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15)
草部第十七卷 (15)
1. 烏頭
(即附子母),
白話文:
即附子母
即烏頭(附子)與附子母
【主治】諸風,風痹血痹,半身不遂,除寒冷,溫養臟腑,去心下堅痞,感寒腹痛(元素)。除寒濕,行經,散風邪,破諸積冷毒(李杲)。補命門不足,肝風虛(好古)。助陽退陰,功同附子而稍緩(時珍)。
白話文:
【主治】各種風症,風濕痺痛、血脈瘀滯、半身不遂,能驅除體內寒氣,溫暖和補養臟腑,消除心臟以下的硬塊,還能緩解因受寒而引起的腹痛(元素)。散寒去濕,通經活絡,驅散風邪,消除各種因寒氣積聚而產生的毒素(李杲)。補益命門不足,改善肝風虛弱(好古)。調理陰陽平衡,效果與附子相似,但藥性稍緩(李時珍)。
【發明】宗奭曰:補虛寒須用附子,風家即多用天雄,大略如此。其烏頭、烏喙、附子,則量其材而用之。時珍曰:按王氏《究原方》云:附子性重滯,溫脾逐寒。川烏頭性輕疏,溫脾去風。若是寒疾即用附子;風疾即用川烏頭。一云:凡人中風,不可先用風藥及烏附。若先用氣藥,後用烏附乃宜也。
白話文:
【說明】宗奭說:補充虛寒需要用附子,風疾的治療多用天雄,大致如此。烏頭、烏喙、附子,則根據他們的性能來使用。李時珍說:我查考王氏的《究原方》提到:附子的藥性沉重滯塞,可以溫暖脾臟,並且驅除寒氣。而川烏頭的藥性輕疏,可以溫暖脾臟,並驅除風氣。如果是寒疾就用附子;如果是風疾就用川烏頭。另一種說法是:凡人中風,不可先用治療風疾的藥物以及烏頭、附子。如果先用補氣藥,後用烏頭、附子才合適。
又凡用烏、附藥,並宜冷服者,熱因寒用也。蓋陰寒在下,虛陽上浮。治之以寒,則陰氣益甚而病增;治之以熱,則拒格而不納。熱藥冷飲,下嗌之後,冷體既消,熱性便發,而病氣隨愈。不違其情,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昔張仲景治寒疝內結,用蜜煎烏頭。《近效方》治喉痹,用蜜炙附子,含之咽汁。
白話文:
另外凡是使用烏頭和附子的藥物,都需要冷服,這是因為熱證而使用寒藥的原因。陰寒在下,虛陽浮在上。用寒藥治療,陰氣更加嚴重,病情加重;用熱藥治療,會因為相斥而不能吸收。熱藥冷飲,下嚥之後,寒性消除,溫熱的藥性便顯現,病情便會痊癒。不違背病情,而收到極大的好處,這就是反治的妙處。過去張仲景治療寒疝內結,使用蜜炙烏頭。《近效方》治療喉嚨痛,使用蜜炙附子,含著後嚥下汁液。
朱丹溪治疝氣,用烏頭、梔子。並熱因寒用也。李東垣治馮翰林侄陰盛格陽傷寒,面赤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薑附湯加人參,投半斤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聖之妙也。
白話文:
朱丹溪治療疝氣,使用烏頭和梔子。並且是熱因寒用。李東垣治療馮翰林的侄子陰盛格陽傷寒,面赤目赤,煩渴引飲,脈搏跳動七、八次,但按壓就會分散。使用附子湯加上人參,服用半斤,服後出汗而痊癒。這就是神聖的妙方啊。
吳綬曰:附子乃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證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原;佐以附子,溫經散寒。舍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劉完素曰:俗方治麻痹多用烏附,其氣暴能衝開道路,故氣愈麻;及藥氣盡而正氣行,則麻病愈矣。
白話文:
吳綬說:附子是治療陰證的重要藥物。凡是傷寒傳變為三陰病,以及中寒夾陰病,即使全身發熱,但脈搏沉伏的患者,都必須使用附子。或者出現厥逆、腹痛,脈搏沉細,嚴重時嘴脣發青、囊腫收縮的患者,也必須緊急使用附子,它具有驅除陰寒、恢復陽氣,起死回生的功效。近世陰證傷寒的患者,往往疑慮重重,不敢使用附子,等到陰氣極盛、陽氣耗盡才使用,已經太晚了。而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衰微。必須緊急使用人參,增強脈絡、益氣養元;再輔以附子,溫經散寒。如果不使用這些藥物,將用什麼來挽救患者的生命呢?
劉完素說:一般醫方治療痺症多用烏頭和附子,它們藥性猛烈,能衝破經絡,所以氣血會更加痺塞;等到藥效消退,正氣運行,痺症才會好。
張元素曰:附子以白朮為佐,乃除寒濕之聖藥。濕藥宜少加之引經。又益火之原,以消陰翳,則便溺有節,烏、附是也。
白話文:
張元素說:附子以白朮為輔佐藥,乃是去除寒濕的聖藥。濕藥適宜少加一些引經藥。又以能夠使火氣旺盛的藥物為根本,來消除陰翳,那麼小便和大便都有節制,烏頭、附子就是這樣的藥物。
虞摶曰: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驅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裡之冷濕。
白話文:
虞摶說:附子具有雄壯的性質,有斬關奪將的氣勢。它能引導補氣藥物行走十二經脈,以追回喪失的元陽;引導補血藥物進入血分,以滋養不足的真陰;引發散藥打開腠理,以驅逐表面的風寒;引導溫暖藥物到達下焦,以祛除體內的寒濕。
震亨曰:氣虛熱甚者,宜少用附子,以行參耆。肥人多濕,亦宜少加烏、附行經。仲景八味丸,用為少陰響導,其補自是地黃,後世因以附子為補藥,誤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之性,以行地黃之滯,可致遠爾。烏頭、天雄皆氣壯形偉,可為下部藥之佐;無人表其害人之禍,相習用為治風之藥及補藥,殺人多矣。
白話文:
震亨說:氣虛且發熱嚴重的人,應該少用附子,改用人參、黃耆來調理。肥胖的人體內濕氣重,也應該少加烏頭、附子來疏通經絡。仲景的八味丸,是用來作為少陰的嚮導,其實它的補益作用是來自於地黃,後世卻誤把附子當成補藥,這都是錯誤的。附子的特性是走而不守,我們取用它強健而往下走的特性,來疏通地黃的滯氣,可以達到更遠的部位。烏頭、天雄的氣勢壯盛,形體偉大,可以作為下部藥物的輔佐;卻沒有人說出它們的危害,人們習以為常地把它們用作治風藥和補藥,害死的人很多。
王履曰:仲景八味丸,蓋兼陰火不足者設。錢仲陽六味地黃丸,為陰虛者設。附子乃補陽之藥,非為行滯也。
好古曰:烏、附,非身涼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服附子以補火,必妨涸水。
白話文:
王履說:仲景的八味丸,是兼顧陰火不足者而設立的。錢仲陽的六味地黃丸,是為陰虛者而設立的。附子是補陽的藥物,不是用來治療氣血滯留。
古人說:烏頭、附子,如果不身體虛寒而四肢冰冷,不適用於用藥。服用附子來補充陽氣,必定會傷害體液。
時珍曰:烏、附毒藥,非危病不用,而補藥中少加引導,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錢匕,即發燥不堪,而昔人補劑用為常藥,豈古今運氣不同耶?荊府都昌王,體瘦而冷,無他病。日以附子煎湯飲,兼嚼硫黃,如此數歲。蘄州衛張百戶,平生服鹿茸、附子藥,至八十餘,康健倍常。
白話文:
李時珍說:附子是一種有毒的藥材,除非是遇到危急的疾病,否則一般不會使用。但在中醫的補益藥方中,有時會加入少量附子作為引導,這樣可以讓藥效發揮得更快。有些人只要服用少量的附子,就會感到燥熱難耐,但古時候的中醫卻經常把附子當作日常補藥,難道古今的體質不同嗎?
