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石部第九卷 (26)
石部第九卷 (26)
1. 石膏
(《本經》中品)
【釋名】細理石(《別錄》)、寒水石(《綱目》)。
震享曰:火煅細研醋調,封丹灶,其固密甚於脂膏。此蓋兼質與能而得名,正與石脂同意。
時珍曰:其紋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同名異物。
【集解】《別錄》曰:石膏,生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採無時。細理白澤者,良;黃者,令人淋。
弘景曰:二郡之山,即青州、徐州也。今出錢塘縣,皆在地中,雨後時時自出,取之如棋子,白澈最佳。彭城者亦好。近道多有而大塊,用之不及彼也。《仙經》不須此。
恭曰:石膏、方解石大體相似,而以未破為異。今市人皆以方解代石膏,未見有真石膏也。石膏生於石旁。其方解不因石而生,端然獨處,大者如升,小者如拳,或在土中,或生溪水,其上皮隨土及水苔色,破之方解,大者方尺。今人以此為石膏,療風去熱雖同,而解肌發汗不如真者。
大明曰:石膏通亮,理如雲母者上。又名方解石。
斆曰:凡使,勿用方解石。方解雖白不透明,其性燥;若石膏則出剡州茗山縣義情山,其色瑩淨如水精,性良善也。
頌曰:石膏今汾、孟、虢、耀州、興元府亦有之。生於山石上,色至瑩白,與方解石肌理形段剛柔絕相類。今難得真者。用時,惟以破之皆作方稜者,為方解石。今石膏中時時有瑩澈可愛有縱理而不方解者,或以為石膏;然據本草又似長石。或又謂青石間往往有白脈貫徹類肉之膏肪者,為石膏;此又本草所謂理石也。不知石膏定是何物?今且依市人用方解石爾。
閻孝忠曰:南方以寒水石為石膏,以石膏為寒水石,正與汴京相反,乃大誤也。石膏潔白堅硬,有牆壁。寒水石則軟爛,以手可碎,外微青黑,中有細紋。又一種堅白全類石膏,而敲之成方者,名方解石也。
承曰:陶言錢塘山中雨後時自出。今錢塘人鑿山取之甚多,搗作齒藥貨用,浙人呼為寒水石,入藥最勝他處者。
宗奭曰:石膏紛辯不決,未悉缺理。本草只言生齊山、盧山、蒙山,細理白澤者良,即知他處者非石膏也。
震亨曰:本草藥之命名,多有意義,或以色,或以形,或以氣,或以質,或以味,或以能,或以時,是也。石膏固濟丹爐,苟非有膏,豈能為用?此蓋兼質與能而得名。昔人以方解為石膏,誤矣。石膏味甘而辛,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太陰、少陽。
彼方解石,只有體重、質堅、性寒而已,求其有膏而可為三經之主治者,焉在哉?
