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29)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29)

1. 剪草

(《日華》)

【集解】藏器曰:剪草生山澤間,葉如茗而細,江東用之。

頌曰:生潤州。二月、三月採,曝乾用。

時珍曰:按:許叔微《本事方》言:剪草狀如茜草,又如細辛。婺、臺二州皆有之,惟婺州者可用。其說殊詳,今遍詢訪無識者。或云即茜草也,未有的據。

【氣味】苦,涼,無毒。頌曰:平。

【主治】諸惡瘡、疥癬、風瘙,瘻蝕有蟲,浸酒服(大明)。主一切失血(時珍)。

【發明】元素曰:上部血,須用剪草、牡丹皮、天門冬,麥門冬。

時珍曰:許學士《本事方》云:剪草治勞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名曰神傳膏。其法:每用一斤淨洗,曬為末,入生蜜二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器,一日一蒸,九蒸九曝乃止。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言,以匙抄藥四匙食之,良久以稀粟米飲壓之。藥只冷服,米飲亦勿大熱,或吐或下不妨。

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有一貴婦病瘵,得此方,九日藥成。前一夕,病者夢人戒令翌日勿亂服藥。次日將服藥,屋上土墜器中,不可用。再合成,將服,為貓覆器,又不得食。再合未就,而夫人卒矣。此藥之異有如此。若小小血妄行,只一啜而愈也。

此藥絕妙若此,而世失傳,惜哉!

【附方】新二。

風蟲牙痛:剪草、細辛、藁本等分,煎水熱漱,少頃自止。(《中藏經》)

風瘡瘙癢:滑肌散:治風邪客於肌中,渾身瘙癢,致生瘡疥,及脾肺風毒攻衝,生瘡乾溼,日久不瘥:用剪草七兩(不見火),輕粉一錢。為末。摻之。乾者,麻油調摻。(《和劑局方》)

白話文:

[剪草]

[概述] 藏器說:剪草生長在山澤之間,葉子像茶葉但更細,長江下游地區會使用它。 蘇頌說:剪草生長在潤州,二、三月採摘,曬乾後使用。 李時珍說:許叔微的《本事方》提到,剪草的樣子像茜草,又像細辛。婺州、台州都有,但只有婺州的剪草才能用。他的描述很詳細,但現在到處詢問都沒人認識它。有人說它就是茜草,但沒有確切的根據。

[根] [氣味] 味道苦,性涼,沒有毒性。蘇頌說,藥性平和。

[主治] 能治療各種惡瘡、疥癬、皮膚搔癢,以及有蟲子的瘻管潰瘍,可以浸泡在酒中服用。也能治療各種失血的症狀。

[醫理闡述] 李元素說:治療上部出血,必須使用剪草、牡丹皮、天門冬、麥門冬。 李時珍說:許學士在《本事方》中記載,剪草可以治療肺結核引起的吐血、肺部損傷以及血不循常道亂走的症狀,稱之為神傳膏。製作方法是:每次取一斤洗淨的剪草,曬乾磨成粉末,加入兩斤生蜂蜜,調製成膏狀,用容器裝好,不能使用鐵器。每天蒸一次,共蒸九次,曬九次後停止。病人每天清晨起床,面向東方坐好,不要說話,用湯匙舀四匙藥膏吃下,過一會用稀米粥壓服。藥只能冷服,米粥也不要太燙,即使服用後嘔吐或腹瀉也沒有關係。 如果久病導致肺損傷而咯血,只要服用一次就能痊癒。平常的咳嗽出血或血不循常道亂走的症狀,每次服用一匙即可。曾有一位貴婦得了肺結核,用了這個藥方,九天後藥製成。服藥的前一天晚上,病人夢見有人告誡她第二天不要亂服藥。第二天準備服藥時,屋頂上的泥土掉到裝藥的容器中,不能用了。再次製作好藥,準備服用時,又被貓打翻了容器,又沒辦法吃。第三次藥還沒做好,這位夫人就去世了。這個藥的靈異之處就是這樣。如果是輕微的血不循常道亂走,只要喝一點就能治癒。 這個藥的效果如此神奇,但卻失傳了,真是可惜!