荊府都昌王體瘦怕冷,但他沒有其他疾病。他每天用附子煎湯喝,還嚼硫磺,這樣持續了好幾年。在蘄州衛有一位姓張的百戶,他從年輕時就服用鹿茸和附子藥,到了八十多歲的時候,身體仍然健康強壯,比一般人更加健康。
宋張杲《醫說》載:趙知府耽酒色,每日煎乾薑熟附湯,吞硫黃金液丹百粒,乃能健啖,否則倦弱不支,壽至九十。他人服一粒即為害。若此數人,皆其臟腑稟賦之偏,服之有益無害,不可以常理概論也。又《瑣碎錄》言:滑颱風土極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慄。此則地氣使然爾。
白話文:
宋代張杲的《醫說》記載:趙知府沉迷於酒色,每天都要煎服乾薑熟附湯,吞服硫黃金液丹一百粒,纔能夠食慾良好 ,否則就會感到疲倦、虛弱,即使這樣,他也活到了九十歲。但其他人服用一粒就會中毒。像這樣的人,都是因為臟腑稟賦的特殊性,服用這些藥物對他們有益無害,不能用一般的道理來概括。又《瑣碎錄》中說:滑颱地方的風土非常寒冷,那裡的人食用附子就像吃芋頭栗子一樣。這是因為當地的氣候造成的。
【附方】舊二十七,新九十二。少陰傷寒,初得二、三日,脈微細,但欲寐,小便色白者,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麻黃(去節)二兩,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納二味,煮取三升,分作三服,取微汗。(張仲景《傷寒論》)
白話文:
【附加方劑】舊版本《傷寒論》裡排第27位,新版本排第92位。少陰傷寒,病初二、三天,脈搏微細,只想睡覺,小便顏色發白,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微發一點汗。組成是:麻黃(去除節的部分)2兩,甘草(經過炙過的)2兩,附子(炮過,去掉皮)1枚,水7升,先將麻黃煮開後去掉泡沫,放入剩下的兩味藥,煎煮到剩下3升,分成3次服用,喝藥後微微出汗即可。(《傷寒論》張仲景)
少陰發熱,少陰病始得,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發其汗: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乃納二味,同煮三升,分三服。(同上)少陰下利,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用大附子一個(去皮生破八片),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水三升,煮一升二合,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白話文:
少陰病剛開始的時候發熱,脈搏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可以使之發汗:麻黃(去節)二兩,附子(炮去皮)一枚,細辛二兩,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再加入附子和細辛,一共煮三升,分三次服用。(同上)少陰病腹瀉,大便清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搏微弱欲絕,身體卻不覺得寒冷,面色發紅,或者腹痛,或者乾嘔,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瀉停止脈搏消失:通脈四逆湯:大附子一個(去皮生破八片),甘草(炙)二兩,乾薑三兩,水三升,煮一升二合,分兩次溫熱服用,脈搏就出現了,即為痊癒。
面赤加蔥九莖;腹痛,加芍藥二兩;嘔,加生薑二兩;咽痛,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二兩。(同上)陰病惡寒,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者,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補之: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服。(同上)傷寒發躁,傷寒下後,又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溫之: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破作八片)。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白話文:
如果出現臉紅的症狀,則加入九根蔥;腹痛,則加入二兩芍藥;嘔吐,則加入二兩生薑;咽喉疼痛,則加入一兩桔梗;痢疾止住但脈搏不顯,則加入二兩人參。(同上)陰症怕冷,傷寒發汗後不解,反而怕冷的,是虛症,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來補:芍藥三兩,甘草(炒過的)三兩,附子(炮製去皮)一枚,水五升,煮成一升五合,分幾次喝。(同上)傷寒發躁,傷寒下痢後,又發汗,白天煩躁睡不好覺,晚上才安靜下來,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搏沉弱,身上沒有高燒的,用乾薑附子湯來溫養:乾薑一兩,生附子一枚(去皮,切成八片)。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喝完。
(《傷寒論》)陰盛格陽,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脈沉手足厥逆者,是此證也:霹靂散:用大附子一枚。燒存性,為末。蜜水調服。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而汗出,乃愈。(孫兆《口訣》)熱病吐下及下利,身冷脈微,發躁不止者:附子(炮)一枚(去皮臍,分作八片)。入鹽一錢,水一升,煎半升,溫服,立效。
(《經驗後方》)
白話文:
- (《傷寒論》)
陰盛格陽:意思是體內陰盛而阻止了陽氣的運行。
傷寒陰盛格陽:是指患有傷寒,體內陰盛而阻止了陽氣的運行。
其人必躁熱而不欲飲水:患者會感到煩躁、發熱,不願意喝水。
脈沉手足厥逆者,是此證也:患者的脈搏沉細,手腳冰冷,逆寒,這是此病的症狀。
霹靂散:治療此病的方劑。
用大附子一枚:用一顆大的附子。
燒存性,為末:將附子燒至焦黑,然後研磨成粉末。
蜜水調服:將附子粉末用蜂蜜水調和後服用。
逼散寒氣,然後熱氣上行而汗出,乃愈:服用霹靂散後,可以驅散體內的寒氣,然後熱氣上行,發汗,從而治癒疾病。
- (孫兆《口訣》)
熱病吐下及下利,身冷脈微,發躁不止者:患有熱病,伴有嘔吐、腹瀉,身體發冷,脈搏微弱,煩躁不安,不能停止的患者。
附子(炮)一枚(去皮臍,分作八片):用一顆炮製好的附子(去皮臍,切成八片)。
入鹽一錢,水一升,煎半升,溫服,立效:將附子、鹽放入一升水中煎煮,取半升藥液,溫服,可立即見效。
《經驗後方》
凡發熱 凡是發燒。
頭面赤,身發熱,脈浮數 頭面發紅,身體發熱,脈搏浮起且跳動頻繁。
麻黃湯 使用麻黃湯治療。
但頭痛鼻塞,無熱者 只有頭痛鼻塞,沒有發燒的症狀。
葛根湯 使用葛根湯治療。
但熱甚,汗出者 發燒嚴重,出汗的症狀。
白虎加桂枝湯 使用白虎湯加上桂枝湯治療。
但汗出不大,胸脅滿 出汗不多,胸脅部位感到脹滿。
小柴胡湯 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但汗不出而嘔逆者 沒有出汗,但有嘔吐和反胃的症狀。
桂枝加芍藥湯 使用桂枝湯加上芍藥湯治療。
但脈緊,面赤而小便通者 脈搏緊實,臉色發紅,小便通暢。
梔子柏皮湯 使用梔子柏皮湯治療。
但胸滿脅熱,或脅下痛 胸部脹滿,脅部發熱,或脅下疼痛。
柴胡疎肝散 使用柴胡疎肝散治療。
但四肢寒,腹痛下利不渴 四肢冰冷,腹痛、腹瀉,不感到口渴。
理中湯 使用理中湯治療。
但腹痛下利而渴者 腹痛、腹瀉,且感到口渴。
白頭翁湯 使用白頭翁湯治療。
但腹痛嘔吐,而下利不渴者 腹痛、嘔吐,但腹瀉不感到口渴。
藿香正氣散 使用藿香正氣散治療。
但下利後腹中鳴,而食慾不振 腹瀉後腹部鳴響,且食慾不振。
四神丸 使用四神丸治療。
但下利兼嘔吐,而食不下者 腹瀉同時嘔吐,且無法進食。
黃連湯 使用黃連湯治療。
但下利腹痛,而嘔吐者 腹瀉、腹痛,且嘔吐。
附子理中湯 使用附子理中湯治療。
但下利兼嘔吐,而煩躁者 腹瀉同時嘔吐,且感到煩躁。
保和丸 使用保和丸治療。
但下利腹痛,而心下脹 腹瀉、腹痛,且心下部位脹滿。
木香檳榔丸 使用木香檳榔丸治療。
陰毒傷寒:孫兆《口訣》云:房後受寒,少腹疼痛,頭疼腰重,手足厥逆,脈息沉細,或作呃逆,並宜退陰散:用川烏頭、乾薑等分,切炒,放冷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鹽一撮,煎取半盞,溫服,得汗解。《本事方》玉女散:治陰毒心腹痛厥逆惡候。川烏頭去皮臍,冷水浸七日,切曬,紙裹收之。
白話文:
**陰毒傷寒:**孫兆在《口訣》中說:在房後受了寒,小腹疼痛,頭痛腰重,手腳冰冷,脈搏沉細,或打嗝,都宜服用退陰散:用川烏頭、乾薑等分,切碎後炒至微黃,放涼後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碗、鹽少許,煎至半碗,溫服,發汗後即可痊癒。
**《本事方》玉女散:**治療陰毒心腹疼痛、厥逆、惡候。川烏頭去皮臍,用冷水浸泡七天,切片曬乾,用紙包好收起來。
遇有患者,取為末一錢,入鹽八分,水一盞,煎八分服,壓下陰毒,如豬血相似,再進一服。《濟生》回陽散:治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氣。大附子三枚,炮裂去皮臍為末。每服三錢,薑汁半盞,冷酒半盞,調服。良久,臍下如火暖為度。
白話文:
如果遇到有此病症的患者,將附子研磨成粉末一錢,加入八分鹽,一盞水,煎煮取八分,讓患者服用,可壓製毒性,如同豬血般,再服一劑藥。
《濟生》中的回陽散,專治陰毒傷寒、面青、四肢厥逆、腹痛身冷、一切冷氣等病症。配方包括大附子三枚,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藥粉,加入半盞薑汁和半盞冷酒,調勻服用。服藥後不久,臍下有如火烤般溫熱,即可見效。
《續傳信方》:治陰毒傷寒,煩躁迷悶,急者。用半兩重附子一個(生破作四片),生薑一大塊(作三片),糯米一撮,以水一升,煎六合,溫服。暖臥,或汗出,或不出。候心定,則以水解散之類解之,不得與冷水。如渴,更煎滓服。屢用多效。中風痰厥,昏不知人,口眼喎斜,並體虛之人患瘧疾寒多者:三生飲:用生川烏頭、生附子(並去皮臍)各半兩,生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每服五錢,生薑十片,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白話文:
《續傳信方》中記載了治療陰毒傷寒,煩躁迷悶,急症的一種方法。
用半兩重的附子一個,生薑一大塊,糯米一撮,加水一升,煎成六合飲,溫熱服用。然後蓋被暖臥,可能會出汗,也可能不出汗。等到心平靜下來,就用溫水沖服解散藥,不能用冷水。如果口渴,可以再次煎藥渣服用。這種方法屢次使用,效果很好。
對於中風痰厥,昏迷不醒,口眼歪斜,體虛的人患瘧疾寒症較多的人,可以使用三生飲來治療。
三生飲的配方包括:生川烏頭、生附子(去除皮臍)、生南星、生木香。每劑用量為生川烏頭、生附子各半兩,生南星一兩,生木香二錢五分。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十片,水二盞,煎至一盞,溫熱服用。
(《和劑局方》)中風氣厥痰壅,昏不知人,六脈沉伏:生附子(去皮)、生南星(去皮)、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薑九片,水二盞,煎七分,溫服之。(《濟生方》)中風偏廢:羌活湯:用生附子一個(去皮臍),羌活、烏藥各一兩。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服。
白話文:
《和劑局方》:中風氣厥痰雍,昏迷不省人事,六脈沉伏:生附子(去皮)、生南星(去皮)、生木香半兩。每次服用四錢,生薑九片,水二碗,煎至剩下七成,溫服之。
《濟生方》:中風偏廢,羌活湯:用生附子一個(去掉外皮和臍),羌活、烏藥各一兩。每次服用四錢,生薑三片,水一碗,煎至剩下七分服下。
(王氏《簡易方》)半身不遂,遂令癖疰:用生附子一兩,以無灰酒一升,浸一七日,隔日飲一合。(《延年秘錄》)
白話文:
(王氏《簡易方》)半身不遂,隨即導致偏枯之症:用生附子一兩,以無灰酒一升浸泡十五天,每隔一天喝一杯。(《延年祕錄》)
風病癱緩:手足嚲曳,口眼喎斜,語音蹇澀,步履不正,宜神驗烏龍丹主之: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五兩,為末。入龍腦、麝香五分,滴水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薑汁研化,暖酒調服,一日二服。至五、七丸,便覺抬得手、移得步,十丸可以梳頭也。(《梅師方》)風寒濕痹,麻木不仁,或手足不遂:生川烏頭末,每以香白米煮粥一碗,入末四錢,慢熬得所,下薑汁一匙,蜜三大匙,空腹啜之。或入薏苡末二錢。
白話文:
風濕骨軟弱:手腳沉重,口眼歪斜,說話口齒不清,走路不正確,宜用神驗烏龍丹主治:川烏頭(去皮臍)、五靈脂各五兩,磨成粉末。加入龍腦、麝香五分,滴水製成丸劑,如彈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先用生薑汁研磨調勻,用溫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服用五到七丸,就會感覺手可以舉起、腳可以移動,服用十丸就可以梳頭了。(《梅師方》)風寒濕痺,麻木不仁,或手腳不靈活:生川烏頭末,每次用香米煮粥一碗,加入末藥四錢,慢慢熬煮,加入薑汁一匙,蜂蜜三大匙,空腹飲用。或加入薏苡仁末二錢。
《左傳》云:風淫末疾,謂四末也。脾主四肢,風淫客肝,則侵脾而四肢病也。此湯極有力,予每授人良驗。(許學士《本事方》)體虛有風,外受寒濕,身如在空中:生附子、生天南星各二錢,生薑十片,水一盞半,慢火煎服。予曾病此,醫博士張發授此方,三服愈。(《本事方》)
白話文:
《左傳》有云:「風邪入侵的人體後會導致疾病」,這裏的「四末」是指四肢。脾臟主導四肢,風邪入侵人體並且侵犯肝臟,就會侵犯脾臟從而導致四肢生病。這個藥方非常有效,我每次傳授給病人,都會收到很好的療效。(《許學士本草方》)體虛的人患有風疾,又受了寒濕的侵襲,感覺身處空中:生附子、生天南星各二錢,生薑十片,水一盞半,慢慢煎好喝下。我曾經患過這種病,有個叫做張發的醫學博士把這個方子傳授給我,三劑藥之後就好了。(《本草方》)
口眼喎斜:生烏頭、青礬各等分。為末。每用一字,搐入鼻內,取涕吐涎,立效無比,名通關散。(《篋中秘寶方》)口卒噤喑,卒忤停屍:並用附子末,吹入喉中瘥。(《千金翼》)
白話文:
口眼歪斜:烏頭、青礬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小撮,塞入鼻子內,會引發流涕和唾液,療效顯著,叫做「通關散」。(《篋中祕寶方》)
口突然不能說話,或突然中風昏迷:都使用附子末,吹入喉嚨中即可治癒。(《千金翼》)
產後中風,身如角弓反張,口噤不語:川烏頭五兩(銼塊),黑大豆半升,同炒半黑,以酒三升,傾鍋內急攪,以絹濾取酒,微溫服一小盞,取汗。若口不開,拗開灌之。未效,加烏雞糞一合炒,納酒中服,以瘥為度。(《聖惠方》)
白話文:
產後中風,身體像弓箭一樣彎曲張開,嘴巴緊閉說不出話:川烏頭五兩(切成小塊),黑大豆半升,一起炒到半焦,用三升酒倒入鍋中,快速攪拌,用絹布過濾取酒,溫熱後服用一小杯,讓身體出汗。如果嘴巴不張開,就強行掰開灌入。若無效,再加入烏雞糞一合炒熟,放入酒中服用,直到痊癒為止。(《聖惠方》)
諸風血風:烏荊丸:治諸風縱緩,言語蹇澀,遍身麻痛,皮膚瘙癢,及婦人血風,頭痛目眩,腸風臟毒,下血不止者,服之尤效。有痛風攣搐,頤頷不收者,服六、七服即瘥也:川烏頭(炮去皮臍)一兩,荊芥穗二兩,為末,醋麵糊丸梧子大。溫酒或熟水,每服二十丸。
白話文:
多種風病和血風病:
烏荊丸:治療各種風病,包括慢性風病、動作緩慢、言語困難、全身麻痛、皮膚瘙癢。同時,也可用於治療婦女的血風病,包括頭痛、目眩、腸道疼痛、臟毒、腸胃出血等症狀。服此藥特別有效。對於患有痛風、痙攣,下巴無法閉合的人,服用六至七次即可康復。
使用的藥材和製作方法: 川烏頭(炮製,去除皮和肚臍)一兩,荊芥穗二兩,研磨成粉末,加入醋麵糊混合均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溫熱的酒或開水送服,每次服用二十粒。
(《和劑方》)婦人血風虛冷,月候不勻,或手腳心煩熱,或頭面浮腫頑麻:用川烏頭一斤(清油四兩,鹽四兩,鐺內同熬,令裂如桑椹色為度,去皮臍),五靈脂四兩,為末,搗勻,蒸餅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鹽湯下二十丸。亦治丈夫風疾。(《梅師方》)
白話文:
婦人血虛氣虛,身體虛弱,月經不調,有時手腳心煩熱,有時頭面浮腫麻木:用川烏頭一斤(用清油四兩,鹽四兩,在鍋內一起熬,熬至裂開像桑椹的顏色為度,去掉皮和臍),五靈脂四兩,磨成粉末,搗勻,蒸餅丸像梧桐子那麼大。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二十丸。也可用來治療男子的風疾。
諸風癇疾:生川烏頭(去皮)二錢半,五靈脂半兩,為末,豬心血丸梧子大。每薑湯化服一丸。
白話文:
各種風疾和癲癇症:取生川烏頭(去皮)二錢半,五靈脂半兩,研磨成細末後,用豬心血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薑湯送服一丸。
小兒慢驚搐搦,涎壅厥逆:川烏頭(生去皮臍)一兩,全蠍十個(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盞,薑七片,煎服。(湯氏《嬰孩寶鑑》)
