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41)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41)

1. 蜜栗子

(《綱目》)

【集解】時珍曰:蜜栗子生川、廣、江、浙金坑中,狀如蛇黃而有刺,上有金線纏之,色紫褐,亦無名異之類也。丹爐家採作五金匱藥,制三黃。

【主治】金瘡折傷,有效(時珍)。

白話文:

蜜栗子生長在四川、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礦坑中,外形像蛇的黃色膽囊,但帶有刺,表面有金色的線纏繞,顏色是紫褐色,也和無名異之類的藥材相似。煉丹的人會採集它作為煉製金屬藥物時的藥材,用來炮製三黃。

可以治療刀傷和骨折,效果顯著。(李時珍說的)

2. 石鐘乳

(《本經》上品)

【釋名】公乳(《別錄》)、虛中(《吳普》)、蘆石《別錄》)、鵝管石(《綱目》)、夏石(《別錄》)、黃石砂(《藥性》)。

時珍曰:石之津氣,鍾聚成乳,滴溜成石,故名石鐘乳。蘆與鵝管,象其空中之狀也。

【集解】《別錄》曰:石鐘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採無時。

普曰:生泰山山谷陰處岸下,溜汁所成,如乳汁,黃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採,陰乾。

弘景曰:第一齣始興,而江陵及東境名山石洞亦皆有。惟通中輕薄如鵝翎管,碎之如爪甲,中無雁齒,光明者為善。長挺乃有一、二尺者,色黃,以苦酒洗刷則白。《仙經》少用,而俗方所重。

恭曰:第一始興,其次廣、連、澧、朗、郴等州者,雖厚而光潤,可受,餌之並佳。今峽州、青溪、房州三洞出者,亞於始興。自余非其土地,不可輕服。多發淋渴。止可搗篩,白練裹之,合諸藥草浸酒服之。陶云有一、二尺者,謬說也。

思邈曰:乳石必須土地清白光潤,羅紋、鳥翮、蟬翼一切皆成,白者可用。其非土地者,慎勿服之,殺人甚於鴆毒。

志曰:別本注云:凡乳生於深洞幽穴,皆龍蛇潛伏,或龍蛇毒氣,或洞口陰陽不均,或通風氣,雁齒澀,或黃或赤,乳無潤澤,或煎煉火色不調,一煎以後不易水,則生火毒,服即令人發淋。

又乳有三種:石乳者,其山洞純石,以石津相滋,陰陽交備,蟬翼紋成,其性溫;竹乳者,其山洞遍生小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其性平;茅山之乳者,其山有土石相雜,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為乳,乳色稍黑而滑潤,其性微寒。一種之中,有上、中、下色,皆以光澤為好。

余處亦有,不可輕信。

炳曰:如蟬翅者上,爪甲者次,鵝管者下。明白而薄者,可服。

頌曰:今道州江華縣及連、英、韶、階、峽州山中皆有之。生巖穴陰處,溜山液而成,空中相通,長者六、七寸,如鵝翎管狀,色白微紅。唐李補闕煉乳法云:取韶州鍾乳,無問厚薄,但令顏色明淨光澤者,即堪入煉,惟黃、赤二色不任用。柳宗元書亦云:取其色之美而已,不必惟土之信。

是此藥所重,惟在明白者,不必如上所說數種也。今醫家但以鵝管中空者為最。又《本經》中品載殷櫱云:鍾乳根也。孔公櫱,殷櫱根也。石花、石床並與殷櫱同。又有石腦,亦鍾乳之類。凡此五種,醫家亦復稀用,但用鍾乳爾。

時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所說甚詳明。云桂林接宜、融山洞穴中,鍾乳甚多。仰視石脈湧起處,即有乳床,白如玉雪,石液融結成者。乳床下垂,如倒數峰小山,峰端漸銳,且長如冰柱,柱端輕薄中空如鵝翎。乳水滴瀝不已,且滴且凝,此乳之最精者,以竹管仰承取之。煉治家又以鵝管之端,尤輕明如雲母爪甲者為勝。

