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2)
草部第十八卷 (12)
1. 營實、牆蘼
(音眉。《本經》上品)
【釋名】薔薇(《別錄》)、山棘(《別錄》)、牛棘(《本經》)、牛勒(《別錄》)、刺花(《綱目》)。
白話文:
【釋名】木香(《本經》上藥)
【別名】薔薇(《別錄》)、山棘(《別錄》)、牛棘(《本經》)、牛勒(《別錄》)、刺花(《綱目》)。
時珍曰:此草蔓柔靡,依牆援而生,故名牆蘼。其莖多棘刺勒人,牛喜食之,故有山棘、牛勒諸名。其子成簇而生,如營星然,故謂之營實。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草生長於牆垣邊,纏繞攀爬而生,所以稱為「牆蘼」。莖幹上有很多鋒利的刺,刺入人和動物的皮膚,牛喜歡吃這種草,所以又稱為「山棘」和「牛勒」。它的果實成簇生長,就像星宿中的營室星,所以又稱它為「營實」。
【集解】《別錄》曰:營實生零陵川穀及蜀郡。八月、九月採,陰乾。
弘景曰:營實即薔薇子也,以白花者為良。莖葉可煮作飲,其根亦可煮釀酒。
保升曰:所在有之。蔓生,莖間多刺。其花有百葉,八出六出,或赤或白。子若杜棠子。
白話文:
集解:
《別錄》記載:營實生長於零陵川穀和蜀郡。在八月和九月採收,曬乾後使用。
弘景:
營實就是薔薇子,以白色花朵的品質較佳。莖葉可以煮來喝,根部也可以煮來釀酒。
保升:
各地都有生長。蔓草生長,莖上有很多刺。花朵有許多花瓣,有八瓣或六瓣,顏色有紅色或白色。果實像杜棠子的果實。
時珍曰:薔薇野生林塹間。春抽嫩蕻,小兒掐去皮刺食之。既長則成叢似蔓,而莖硬多刺。小葉尖薄有細齒。四、五月開花,四出,黃心,有白色、粉紅二者。結子成簇,生青熟紅。其核有白毛,如金櫻子核,八月採之。根採無時。人家栽玩者,莖粗葉大,延長數丈。花亦厚大,有白、黃、紅、紫數色。
白話文:
李時珍說:薔薇花在山林中野生。春天長出嫩芽的時候,小孩將外皮去掉刺後食用。長大後會成叢生長成蔓藤狀,莖粗硬多刺。小葉呈尖細狀有細齒。四月至五月開花,花有四片花瓣,花芯呈黃色,花瓣有白色和粉紅色兩種顏色,花期後結出成串的果實,開始是青色,成熟後變為紅色。果核上有白色絨毛,很像櫻桃核的核,在八月採摘。可以隨時採挖其根。人們種植以供玩賞的薔薇,莖幹粗壯,葉子較大,枝條延伸數丈。花朵也較厚大,有白色、黃色、紅色、紫色等數種顏色。
花最大者名佛見笑,小者名木香,皆香豔可人,不入藥用。南番有薔薇露,云是此花之露水,香馥異常。
營實,
【氣味】酸,溫,無毒。《別錄》曰:微寒。
白話文:
最大的花朵叫做佛見笑,較小的叫做木香,它們都很香,讓人喜愛,但是不能用在藥物上。南番有薔薇露,據說那是這種花的花露,香氣異常濃厚。
【氣味】酸性,溫和,無毒。但《別錄》提到:微寒。
【主治】癰疽惡瘡,結肉跌筋,敗瘡熱氣,陰蝕不瘳,利關節(《本經》)。久服輕身益氣(《別錄》)。治上焦有熱,好瞑(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主治】惡性腫瘤、膿瘡,肌肉損傷,敗壞的傷口和熱氣,陰部潰瘍久治不癒,利於關節。(《本經》)。長期服用可以減輕體重,增強體力。(《別錄》)。治療上焦有熱,睡眠不好。(時珍)
【附方】新方一
眼熱昏暗:營實、枸杞子、地膚子各二兩,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聖惠方》)
根
【氣味】苦、澀,冷,無毒。
白話文:
眼睛紅熱昏花:將營實、枸杞子、地膚子各二兩,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出自《聖惠方》)
**氣味:**苦、澀,寒涼,不具毒性。
【主治】止泄痢腹痛,五臟客熱,除邪逆氣,疽癩諸惡瘡,金瘡傷撻,生肉復肌(《別錄》)。治熱毒風,除邪氣,止赤白痢,腸風瀉血,通結血,治牙齒痛,小兒疳蟲肚痛,癰疽疥癬(大明)。頭瘡白禿(甄權)。除風熱濕熱,縮小便,止消渴(時珍)。