白話文:
小兒慢驚搐搦,口水壅塞、呼吸困難、昏迷:川烏頭(生用,去除外皮臍)一兩,全蠍十個(去除尾部),分成三劑,加水一盞,生薑七片,煎服。(湯氏《嬰孩寶鑑》)
小兒項軟,乃肝腎虛,風邪襲入:用附子(去皮臍)、天南星各二錢,為末,薑汁調攤,貼天柱骨。內服瀉青丸。(《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孩脖子柔軟不硬挺,是肝腎虛弱,風邪侵入所致:用附子(去掉外皮和臍部)、天南星各二錢,研成細末,用薑汁調和,敷貼在後腦勺後正中脊椎上。內服瀉青丸。(《全幼心鑑》)
小兒囟陷:綿烏頭、附子(並生去皮臍)二錢,雄黃八分,為末,蔥根搗和作餅,貼陷處。(《全幼心鑑》)
白話文:
小兒囟門凹陷:綿烏頭、附子(都生長出來後去除皮和肚臍)各二錢,雄黃八分,研成細末,用蔥根搗碎和勻做成餅狀,敷貼在凹陷處。(出自《全幼心鑑》)
麻痹疼痛:泡服:治手足麻痹,或癱瘓疼痛,腰膝痹痛,或打撲傷損閃肭,痛不可忍:生川烏(不去皮)、五靈脂各四兩,威靈仙五兩。洗焙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鹽湯下,忌茶。此藥常服,其效如神。(《普濟方》)
白話文:
麻痹疼痛:
泡服:治療手足麻痹,或癱瘓疼痛,腰膝痹痛,或打撲傷損閃肭,疼痛難忍:
使用生川烏(不去皮)、五靈脂各四兩,威靈仙五兩。將藥材洗乾淨,烘乾,研磨成粉末,用酒糊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到十丸,用鹽湯送服,忌諱飲用茶。此藥經常服用,其效果極佳。(《普濟方》)
風痹肢痛,營衛不行:川烏頭二兩(炮去皮,以大豆同炒,至豆汁出為度,去豆焙乾),全蠍半兩(焙)。為末,釅醋熬稠,丸綠豆大。每溫酒下七丸,日一服。(《聖惠方》)
腰腳冷痹疼痛,有風:川烏頭三個生,去皮臍,為散。醋調塗帛上,貼之。須臾痛止。(《聖惠方》)
白話文:
風寒濕痺,導致手腳骨節疼痛。營衛之氣不能順利運行:川烏頭二兩(先烤焙去皮,和大豆一起炒,炒至豆子出油為度,再去除大豆焙乾),全蠍半兩(烤焙)。搗成粉末,用濃醋熬成稠糊狀,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用溫酒送服七丸,每天服用一次。(《聖惠方》)
腰腳冰冷、麻木疼痛,有外風侵襲:川烏頭三個,生用,去掉表皮和肚臍,研成粉末。用醋調和,塗在布上,敷貼於患處。片刻後疼痛可止。(出自《聖惠方》)
大風諸痹,痰澼脹滿:大附子(半兩者)二枚,炮拆,酒漬之,春冬五日,夏秋三日。每服一合,以瘥為度。(《聖惠方》)
白話文:
治療大風引起的各種痹症、痰飲引起的脹滿:取大附子(半兩重的)兩枚,炮製後切碎,用酒浸泡,春冬五天,夏秋三天。每次服用一合,直到病癒為止。(《聖惠方》)
腳氣腿腫,久不瘥者:黑附子一個(生,去皮臍)。為散。生薑汁調如膏,塗之。藥干再塗,腫消為度。(《簡要濟眾》)
十指疼痛,麻木不仁:生附子(去皮臍)、木香各等分,生薑五片,水煎溫服。(王氏《易簡方》)
白話文:
腳氣病導致腿腫脹,長期不能治癒的:黑附子一個(生的,去除皮和臍)。搗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膏狀,塗抹。藥物乾了之後再塗,腫脹消退即可。(《簡要濟眾》)
生附子(去除外皮及臍部):木香:各適量
生薑:5片
以水煎煮,趁溫熱時服用。(引自王氏《易簡方》)
搜風順氣:烏附丸:用川烏頭二十個,香附子半斤,薑汁淹一宿,炒焙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溫酒下十丸。肌體肥壯有風疾者,宜常服之。(《澹寮方》)
白話文:
搜風順氣:烏附丸:用二十個川烏頭,半斤香附子,用薑汁浸泡一晚,炒焙研成細末,用酒糊丸,梧桐子大小。每次用溫酒送服十丸。肌體肥壯,有風疾者,宜經常服用。(《澹寮方》)
頭風頭痛:《外臺秘要》:用臘月烏頭一升,炒令黃,末之,以絹袋盛,浸三斗酒中。逐日溫服。孫兆《口訣》:用附子(炮)、石膏(煅)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每服半錢,茶酒任下。《修真秘旨》:用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綠豆一合,同入銚子內煮,豆熟為度,去附子,食綠豆,立瘥。每個可煮五次,後為末服之。
白話文:
頭風頭痛:《外臺祕要》:在臘月用烏頭一升,炒至黃色,研成細末,放入絹袋中,浸入三斗酒中。每天溫服。
孫兆《口訣》:用附子(炮)、石膏(煅)等分,研成細末,加入少許腦、麝。每次服用半錢,可以用茶或酒送服。
《修真祕旨》:用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綠豆一合,一起放入銚子中煮,煮到綠豆熟即可,取出附子,吃綠豆,立竿見影。每個附子可煮五次,之後研成細末服用。
風毒頭痛:《聖惠方》:治風毒攻注頭目,痛不可忍:大附子一枚(炮去皮為末)。以生薑一兩,大黑豆一合,炒熟,同酒盞,煎七分,調附末一錢,溫服。又方:治二三十年頭風不愈者,用大川烏頭(生去皮)四兩,天南星(炮)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細茶三錢,薄荷七葉,鹽梅一個,水一盞,煎七分,臨臥溫服。
白話文:
風毒頭痛:《聖惠方》:治療風毒攻注頭部,疼痛難忍:大附子一枚(炮製後去皮,研磨為末)。生薑一兩,大黑豆一合,炒熟後,加一酒盞水,煎煮至七分,加入附子末一錢,溫熱服用。另一種方法:治療二三十年的頭風不癒者,使用大川烏頭(生後去皮)四兩,天南星(炮製後)一兩。將其研磨為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細茶三錢,薄荷七葉,鹽梅一個,水一盞,煎煮至七分,睡前溫熱服用。
《朱氏集驗方》:治頭痛連睛者。生烏頭一錢,白芷四錢。為末。茶服一字。仍以末搐鼻。有人用之得效。
白話文:
《朱氏集驗方》:治療頭痛、眼睛連帶疼痛的方劑。生烏頭一錢,白芷四錢。研磨成細末。用茶水服用一字(約6克)。此外,將藥末吸入鼻中。有人用過這個方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風寒頭痛:《十便良方》:治風寒客於頭中,清涕,項筋急硬,胸中寒痰,嘔吐清水:用大附子或大川烏頭二枚(去皮蒸過),芎藭、生薑各一兩,焙研,以茶湯調服一錢。或銼片,每用五錢,水煎服。隔三、四日一服。或加防風一兩。《三因方》必效散:治風寒流注,偏正頭痛,年久不愈,最有神效。
白話文:
風寒頭痛
《十便良方》:治療風寒停留頭中,清水鼻涕,頸部筋脈緊硬,胸中寒痰,嘔吐清水:
- 使用大附子或大川烏頭兩顆(去皮蒸過),川芎、生薑各一兩,焙乾研磨,用茶湯調和服下。
- 或將藥材切成片,每次使用五錢,水煎服之。每隔三、四天服用一次。
- 或可加入防風一兩。
《三因方》必效散:治療風寒流動,偏方或正方頭痛,多年不癒,效果極佳。
用大附子一個(生切四片,以薑汁一盞浸炙,再浸再炙,汁盡乃止),高良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臘茶清調下,忌熱物少時。
白話文:
用一個大附子(生切成四片,用一碗薑汁浸泡並加熱,反覆浸泡並加熱,直到汁液完全吸收),高良薑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臘茶清調和服用,忌食熱性食物並減少服用次數。
頭風摩散,沐頭中風,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痛甚:用大附子一個(炮)、食鹽等分,為末。以方寸匕摩囟上,令藥力行。或以油調稀亦可,一日三上。(張仲景方)
年久頭痛:川烏頭、天南星等分,為末。蔥汁調塗太陽穴。(《經驗》)
頭風斧劈難忍:川烏頭末燒煙燻碗內,溫茶泡服之。(《集簡方》)
白話文:
頭風摩散
頭風時用此藥敷摩,沐頭後腦中風,頭面多汗怕風,若受一整天風寒,則會頭更痛。用大附子一顆(炮製過)、食鹽等分,研末。用方寸匕的藥粉抹在囟門上,讓藥力發揮。也可以用油稀釋再抹,一天敷抹三次。(張仲景的方子)
年久頭痛
長久以來的頭痛:川烏頭、天南星等分,研末。用蔥汁調勻,塗在太陽穴上。(《經驗》方)
頭風疼痛劇烈難忍
川烏頭研末燒煙燻在碗內,用溫熱的茶泡服。(《集簡方》)
痰厥頭痛如破,厥氣上衝,痰塞胸膈:炮附子三分,釜墨四錢,冷水調服方寸匕,當吐即愈。忌豬肉、冷水。
白話文:
痰厥頭痛劇烈疼痛,好像頭要裂開,厥氣向上攻,痰液堵塞胸膈:用炮附子三分,釜墨四錢,用冷水調和服用,方寸匕大小。症狀就會消失。忌食豬肉、冷水。
腎厥頭痛:《指南方》:用大附子一個(炮熟去皮),生薑半兩,水一升半煎,分三服。《經驗良方》韭根丸:治元陽虛,頭痛如破,眼睛如錐刺。大川烏頭(去皮微炮)、
白話文:
腎厥頭痛:
指南方提出: 使用一個大附子(炮熟後去皮),半兩生薑,一升半水煮沸後,分成三份服用。
韭根丸:
治元陽虛,頭痛如破,眼睛如針刺:
用大川烏頭。(去皮略微炮製) 、