[附方] [風蟲牙痛] 用剪草、細辛、藁本等藥材等分量,煎水後熱漱口,過一會疼痛就會停止。 [風瘡瘙癢] 滑肌散:治療風邪侵襲肌肉,導致全身搔癢,引起瘡疥,以及脾肺風毒侵襲,導致生瘡,無論乾性或濕性,久治不癒。用剪草七兩(不見火炒過),輕粉一錢。磨成粉末。用粉末外敷。乾性的,用麻油調和後外敷。

2. 防己

(《本經》中品)

【釋名】解離(《本經》)、石解。

時珍曰:按:東垣李杲云:防己如險健之人,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禦敵。其名或取此義。解離,因其紋解也。

【集解】《別錄》曰:防己生漢中川穀。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當之曰: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黃,如桔梗,內有黑紋如車輻解者,良。

弘景曰:今出宜都、建平。大而青白色、虛軟者好,黑點木強者不佳。服食亦須之。

頌曰:今黔中亦有之。但漢中出者,破之紋作車輻解,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類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然。他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蘇恭言木防己不任用。而古方張仲景治傷寒有增減木防己湯,及防己地黃湯、五物防己湯、黃耆六物等湯。孫思邈治遺尿小便澀,亦有三物木防己湯。

藏器曰:如陶所說,漢、木二防己,即是根苗為名。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木條,色黃、腥、皮皺、上有丁足子,不堪用。惟要心有花紋黃色者,細銼,以車前草根相對蒸半日,曬乾取用。

時珍曰:今人多去皮銼,酒洗曬乾用。

【氣味】辛,平,無毒。《別錄》曰:苦,溫。普曰:神農:辛;黃帝、岐伯、桐君:苦,無毒;李當之:大寒。權曰:苦,有小毒。

元素曰:大苦、辛,寒。陰也,泄也。

之才曰:殷櫱為之使。殺雄黃毒。惡細辛。畏萆薢、女菀、滷鹼。伏硝石。

【主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本經》)。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通腠理,利九竅,止泄,散癰腫惡結,諸瘑疥癬蟲瘡(《別錄》)。治濕風,口面喎斜,手足拘痛,散留痰,肺氣喘嗽(甄權)。治中下濕熱腫,泄腳氣,行十二經(元素)。

木防己:主治男子肢節中風,毒風不語,散結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甄權)。

【發明】弘景曰:防己,是療風水要藥。

藏器曰:治風用木防己;治水,用漢防己。

元素曰:去下焦濕腫及痛,並泄膀胱火邪,必用漢防己、草龍膽為君,黃柏、知母、甘草佐之,防己乃太陽本經藥也。

杲曰:本草十劑云:通可去滯,通草、防己之屬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瀉血中濕熱,通其滯塞,亦能瀉大便,補陰瀉陽,助秋冬、瀉春夏之藥也。比之於人,則險而健者也。幸災樂禍,能首為亂階。然善用之,亦可敵凶突險。此瞑眩之藥也,故聖人存而不廢。大抵聞其臭則可惡,下咽則令人身心煩亂,飲食減少。

至於十二經有濕熱壅塞不通,及下注腳氣,除膀胱積熱而庇其基本,非此藥不可,真行經之仙藥,無可代之者。若夫飲食勞倦,陰虛生內熱,元氣穀食已虧,以防己泄大便,則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人大渴引飲,是熱在上焦肺經氣分,宜滲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此不可用二也。

外傷風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乃至不通,此上焦氣病,禁用血藥,此不可用三也。大抵上焦濕熱者皆不可用。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致二陰不通者,然後審而用之。

【附方】舊三,新九。

皮水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每服一兩,水一升,煎半升服,日二服。(張仲景方)

