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卷 (23)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卷 (23)

1. 砒石

一切積痢:砒霜、黃丹等分。蠟和收,旋丸綠豆大。每米飲下三丸。(《普濟方》)

休息下痢,經一、二年不瘥,羸瘦衰弱。砒霜(成塊者為末)、黃蠟各半兩。化蠟入砒,以柳條攪,焦則換,至七條,取起收之。每旋丸梧子大,冷水送下。小兒,黍米大。(《和劑局方》)

脾疼腰痛:即上方,用冷水下。

婦人血氣心痛:方見發明下。

走馬牙疳惡瘡:砒石、銅綠等分。為末。攤紙上貼之,其效如神。又方:砒霜半兩。醋調如糊,碗內盛,待乾刮下。用粟米大,綿裹安齒縫,來日取出,有蟲自死。久患者,不過三日即愈。(《普濟方》)

項上瘰癧:信州砒黃研末,濃墨汁丸梧子大,銚內炒乾,竹筒盛之。每用針破,將藥半丸貼之,自落,蝕盡為度。(《靈苑方》)痰喘齁䶎:方見谷部,豉下。

一切漏瘡有孔:用信石,新瓦火煅,研末。以津調少許於紙捻上,插入,蝕去惡管,漏多,勿齊上。最妙。(《急救良方》)

白話文:

砒石

各種積滯引起的腹瀉:砒霜和黃丹等量混合,用蠟混合成藥丸,每丸如綠豆大小,每次用米湯送服三丸。(出自《普濟方》)

久治不愈的腹瀉,持續一兩年,導致消瘦虛弱:將成塊的砒霜研磨成粉末,與黃蠟等量混合。將黃蠟融化後加入砒霜,用柳條攪拌,柳條燒焦就換新的,如此重複七次,然後收起備用。每次服用藥丸如梧子大小,用冷水送服。兒童用量如黍米大小。(出自《和劑局方》)

脾臟疼痛腰痛:使用上述方法,用冷水送服。

婦女血氣引起的心痛:藥方詳見發明篇。

口腔潰瘍、牙疳、惡瘡:砒石和銅綠等量混合研磨成粉末,攤在紙上貼敷患處,療效神奇。另一方:取砒霜半兩,用醋調成糊狀,盛在碗裡待其乾燥後刮下,取粟米大小的藥粉,用棉花包裹後塞入牙縫,次日取出,蟲子就會自行死亡。久病者,通常三天內即可痊癒。(出自《普濟方》)

頸部淋巴結腫大:將信州砒黃研磨成粉末,用濃墨汁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放在銚子裡炒乾,裝在竹筒裡保存。每次用針刺破腫塊,貼上半丸藥物,腫塊會自行脫落,直至腐蝕乾淨為止。(出自《靈苑方》)

痰喘咳嗽氣粗:藥方詳見谷部,豉下篇。

各種有孔的廔管:使用信石,用新瓦片在火上燒煅後研磨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少量藥粉,用紙捻沾取後插入廔管內,腐蝕壞死的組織,廔管分泌物多時,不要一次腐蝕到頂,效果最佳。(出自《急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