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34)
草部第十八卷 (34)
1. 赤地利
(《唐本草》),
【校正】併入《拾遺》五毒草。
白話文:
【校正】收錄於《拾遺》中的五毒草。
【釋名】赤薜荔(《綱目》)、五毒草(《拾遺》)、五蕺(《拾遺》)、蛇䒽(《拾遺》)、山蕎麥(《圖經》)。
時珍曰:並未詳。
白話文:
【釋名】
-
赤薜荔:《本草綱目》
-
五毒草:《拾遺》
-
五蕺:《拾遺》
-
蛇䒽:《拾遺》
-
山蕎麥:《圖經》
李時珍說:未曾詳細說明。
【集解】恭曰:所在山谷有之。蔓生,葉似蘿藦。根皮赤黑,肉黃赤。二月、八月採根,日乾。
白話文:
恭仲景說:何首烏生長在山谷中,蔓生植物,葉子像蘿藦。根皮是紫紅色,肉黃色帶紅。二月和八月採收根部,曬乾。
頌曰:云所在皆有,今惟華山有之。春夏生苗,作蔓繞草木上,莖赤。葉青,似蕎麥葉。七月開白花,亦如蕎麥。結子青色。根若菝葜,皮紫赤,肉黃赤,八月採根,曬乾收。
白話文:
頌曰:這種植物到處都有,現在惟獨華山有。春秋天長出苗,沿着草木生長,莖是紅色的。葉子是青色的,像蕎麥葉。七月開白花,也像蕎麥花。結的果實是青色的。根像菝葜,皮是紫紅色,肉是黃紅色,八月採收根,曬乾儲存。
藏器曰:五毒草生江東平地。花葉並如蕎麥。根緊硬似狗脊。亦名蛇䒽,名同物異。
白話文:
藏器說:五毒草生長在江東平地。花葉都像蕎麥。根緊硬好像狗脊。又稱作蛇,名稱相同但內容不同。
時珍曰:五毒草,即赤地利,今併為一。
根
【修治】斅曰:凡採得細銼,用藍葉並根,同入生絹袋盛之,蒸一伏時,去藍,曬用。
【氣味】苦,平,無毒。
藏器曰:酸,平。伏丹砂。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五毒草,就是赤地利,現在把它們歸為一類。
根
**修治方法:**斅氏說:凡是採得的細細銼碎,用藍葉連根部,一起裝入生絹袋裡,蒸上一個伏天,取出藍葉,晾曬後使用。
**氣味:**苦,平性,無毒。
藏器氏說:酸性,平性。能抑制丹砂。
【主治】赤白冷熱諸痢,斷血破血,帶下赤白,生肌肉(《唐本》)。主癰疽惡瘡毒腫,赤白遊疹,蟲蠶蛇犬咬,並醋摩敷之,亦搗莖葉敷之。恐毒入腹,煮汁飲(藏器)。
白話文:
【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紅白痢疾,用於治療血痢、腸出血、白帶異常及生肌長肉(《唐本》)。主治癤腫、惡瘡、毒瘡腫痛、紅白遊疹、蟲蟲蛇犬咬傷,用醋研磨塗敷患處,搗碎莖葉敷在患處,防止毒素進入腹中,可以煮汁服用(藏器)。
【發明】時珍曰:唐張文仲《備急方》,治青赤黃白等痢,鹿茸丸方中用之。則其功長於涼血解毒,可知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唐朝的張文仲在《備急方》中,治療青色、紅色、黃色和白色等痢疾,都使用了鹿茸丸方。由此可知,鹿茸丸具有很好的涼血解毒的功效。
【附方】舊二。小兒熱瘡,身面皆有,如火燒者:赤地利末,粉之。(外臺)火瘡滅瘢:赤地利末,油調塗。(《聖惠》)
白話文:
【附方】另附上兩個小兒熱瘡的治療方法:
1、小兒身上臉上都有熱瘡,像被火燒一樣:用赤地利末研成粉末,塗在瘡上。(出自《外臺祕要》)
2、火瘡引起的疤痕:用赤地利末研成粉末,用油調和後塗抹在疤痕上。(出自《聖惠方》)
