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29)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29)

1. 羊躑躅

(《本經》下品)

白話文:

《本經》下品

石膏

  • **氣味:**甘、寒,無毒。
  • **主治:**肺熱咳唾涎沫、痰飲、喉痺、心熱煩擾、目赤腫痛、消渴。外用治發熱、瘡疥。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黃連

  • **氣味:**苦、寒,無毒。
  • **主治:**心腹熱痛、嘔吐泄瀉、痢疾、赤白帶下、火眼赤痛、咽喉腫痛。
  • **禁忌:**久服傷脾胃,陽虛體弱者慎用。

芒硝

  • **氣味:**鹹、寒,有毒。
  • **主治:**大便祕結、腹脹水腫、目赤咽痛、瘡疥。外用治痞結腫毒。
  • **禁忌:**陰虛內寒者慎用。

甘草

  • **氣味:**甘、平,無毒。
  • **主治:**和中益氣、補脾益肺、止咳平喘、解毒止痛。
  • **禁忌:**脾虛腹瀉、咳嗽多痰者慎用。

升麻

  • **氣味:**辛、涼,有毒。
  • **主治:**頭風頭痛、目赤耳鳴、鼻塞流涕、咽喉腫痛、肺熱咳喘。
  •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用。

玄參

  • **氣味:**苦、寒,無毒。
  • **主治:**虛熱咳喘、肺痿吐血、消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知母

  • **氣味:**甘、寒,無毒。
  • **主治:**肺熱咳喘、骨蒸勞熱、消渴、目赤腫痛、咽喉腫痛。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茯苓

  • **氣味:**甘、淡,平,無毒。
  • **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安神、止咳平喘。
  • **禁忌:**脾虛泄瀉者慎用。

澤瀉

  • **氣味:**苦、甘,寒,無毒。
  • **主治:**利水滲濕、清熱解毒、解渴消腫。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車前子

  • **氣味:**甘、平,無毒。
  • **主治:**利尿通淋、清熱利濕、止咳平喘。
  •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用。

【釋名】黃躑躅(《綱目》)、黃杜鵑(《蒙筌》)、羊不食草(《拾遺》)、鬧羊花(《綱目》)、驚羊花(《綱目》)、老虎花(《綱目》)、玉枝(《別錄》)。

白話文:

【釋名】黃躑躅(《本草綱目》)、黃杜鵑(《蒙筌》)、羊不食草(《拾遺》)、鬧羊花(《本草綱目》)、驚羊花(《本草綱目》)、老虎花(《本草綱目》)、玉枝(《別錄》)。

弘景曰: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故名。鬧當作惱。惱,亂也。

【集解】《別錄》曰:羊躑躅生太行山川穀及淮南山。三月採花,陰乾。

弘景曰:近道諸山皆有之。花、苗似鹿蔥,不可近眼。

恭曰:花亦不似鹿蔥,正似旋花色黃者也。

保升曰:小樹高二尺,葉似桃葉,花黃似瓜花。三月、四月採花,日乾。

白話文:

弘景說:羊吃了它的葉子,會徘徊徘徊而死,所以叫這個名字。鬧應寫為惱。惱,混亂也。

【集解】《別錄》說:羊躑躅生長在太行山的山川和谷地,以及淮南山區。三月採花,陰乾。

弘景說:鄰近的各地山中都有這種植物。它的花和苗像芍藥,但不能靠近眼睛。

恭說:它的花也不像芍藥,恰好像旋花中黃色的那種。

保升說:這種小樹高兩尺,葉子像桃葉,花朵黃色像瓜花。三月和四月採花,在太陽下曬乾。

頌曰:所在有之。春生苗似鹿蔥,葉似紅花,莖高三四尺。夏開花似凌霄花、山石榴輩,正黃色,羊食之則死。今嶺南、蜀道山谷遍生,皆深紅色如錦繡。然或云此種不入藥。

白話文:

註解:頌曰:所有地方都有這種植物生長。春天長出的幼苗像鹿蔥,葉子像紅花,莖高三、四尺。夏天下花像凌霄花、山石榴之類,顏色是鮮黃色,山羊吃了就會死。如今華南、四川山路谷地普遍生長著這種植物,它的顏色都是深紅色如錦繡。然而,有些人說這種植物不能用於中藥。

時珍曰:韓保升所說似桃葉者最的。其花五出,蕊瓣皆黃,氣味皆惡。蘇頌所謂深紅色者,即山石榴名紅躑躅者,無毒,與此別類。張揖《廣雅》謂躑躅一名決光者,誤矣。決光,決明也。按唐《李紳文集》言:駱谷多山枇杷,毒能殺人,其花明豔,與杜鵑花相似,樵者識之。其說似羊躑躅,未知是否?要亦其類耳。

白話文:

李時珍說:韓保升所說的如同桃葉的說法最為準確。這種植物的花有五片花瓣,花蕊和花瓣都是黃色的,氣味都很難聞。蘇頌所說的深紅色的是山石榴,名字叫紅躑躅,沒有毒,與這種植物是不同的類別。張揖在《廣雅》中說躑躅有一個名字叫做決光,這是錯誤的。決光是一種草,也叫決明。唐朝《李紳文集》中說:駱谷中有很多山枇杷,這種植物有毒,能夠殺人,它的花朵顏色鮮豔,與杜鵑花相似,樵夫們都認識它。李時珍說這種花朵的色彩似乎與羊躑躅相似,不知道是不是?但應該也是同一類別的植物。

