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十卷 (1)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十卷 (1)

1. 石部第十卷

2. 金石之四

石類下四十種

白話文:

石類,以下列出四十種。

3. 陽起石

(《本經》中品)

【釋名】羊起石(《別錄》)、白石(《本經》)、石生《別錄》。

時珍曰:以能命名。

【集解】《別錄》曰:陽起石,生齊山山谷及琅琊或云山、陽起山,雲母根也。採無時。

普曰:生泰山。

弘景曰:此所出與雲母同,而甚似雲母,但厚異爾。今用乃出益州,與礬石同處,色小黃黑。但礬石、雲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仙經》服之。

恭曰: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櫱,仍夾帶雲母滋潤者為良,故《本經》一名白石;今用純黑如炭者,誤矣。雲母之黑者名云膽,服之損人,則黑陽起石亦必惡矣。今齊山在齊州西北,無陽起石。石乃在齊山西北六、七里廬山出之。《本經》雲山或廬字訛也。泰山、沂州惟有黑者,白者獨出齊州。

珣曰:泰山所出黃者絕佳,邢州鵲山出白者亦好。

頌曰:今惟出齊州,他處不復有。齊州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謂之陽起山。其山常有溫暖氣,雖盛冬大雪遍境,獨此山無積白,蓋石氣熏蒸使然也。山惟一穴,官中常禁閉。至初冬則州發丁夫,遣人監取。歲月積久,其穴益深,鑱鑿他石,得之甚難。以白色明瑩若狼牙者為上,亦有挾他石作塊者不堪。

每歲採擇上供之餘,州中貨之,不爾無由得也。貨者雖多,而精好者亦難得。舊說是雲母根,其中猶帶雲母,今不復見此矣。古方服食不見用者,今補下藥多使之。

時珍曰:今以雲頭雨腳輕鬆如狼牙者為佳,其鋪茸茁角者不佳。《王建平典術》乃云:黃白而赤重厚者佳,雲母之根也。《庚辛玉冊》云:陽起,陽石也。齊州揀金山出者勝,其尖似箭鏃者力強,如狗牙者力微,置大雪中倏然沒者為真。

【修治】大明曰:凡入藥燒後水煅用之,凝白者佳。

時珍曰:凡用火中煅赤,酒淬七次,研細水飛過,日乾。亦有用燒酒浸過,同樟腦入罐升煉,取粉用者。

【氣味】咸,微溫,無毒。普曰:神農、扁鵲:酸,無毒;桐君、雷公、岐伯:咸,無毒;李當之:小寒。

權曰:甘,平。

之才曰: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石葵、蛇蛻皮,畏菟絲子,忌羊血,不入湯。

【主治】崩中漏下,破子臟中血,癥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痿不起,補不足(《本經》)。

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久服不飢,令人有子(《別錄》)。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子宮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甄權)。

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大明)。補命門不足(好古)。

散諸熱腫(時珍)。

【發明】宗奭曰:男子婦人下部虛冷,腎氣乏絕,子臟久寒者,須水飛用之。凡石藥冷熱皆有毒,亦宜斟酌。

時珍曰:陽起石,右腎命門氣分藥也,下焦虛寒者宜用之,然亦非久服之物。張子和《儒門事親》云:喉痹,相火急速之病也。相火,龍火也,宜以火逐之。一男子病纏喉風腫,表裡皆作,藥不能下。以涼藥灌入鼻中,下十餘行。外以陽起石(燒赤)、伏龍肝等分細末,日以新汲水調掃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此亦從治之道也。

白話文:

[陽起石]

[名稱解釋]

又名羊起石、白石、石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有使陽氣振奮的作用。

[產地及形態描述]

古書記載,陽起石生長在齊山山谷和琅琊等地,有人說它是雲母的根部。採集時間沒有特別限制。有人說它產於泰山。有學者認為,陽起石的產地和雲母相同,外形也很像雲母,只是厚度不同。現在使用的陽起石多產於益州,與礬石一起生長,顏色略帶黃黑色。但礬石和雲母的根部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陽起石,還不清楚。過去人們很少用它,只有修道的人會服用。