2. 紫葛
(《唐本草》)
【集解】恭曰:生山谷中。苗似葡萄,長丈許。根紫色,大者徑二、三寸。
保升曰:所在皆有,今出雍州。葉似蘡薁。其根、皮、肉俱紫色。三、八月採根皮,日乾。
大明曰:紫葛有二種,此是藤生者。
頌曰:今惟江寧府及台州有之。春生冬枯,似葡萄而紫色。
根皮
【氣味】甘、苦,寒,無毒。
大明曰:苦、滑,冷。燒灰,制硝石。
白話文:
集解 恭氏說:紫葛生長在山谷中,它的苗像葡萄,長約一丈。根呈紫色,大的直徑可達二、三寸。
保升說:紫葛在很多地方都有,現在出產在雍州。它的葉子像蘡薁。它的根、皮、肉都呈紫色。在三、八月採收根皮,曬乾。
大明說:紫葛有兩種,這是藤生的一種。
頌氏說:現在只有江寧府和台州纔有紫葛。春天萌發,冬天枯萎,像葡萄一樣,但呈紫色。
根皮
氣味 甘、苦,寒,無毒。
大明說:苦、滑,性冷。燒成灰後,可以製硝石。
【主治】癰腫惡瘡,搗末醋和封之(蘇恭)。主癱緩攣急,並熱毒風,通小腸(大明)。生肌散血(時珍)。
白話文:
【主治】癰疽惡瘡,搗碎成末,加入醋一起封貼(蘇恭)。主治癱瘓緩和攣急,以及熱毒風,通小腸(大明)。生長新肌肉,散血(時珍)。
【附方】舊二。
產後煩渴,血氣上衝也:紫葛三兩。水二升,煎一升,去滓呷之。
金瘡傷損,生肌破血:用紫葛二兩。順流水三盞,煎一盞半,分三服。酒煎亦妙。(並《經驗方》)
白話文:
【附方】
產後煩渴,血氣上衝:
- 紫葛三兩。
- 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去渣飲服。
金瘡傷損,生肌破血:
- 紫葛二兩。
- 順流水三盞,煎煮至一盞半,分三次服用。
- 以酒煎煮亦佳。(見《經驗方》)
3. 烏蘞莓
(《唐本草》)
白話文:
《唐本草》
藥名: 附子
藥性: 溫,有毒。
功能主治: 主寒熱邪氣,風濕痺痛,嘔逆反胃,中風癱瘓,厥冷虛脫,回陽救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5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藥有毒性,須按醫囑服用。
其他: 附子外形如鼠,故又名為「鼠婦」。
【釋名】五葉莓(弘景)、蘢草(保升)、拔(《爾雅》)、蘢葛(同)、赤葛(《綱目》)、五爪龍(同)、赤潑藤。
白話文:
【釋名】
五葉莓(弘景):弘景將其命名為「五葉莓」。
蘢草(保升):保升將其命名為「蘢草」。
拔(《爾雅》):在《爾雅》一書中,將其命名為「拔」。
蘢葛(同):它的別名與「蘢草」相同。
赤葛(《綱目》):在《綱目》一書中,將其命名為「赤葛」。
五爪龍(同):它的別名與「赤葛」相同。
赤潑藤:它的別名為「赤潑藤」。
時珍曰:五葉如白蘞,故曰烏蘞,俗名五爪龍。江東呼龍尾,亦曰虎葛。曰龍、曰葛,並取蔓形。赤潑與赤葛及拔音相近。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五片葉子像白蘞,所以叫烏蘞,俗名五爪龍。江東人叫它龍尾,也叫虎葛。說它是龍,說它是葛,都是取它的蔓的形狀。赤潑、赤葛和拔音相近。
【集解】弘景曰:五葉莓生籬牆間,作藤。搗根敷癰癤有效。
恭曰:蔓生平澤,葉似白蘞,四月、五月採之。
保升曰:莖端五葉,開花青白色,所在有之,夏採苗用。
白話文:
集解
陶弘景說:五葉莓生長在籬笆和牆的邊緣,是一種藤蔓植物。搗碎其根部,敷在癰瘡上,有治療效果。