全蠍(以糯米炒過,去米)等分為末,韭根汁丸綠豆大。每薄荷茶下十五丸,一日一服。
白話文:
將全蠍與糯米一起炒熟,然後將糯米去除,然後將全蠍磨成粉末,再將韭根榨汁製作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 15 粒藥丸,並用薄荷茶送服。
氣虛頭痛,氣虛上壅,偏正頭痛,不可忍者:大附子一枚(去皮臍)。研末,蔥汁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清下。僧繼洪《澹寮方》蠍附丸:元氣虛頭痛,惟此方最合造化之妙。附子助陽扶虛,鍾乳補陽鎮墜,全蠍取其鑽透,蔥涎取其通氣。湯使用椒以達下,鹽以引用,使虛氣下歸。
白話文:
氣血虛弱導致的頭痛,伴隨氣血充盈頭部,偏頭痛或正頭痛,難以忍受:
-
大附子一枚(去除外皮和臍)。
-
研磨成粉末,加入蔥汁和麵粉攪拌均勻,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
-
每次服用十丸,用茶水送服。
僧繼洪的《澹寮方》記載的蠍附丸:
-
元氣虛弱導致的頭痛,此方最符合造化的奧妙。
-
附子可以幫助陽氣扶正虛弱,鐘乳石可以補益陽氣並鎮墜,全蠍可以鑽透阻塞,蔥涎可以疏通氣機。
-
湯藥中使用胡椒以疏通下焦,使用鹽以引導藥力,使虛氣下降歸位。
對證用之,無不作效。大附子一枚剜心,入全蠍(去毒)三枚在內,以余附末同鍾乳粉二錢半,白麵少許,水和作劑,包附煨熟,去皮研末,蔥涎和丸梧子大。每椒鹽湯下五十丸。腎氣上攻,頭項不能轉移:椒附丸:用大熟附子一枚,為末。每用二錢,以椒二十粒,用白麵填滿椒口,水一盞半,薑七片,煎七分,去椒入鹽,空心點服。椒氣下達,以引逆氣歸經也。
白話文:
針對病情使用這些藥物,沒有不奏效的。取大附子一枚,挖出中心,將全蠍(去毒)三隻放入其中,再加入剩下的附末、鍾乳粉二錢半、少許白麵,用水調和成劑,包上附子一起煨熟,去皮研成細末,用蔥涎和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用椒鹽湯送服五十丸。腎氣上攻,頭頸不能轉動:椒附丸:用大熟附子一枚,研成細末。每次用二錢,將二十粒花椒用白麵填滿椒口,加水一盞半,薑七片,煎至七分,除去花椒,加入鹽,空腹點服。花椒的氣味辛涼,可以引導逆氣歸經。
(《本事方》)
鼻淵腦泄:生附子末,蔥涎和如泥,盦湧泉穴。(《普濟》)
耳鳴不止,無晝夜者:烏頭(燒作灰)、菖蒲等分,為末,綿裹塞之,日再用,取效。(《楊氏產乳》)
耳卒聾閉:附子醋浸,削尖插之。或更於上灸二七壯。(《本草拾遺》)
聤耳膿血:生附子為末,蔥涕和,灌耳中。(《肘後》)
白話文:
鼻淵腦泄: 生附子研成粉末,與蔥鼻涕調和成泥狀,貼敷湧泉穴。
耳鳴不止,晝夜不分: 將烏頭燒成灰,與菖蒲等量混合研成粉末,用棉花包好塞入耳中,每天使用兩次,直到見效。
耳卒聾閉: 將附子浸泡在醋中,削尖後插入耳中。或者可以在耳上再灸二七壯。
聤耳膿血: 將生附子研成粉末,與蔥鼻涕調和,灌入耳中。
喉痹腫塞:附子去皮,炮令拆,以蜜塗上,炙之令蜜入,含之勿咽汁。已成者即膿出,未成者即消。(出《本草拾遺》)
久患口瘡:生附子為末,醋、面調貼足心,男左女右,日再換之。(《經驗後方》)
白話文:
喉嚨腫痛,咽喉阻塞:
-
將附子去皮,炮製至可以剝落。
-
用蜂蜜塗抹在附子上,然後烘烤讓蜂蜜滲入。
-
將附子含在嘴裡,不要吞嚥蜂蜜。
-
已經形成膿腫的,膿就會排出;
還沒有形成膿腫的,腫塊就會消散。
(出處:《本草拾遺》)
久患口瘡:將生附子研磨成粉末,用醋和麵粉調和,敷貼在腳心,男性敷左手心,女性敷右手心。每天更換兩次。(《經驗後方》)
風蟲牙痛:《普濟方》:用附子一兩(燒灰),枯礬一分,為末,揩之。又方:川烏頭、川附子生研,麵糊丸小豆大。每綿包一丸咬之。《刪繁方》:用炮附子末納孔中,乃止。
白話文:
風蟲牙痛:
-
《普濟方》:使用附子一兩(燒成灰),明礬粉一錢,研成粉末,塗抹患處。
-
《刪繁方》:使用炮製過的附子粉末填充蛀牙洞,即可止痛。
-
另外一個方子:使用川烏頭和川附子研成粉末,加入麵糊製成小丸,每個丸子的大小如同小豆子。每次用棉花包住一丸,咬在患處。
眼暴赤腫,磣痛不得開,淚出不止:削附子赤皮末,如蠶砂大,著眥中,以定為度。(張文仲《備急方》)。
白話文:
眼睛腫得又紅又大,又酸又痛,睜不開,眼淚流個不停。治療方法:將烏頭的紅色皮研成粉末,與蠶砂一樣大小,敷在眼角內側,以感到舒適為度。(張文仲《備急方》)。
一切冷氣:去風痰,定遍身疼痛,益元氣,強精力,固精益髓,令人少病:川烏頭一斤,用五升大瓷缽子盛,以童子小便浸七日,逐日添令溢出,揀去壞者不用。余以竹刀切作四片,新汲水淘七次,乃浸之,日日換水,日足,取焙為末,酒煮麵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空心鹽湯下,少粥飯壓之。(《經驗方》)
白話文:
治療一切寒症:可以祛除風痰,緩解全身疼痛,增強元氣,增強活力,鞏固精髓,使人少生病:川烏頭一斤,用五升的大瓷缽子盛放,用童子小便浸泡七天,每天都要添置,直至溢出,將變壞的挑出去不用。將剩下的用竹刀切成四片,用新汲取的水淘洗七次,然後浸泡,每天換水,浸泡滿七天,取出焙製成末,用酒煮麵糊丸,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用鹽湯送服,少吃粥或飯。方劑源於《經驗方》。
升降諸氣,暖則宣流:熟附子一大個,分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入沉香汁溫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讓各種氣上升和下降,溫暖的時候就會流動:將一大個熟附子分成兩次服,每次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加入沉香汁溫服。(《和劑局方》)
中寒昏困:薑附湯:治體虛中寒,昏不知人,及臍腹冷痛,霍亂轉筋,一切虛寒之病:生附子一兩(去皮臍),乾薑(炮)一兩,每服三錢,水二鍾,煎一鍾,溫服。(《和劑局方》)
白話文:
中寒昏迷睏倦:薑附湯:用於治療體質虛弱感受寒邪,昏迷不省人事,臍腹冷痛,霍亂轉筋,一切虛寒性疾病:生附子一兩(去皮臍),乾薑(炮製)一兩,每次服用三錢,水二鍾,煎至一鍾,溫服。(《和劑局方》)
心腹冷痛,冷熱氣不和:山梔子、川烏頭等分,生研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生薑湯下。小腸氣痛,加炒茴香,蔥酒下二十丸。(王氏《博濟方》)
白話文:
心腹疼痛,寒熱之氣不調和:山梔子、川烏頭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酒糊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用生薑湯送服。小腸氣痛,加入炒茴香,用蔥酒送服二十丸。(王氏《博濟方》)
心痛疝氣,濕熱因寒鬱而發:用梔子降濕熱,烏頭破寒鬱。烏頭為梔子所引,其性急速,不留胃中也。川烏頭、山梔子各一錢,為末。順流水入薑汁一匙,調下。(《丹溪纂要》)
白話文:
胸痛疝氣,是由濕熱因寒氣鬱結引起的:用梔子來降低濕熱,用烏頭來破除寒冷的鬱結。烏頭是由梔子引起的,它的性質急促,不留在胃裡。川烏頭、山梔子各一錢,研成細末。用順流水服下,加薑汁一匙,攪勻服用。(《丹溪纂要》)
寒厥心痛,及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神砂一粒丹:用熟附子(去皮)、鬱金、橘紅各一兩,為末,醋麵糊丸如酸棗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女人醋湯下。(《宣明方》)
白話文:
患有畏寒發抖、心痛,以及小腸或膀胱疼痛劇烈,無法止息的人:
「神砂一粒丹」的製作方法:
-
將熟附子(去除外皮)、鬱金、橘紅各一兩,研磨成細末。
-
加入醋麵糊,製成如酸棗般大小的丸劑。
-
將硃砂粉末均勻裹在丸劑上作為外衣。
服用方法:
-
每服一丸。
-
男性以酒送服。
-
女性以醋湯送服。
(出自《宣明方》)
寒疝腹痛繞臍,手足厥冷,自汗出,脈弦而緊,用大烏頭煎主之:大烏頭五枚(去臍)。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白話文:
寒性疝氣引起的腹痛圍繞著肚臍,手腳冰冷,自發出汗,脈搏又細又緊,可以用大烏頭湯主治:大烏頭五枚(去掉尖端)。水三升,煮到剩下一升,去除渣滓,加入蜂蜜二升,煮到水氣全部蒸發。強壯的人服用七合,虛弱的人服用五合。症狀若未痊癒,第二天繼續服用。(張仲景《金匱玉函方》)
寒疝身痛腹痛,手足逆冷不仁,或身痛不能眠,用烏頭桂枝湯主之:烏頭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入桂枝五合解之,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再服,又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為中病也。(《金匱玉函》)
