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24)
草部第十七卷 (24)
1. 鬼臼
(《本經》下品)
【校正】併入《圖經》瓊田草。
【釋名】九臼(《本經》)、天臼(《別錄》)、鬼藥(《綱目》)、解毒(《別錄》)、爵犀(《本經》)、馬目毒公(《本經》)、害母草(《圖經》)、羞天花(《綱目》)、術律草(《綱目》)、瓊田草(《綱目》)、獨腳蓮(《土宿本草》)、獨荷草(《土宿》)、山荷葉(《綱目》)、旱荷(《綱目》)、八角盤(《綱目》)、唐婆鏡。
弘景曰:鬼臼,根如射干,白而味甘,九臼相連,有毛者良,故名。
時珍曰:此物有毒,而臼如馬眼,故名馬目毒公。殺蠱解毒,故有犀名。其葉如鏡、如盤、如荷,而新苗生則舊苗死,故有鏡、盤、荷、蓮、害母諸名。《蘇東坡詩集》云:瓊田草俗號唐婆鏡,即本草鬼臼也。歲生一臼,如黃精根而堅瘦,可以辟穀。宋祁《劍南方物贊》云:羞天花,蜀地處處有之。
依莖綴花,蔽葉自隱,俗名羞天,予改為羞寒花,即本草鬼臼也。《贊》云:冒寒而茂,莖修葉廣。附莖作花,葉蔽其上。以其自蔽,若有羞狀。別有羞天草與此不同,即海芋也。
【集解】《別錄》曰:鬼臼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
弘景曰:鬼臼生山谷中。八月採,陰乾。似射干、術輩,又似鉤吻。有兩種:出錢塘、近道者,味甘,上有叢毛,最勝;出會稽、吳興者,大而味苦,無叢毛,力劣。今馬目毒公狀如黃精根,其臼處似馬眼而柔潤。今方家多用鬼臼而少用毒公,不知此那復乖越如此?
恭曰:鬼臼生深山岩石之陰。葉如蓖麻、重樓輩。生一莖,莖端一葉,亦有兩歧者。年長一莖,莖枯則為一臼。假令生來二十年,則有二十臼,豈惟九臼耶?根肉皮須並似射干,今俗用多是射干。而江南別送一物,非真者。今荊州當陽縣、硤州遠安縣、襄州荊山縣山中並貢之,亦極難得。
頌曰:今江寧府、滁、舒、商、齊、杭、襄、峽州、荊門軍亦有之,並如蘇恭所說。花生莖間,赤色,三月開後結實。又一說:鬼臼生深山陰地,葉六出或五出,如雁掌。莖端一葉如傘,旦時東向,及暮則西傾,蓋隨日出沒也。花紅紫如荔枝,正在葉下,常為葉所蔽,未常見日。
一年生一莖,既枯則為一臼,及八、九年則八、九臼矣。然一年一臼生而一臼腐,蓋陳新相易也,故俗名害母草。如芋魁、烏頭輩亦然,新苗生則舊苗死,前年之魁腐矣。而《本草注》謂全似射干,今射干體狀雖相似,然臼形淺薄,與鬼臼大異。鬼臼如八九個南星側比相疊,而色理正如射干。
用者當使人求苗採之,市中不復有也。
時珍曰:鬼臼根如天南星相疊之狀,故市人通謂小者為南星,大者為鬼臼,殊為謬誤。按《黃山谷集》云:唐婆鏡葉底開花,俗名羞天花,即鬼臼也。歲生一臼,滿十二歲,則可為藥。今方家乃以鬼燈檠為鬼臼,誤矣。又鄭樵《通志》云:鬼臼葉如小荷,形如鳥掌,年長一莖,莖枯則根為一臼,亦名八角盤,以其葉似之也。據此二說,則似是今人所謂獨腳蓮者也。
又名山荷葉、獨荷草、旱荷葉、八角鏡。南方處處深山陰密處有之,北方惟龍門山、王屋山有之。一莖獨上,莖生葉心而中空。一莖七葉,圓如初生小荷葉,面青背紫,揉其葉作瓜李香。開花在葉下,亦有無花者。其根全似蒼朮、紫河車。丹爐家採根制三黃、砂、汞。或云其葉八角者更靈。
或云其根與紫河車一樣,但以白色者為河車,赤色者為鬼臼,恐亦不然。而《庚辛玉冊》謂蚤休陽草,旱荷陰草,亦有分別。陶弘景以馬目毒公與鬼臼為二物,殊不知正是一物而有二種也。又唐獨孤滔《丹房鏡源》云:術律草有二種,根皆似南星,赤莖直上,莖端生葉。一種葉凡七瓣,一種葉作數層。
葉似蓖麻,面青背紫而有細毛。葉下附莖開一花,狀如鈴鐸倒垂,青白色,黃蕊中空,結黃子。風吹不動,無風自搖。可制砂汞。按:此即鬼臼之二種也。其說形狀甚明。
根