繁體中文:

花,性平,味甘,無毒。主治血崩、赤白帶下、眼目昏暗、青盲、石淋、血痢、吐血、衄血、瘡瘍腫毒、赤痢、入胃補血。

花,性質平和,味道甘甜,無毒。主要治療血崩、白帶或血色帶下、眼睛昏暗、青光眼、尿路結石、血痢、吐血、流鼻血、瘡瘍腫痛、痢疾,以及入胃補血。

【氣味】辛,溫,有大毒。權曰:惡諸石及面,不入湯使,伏丹砂、硇砂、雌黃,畏梔子。

【主治】賊風在皮膚中淫淫痛,溫瘧惡毒諸痹(《本經》)。邪氣鬼疰蠱毒(《別錄》)。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熱,有劇毒。權氏說:不適合與各種石頭及滑石同用,煎煮時也不能加入湯藥中,能抑制丹砂、硇砂、雌黃的作用,與梔子相畏。

【發明】頌曰:古之大方多用躑躅。如胡洽治時行赤散,及治五嗽四滿丸之類,並治風諸酒方皆雜用之。又治百病風濕等,魯王酒中亦用躑躅花。今醫方捋腳湯中多用之。南方治蠱毒下血,有躑躅花散,云甚勝。

白話文:

【發明】中這樣說道:古代的大醫家經常使用躑躅花。比如胡洽治療流感時使用的赤散,及治療五種咳嗽、四種滿脹的丸藥之類,還有治療風病的各種酒方都混用了躑躅花。又治療各種風濕病等,魯王酒中也使用躑躅花。現在的醫方中,捋腳湯中經常使用躑躅花。南方治療蠱毒引起的出血,有一種躑躅花散,據說效果很好。

時珍曰:此物有大毒,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飲,遂至於斃也。《和劑局方》治中風癱瘓伏虎丹中亦用之,不多服耳。

【附方】新四。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植物有大毒,曾經有人用它的根泡酒喝,結果導致死亡。《和劑局方》中治療中風癱瘓的伏虎丹中也使用它,但用量很少。

【附方】新生兒

風痰注痛:躑躅花、天南星,並生時同搗作餅,甑上蒸四五遍,以稀葛囊盛之。臨時取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食後服,大良。(《續傳信方》)

白話文:

風痰引起的疼痛:使用躑躅花和天南星,在兩種植物同時生長的時候採摘,搗成餅狀,在蒸籠上蒸四五次,用稀薄的葛布袋子盛裝。臨時取出來烘烤至研磨成粉末,並和蒸過的餅劑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用溫酒送服。如果腰腿骨骼疼痛,空腹服用;如果手臂疼痛,飯後服用,效果很好。(《續傳信方》)

痛風走注:黃躑躅根一把,糯米一盞,黑豆半盞,酒、水各一碗,徐徐服。大吐大泄,一服便能動也。(《醫學集成》)

白話文:

痛風引起的走注疼痛:黃躑躅根一把,糯米一盞,黑豆半盞,酒、水各一碗,慢慢服用。能引起大量嘔吐和大便,服用一次就能夠活動自如。(《醫學集成》)

風濕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蹇澀:躑躅花酒拌蒸一炊久,曬乾為末。每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服五分。(《聖惠方》)

白話文:

風濕痹痛,手腳身體僵硬不舒展,四肢關節疼痛,說話困難:躑躅花加入酒,蒸煮一會後晾乾成粉末。每次用牛乳一碗,酒二碗,調和服用五分。(《聖惠方》)

風蟲牙痛:躑躅一錢,草烏頭二錢半,為末,化臘丸豆大。綿包一丸,咬之,追涎。(《海上仙方》)

【附錄】山躑躅時珍曰:處處山谷有之。高者四五尺,低者一、二尺。

白話文:

風蟲牙痛:躑躅一錢,川烏頭二錢半,研磨成細末,做成臘丸,每粒像豆子大小。用棉花包一粒,咬住,等唾液增加。(《海上仙方》)

附錄:山躑躅 李時珍雲:各地山谷都有。高的四五尺,矮的一、二尺。

春生苗葉,淺綠色。枝少而花繁,一枝數萼。二月始開花如羊躑躅,而蒂如石榴花,有紅者、紫者、五出者、千葉者。小兒食其花,味酸無毒。一名紅躑躅,一名山石榴,一名映山紅,一名杜鵑花。其黃色者,即有毒羊躑躅也。

白話文:

春天它們會生出嫩芽綠葉,顏色翠綠淺淡。花枝很少,但花開很多,一枝上有好幾個花萼。花朵在二月的時候才開始盛開,像羊躑躅花,但它的花蒂卻像石榴花一樣,有紅色的、紫色的、五片花瓣的、重瓣的。小孩子的會將它花當作食物,味道酸甜且無毒。它還有幾個別名,分別是紅躑躅、山石榴、映山紅、杜鵑花。其中,黃色的那種就是有毒的羊躑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