白話文:
寒疝引起的腹部疼痛,手腳冰冷不靈活,甚至疼痛得無法入睡,可用烏頭桂枝湯治療:
烏頭一味藥材,加入二斤的蜂蜜,煎煮到減半,然後加入五合的桂枝一同煎煮,熬成一升的藥汁。
第一次服用二合,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再服,還是沒有緩解,再加到五合。
服用後如有醉酒的感覺,能嘔吐出來的話,就能治癒疾病。
寒疝引脅,肋心腹皆痛,諸藥不效者:大烏頭五枚(去角,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取焙為末,別以熟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冷鹽湯下,永除。(崔氏方)
白話文:
寒冷引起的疝氣,會導致側腹部、肋骨和腹部疼痛,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患者:可以採用烏頭五枚(去掉尖角,分成四片)和白蜜一斤,熬煮讓藥材完全軟爛。然後焙乾磨成藥粉,再用煮熟的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用冷鹽湯服用,即可完全根除疝氣。(出自崔氏方)
寒疝滑泄,腹痛腸鳴,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臍)、延胡索(炒)各一兩,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水二盞,薑七片,煎七分,溫服。(《濟生方》)
白話文:
寒性疝氣合並拉肚子,腹痛腸鳴,自發盜汗、出現厥逆(包含噁心、嘔吐、呃逆、反胃等症狀):用去皮的熟附子、炒過的延胡索,各一兩,生木香半兩。每次取四錢藥材,加兩碗水,放七片薑,煎至剩七分,溫熱後服用。(出自《濟生方》)
小腸諸疝:《蘇沈良方》倉卒散:治寒疝腹痛,小腸氣、膀胱氣、脾腎諸痛,攣急難忍,汗出厥逆:大附子(炒去皮臍)一枚,山梔子(炒焦)四兩。每用三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入鹽一捻,溫服。《宣明方》:治陰疝小腹腫痛,加蒺藜子等分。虛者:加桂枝等分,薑糊為丸,酒服五十丸。
白話文:
小腸疝氣:
《蘇沈良方》倉卒散:治療寒疝腹痛、小腸氣、膀胱氣、脾腎諸痛,疼痛攣急難忍,汗出厥逆。
用料:大附子(炒去皮臍)一枚,山梔子(炒焦)四兩。
用法:每次用三錢,水一盞,酒半盞,煎至七分,加入少許鹽,溫服。
《宣明方》治療陰疝小腹腫痛:
在倉卒散的基礎上,加入蒺藜子等分,如果患者體質虛弱,再加入桂枝等分,用薑糊將藥材做成丸劑,用酒送服五十丸。
虛寒腰痛: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夷堅志》云:時康祖大夫,病心胸一漏,數竅流汁,已二十年。又苦腰痛,行則傴僂,形神憔悴,醫不能治。通判韓子溫為檢《聖惠方》,得此方令服。
旬余,腰痛減。久服遂瘥,心漏亦瘥。精力倍常,步履輕捷。此方本治腰,而效乃如此。
白話文:
虛寒性腰痛:鹿茸(去除毛皮,稍微烤焦至微黃)和附子(炮製去皮臍)各二兩,鹽花三分,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和丸,丸子的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溫酒送服。《夷堅志》說:當時康祖大夫,患有心胸一處漏洞,數個孔竅流出液體,已經有二十年了。還患有嚴重的腰痛,走路時彎腰駝背,身體和精神都非常憔悴,醫生無法治癒。通判韓子溫查閱了《聖惠方》,找到這個方子,讓康祖大夫服用。
經過十多天,腰痛減輕。長期服用後,最終痊癒,心漏也好了。精力充沛,走路輕便。這個方劑本是治療腰痛,卻能產生如此好的效果。
元臟傷冷:《斗門方》:用附子(炮去皮臍),為末,以水二盞,入藥二錢,鹽、蔥、薑、棗同煎取一盞,空心服。去積冷,暖下元,肥腸益氣,酒食無礙。《梅師方》二虎丸:補元臟,進飲食,壯筋骨。用烏頭、附子各四兩(釅醋浸三宿,切作片子)。掘一小坑,炭火燒赤,以醋三升,同藥傾入坑內,用盆合之。
一宿取出,去砂土,入青鹽四兩,同炒赤黃色,為末,醋打麵糊丸如梧子大。空心冷酒下十五丸,婦人亦宜。
白話文:
元臟因受寒而病:用附子(經過炮製,去掉皮和臍),研磨成粉末,用兩杯水,加入二錢的藥粉,再加上鹽、蔥、薑、棗一起煎煮,取一杯的量,空腹服用。可以去除積存的寒氣,溫暖下元,肥腸益氣,即使喝酒吃飯也不會受到影響。《梅師方》中的二虎丸:可以補益元臟,增進食慾,壯筋骨。材料包括烏頭、附子各四兩(用濃醋浸泡三天,切成片狀)。挖一個小坑,燒熱炭火,加入三升醋,連同藥物一起倒入坑中,用盆子蓋上。
一宿後取出藥材,除去砂土,加入四兩青鹽,一起炒至赤黃色,搗成細末,以醋調和麵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空腹時用冷酒送服十五丸,女性也適合服用。
胃冷有痰,脾弱嘔吐:生附子、半夏各二錢,薑十片,水二盞,煎七分,空心溫服。一方:並炮熟,加木香五分。(《奇效良方》)久冷反胃:《經驗方》:用大附子一個,生薑一斤,銼細同煮,研如麵糊。每米飲化服一錢。《衛生家寶方》:用薑汁打糊,和附子末為丸,大黃為衣。
白話文:
-
胃部寒冷有痰,脾臟虛弱嘔吐:將生附子和半夏各二錢,生薑十片,水二碗,煎至七分,空腹溫服。另一種方法:將附子和半夏都炮製成熟,加入木香五分。
-
長期胃部寒冷反酸:《經驗方》:用一個大附子,一斤生薑,切碎一起煮,研磨成糊狀。每次米湯送服一錢。
-
《衛生家寶方》:用薑汁打糊,加入附子末做成丸子,用大黃做外衣包覆。
每溫水服十丸。《斗門方》:用最大附子一個,坐於磚上,四面著火漸逼,以生薑自然汁淬之。依前再逼再淬,約薑汁盡半碗乃止,研末。每服一錢,粟米飲下,不過三服瘥。或以豬腰子切片,炙熟蘸食。《方便集》:用大附子一個,切下頭子,剜一竅,安丁香四十九個在內,仍合定,線扎,入砂銚內,以薑汁浸過,文火熬干,為末。每挑少許,置掌心舐吃,日十數次。
忌毒物、生冷。
白話文:
每次用溫水服用十丸。
《鬥門方》:使用最大的附子一個,放在磚頭上,四面點火逐漸逼近,用生薑的天然汁液浸潤它。依舊繼續逼近和浸潤,直到薑汁大約減少到半碗才停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粟米湯送服,服用不過三次就能痊癒。
或者將豬腰子切成薄片,烤熟後蘸上醬汁食用。
《方便集》:使用大的附子一個,切下頂部,挖一個小孔,裡面放入四十九粒丁香,然後重新合上,用線紮好,放入砂鍋中,用薑汁浸泡,用文火熬乾,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許,放在手掌心舔舐服用,每天十幾次。
忌毒物,生冷
脾寒瘧疾:《濟生方》云:五臟氣虛,陰陽相勝,發為痎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宜七棗湯主之:用附子一枚,炮七次,鹽湯浸七次,去皮臍,分作二服。水一碗,生薑七片,棗七枚,煎七分,露一宿。發日空心溫服,未久再進一服。王璆《百一選方》云:寒痰,宜附子;風痰,宜烏頭。
白話文:
脾寒瘧疾:《濟生方》中說:五臟氣虛,陰陽交錯,就會發作痎瘧,寒症多熱症少,或者只有寒症沒有熱症,應該用七棗湯來治療:用附子一個,炮製七次,用鹽湯浸泡七次,去除外皮和臍部,分成兩份服用。水一碗,生薑七片,棗七枚,煎至七分,放置一晚。發作當天,空腹溫服,不久後再服用一份。王璆在《百一選方》中說:寒痰,適合用附子;風痰,適合用烏頭。
若用烏頭,則寒多者,火炮七次;熱多者,湯泡七次,去皮焙乾,如上法。用烏頭性熱,泡多則熱散也。又果附湯:用熟附子(去皮)、草果仁各二錢半,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七分,發日早溫服。《肘後方》:臨發時,以醋和附子末塗於背上。
白話文:
如果使用烏頭,則寒症多者,用火炮製七次;熱症多者,用湯泡製七次,去皮焙乾,方法同上。烏頭性熱,泡製多次則熱氣散發。另外,果附湯:用熟附子(去皮)、草果仁各二錢半,水一盞,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黎明溫服。《肘後方》載:發作時,用醋和附子末塗抹於背上。
寒熱瘧疾:附子一枚(重五錢者,麵煨),人參、丹砂各一錢,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未發前連進三服。中病則吐,或身體麻木。未中病,來日再服。(龐安常《傷寒論》)瘴瘧寒熱,冷瘴,寒熱往來,頭痛身疼,嘔痰,或汗多引飲,或自利煩躁,宜薑附湯主之:大附子一枚,四破。每以一片,水一盞,生薑十片,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寒熱瘧疾:附子一枚(重五錢者,麵糊煨熟),人參、丹砂各一錢,研成細末,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沒發作前連續服用三服。生病期間服用可能會引起嘔吐,或者身體麻木。沒生病時,第二天再服用。(出自龐安常《傷寒論》)瘴瘧寒熱、冷瘴、寒熱往來、頭痛身體疼痛、嘔痰,或者大量出汗想喝水,或者自己腹瀉心煩意亂,適宜用薑附湯治療:大的附子一個,分成四塊。每次取一片,加一茶碗水,生薑十片,煎成七分,溫熱服用。
