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32)

回本書目錄

石部第九卷 (32)

1. 滑石

之才曰:石葦為之使,惡曾青,制雄黃。

【主治】身熱泄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耐飢長年(《本經》)。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留結,止渴,令人利中(《別錄》)。燥濕,分水道,實大腸,化食毒,行積滯,逐凝血,解燥渴,補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為要藥(震亨)。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衄血,金瘡血出,諸瘡腫毒(時珍)。

【發明】頌曰:古方治淋瀝,多單使滑石。又與石葦同搗末,飲服刀圭,更快。又主石淋,發煩悶,取十二分研粉,分作兩服,水調下。煩熱定,即停後服。

權曰:滑石療五淋,主產難,服其末。又末與丹參、蜜、豬脂為膏,入其月即空心酒下彈丸大,臨產倍服,令胎滑易生,除煩熱心躁。

元素曰:滑石氣溫味甘,治前陰竅澀不利,性沉重,能泄上氣令下行,故曰滑則利竅,不與諸淡滲藥同。

好古曰:入足太陽經。滑能利竅,以通水道,為至燥之劑。豬苓湯用滑石、阿膠,同為滑劑以利水道;蔥、豉、生薑同煎,去滓澄清以解利。淡味滲泄為陽,故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者,不宜用。

時珍曰: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精溺之竅。蓋甘淡之味,先入於胃滲走經絡,遊溢津氣,上輸於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氣化則能出。故滑石上能發表,下利水道,為蕩熱燥濕之劑。發表是蕩上中之熱,利水道是蕩中下之熱;發表是燥上中之濕,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濕。

熱散則三焦寧而表裡和,濕去則闌門通而陰陽利。劉河間之用益元散,通治表裡上下諸病,蓋是此意,但未發出爾。

【附方】舊六,新一十三。

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解中暑傷寒疫癘,飢飽勞損,憂愁思慮,驚恐悲怒,傳染並汗後遺熱勞復諸疾。兼解兩感傷寒,百藥酒食邪熱毒。治五勞七傷,一切虛損,內傷陰痿,驚悸健忘,癇瘛煩滿,短氣痰嗽,肌肉疼痛,腹脹悶痛,淋閟澀痛,服石石淋。療身熱嘔吐泄瀉,腸澼下痢赤白。除煩熱,胸中積聚,寒熱。止渴,消畜水。

婦人產後損液,血虛陰虛熱甚,催生下乳。治吹乳乳癰,牙瘡齒疳。此藥大養脾腎之氣,通九竅六腑,去留結,益精氣,壯筋骨,和氣,通經脈,消水穀,保真元,明耳目,安魂定魄,強志輕身,駐顏益壽,耐勞役飢渴,乃神驗之仙藥也。白滑石(水飛過)六兩,粉甘草一兩。

為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實熱,用新汲水下;解利用蔥豉湯下;通乳,用豬肉麵湯調下;催生,用香油漿下。凡難產或死胎不下,皆由風熱燥澀,結滯緊斂,不能舒緩故也。此藥力至,則結滯頓開而瘥矣。(劉河間《傷寒直格》)

白話文:

滑石

滑石性味甘溫,能使石葦藥效發揮,但忌與曾青同用,需制雄黃後再使用。

【主治】治療身熱、腹瀉、女性乳汁不通、閉經,促進小便排出,消除胃中寒熱積聚,增強精氣。長期服用可輕身、耐飢、延年益壽(《本經》)。能通暢全身九竅六腑的津液,去除積聚的瘀滯,止渴,使人身體舒適(《別錄》)。可燥濕、利尿、固腸、解毒、消積、活血、止渴、健脾胃、降心火,尤其重要的是治療石淋(尿路結石)(震亨)。治療黃疸、水腫、腳氣、吐血、鼻出血、外傷出血、各種瘡瘍腫毒(時珍)。

【發明】古方治療尿路感染,多單獨使用滑石。也可將滑石與石葦一起搗碎成末,每次服用一刀圭(劑量單位),療效更快。治療石淋伴隨煩悶時,取十二分滑石研成粉末,分兩次服用,用溫水送服。煩熱消退後即停藥。

權氏認為:滑石能治療各種尿路疾病,以及難產,服用滑石粉末即可。也可將滑石粉末與丹參、蜂蜜、豬油混合製成膏藥,月經來潮時空腹用酒送服彈丸大小的膏藥,臨產時加倍服用,能使胎兒順利娩出,並消除煩熱、心煩意燥。

元素氏認為:滑石氣味溫和,味道甘甜,能治療前陰部澀痛不通,性沉重,能使上焦之氣下降,所以說滑石能利竅。不可與其他性質平和滲透的藥物同用。

好古氏認為:滑石入足太陽經。滑石能利竅,通利水道,是性質非常乾燥的藥物。豬苓湯中使用滑石和阿膠,都是滑利水道的藥物;蔥、豉、生薑同煎,去渣取汁,則能解利。淡味的滲透藥物屬陽,因此能解表利尿。如果小便已經暢通,則不宜使用滑石。

李時珍認為:滑石利竅,不僅僅是小便,還能通利皮膚毛孔和身體其他竅穴。因為滑石甘淡,先入胃,再運行於經絡,濡養津液,上達肺部,下達膀胱。肺主皮毛,是水液的源頭;膀胱貯存津液,氣化則能排出。所以滑石能發汗解表,又能利尿,是治療熱症和濕症的良藥。發汗解表是去除上焦的熱和濕,利尿是去除中下焦的熱和濕。

熱邪散去,三焦平和,表裡調和;濕邪去除,腸胃通暢,陰陽平衡。劉河間的益元散,能治療表裡上下各種疾病,其原理也正是如此,只是沒有明確地闡述出來而已。

【附方】舊方六個,新方十三個。

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能治療中暑、傷寒、瘟疫、飢飽勞損、憂愁思慮、驚恐悲怒、以及傳染病痊癒後遺留的熱證等疾病。還能治療感冒、各種藥物及飲食所致的邪熱毒。治療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陽痿、驚悸健忘、癲癇、腹脹、尿路澀痛、石淋等症。治療身熱、嘔吐、腹瀉、痢疾等症。能消除煩熱、胸中積聚、寒熱,止渴、消腫。

婦女產後陰液虧損,血虛、陰虛、熱盛,能催生、下乳。治療乳腺炎、牙病。此藥能大補脾腎之氣,通暢九竅六腑,去除瘀滯,增強精氣,強健筋骨,調和氣血,疏通經絡,消化水谷,保護元氣,明目,安神定魄,增強意志,輕身健體,延年益壽,耐勞役、飢渴,是神奇的仙藥。白滑石(水飛過)六兩,炙甘草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少許蜂蜜,溫水送服。實熱證,用新汲水送服;解利證,用蔥豉湯送服;通乳,用豬肉湯送服;催生,用香油送服。凡難產或死胎不下,都是因為風熱燥澀,瘀滯阻塞,不能舒緩所致。此藥藥力強大,能迅速消除瘀滯而痊癒。(劉河間《傷寒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