白話文:

石鐘乳

石鐘乳,又稱公乳、虛中、蘆石、鵝管石、夏石、黃石砂。其名稱由來,是因為石頭的精華凝聚而成,狀如乳汁滴落凝固而成石。蘆石和鵝管則形容其外形中空如蘆葦或鵝毛管狀。

石鐘乳產於少室山谷、泰山等地,全年皆可採集。主要生長在泰山山谷陰濕的岸下,由石頭滲出的汁液凝結而成,形似乳汁,顏色為黃白色,內部中空相通。 二、三月採集,陰乾即可。 最佳產地為始興,江陵及其他名山石洞中也有,但以始興所產最佳。質地輕薄如鵝翎管,敲碎後像指甲,內部沒有雁齒狀紋理,光亮者為上品。有些長達一、二尺,呈黃色,用苦酒清洗後會變白。古代仙方少用,但民間方劑卻很重視。

其他產地如廣州、連州、澧州、朗州、郴州等地所產的石鐘乳,雖然較厚但光潤,也可入藥。峽州、青溪、房州三洞所產的則次於始興。其他地區所產的石鐘乳,藥性較差,不宜輕易服用,服用過量可能導致口渴頻尿。使用時應先搗碎過篩,再用白布包裹,與其他藥材一起浸酒服用。傳說中一、二尺長的石鐘乳,是錯誤的說法。

優質的石鐘乳,必須產自土地清淨、顏色光潤的地方,表面會有羅紋、鳥羽、蟬翼等紋理,顏色以白色為佳。產自其他地方的石鐘乳則要謹慎服用,其毒性甚至超過鴆毒。

石鐘乳分為三種:石乳,生長在純石的山洞中,由石頭的精華滋養而成,陰陽調和,表面有蟬翼紋理,性溫;竹乳,生長在遍布小竹的山洞中,由竹子的精華滋養而成,形似竹子,性平;茅山石乳,生長在混合泥土和石頭的山洞中,遍布茅草,由茅草的精華滋養而成,顏色較黑,表面光滑,性微寒。 同種石鐘乳也分上、中、下三等,皆以光澤為佳。其他地區也有產出,但不可輕信其品質。

以外觀來說,形似蟬翼者為上品,像指甲的次之,鵝管狀的為下品。顏色潔白而薄的石鐘乳,才可以服用。

道州江華縣以及連州、英州、韶州、階州、峽州等地山區也出產石鐘乳。生長在陰濕的岩洞中,由山間滲出的液體凝結而成,內部中空相通,長度可達六、七寸,形狀像鵝翎管,顏色為白色略帶紅色。古代煉丹家認為,韶州產的石鐘乳,無論厚薄,只要顏色明淨光澤即可入藥,唯獨黃色和紅色不可使用。 柳宗元也提到,選取石鐘乳只注重其顏色美觀,不必過於考慮產地。

石鐘乳的藥用價值主要取決於其顏色是否潔白,不必拘泥於上述幾種分類。現代醫家認為,中空如鵝管狀的石鐘乳為最佳。古籍記載,石鐘乳的根部稱為殷櫱,孔公櫱是殷櫱的根部,石花、石床與殷櫱同類,此外還有石腦,也屬於石鐘乳的一種。但這些種類,醫家很少使用,通常只使用石鐘乳。

根據范成大的記載,桂林宜州、融州的山洞中,石鐘乳很多。從上方觀察,可以看見石脈湧起的地方,便有乳床,顏色潔白如玉雪,是由石液融化凝結而成。乳床向下垂落,像倒立的山峰,峰頂漸漸尖銳,形狀像冰柱,頂端輕薄中空,像鵝翎。乳水不斷滴落,滴落凝結,這是石鐘乳中最精華的部分,可用竹管向上承接收集。煉丹家則認為,鵝管狀頂端輕薄如雲母或指甲狀的石鐘乳,是最上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