李待制云:此方極妙。章傑云:嶺南以啞瘴為危急,不過一二日而死。醫謂極熱感寒也,用生附子一味治之多愈。得非以熱攻熱而發散寒邪乎?真起死回生之藥也。(《嶺南衛生方》)
白話文:
李待制說:這個藥方非常妙。章傑說:嶺南把啞瘴視為危急的病症,患上此病的人,一兩天內就會死亡。醫生認為啞瘴是由過度炎熱感受寒邪引起的,用生附子一種藥治之,大多能治癒。大概是藉助熱氣攻克熱氣,從而發散寒邪吧?這真是起死回生的藥物。
小便虛閉,兩尺脈沉,微用利小水藥不效者,乃虛寒也:附子一個(炮去皮臍,鹽水浸良久),澤瀉一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七莖,煎服即愈。(《普濟方》)
白話文:
小便不通暢,兩尺部位的脈象沉細,用一點幫助小便通暢的藥物卻沒有效果,那麼就是屬於虛寒的證候:附子一個(炮製方法:用火烤去皮和臍,再用鹽水泡很長時間),澤瀉一兩。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燈芯草七莖,煎煮後服用,即可痊癒。(出自《普濟方》)
腫疾喘滿,大人小兒男女腫因積得,既取積而腫再作,小便不利。若再用利藥性寒,而小便愈不通矣。醫者到此多束手。蓋中焦下焦氣不升降,為寒痞隔,故水凝而不通。惟服沉附湯,則小便自通,喘滿自愈:用生附子一個(去皮臍,切片),生薑十片,入沉香一錢(磨水)。同煎,食前冷飲。
附子雖三、五十枚亦無害。小兒每服三錢,水煎服。(《朱氏集驗方》)
白話文:
患有腫疾喘滿的人,無論大人、小孩、男女,都是因為積聚引起的。積聚已經去除,但腫脹卻又再次出現,且小便也不順暢。如果再使用寒涼的藥物,小便就更加不通暢了。醫生遇到這種情況,大多都感到束手無策。這是因為中焦、下焦的氣不升不降,被寒邪阻隔,所以水液凝結而不通暢。服用沉附湯,小便就會通暢,喘滿也會自然痊癒。藥方如下:生附子一個(去皮、去臍、切片)、生薑十片、沉香一錢(研磨成粉)。將這些藥材一起煎煮,等藥湯冷卻後服用。
附子即使有三四五十枚,也沒什麼問題。小兒每次服用三錢,用沸水煎服。(《朱氏集驗方》)
脾虛濕腫:大附子五枚(去皮四破),以赤小豆半升,藏附子於中,慢火煮熟,去豆焙研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蘿蔔湯下。(《朱氏集驗方》)
白話文:
脾臟虛寒引起的濕毒水腫:五個大附子(剝皮,用刀破開成四片),半升赤小豆,將附子藏在赤小豆中,用文火將其煮熟,去除赤小豆,烘乾研成細末,再用薏苡仁粉打成糊,將藥末混在糊中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顆藥丸,用蘿蔔湯送服。(摘自《朱氏集驗方》)
陰水腫滿:烏頭一升,桑白皮五升,水五升,煮一升,去滓銅器盛之,重湯煎至可丸,丸小豆大。每服三、五丸,取小便利為佳。忌油膩酒面魚肉。又方:大附子,童便浸三日夜,逐日換尿,以布擦去皮,搗如泥,酒糊和丸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煎流氣飲送下。(《普濟方》)
大腸冷秘:附子(一枚,炮去皮,取中心如棗大,為末)二錢,蜜水空心服之。(《聖濟總錄》)
白話文:
陰水腫脹:烏頭一升,桑白皮五升,水五升,煮成一升,去掉渣滓用銅器盛裝,再用重湯煮到可以做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以小便通暢為最佳。忌諱吃油膩的、酒、麵食、魚肉。又有一種方法:將大附子用童便浸泡三天三夜,每天換一次尿,用布擦去皮,搗成泥狀,用酒糊和丸藥,丸藥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煎過的流氣飲送服。(《普濟方》)
大腸便祕:草烏頭(一枚,去皮後切取中心如棗子大小,研磨成細末)二錢,用蜜水空腹服用。(出自《聖濟總錄》)
老人虛泄不禁:熟附子一兩,赤石脂一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楊氏家藏方》)
白話文:
老年人虛弱,尿液、大便不能控制:熟附子一兩,赤石脂一兩,研成細末,用醋糊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水送服五十丸。(出自《楊氏家藏方》)
冷氣洞泄:生川烏頭一兩,木香半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陳皮湯下二十丸。(《本事方》)臟寒脾泄,及老人中氣不足,久泄不止:。肉豆蔻二兩(煨熟),大附子(去皮臍)一兩五錢,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蓮肉煎湯下。《十便良方》:治脾胃虛冷,大腸滑泄,米穀不化,乏力。
白話文:
冷氣洞洩:生的烏頭一兩,木香半兩,磨成粉末,用醋和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用陳皮湯送服二十丸。(《本事方》)臟寒脾洩,以及老年人中氣不足,久洩不止:肉豆蔻二兩(煨熟),大附子(去皮臍)一兩五錢,磨成粉末,用粥和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八十丸,用蓮肉煎湯送服。《十便良方》:治療脾胃虛寒,大腸滑洩,米穀不消化,乏力。
用大附子十兩(連皮,同大棗二升,於石器內,以水煮一日,常令水過兩指。取出,每個切作三片,再同煮半日,削去皮,切焙)。為末,別以棗肉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三、四十丸。小兒吐泄注下,小便少:白龍丸:用熟附子五錢,白石脂(煅)、龍骨(煅)各二錢半,為末,醋麵糊丸黍米大。每米飲量兒大小服。
(《全幼心鑑》)
白話文:
-
將十兩大附子(連皮)、二升大棗放入石器中,加水煮一天,水位要高出食材兩指。取出後,將每個大附子切成三片,再與大棗一起煮半日,然後剝去皮,切片,烘焙。
-
將大附子研磨成粉末,另取棗肉與丸梧子混合,搓成梧子般大小的丸劑。
-
每次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三、四十丸。
-
小兒吐泄注下,小便少:白龍丸:
- 將五錢熟附子、二錢半白石脂(煅)、二錢半龍骨(煅)研磨成粉末。
- 用醋麵糊將藥粉搓成黍米般大小的丸劑。
- 每次用米湯送服,劑量依兒童年齡大小決定。
《全幼心鑑》繁體中文:
幼科全書曰:小兒脈多數,與婦人相似,至二、三歲至六、七歲,漸漸寬緩,至七、八歲,則漸漸溫和。
《全幼心鑑》記載:小孩子的脈象大多數,與婦女相似。到了二、三歲到六、七歲時,逐漸寬緩。到了七、八歲時,才逐漸溫和。
霍亂吐泄不止:附子重七錢者,炮去皮臍,為末。每服四錢,水二盞,鹽半錢,煎一盞,溫服立止。(孫兆《秘寶方》)
白話文:
霍亂吐瀉不止:附子重七錢的,炮製去皮臍,研磨成末。每次服用四錢,用兩杯水,半錢鹽,煎服一杯藥液,溫熱服用,病症立即停止。(孫兆《祕寶方》)
水泄久痢:川烏頭二枚,一生用,一以黑豆半合同煮熟,研丸綠豆大。每服五丸,黃連湯下。(《普濟方》)
白話文:
水泄久痢:川烏頭兩枚,一輩子只用一次,不能多用,再取黑豆和烏頭等分研磨成泥,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用黃連湯送服。(《普濟方》)
久痢赤白:獨聖丸:用川烏頭一個,灰火燒煙欲盡,取出地上,盞蓋良久,研末,酒化蠟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丸,赤痢,黃連、甘草、黑豆煎湯,放冷吞下;白痢,甘草、黑豆煎湯,冷吞。如瀉及肚痛,以水吞下。並空心服之。忌熱物。(《經驗後方》)
白話文:
久痢赤白流膿:用獨聖丸:將四川烏頭一個,用灰燼餘火燒,等煙散盡,再將烏頭取出,置於地面,用茶杯蓋上捂久一些,研成細末,用酒調成如大麻子大的蠟丸服用。每次三丸,如果赤痢,就配伍黃連、甘草、黑豆一起煎湯,等湯冷後喝下;如果是白痢,只用甘草、黑豆煎湯喝。如果是腹瀉以及肚子疼痛的症狀,可以用水吞服,並且要空腹服用。忌食熱性食物。(出自《經驗後方》)
久痢休息:熟附子半兩(研末),雞子白二枚,搗和丸梧子大。傾入沸湯,煮數沸,漉出,作兩服,米飲下。(《聖濟總錄》)
下痢咳逆,脈沉陰寒者,退陰散主之:陳自明云:一人病此不止,服此兩服而愈。方見前陰毒傷寒下。
白話文:
長期腹瀉:用 熟附子半兩(研磨成粉末),雞蛋清兩個,一起搗碎和丸,丸藥大小和梧桐子一樣。把丸藥倒入沸騰的湯中,煮沸幾次,撈出,分成兩份,用米湯送服。(出自《聖濟總錄》)
如果出現腹瀉、咳嗽、反酸,脈搏沉細而陰寒,則以退陰散為主治。
陳自明說:有一人患上此病,久治不癒,服用了兩劑退陰散後就痊癒了。藥方見「陰毒傷寒下」條。