時珍曰:石膏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於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厚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白者潔淨,細紋短密如束針,正如凝成白蠟狀,鬆軟易碎,燒之即白爛如粉。其中明潔,色帶微青,而紋長細如白絲者,名理石也。與軟石膏乃一物二種,碎之則形色如一,不可辨矣。
白話文:
石膏
《本經》將石膏列為中品藥材。《別錄》稱之為細理石,《綱目》則稱之為寒水石。
古代醫家震亨認為,將石膏煅燒研磨後用醋調和,封在丹爐中,其堅固程度甚至超過脂膏。因此,石膏之名是兼顧其物質特性和功效而得來的,與石脂的命名道理相同。
李時珍認為,石膏紋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極寒如同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名稱相同但並非同一種藥物。
古代醫籍記載,石膏產於齊山山谷及齊盧山、魯蒙山等地,採集時間不限。其中,紋理細密、顏色潔白者為上品;黃色的石膏則會導致小便不利。
陶弘景指出,上述的二郡指的是青州和徐州。現今錢塘縣也出產石膏,皆產於地底,雨後會自然露出地面,採集時形狀如棋子,潔白透明者最佳,彭城產的也很好。其他地方雖然也有出產,但多為大塊的,藥效不如前述產地。而《仙經》中則未提及石膏。
寇宗奭認為,石膏和方解石外觀很相似,但未破裂的石膏才是真正的石膏。現今市面上多用方解石代替石膏,真正石膏已很難見到。石膏是長在石頭旁邊的,而方解石則不是依附在石頭上生長,而是獨立存在,大小不一,有的藏在土中,有的生長在溪水中,其表皮顏色會隨著土壤和水苔而變化。將方解石敲開後,會呈現方形斷面,大小如方尺。現在人們都將方解石當作石膏使用,雖然都能治療風熱,但解肌發汗的功效不如真正的石膏。
大明認為,通透、紋理如雲母的石膏為上品,也稱為方解石。
陳藏器則明確指出,使用石膏時,絕對不能用方解石代替。方解石雖然顏色潔白但不透明,且性燥;而真正的石膏,例如產自剡州茗山縣義情山的石膏,色澤瑩潤如同水晶,藥性溫良。
蘇頌則說,汾州、孟州、虢州、耀州、興元府等地也出產石膏,生長在山石上,顏色潔白,與方解石在肌理、形狀、硬度等方面極為相似,目前很難找到真正的石膏。使用時,凡是敲開後呈現方形稜角的,都是方解石。現在有些石膏瑩澈美麗,有縱向紋理,卻不是方解石,有人誤以為是石膏;但根據《本草綱目》,這可能屬於長石。也有人認為,青石中常有白色脈絡貫穿,如同膏脂狀的物質,才是石膏;這也是《本草綱目》中所說的理石。石膏究竟為何物,目前尚不明確,所以暫且依循市面上的做法,使用方解石代替。
閻孝忠指出,南方地區將寒水石誤認為石膏,將石膏誤認為寒水石,與汴京地區正好相反,這是很大的錯誤。真正的石膏潔白堅硬,有層次感;寒水石則鬆軟易碎,外觀略帶青黑色,內部有細紋。還有一種堅硬潔白的石頭,外觀很像石膏,但敲開後呈方形,稱為方解石。
雷敩則記載,陶弘景說錢塘山中雨後會自然露出石膏。現在錢塘人大量鑿山採石膏,加工成牙粉等商品出售,浙江人稱之為寒水石,藥效比其他地區的石膏更好。
寇宗奭認為,關於石膏的辨識,至今仍有爭議,尚未完全釐清。本草只提到產於齊山、盧山、蒙山,紋理細密、顏色潔白者為上品,這也說明其他地方產的並非真正的石膏。
震亨認為,《本草綱目》中藥物的命名,都有一定的意義,或是根據顏色、形狀、氣味、質地、味道、功效或生長季節來命名。石膏之所以能用於煉丹,是因為它具有膏狀的性質,否則怎能發揮作用呢?石膏之名,正體現了其物質特性和功效。以前的人把方解石當作石膏使用,這是錯誤的。石膏味甘辛,屬於陽明經藥物,陽明經主司肌肉。其甘味能緩和脾胃、益氣、止渴、清熱;其辛味能解肌發汗,藥力上行至頭部,並入太陰、少陽經。
方解石只有重量重、質地堅硬、性寒的特性而已,並不像石膏具有膏狀的性質,也無法達到治療三經的功效。
李時珍指出,石膏分為軟硬兩種。軟石膏塊狀,生長在石頭中,層層疊疊,形狀如壓扁的米糕,每層厚數寸,顏色有紅白兩種,紅色不可服用,白色潔淨,紋理細密短促,如同凝固的白蠟,鬆軟易碎,燒之則變成白色粉末。其中明潔、略帶青色,紋理細長如白絲的,稱為理石。軟石膏和理石其實是同一種藥材的不同形態,破碎後形色皆相似,難以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