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序例第一卷上 (42)

回本書目錄

序例第一卷上 (42)

1. 氣味陰陽

有一物一味者,一物三味者;一物一氣者,一物二氣者。或生熟異氣味,或根苗異氣味。或溫多而成熱,或涼多而成寒,或寒熱各半而成溫。或熱者多,寒者少,寒不為之寒;或寒者多,熱者少,熱不為之熱,不可一途而取也。或寒熱各半,晝服則從熱之屬而升,夜服則從寒之屬而降;或晴則從熱,陰則從寒,變化不一如此。況四時六位不同,五運六氣各異,可以輕用為哉。

《六節臟象論》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王冰曰:五氣者,燥氣湊肝,焦氣湊心,香氣湊脾,腥氣湊肺,腐氣湊腎也。心榮色,肺主音,故氣藏於心肺,而明色彰聲也。氣為水之母,故味藏於腸胃而養五氣。孫思邈曰:精以食氣,氣養精以榮色;形以食味,味養形以生力。精順五氣以靈,形受五味以成。若食氣相反則傷精,食味不調則損形。

是以聖人先用食禁以存生,後製藥物以防命,氣味溫補以存精形。

白話文:

氣味陰陽

有些藥物只有一種氣味,有些則有三種;有些藥物只有一種藥性,有些則有兩種。有的藥物生熟的氣味不同,有的藥物的根和莖葉的氣味也不同。溫性的藥物如果很多,就會變成熱性;涼性的藥物如果很多,就會變成寒性;寒熱性各半的藥物則會變成溫性。或者熱性成分多而寒性成分少,寒性就不明顯;或者寒性成分多而熱性成分少,熱性就不明顯,不能單一地看待。有的藥物寒熱各半,白天服用則隨熱性上升,晚上服用則隨寒性下降;有的藥物晴天服用則隨熱性,陰天服用則隨寒性,變化多端,不一而足。況且一年四季和人體的六個部位不同,五運六氣也各有差異,怎能輕易使用呢?

《六節臟象論》說:天地供給人體五種氣和五種味道。五種氣從鼻子吸入,貯藏在心肺,使人的顏色光彩照人,聲音洪亮清晰。五種味道從嘴巴進入,貯藏在腸胃,味道各有歸宿,用來滋養五種氣,氣血調和就能生長,津液充盈,精神自然旺盛。又說:形體虛弱的,要用溫補之氣來溫養;精氣不足的,要用補益之味來補充。

王冰說:五種氣是指:燥氣歸肝,焦氣歸心,香氣歸脾,腥氣歸肺,腐氣歸腎。心主顏色,肺主聲音,所以氣藏於心肺,就能使顏色光彩,聲音洪亮。氣是水的根本,所以味道貯藏在腸胃,來滋養五種氣。孫思邈說:精氣依靠飲食來滋養,氣又滋養精氣使人容光煥發;形體依靠飲食來滋養,味道滋養形體使人精力充沛。精氣順應五種氣則精神旺盛,形體吸收五種味道就能健全。如果飲食的氣味相反,就會損傷精氣;如果飲食的味道不調和,就會損傷形體。

因此,聖人首先運用飲食禁忌來保養生命,然後再用藥物來預防疾病,用溫補的藥物來保養精氣和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