風水惡風,汗出身重,脈浮,防己黃耆湯主之: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二錢半,白朮七錢半,炙甘草半兩。銼散。每服五錢,生薑四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良久再服。腹痛加芍藥。(仲景方)風濕相搏,關節沉痛,微腫惡風:方同上。

小便淋澀:三物木防己湯:用木防己、防風、

葵子各二兩。㕮咀。水五升,煮二升半,分三服。(《千金方》)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湯主之。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之,不愈,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主之:用木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枝二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水六升,煮二升,分溫再服。(張仲景方)

傷寒喘急:防己、人參等分。為末。桑白湯服二錢,不拘老小。

肺痿喘嗽:漢防己末二錢。漿水一盞,煎七分,細呷。(《儒門事親》)

肺痿咯血多痰者:漢防己、葶藶等分。為末。糯米飲每服一錢。(《古今錄驗》)

鼻衄不止:生防己末,新汲水服二錢,仍以少許搐之。(《聖惠方》)

霍亂吐利:防己、白芷等分。為末。新汲水服二錢。(《聖惠方》)

目睛暴痛:防己酒浸三次,為末。每一服二錢,溫酒下。(《摘玄方》)

解雄黃毒:防己,煎汁服之。(《肘後方》)

【主治】脫肛。焙研,煎飲代茶(《肘後》)。

白話文:

[防己]

**別名:**解離、石解。

李杲認為防己就像是個危險又強健的人,會幸災樂禍,可能會是引發混亂的開端;但如果善用,也可以用來禦敵。它的名字可能就是取這個意思。之所以被叫做解離,是因為它有像裂開的紋路。

**產地與採集:**防己生長在漢中地區的山谷中。通常在二月和八月採集根部,陰乾。

好的防己莖像葛藤一樣蔓延生長。根部外表是白色,內部是黃色,像桔梗一樣。內部有像車輪輻條裂開的黑色紋路,這樣的品質最好。

現在宜都、建平也有出產。個頭大、青白色且質地鬆軟的比較好,有黑點、木質堅硬的品質較差。服用時也必須選擇好的。

貴州一帶也有出產。但漢中所產的防己,剖開後紋路像車輪的輻條,內部是黃色且很紮實,帶有香味,莖梗非常嫩,苗葉有點像牽牛花。折斷它的莖,從一頭吹氣,氣可以從中間貫穿過去,像木通一樣。其他地方產的防己,青白色、質地鬆軟,帶有腥味,表皮皺縮,上面有丁字狀的突起,被稱為木防己。蘇恭認為木防己不能使用。但古代醫方中,張仲景治療傷寒的方劑中,有增減木防己湯、防己地黃湯、五物防己湯、黃耆六物湯等。孫思邈治療遺尿、小便不暢時,也使用三物木防己湯。

有人認為,所謂漢防己、木防己,其實是根與苗的不同稱呼。

**炮製方法:**使用防己時,不要使用木質莖條,那種顏色黃、帶腥味、表皮皺縮、有丁字狀突起的,不能用。一定要用內部有花紋、黃色的。把它切細,用車前草根一同蒸半天,曬乾後使用。

現在的人大多是去皮切碎,用酒洗過再曬乾使用。

**性味:**味辛,性平,無毒。也有人認為味苦,性溫。還有人說味辛;也有人認為味苦,無毒;李當之則認為它性大寒。還有人認為味苦,有小毒。

總體而言,防己味大苦、辛,性寒。屬陰,有洩的作用。

**藥性:**殷孽能增強它的藥效,能解雄黃的毒性。忌與細辛同用。畏懼萆薢、女菀、滷鹼。能制伏硝石。

**功效:**主要治療風寒、溫瘧、熱病引起的癲癇,能去除邪氣,通利大小便。能治療水腫、風腫,清除膀胱的熱,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邪氣,中風引起的手腳攣急,能疏通肌膚紋理,通利九竅,止瀉,消散癰腫、惡性腫塊,以及各種皮膚病。能治療濕風,口眼歪斜,手足拘攣疼痛,能消除痰液,治療肺氣喘咳。能治療中下焦的濕熱腫脹,治療腳氣,通行十二經脈。