白話文:
【主治】治療腹瀉、痢疾、腹痛,五臟實熱,祛除邪逆之氣,瘡、癩、諸種惡瘡,金瘡、傷口、瘀傷,生血生肌(《別錄》)。治療熱毒引起的風疾,祛除邪氣,止住赤白痢疾,治療腸風血瀉,通調凝結的血塊,治療牙齒疼痛,小兒疳蟲引起的腹痛,癰疽、疥癬(大明)。治療頭瘡、白禿(甄權)。祛除風熱濕熱,治療小便不利,止消渴(時珍)。
【發明】時珍曰:營實、薔薇根,能入陽明經,除風熱濕熱,生肌殺蟲,故癰疽瘡癬古方常用,而泄痢、消渴、遺尿、好瞑,亦皆陽明病也。
白話文:
【解釋】李時珍說:營實、薔薇根,可以進入陽明經,祛除風熱濕熱,生肌殺蟲,因此癰疽瘡癬的古方經常使用,而泄痢、消渴、遺尿、好瞑,這些也都屬於陽明病。
【附方】舊七,新六。
消渴尿多:薔薇根一把,水煎,日服之。(《千金方》)
小便失禁:薔薇根煮汁飲,或為末酒服。野生白花者更良。(《聖惠方》)
少小尿床:薔薇根五錢,煎酒夜飲。(《外臺秘要》)
小兒疳痢頻數:用生薔薇根洗切,煎濃汁細飲,以愈為度。(《千金方》)
白話文:
**【附方】**古七,今六。
**消渴尿多:**薔薇根一把,用清水煎煮,每天服用。(出自《千金方》)
**小便失禁:**薔薇根煮成汁飲用,或將其磨成細粉,用酒送服。野生白花的薔薇根效果更好。(出自《聖惠方》)
**少小尿牀:**薔薇根五錢,用酒煎煮,晚上服用。(出自《外臺祕要》)
**小兒疳痢頻數:**使用生的薔薇根清洗後切碎,煎煮成濃汁,少量多次飲用,直至痊癒為止。(出自《千金方》)
屍咽痛癢,語聲不出:薔薇根皮、射干一兩,甘草(炙)半兩。每服二錢,水煎服之。(《普濟方》)
白話文:
喉嚨腫痛、癢痛,發不出聲音:薔薇根皮、射干各一兩,甘草(炙)半兩。每次取二錢,用水煎服。(《普濟方》)
口舌糜爛:薔薇根,避風打去土,煮濃汁,溫含冷吐。冬用根皮,夏用枝葉。口瘡日久,延及胸中生瘡,三年以上不瘥者,皆效。(《千金方》)
白話文:
口舌糜爛:使用薔薇根,將薔薇根上的泥土去掉,熬煮濃汁,溫熱含服後吐出。冬天使用根皮,夏天使用枝葉。口瘡時間久了,延至胸中生瘡,三年以上都無法治癒的人,使用此方都有效。(《千金方》)
小兒月蝕:薔薇根四兩,地榆二錢,為末。先以鹽湯洗過,敷之。(《全幼心鑑》)
癰腫癤毒,潰爛疼痛:用薔薇皮更炙熨之。(《千金方》)
白話文:
小兒發生月蝕(一種眼疾):薔薇根四兩,地榆二錢,搗成粉末。先用鹽水洗過眼睛,然後敷上藥粉。(出自《全幼心鑑》)
患有癰腫和毒瘡,潰爛發炎疼痛:用薔薇花瓣曬乾後,炙熱熨燙。
筋骨毒痛,因患楊梅瘡服輕粉毒藥成者:野薔薇根白皮(洗)三斤,水酒十斤,煮一炷香。每日任飲,以愈為度。《鄧筆峰雜興方》:用刺薔薇根三錢,五加皮、木瓜、當歸、茯苓各二錢。以酒二盞,煎一盞,日服一次。
白話文:
筋骨疼痛,是因為患了楊梅瘡而服用了輕粉毒藥造成的:野薔薇根(洗淨)三斤,水酒十斤,煮一炷香的時間。每天任意飲用,直到痊癒為止。《鄧筆峯雜興方》中提到:使用刺薔薇根三錢,五加皮、木瓜、當歸、茯苓各二錢。用二盞酒,煎到一盞,每天服用一次。
金瘡腫痛:薔薇根燒灰。每白湯服方寸匕,一日三服。(《抱朴子》)
箭刺入肉,膿囊不出:以薔薇根末摻之,服鼠撲,十日即穿皮出也。(《外臺秘要》)
骨哽不出:薔薇根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同上)
葉
【主治】下疳瘡。焙研,洗敷之。黃花者更良(《攝生方》)。
白話文:
金瘡腫痛: 薔薇根燒成灰,每次用白湯服一小匙,一天服三次。(根據《抱朴子》)
箭刺入肉,膿囊不出: 用薔薇根磨成粉末敷在傷口上,同時服用鼠撲藥,十天後膿囊就會破皮而出。(根據《外臺祕要》)
骨哽不出: 用薔薇根磨成粉末。用水服一小匙,一天三次。(根據《外臺祕要》)
葉
主治: 下疳瘡。將黃楊葉烘烤磨成粉末,用來清洗和敷在傷口上。黃色的葉子效果更好。(根據《攝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