【氣味】辛,溫,有毒。《別錄》曰:微溫。弘景曰:甘,溫,有毒。權曰:苦。之才曰:畏垣衣。
【主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本經》)。殺大毒,療咳嗽喉結,風邪煩惑,失魄妄見,去目中膚翳。不入湯(《別錄》)。主屍疰殗殜,勞疾傳屍瘦疾(甄權)。下死胎,治邪瘧癰疽,蛇毒射工毒(時珍)。
【發明】頌曰:古方治五屍鬼疰、百毒惡氣多用之。又曰:今福州人三月採瓊田草根葉,焙乾搗末,蜜丸服,治風疾。
【附方】新三。
子死腹中,胞破不生,此方累效,救人歲萬數也:鬼臼不拘多少,黃色者,去毛為細末,不用篩羅,只捻之如粉為度。每服一錢,無灰酒一盞,同煎八分,通口服。立生如神。名一字神散。(《婦人良方》)
射工中人,寒熱發瘡:鬼臼葉一把,苦酒漬,搗取汁。服一升,日二次。(《千金方》)黑黃急病,黑黃,面黑黃,身如土色,不妨食,脈沉,若青脈入口者死。宜烙口中黑脈、百會、玉泉、絕骨、章門、心俞:用生鬼臼搗汁一小盞服。乾者為末,水服。(《三十六黃方》)
白話文:
鬼臼
別名: 九臼、天臼、鬼藥、解毒、爵犀、馬目毒公、害母草、羞天花、術律草、瓊田草、獨腳蓮、獨荷草、山荷葉、旱荷、八角盤、唐婆鏡。
外觀描述:
- 根部像射干,白色,味甘,多個根莖相連,有毛的品質較好。
- 因其根莖形狀像馬的眼睛,故稱馬目毒公。
- 葉子像鏡子、盤子、荷葉,新苗長出時,舊苗會枯死,因此有鏡、盤、荷、蓮、害母等名稱。
- 一年只長一個根莖,像黃精根一樣堅硬瘦長,可食用充飢。
- 花朵附在莖上,被葉子遮蔽,不易見到。
- 莖幹一年長一莖,莖枯則成為一個根臼,因此又稱八角盤。
- 根部外形像天南星相疊,故常被誤認為是天南星,實際上是不同的植物。
產地與採集:
- 生長在深山陰暗處的岩石邊。
- 二月、八月採挖根部,陰乾。
- 錢塘、近郊所產的味甘,上面有叢毛,品質最好;會稽、吳興所產的,味苦,無叢毛,品質較差。
- 荊州、硤州、襄州等地的山中也有產出,但極為難得。
- 江寧府、滁州、舒州、商州、齊州、杭州、襄州、峽州、荊門軍等地也有,生長情況與古籍描述一致。
生長特性:
- 一年只生一莖,莖枯則根部形成一個臼,數年後根部便會有數個相連的臼。
- 每年長出新的莖苗時,舊的莖苗會枯死,因此被稱為害母草。
- 葉片有的呈五或六片,像雁的腳掌,有的莖端有一片葉子像傘,早晨向東,傍晚向西,隨著太陽出沒而轉動。
- 花朵紅紫色,像荔枝,開在葉子下面,常被葉子遮蔽,不容易看到。
- 有些鬼臼開花,有些則不開花。
- 葉片揉搓會有瓜李的香味。
藥性:
- 味辛,性溫,有毒。
- 有說味甘、微溫或苦。
- 畏懼垣衣。
主治功效:
- 可殺死蠱毒、鬼疰等邪祟之物,辟除惡氣不祥,驅除邪氣,解百毒。
- 可解大毒,治療咳嗽、咽喉腫痛、風邪引起的精神錯亂、失魂妄見、去除眼中的翳障。
- 可治療屍疰病(傳染病的一種)、勞疾傳屍(慢性消耗性疾病)。
- 可墮死胎,治療邪瘧、癰疽、蛇毒和射工毒。
其他:
- 古方多用鬼臼治療五屍鬼疰和百毒惡氣。
- 福州一帶的人會在三月採摘瓊田草的根葉,烘乾搗成末,加蜜製成丸藥服用,用以治療風疾。
- 有人認為,葉片呈八角的鬼臼藥效更強。
- 丹道家會用鬼臼根來煉製丹藥,如三黃、砂和汞。
附方(驗方):
- 治療死胎不下: 用黃色的鬼臼根去除毛髮,研磨成細粉,不用篩子過濾,捻成粉末即可。每次服用一錢,用無灰酒煎煮八分,溫服。
- 治療射工中毒: 取鬼臼葉一把,用苦酒浸泡,搗汁服用一升,每日兩次。
- 治療黑黃急病: 若面色黑黃如土,脈象沉弱,口中或有青色脈絡,可用新鮮鬼臼搗汁服用一小杯。若使用乾燥的鬼臼,則研磨成粉末,用水服用。可配合烙穴位(口中黑脈、百會、玉泉、絕骨、章門、心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