即愈。浙西軍將張韶病此,每夕蚯蚓鳴於體,一僧用此方而安。蚓,畏鹽也。(《經驗方》)
蜂蠆叮螫:嚼鹽塗之。(《千金方》)
解黃蠅毒:烏蒙山峽多小黃蠅,生毒蛇鱗中,齧人初無所覺,漸癢為瘡。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鹽少許,即不為瘡。(《方輿勝覽》)
毒蛇傷螫:嚼鹽塗之,灸三壯,仍嚼鹽塗之。(徐伯玉方)
蝨出怪病,臨臥渾身蝨出,約至五升,隨至血肉俱壞,每宿漸多,痛癢不可言狀,惟吃水,臥床晝夜號哭,舌尖出血不止,身齒俱黑,唇動鼻開。但飲鹽醋湯十數日,即安。(夏子益《奇疾方》)
解狼毒毒:鹽汁飲之。(《千金方》)
藥箭毒氣:鹽貼瘡上,灸三十壯,良。(《集驗方》)
救溺水死:以大凳臥之,後足放高,用鹽擦臍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救急方》)
潰癰作癢:以鹽摩其四圍,即止。(《外科精義》)
白話文:
食鹽
眼睛裡有灰塵:用少許鹽和豆豉放在水中,灰塵就會立刻出來。(孫真人方)
酒糟鼻:經常用白鹽擦拭,效果很好。(《直指方》)
口鼻潰爛,腐臭:將等量的豆豉鹽和白麵磨成粉末,每次用粉末吹入患處。(《普濟方》)
臉上長有五顏六色的惡瘡:用鹽水浸濕棉花,敷在瘡瘍上,敷五、六次就會痊癒。(《藥性論》)
全身皮膚像蟲子爬一樣,這是風熱引起的:用一斗鹽,一石水煎湯洗澡,洗三、四次。也能治療各種風疾。(《外臺秘要》)
瘡癬剛開始痛癢:嚼鹽頻繁擦拭,效果很好。(《千金翼》)
手腳心中毒,風氣引起的腫脹:將鹽末和胡椒粉末等量混合,用醋調和,敷在患處,立刻就能痊癒。(《肘後方》)
手腳長疣:用鹽敷在上面,用舌頭舔舐。三次以內就能痊癒。(《肘後方》)
熱病引起發疹,下體長瘡:用熬過的鹽包裹棉花,熨燙患處,三次以內就能痊癒。(《梅師方》)
各種漏瘡:用舊布包裹鹽,燒紅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外臺秘要》)
多年不癒的臁瘡:用鹽中的黑泥曬乾研磨,塗抹患處。(《永類方》)
蠷螋(一種昆蟲)引起的尿瘡:用鹽水浸濕棉花,敷在瘡瘍上。(《食療本草》)
蜈蚣咬傷:嚼鹽塗抹,或者用鹽水浸泡,效果很好。(《梅師方》)
蚯蚓咬傷中毒,症狀像大風,眉毛鬍鬚都脫落:只用濃鹽水浸泡身體幾次就能痊癒。浙江西部的將軍張韶曾患此病,每天晚上蚯蚓在他身上鳴叫,一位僧人用此方治好了他。蚯蚓怕鹽。(《經驗方》)
蜂、蠍叮咬:嚼鹽塗抹。(《千金方》)
治療黃蠅毒:烏蒙山峽谷有很多小黃蠅,生長在毒蛇鱗片中,叮咬人時最初沒有感覺,漸漸發癢長瘡。不要搔抓,只用冷水沖洗,擦一點鹽,就不會長瘡。(《方輿勝覽》)
毒蛇咬傷:嚼鹽塗抹,灸三壯,再嚼鹽塗抹。(徐伯玉方)
患有蝨子引起的怪病,睡覺時全身爬滿蝨子,約有五升之多,皮膚和肉都爛了,每晚蝨子越來越多,痛癢難忍,只能喝水,躺在床上晝夜哭叫,舌尖不停出血,身體和牙齒都變黑,嘴唇動,鼻子張開。只喝鹽醋水十幾天,就痊癒了。(夏子益《奇疾方》)
治療狼毒中毒:喝鹽水。(《千金方》)
藥箭中毒:將鹽敷在患處,灸三十壯,效果很好。(《集驗方》)
救治溺水者:讓溺水者仰臥在大凳子上,把腳抬高,用鹽擦拭肚臍,等水自然流出來,絕對不要把水倒出來。(《救急方》)
潰瘍化膿並瘙癢:用鹽摩擦患處四周,就能止癢。(《外科精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