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八卷 (11)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八卷 (11)

1. 紫葳

(《本經》中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白話文:

【校正】此段文字從「木部」移入。

【釋名】凌霄(蘇恭)、陵苕(《別錄》)、陵時(郭璞)、女葳(甄權)、茇華(《別錄》)、武威(《吳普》)、瞿陵(《吳普》)、鬼目(吳氏)。時珍曰:俗謂赤豔曰紫葳葳,此花赤豔,故名。附木而上,高數丈,故曰凌霄。

白話文:

【釋名】凌霄花又叫蘇恭、陵苕、陵時、女葳、茇華、武威、瞿陵、鬼目。李時珍說:老百姓將鮮豔的紅色稱為「紫葳葳」,這種花鮮豔如火一樣,因此得名為凌霄花。凌霄花能附著在樹木上,而且生長的很高,可以生長到幾丈高,因此才被稱為凌霄花。

【正誤】弘景曰:是瞿麥根,方用至少。《博物志》云:郝晦行太行山北,得紫葳華。必當奇異,今瞿麥處處有之,不應乃在太行山。

白話文:

陶弘景說:這個是瞿麥的根,藥方中常用它。 《博物志》中記載:郝晦行在太行山北,得到紫葳的花。這一定是奇異的東西,現在瞿麥到處都有,不應該只在太行山。

恭曰:紫葳、瞿麥皆《本經》藥,體性既乖,生處亦不相關。《爾雅》云:苕,一名陵苕。

郭璞注云:一名陵時。又名凌霄,此為真也。

白話文:

恭謹地說:紫葳和瞿麥都是《本草經》中的藥材,性味各有不同,生長的環境也無關。

《爾雅》中提到:「苕」,又名「陵苕」。

郭璞在註解中說:「又名陵時」。又名「凌霄」,這個纔是正確的稱呼。

頌曰:孔穎達《詩疏》亦云:苕,一名陵時。今本草無陵時之名,惟鼠尾草有之。豈所傳不同,抑陶、蘇之誤耶?

白話文:

頌曰:孔穎達在《詩經疏解》中也說:苕,別名陵時。現在的《本草》中沒有陵時這個名稱,只有鼠尾草有這個名稱。是流傳不同,還是陶淵明、蘇東坡寫錯了呢?

時珍曰:按吳氏《本草》:紫葳,一名瞿陵。陶弘景誤作瞿麥字爾。鼠尾止名陵翹,無陵時,蘇頌亦誤矣。並正之。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吳氏《本草》記載:紫葳,又名瞿陵。陶弘景錯寫成了瞿麥字。鼠尾草只叫陵翹,沒有陵時,蘇頌也錯了。一併更正。

【集解】《別錄》曰:紫葳生西海川穀及山陽。

恭曰:此凌霄花也。連莖葉用。《詩》云:有苕之華,云其黃矣。《爾雅》云:陵苕:黃華,蔈,白華茇。山中亦有白花者。

恭敬地說:這是凌霄花。花莖和葉都可以用。詩經中說:“有苕之華,黃色的苕華。”《爾雅》說:“陵苕,黃華;蔈,白華。”山中也有白花品種。

回答者B

尊敬地說:這是凌霄花。可以連帶花莖和葉子一起使用。詩經中說:有苕之華,雲其黃矣。爾雅裏寫道:陵苕,黃華,即蔈,白華茇。在山中也可以發現白色品種。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紫葳生長在西海的川穀和山陽地區。

恭敬地說:這便是凌霄花。連莖葉一同使用。《詩經》說:「有苕之華,雲其黃矣。」《爾雅》說:「陵苕:黃華,蔈:白華。」山中也有白花品種。

頌曰:今處處皆有,多生山中,人家園圃亦或栽之。初作蔓生,依大木,久延至巔。其花黃赤,夏中乃盛。今醫家多采花干之,入女科藥用。

白話文:

頌曰:何首烏如今各地都有,多生長在山中,人們園圃裡也有種植。它一開始是蔓生植物,依附著大樹生長,時間久了枝蔓會一直向上延伸至樹頂。何首烏的花是黃赤色的,盛開於夏季。如今的醫家多採摘何首烏的花或根,作為婦科藥物的原料。