木防己主要治療男子因風邪侵襲引起的肢體關節疼痛,因毒風導致失語,消散結氣癰腫,治療瘧疾引起的風水腫,治療膀胱疾病。

**醫家觀點:**防己是治療風濕、水腫的重要藥物。

治療風邪用木防己;治療水腫用漢防己。

要去除下焦的濕腫和疼痛,並清除膀胱的火邪,必須用漢防己、草龍膽為主藥,黃柏、知母、甘草為輔助藥。防己是屬於太陽經的藥物。

防己味大苦、性寒,能瀉血中的濕熱,疏通阻塞,也能瀉大便,補陰而瀉陽,能輔助秋冬藥物的功效。它就像一個危險又強健的人,會幸災樂禍,可能成為混亂的開端。但如果善用,也能夠抵抗危險。這是一種效果明顯的藥,所以聖人保留它而不廢棄。大致來說,聞起來氣味很難聞,服用後會讓人身心煩亂,食慾下降。

對於十二經有濕熱壅塞不通,以及濕熱下注引起的腳氣,或清除膀胱積熱,必須用這個藥。它確實是通經的良藥,無法替代。如果是因為飲食勞累、陰虛產生內熱,元氣和飲食已經虧損,使用防己來瀉大便,會更加耗損氣血,這種情況不適合使用。如果病人感到口渴想喝水,那是因為熱在上焦肺經,應該用滲泄的方法來治療,而防己是下焦血分的藥,也不適合使用。如果因為外感風寒,邪氣傳入肺經,出現濕熱,小便發黃甚至不通,這是上焦氣分的病,禁止使用血藥,也不適合用防己。一般來說,上焦濕熱都不適合用。只有下焦濕熱流入十二經,導致二陰不通時,才能審慎地使用。

附方:

  • **皮水腫脹,按壓有凹陷,不惡風,水氣在皮膚中,四肢顫動:**使用防己茯苓湯:防己、黃耆、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每次服用一兩,用水一升煎煮至半升,每天服用兩次。
  • **風水、惡風、出汗、身體沉重、脈浮:**使用防己黃耆湯: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二錢半,白朮七錢半,炙甘草半兩。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一枚,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八分,溫服。過一會兒再服用。如果腹痛,可加芍藥。
  • **風濕相搏,關節沉重疼痛,輕微腫脹、惡風:**方劑同上。
  • **小便澀滯:**使用三物木防己湯:用木防己、防風、葵子各二兩。切碎。用水五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
  • **胸膈間有痰飲,呼吸困難,胸口痞硬,面色黯黑,脈沉而緊,持續數十天,用吐法、瀉法治療都無效:**使用木防己湯。虛弱的人服用後就會好;身體強壯的人,三天後會復發,再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就去掉石膏,加入茯苓和芒硝。方劑為:木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枝二兩,石膏(雞蛋大小)十二枚。用水六升煮至二升,分溫再服。
  • **傷寒喘急:**防己、人參等分研末。用桑白湯服用二錢,不分老少。
  • **肺痿、喘咳:**漢防己末二錢。用漿水一盞,煎至七分,慢慢啜飲。
  • **肺痿、咳血、多痰:**漢防己、葶藶等分研末。用糯米飲每次服用一錢。
  • **鼻衄不止:**生防己末,用新汲水服用二錢,並用少許塞入鼻孔。
  • **霍亂吐瀉:**防己、白芷等分研末。用新汲水服用二錢。
  • **眼睛突然疼痛:**防己用酒浸泡三次,研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
  • **解雄黃毒:**防己煎汁服用。
  • **脫肛:**將防己焙乾研末,煎水當茶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