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17)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17)

1. 側子

(《別錄》下品)

【釋名】萴子。

時珍曰:生於附子之側,故名。許慎《說文》作萴子。

【集解】弘景曰:此附子邊角之大者,削取之。昔時不用,比來醫家以療腳氣多驗。

恭曰:側子、附子,皆是烏頭下旁出者。以小者為側子,大者為附子。今以附子角為側子,理必不然。若當陽以下、江左、山南、嵩高、齊魯間,附子時復有角如大豆許。夔州以上劍南所出者,附子之角,但如黍粟,豈可充用?比來都下皆用細附子有效,未嘗取角也。

保升曰:今附子邊,果有角如大棗核及檳榔以來者,形狀自是一顆,且不小。乃烏頭旁出附子,附子旁出側子,甚明。

時珍曰:側子乃附子旁黏連小者爾,故吳普、陶弘景皆指為附子角之大者。其又小於側子者,即漏籃子矣。故楊氏《附子記》言:側子、漏籃,園人皆不重之,以乞役夫。

【修治】同附子。

【氣味】辛,大熱,有大毒。

普曰:神農、岐伯:有大毒。八月採。畏惡與附子同。

【主治】癰腫,風痹歷節,腰腳疼冷,寒熱鼠瘻。又墮胎(《別錄》)。

療腳氣,冷風濕痹,大風筋骨攣急(甄權)。冷酒調服,治遍身風疹神妙(雷斅)。

【發明】機曰:烏頭乃原生之腦,得母之氣,守而不移,居乎中者也。側子散生旁側,體無定在,其氣輕揚,宜其發散四肢,充達皮毛,為治風之藥。天雄長而尖,其氣親上,宜其補上焦之陽虛。木鱉子則餘氣所結,其形摧殘,宜其不入湯服,令人喪目也。

時珍曰:唐·元希聲侍郎,治癱瘓風,有側子湯,見《外臺秘要》,藥多不錄。

白話文:

[側子]

[名稱由來]

側子,又稱萴子。李時珍說,它生長在附子的旁邊,所以叫做側子。《說文解字》中寫作萴子。

[外形與採集]

陶弘景認為,側子是附子邊角比較大的部分,削下來的。以前沒人使用,但近來醫生用它來治療腳氣,效果很好。

陳藏器說,側子和附子都是烏頭植物旁邊長出來的。小的叫側子,大的叫附子。現在把附子的角當作側子,這肯定不對。像在當陽、江左、山南、嵩山、齊魯一帶,附子有時候會長出像大豆一樣大小的角。但夔州以上,劍南地區產的附子,角只有黍米或粟米那麼小,怎麼能用呢?最近京城都用細小的附子,效果一樣很好,沒人用附子的角。

保升說,現在的附子旁邊,確實有長出像大棗核或檳榔大小的角,形狀獨立,不算小。這是烏頭旁邊長出附子,附子旁邊長出側子,很明顯。

李時珍認為,側子是附子旁邊黏連的小塊,所以吳普和陶弘景都認為它是附子角比較大的部分。比側子更小的,就叫做漏籃子了。因此,楊氏《附子記》說,側子和漏籃子,園丁都不重視,都拿來送給工人。

[炮製方法]

側子的炮製方法和附子一樣。

[藥性與味道]

側子味道辛辣,藥性大熱,有劇毒。

吳普說,神農和岐伯認為它有劇毒。八月採收。它的禁忌和附子一樣。

[主要功效]

側子可以治療癰腫、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腰腿寒冷疼痛、寒熱、瘰癧(淋巴結核)。還可以墮胎。

甄權認為,側子能治療腳氣、風濕痹痛、風寒引起的筋骨拘攣。雷斅認為,用冷酒調服側子,治療全身風疹效果很好。

[藥理說明]

張元素認為,烏頭是植物的中心,吸收母體的精華,穩固不動。側子則散生在旁邊,沒有固定的位置,氣輕而發散,適合治療四肢的疾病,可以到達皮毛,是治療風邪的藥物。天雄長而尖,藥氣向上,適合補上焦的陽虛。木鱉子的藥力則是剩餘的精氣形成的,形狀殘缺不全,不適合煎湯服用,會使人失明。

李時珍說,唐朝元希聲侍郎用側子湯治療癱瘓風,在《外臺秘要》中有記載,但藥方大多沒有記錄下來。

2. 漏籃子

(《綱目》)

【釋名】木鱉子(《炮炙論》)、虎掌(《日華》)。

時珍曰:此乃附子之瑣細未成者,小而漏籃,故名。南星之最小者,名虎掌,此物類之,故亦同名。《大明會典》載:四川成都府,歲貢天雄二十對,附子五十對,烏頭五十對,漏籃二十斤。不知何用。

【氣味】苦、辛,有毒。

斅曰:服之令人喪目。

【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楊士瀛《直指方》云:凡漏瘡年久者,復其元陽,當用漏籃子輩,加減用之。如不當用而輕用之,又恐熱氣乘虛變移結核,而為害尤甚也。又按《類編》云:一人兩足生瘡,臭潰難近。夜宿五夫人祠下,夢神授方:用漏籃子一枚,生研為末,入膩粉少許,井水調塗。依法治之,果愈。蓋此物不堪服餌,止宜入瘡科也。

【附方】新一。

一切惡痢雜下,及休息痢:百歲丸:用漏籃子一個(大者),阿膠、木香、黃連、罌粟殼各半兩,俱炒焦存性,入乳香少許為末,糊丸梧子大。每一歲一丸,米飲下。(羅天益《衛生寶鑑》)

白話文:

【名稱解釋】

它又叫做木鱉子、虎掌。李時珍說:這其實是附子還沒長成的小東西,因為個頭小又會漏出籃子,所以叫做漏籃子。南星最小的品種叫做虎掌,這東西外形和虎掌相似,所以也跟著叫這個名字。《大明會典》記載:四川成都府每年進貢天雄二十對、附子五十對、烏頭五十對、漏籃子二十斤。不曉得這些漏籃子是拿來做什麼的。

【氣味】

味道苦、辛辣,有毒。斅說:服用它會讓人失明。

【主治】

可以治療嚴重的痢疾、寒性漏瘡、惡性瘡瘍、麻風病。

【藥理闡述】

李時珍說:根據楊士瀛《直指方》的說法,凡是漏瘡病程很久的,要恢復身體的陽氣,應該用漏籃子這類藥物,根據情況增減用量。但如果不應該用卻隨便使用,又怕熱氣會趁虛而入,變成結塊,反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另外,《類編》記載:有一個人兩腳長瘡,又臭又爛,讓人難以靠近。他晚上睡在五夫人祠下面,夢到神明給他藥方:用一個漏籃子,生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膩粉,用井水調和後塗抹在瘡上。按照這個方法治療,果然痊癒了。大概這種東西不適合內服,只適合外用在瘡瘍科。

【附加藥方】

新增一個藥方:

百歲丸:治療各種嚴重的痢疾、反覆發作的痢疾,用一個大的漏籃子,阿膠、木香、黃連、罌粟殼各半兩,都炒到焦存性,加入少許乳香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吃一顆,根據年齡大小,一歲吃一顆,用米湯送服。(羅天益《衛生寶鑑》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