時珍曰:凌霄野生,蔓才數尺,得木而上,即高數丈,年久者藤大如杯。春初生枝,一枝數葉,尖長有齒,深青色。自夏至秋開花,一枝十餘朵,大如牽牛花,而頭開五瓣,赭黃色,有細點,秋深更赤。八月結莢如豆莢,長三寸許,其子輕薄如榆仁、馬兜鈴仁。其根長亦如兜鈴根狀,秋後採之,陰乾。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凌霄花在野外生長,藤蔓才幾尺長,如果依附著樹木向上生長,就能長到幾丈高,生長多年的藤條像杯口一樣粗。春季開始長出新枝,每根枝條上長著好幾片葉子,葉子尖細有齒,呈深青色。從夏季到秋季開花,每枝花序上有十多朵花,花朵像牽牛花一樣大,花冠有五片花瓣,赭黃色,有細小的斑點,到了深秋花色更加鮮紅。八月結果,莢果像豆莢,長約三寸,裡面的種子輕薄,就像榆樹種子和馬兜鈴種子一樣。它的根也很長,和馬兜鈴的根相似,在秋季後採挖,陰乾。

(根同)

【氣味】酸,微寒,無毒。普曰:神農、雷公、岐伯:辛;扁鵲:苦、咸;黃帝:甘,無毒。

權曰:畏滷鹼。

時珍曰:花不可近鼻聞,傷腦。花上露入目,令人昏蒙。

白話文:

【氣味】酸味,微寒性,無毒。普品說:神農、雷公、岐伯:辛味;扁鵲:苦味、鹹味;黃帝:甘味,無毒。

權品說:怕滷鹼。

李時珍說:花不可以靠近鼻子聞,否則會傷腦。花上的露水若進到眼睛裡,會讓人昏迷。

【主治】婦人產乳余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本經》)。產後奔血不定,淋瀝,主熱風風癇,大小便不利,腸中結實(甄權)。酒渣熱毒風刺風,婦人血膈遊風,崩中帶下(大明)。

白話文:

【主治】婦女產後餘疾,崩中,癥瘕血閉,寒熱羸瘦,養胎(《本經》)。產後奔血不定,淋漓滴下,主治熱風風癇,大小便不利,腸中結實(甄權)。酒渣熱毒風刺風,婦女血膈遊風,崩中帶下(大明)。

莖葉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痿躄,益氣(《別錄》)。熱風身癢,遊風風疹,瘀血帶下。花及根功同(大明)。

治喉痹熱痛,涼血生肌(時珍)。

白話文:

氣味 苦味,寒性,無毒。

主治 痿痺無力,增強體力(《別錄》)。熱疹發癢,遊走性風疹,瘀血帶下。花和根的功效相同(大明)。

治療喉嚨腫痛、熱痛,涼血生肌(李時珍)。

【發明】時珍曰:凌霄花及根,甘酸而寒,莖葉帶苦,手足厥陰經藥也。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產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凌霄花和根,味道甘酸而寒冷,莖葉帶有苦味,是手足厥陰經的藥物。能運行血脈,能去除血中的潛伏的熱毒。因此主治產後血崩、漏血等疾病,以及血熱生風引起的症狀。

【附方】舊一,新十三。

婦人血崩:凌霄花為末。每酒服二錢,後服四物湯。(《丹溪纂要》)

糞後下血:凌霄花浸酒頻飲之。(《普濟方》)

白話文:

附方 舊方一則,新方十三則。

婦人血崩: 使用凌霄花研磨成粉末,每次以酒服二錢,之後再服 [四物湯]。 (《丹溪纂要》)

大便後出血: 使用凌霄花 浸泡於酒中,頻頻飲用。(《普濟方》)

消渴飲水:凌霄花一兩,搗碎,水一盞半,煎一盞,分二服。(《聖濟錄》)嬰兒不乳百日內,小兒無故口青不飲乳:用凌霄花、大藍葉、芒硝、大黃等分,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以乳送下,便可吃乳。熱者可服,寒者勿服。昔有人休官後雲遊湖湘,修合此方,救危甚多。(《普濟方》)

白話文:

消渴飲水:

將凌霄花搗碎,加入一盞半的水,煮至一盞,分為兩次服用。(出自《聖濟錄》)

嬰兒不乳百日內,小兒無故口青不飲乳:

將凌霄花、大藍葉、芒硝、大黃等分,研磨成粉末,用羊髓和丸梧子大小。每次研磨一丸,以乳汁送服,即可進食乳汁。熱性體質者可服用,寒性體質者不可服用。曾有一人退休後遊歷湖湘,修合此方,救治了許多危重病人。(出自《普濟方》)

久近風癇:凌霄花或根葉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服畢,解發不住手梳,口噙冷水,溫則吐去,再噙再梳,至二十口乃止。如此四十九日絕根。百無所忌。(方賢《奇效方》)

通身風癢:凌霄花為末,酒服一錢。(《醫學正傳》)

白話文:

長期或新發生的風癇:

  1. 將凌霄花或根莖葉搗成末

  2. 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送服。

  3. 服完藥後,放下頭髮,不停地梳頭。

  4. 口中含冷水,變溫的時候就吐掉,接著再含水再梳頭,一共做二十次才停止。

  5. 如此治療四十九天,風癇就會絕根,百無禁忌。(方賢《奇效方》)

將凌霄花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錢重。(出自《醫學正傳》)

大風癘疾:《潔古家珍》:用凌霄花五錢,地龍(焙)、殭蠶(炒)、全蠍(炒)各七個,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先以藥湯浴過,服此出臭汗為效。《儒門事親》:加蟬蛻。五品各九個,作一服。

白話文:

大風癘疾:《潔古家珍》:使用凌霄花五錢,烘焙過的土龍、炒過的僵蠶、炒過的全蠍各七個,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酒送服。先用藥湯洗澡,服用此藥後出汗為有效。《儒門事親》:加入蟬蛻。五種藥材各九個,作為一劑服用。

鼻上酒渣:王璆《百一選方》:用凌霄花、山梔子等分,為末。每茶服二錢,日二服,數日除根。臨川曾子仁用之有效。《楊氏家藏方》:用凌霄花半兩,硫黃一兩,胡桃四個,膩粉一錢,研膏,生絹包揩。走皮趨瘡,滿頰滿頂,浸淫濕爛,延及兩耳,癢而出水,

白話文:

鼻子上的酒糟鼻:王璆的《百一選方》中記載了用凌霄花、山梔子等分,研磨成細粉。每次用茶送服二錢,每天服用兩次,數日即可根除。臨川的曾子仁曾用此方治療酒糟鼻,效果顯著。《楊氏家藏方》中記載了用凌霄花半兩、硫黃一兩、胡桃四個、膩粉一錢,研磨成膏,用生絹包著擦拭。酒糟鼻的皮損會蔓延至面頰、額頭,甚至浸淫濕爛,延及兩耳,還會出現瘙癢和流水的症狀。

發歇不定,田野名悲羊瘡:用凌霄花並葉煎湯,日日洗之。(楊仁齋《直指方》)。

婦人陰瘡:紫葳為末,用鯉魚腦或膽調搽。(《摘玄方》)

耳卒聾閉:凌霄葉。杵取自然汁,滴之。(《斗門方》)

女經不行:凌霄花為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下。(《徐氏胎產方》)

白話文:

發作時間不固定,鄉間俗稱為「悲羊瘡」的疾病:使用凌霄花及葉子煎煮成湯,每日清洗患處。(出自楊仁齋的《直指方》)

婦女陰部生瘡:將紫葳磨成粉末,配合鯉魚腦或鯉魚膽調和後塗抹。(出自《摘玄方》)

突然耳聾或耳朵閉塞:使用凌霄葉,搗爛取得自然流出的汁液,滴入耳中。(出自《鬥門方》)

女性月經未來潮:將凌霄花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以溫酒送服。(出自《徐氏胎產方》)

【附錄】骨路支(拾遺)。《藏器》曰:味辛,平,無毒。主上氣浮腫,水氣嘔逆,婦人崩中,余血症瘕,殺三蟲。生崑崙國。苗似凌霄藤,根如青木香。越南亦有。一名飛藤。

白話文:

【附錄】骨路支(拾遺)。《藏器》說:味道辛辣,性平,無毒。主治因元氣不足引起的浮腫,因水氣引起的反胃嘔吐,婦女崩漏,以及其他瘀血引起的症瘕,還能殺滅寄生蟲。生長在崑崙國。苗莖類似凌霄藤,根部像青木香。越南也有。別名為飛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