恭
李恭說:五葉莓生長在平坦的沼澤地,葉子像白蘞,在四月、五月採收。
保升
蘇保升說:五葉莓的莖端長有五片葉子,花朵呈青白色,各地都有分佈,在夏天採收嫩苗用作藥材。
時珍曰:塍塹間甚多。其藤柔而有稜,一枝一須,凡五葉。葉長而光,有疏齒,面青背淡。七、八月結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粟,黃色四出。結實大如龍葵子,生青熟紫,內有細子。其根白色,大者如指,長一、二尺,搗之多涎滑。傅滋《醫學集成》謂即紫葛,楊起《簡便方》謂即老鴉眼睛草,《斗門方》謂即何首烏,並誤矣。
【氣味】酸、苦,寒,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田埂、溝渠邊很多。藤柔軟,有稜角,一直一根須。每根藤總共有五片葉子。葉子又長又光亮,葉緣有稀疏的齒,葉面青色,葉背淡青色。每年七、八月開出成簇的花苞,青白色。花像粟米那麼小,黃色,呈四瓣。花後結果,果實像龍葵子那麼大,未成熟時為青色,成熟後為紫色,果實裡面有細小的種子。根是白色的,大的像手指,長一、二尺,搗碎成汁後非常粘滑。傅滋的《醫學集成》中說,這是一種紫葛。楊起的《簡便方》中說,這是一種老鴉眼睛草。《鬥門方》中說,這是一種何首烏。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
**氣味:**酸、苦 **性味:**寒 **毒性:**無毒
【主治】癰癤瘡腫蟲咬,搗根敷之(弘景)。風毒熱腫遊丹,搗敷並飲汁(恭)。涼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癤腫,神效(時珍)。
白話文:
【主治】癰疽瘡腫、蟲咬,搗碎根部敷在患處(弘景)。風毒熱腫、遊丹,搗碎敷在患處並喝其汁液(恭)。涼血解毒,利尿。搗碎根部加入酒服下,消散瘡腫,效果神奇(時珍)。
【附方】新五。
小便尿血:五葉藤陰乾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附方】新五。
小便帶血:五葉藤曬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衛生易簡方》)
喉痹腫痛:五爪龍草、車前草、馬蘭菊各一握。搗汁,徐咽。祖傳方也。(《醫學正傳》)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藤搗,敷之。(《丹溪纂要》)一切腫毒,發背乳癰,便毒惡瘡,初起者:並用五葉藤(或根)一握,生薑一塊。搗爛,入好酒一碗絞汁。熱服取汗,以渣敷之,即散。一用大蒜代薑,亦可。(《壽域神方》)
跌撲損傷:五爪龍搗汁,和童尿、熱酒服之,取汗。(《簡便方》)
白話文:
喉嚨腫痛:
- 五爪龍草、車前草、馬蘭菊各一握。
- 搗汁,慢慢嚥下。
- 祖傳祕方。
頸部腫脹:
- 又稱蝦蟆瘟。
- 五葉藤搗爛,敷上。
各種腫毒、發背、乳癰、毒瘡:
- 初起時:五葉藤(或根)一握,生薑一塊。
- 搗爛,加入一碗好酒絞汁。
- 熱服取汗,把渣敷上,即可消散。
- 可用大蒜代替生薑,效果亦佳。
跌撲損傷:將五爪龍搗碎取汁,與童尿、熱酒混合服用,並蓋被取汗。(《簡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