好的陽起石,顏色潔白,紋理像殷櫱樹的嫩芽,並且夾雜著像雲母一樣潤澤的物質。因此古書上又稱它為白石。現在用的純黑色、像炭一樣的陽起石是錯誤的。雲母中黑色的部分叫做雲膽,服用會損害身體,所以黑色的陽起石也一定不好。古書上說的齊山,其實是在齊州的西北,並沒有陽起石。陽起石產於齊山西北六七里外的廬山。古書中說的雲山,應該是廬字的誤寫。泰山和沂州只有黑色的陽起石,只有齊州出產白色的。

泰山出產的黃色陽起石品質最好,邢州鵲山出產的白色陽起石也很好。現在只有齊州出產,其他地方沒有了。齊州有一座土山,陽起石就出在這山裡,當地人稱這座山為陽起山。這座山經常有溫暖的氣體,即使在冬天大雪紛飛時,也只有這座山沒有積雪,大概是因為陽起石的氣體蒸發所致。山中只有一個洞穴,官府平時都封閉起來。到了初冬,官府會派人去挖取。因為常年開採,洞穴越來越深,開鑿石頭取石很困難。以白色、明亮、像狼牙一樣的陽起石為上品。也有夾雜其他石頭的,品質不好。

每年開採的陽起石,除了進貢給朝廷,剩餘的就由地方官府販賣,不然就無法得到。市面上賣的雖然很多,但是品質好的也很難得到。過去人們認為它是雲母的根部,其中還夾雜著雲母,但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情況了。古代的藥方中很少用到陽起石,現在在補下焦的藥中會經常使用。

現在認為,外形像雲朵和雨滴,輕盈如狼牙的陽起石是最好的。而那些表面粗糙,有明顯棱角的則不好。《王建平典術》中說,黃白色、紅潤、厚重的陽起石最好,認為它是雲母的根。《庚辛玉冊》中說,陽起石是能使陽氣振奮的石頭。齊州揀金山出產的陽起石最好,尖端像箭頭的,藥力最強;像狗牙的,藥力較弱。把陽起石放在大雪中,如果能很快消失,就是真品。

[炮製方法]

需要用火燒過後再用水淬,以顏色變白為佳。

使用時要先在火中燒紅,然後用酒淬七次,研磨成細末,用水飛過後曬乾。也有用燒酒浸泡,再和樟腦一起放入罐中升煉,提取粉末使用的。

[性味歸經]

味鹹,性微溫,無毒。也有說味酸,無毒;或味甘,性平;或味小寒。

使藥:桑螵蛸。忌與澤瀉、菌桂、雷丸、石葵、蛇蛻皮同用。畏菟絲子。忌羊血,不宜入湯劑。

[主治功能]

主治婦女崩漏,破除子宮中的瘀血,治療癥瘕結氣、寒熱腹痛、不孕症、男子陽痿不舉,能補益不足。

還能治療男子陰莖頭寒冷、陰部潮濕瘙癢,去除臭汗,消除水腫。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使人能夠生育。還能補腎氣,治療腎精不足、腰痛膝冷、風濕痺痛、子宮久寒、冷症寒瘕、月經不調。

能治療婦女帶下病、溫疫冷氣,補益五勞七傷,還能補益命門不足。

能消散各種熱腫。

[藥理闡釋]

陽起石是補腎陽、命門的藥,適用於下焦虛寒的人,但也不宜長期服用。有人認為喉痹屬於相火急速的病症,應該用火熱的藥物來治療。曾經有人患上喉風腫,無論內服外敷藥都無法緩解,於是將涼性的藥物灌入鼻中,又用燒紅的陽起石和伏龍肝等研磨成粉,用新水調勻後塗抹患處,每天塗抹上百次,三日後熱退腫消。這也是一種反向治療的方法。

[附方]

  • 丹毒腫癢: 將陽起石煅燒後研磨成粉,用新水調勻塗抹患處。
  • 元氣虛寒,精滑不禁,大便稀溏,手足冰冷: 將煅燒的陽起石和鍾乳粉等分,加入酒煮附子末,用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晨空腹用米湯服用五十丸。
  • 陰莖萎軟,陰囊出汗: 將陽起石煅燒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鹽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