下血虛寒,日久腸冷者:熟附子(去皮)、枯白礬一兩,為末。每服三錢,米飲下。又方:熟附子一枚(去皮),生薑三錢半,水煎服。或加黑豆一百粒。(並《聖惠方》)
白話文:
腹瀉由於血虛腸胃虛寒,日久腸胃虛冷的人:用去皮熟附子、枯白礬各一兩,研成細末。每次服三錢,用米湯送服。
另一個方法:用去皮熟附子一顆,生薑三錢半,加水煎服。或者加入黑豆一百粒。(以上均出自《聖惠方》)
陽虛吐血:生地黃一斤,搗汁,入酒少許,以熟附子一兩半,去皮臍,切片,入汁內,石器煮成膏。取附片焙乾,入山藥三兩,研末,以膏和搗,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十丸。昔葛察判妻苦此疾,百藥皆試,得此而愈,屢發屢效。(余居士《選奇方》)
白話文:
陽虛吐血:
生地黃一斤,搗汁,加入少量米酒,再加入熟附子一兩半,去除皮臍,切片,放入汁液中,用石器煮成膏狀。
將附片焙乾,加入山藥三兩,研磨成粉末,加入膏狀物中搗成丸子,大小如梧子。
每天空腹,用米湯送服三十丸。
以前葛察判的妻子患有此症,試過各種藥物,都無效,最終採用此方治癒,屢次發作,屢次見效。(餘居士《選奇方》)
溲數白濁:熟附子為末。每服二錢,薑三片,水一盞,煎六分,溫服。(《普濟方》)
虛火背熱,虛火上行,背內熱如火炙者:附子末,津調,塗湧泉穴。(《摘玄方》)
白話文:
溲數白濁
- 將熟附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二錢份量,加入三片薑片、一杯水,煎煮至剩六分,溫服。(出自《普濟方》)
虛火背熱,虛火上行,背內熱如火炙
- 將附子研磨成細末,用唾液調和,塗抹湧泉穴。(出自《摘玄方》)
經水不調,血臟冷痛,此方平易捷徑:熟附子(去皮)、當歸等分。每服三錢,水煎服。(《普濟方》)
斷產下胎:生附子為末,淳苦酒和塗右足心,胎下去之。(《小品方》)
白話文:
月經不調,經血呈暗紫色,疼痛冷痛的患者,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相當溫和有效。藥方如下:熟附子(去皮)和當歸等分。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普濟方》)
將生附子磨成細末,用純粹的苦酒和入,塗在右腳心上,胎兒便會下來。
折腕損傷:卓氏膏:用大附子四枚,生切,以豬脂一斤,三年苦醋同漬三宿,取脂煎三上三下,日摩敷之。(《深師方》)
白話文:
跌打損傷:卓氏膏:將四個大附子切成生片,以一斤豬油和三年陳苦醋一起浸泡三晚,然後取豬油煎三遍,每天塗抹患處。(出自《深師方》)
癰疽腫毒:川烏頭(炒)、黃柏(炒)各一兩,為末,唾調塗之,留頭,干則以米泔潤之。(同上)癰疽久漏,瘡口冷,膿水不絕,內無惡肉:大附子以水浸透,切作大片,厚三分,安瘡口上,以艾灸之。隔數日一灸,灸至五七次。仍服內托藥,自然肌肉長滿。研末作餅子,亦可。
白話文:
膿瘡腫毒:川烏頭(炒)、黃柏(炒)各一兩,研成細末,用唾液調和敷上,留出瘡口,乾了就用米湯潤澤。(出自《外科正宗》)
膿瘡長期流膿,瘡口寒冷,膿水不斷,裡面沒有壞死組織:大附子用清水浸透,切成大片,厚度三分,放在瘡口上,用艾灸灸。每隔幾天灸一次,灸到五到七次。同時服用內服藥物,自然會肌肉長滿。研成細末作餅子,也可以。
(薛己《外科心法》)癰疽胬肉,如眼不斂,諸藥不治,此法極妙:附子削如棋子大,以唾黏貼上,用艾火灸之。附子焦,復唾濕再灸,令熱氣徹內,即瘥。(《千金方》)
白話文:
如果癰疽腫瘤,像眼睛一直睜著不閉,所有藥物都無法治療時,這個方法非常妙:取附子削成像棋子般大小,用唾液黏貼在患處,然後用艾火灸它。當附子燒焦後,再以唾液弄濕再灸,讓熱氣完全滲透進去,即可痊癒。
癰疽肉突:烏頭五枚,濃醋三升,漬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古今錄驗》)
疔瘡腫痛:醋和附子末塗之。干再上。(《千金翼》)
久生疥癬:川烏頭,生切,以水煎洗,甚驗。(《聖惠》)
手足凍裂:附子去皮為末,以水、面調塗之,良。(《談野翁試驗方》)
白話文:
**癰疽肉突:**烏頭五枚,以濃醋三升浸泡三日後清洗傷口,每日三至四次。(出自《古今錄驗》)
**疔瘡腫痛:**將醋和附子末塗抹在患處。乾燥後再塗抹一次。(出自《千金翼》)
**久生疥癬:**四川烏頭,生切後用清水煎煮,用藥液清洗患處,效果顯著。(出自《聖惠》)
**手足凍裂:**將附子去皮研磨成末,用清水和麵粉調製後塗抹在患處,有良好的效果。(出自《談野翁試驗方》)
足釘怪疾,兩足心凸腫,上生黑豆瘡,硬如釘,脛骨生碎孔,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酒,此是肝腎冷熱相吞。用炮川烏頭末敷之,內服韭子湯,效。(夏氏《奇疾方》)
白話文:
腳上長釘子的怪病,雙腳心凸起腫脹,上面長滿黑色豆瘡,堅硬得像釘子,脛骨上生出碎裂的孔洞,骨髓流出來,身體發冷顫抖,只想喝酒,這是肝臟和腎臟冷熱相互侵蝕造成的。用炮製過的川烏頭末塗敷患處,內服韭菜子湯,有效。(夏氏《奇疾方》)
烏頭附子尖
【主治】為末,茶服半錢,吐風痰癲癇(時珍)。
【發明】時珍曰:烏附用尖,亦取其銳氣直達病所爾,無他義也。
白話文:
烏頭附子的尖端
【主治】用粉末,每次服用半錢,適用於吐風、痰以及癲癇等症狀。
【發明】時珍說:烏頭附子的尖端也因為其鋒利的特性能直接到達病竈,並無其他意思。
《保幼大全》云:小兒慢脾驚風,四肢厥逆。用附子尖一個,硫黃棗大一個,蠍梢七個,為末,薑汁麵糊丸黃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亦治久瀉尫羸。凡用烏附,不可執為性熱。審其手足冷者,輕則用湯,甚則用丸,重則用膏,候手足暖,陽氣回,即為佳也。按:此方乃《和劑局方》碧霞丹變法也,非真慢脾風不可輒用,故初虞世有金虎、碧霞之戒。
【附方】舊一,新七。
白話文:
《保幼大全》提到:小孩子患上慢脾風,四肢會逆冷。使用附子尖一個,硫磺棗大一個,蠍梢七個,研成末,薑汁麵糊丸成黃米大小,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也用來治療長期腹瀉、虛弱瘦弱。凡是用附子,不能堅持它性熱。若手腳冰冷,輕的可以用湯,重的可以用丸藥,更重的可以用膏,等候手腳回暖,陽氣回歸,即為佳境。註解:這個方劑是《和劑局方》碧霞丹的變體,不是真正的慢脾風不能隨便用,所以開始時虞世有金虎、碧霞的警戒。
【附方】舊一,新七
風厥癲癇,凡中風痰厥,癲癇驚風,痰涎上壅,牙關緊急,上視搐搦,並宜碧霞丹主之:烏頭尖、附子尖、蠍梢各七十個,石綠(研九度,飛過)十兩,為末,麵糊丸芡子大。每用一丸,薄荷汁半盞化下,更服溫酒半合,須臾吐出痰涎為妙。小兒驚癇,加白殭蠶等分。(《和劑局方》)
白話文:
風厥癲癇:凡是中風痰厥、癲癇驚風、痰涎上升堵塞咽喉、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翻、抽搐顫動等症狀,都可用碧霞丹主治。
碧霞丹的藥方:烏頭尖、附子尖、蠍梢各70個,石綠(研磨九次,用火飛過)十兩,共研成細末,加入麵糊拌勻,製成芡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一丸,用薄荷汁半杯化開服用,然後再服溫酒半杯,過一會兒就會把痰涎吐出來,這樣效果最佳。如果是小兒驚癇,則要加入白殭蠶,與其他藥材等分。(出自《和劑局方》)
臍風撮口:生川烏尖三個,金赤蜈蚣半條(酒浸炙乾),麝香少許,為末。以少許吹鼻得嚏,乃以薄荷湯灌一字。(《永類方》)
白話文:
臍風撮口:
材料:
- 川烏尖三枚。
- 半條金赤蜈蚣(用酒浸泡,炙至乾燥)。
- 少許麝香。 做法:
將上述三種材料研磨成細末。
用法:
用少許藥粉吹入鼻孔,引起打噴嚏。然後用薄荷湯灌入「一字」。
木舌腫脹:川烏尖、巴豆研細,醋調塗刷。(《集簡方》)
牙痛難忍:附子尖、天雄尖、全蠍各七個,生研為末,點之。(《永類方》)
白話文:
木舌腫脹: 川烏尖、巴豆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塗抹。(《集簡方》)
牙痛難忍: 附子尖、天雄尖、全蠍各七顆,生研為細末,點在疼痛處。(《永類方》)
奔豚疝氣作痛,或陰囊腫痛:去鈴丸:用生川烏尖七個,巴豆七枚(去皮油)。為末,糕糊丸梧子大,硃砂、麝香為衣。每服二丸,空心冷酒或冷鹽湯下。三、兩日一服,不可多。(《澹寮方》)
白話文:
治療奔豚疝氣疼痛,或陰囊腫痛:
藥方名稱:去鈴丸
藥材:
-
生川烏尖七個
-
巴豆七枚(去除皮和油)
製法:
-
將生川烏尖和巴豆磨成粉末。
-
加入糕糊,揉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
-
在丸子表面塗上硃砂和麝香。
用法:
每次服用兩丸,空腹時以冷酒或冷鹽湯送服。
每兩到三天服用一次,不可服用過多。
(摘自《澹寮方》)
割甲成瘡,連年不愈:川烏頭尖、黃柏等分,為末。洗了貼之,以愈為度。(《古今錄驗》)
老幼口瘡:烏頭尖一個,天南星一個,研末,薑汁和塗足心,男左女右,不過二、三次即愈。
白話文:
指甲割傷造成潰爛,持續好幾年都治不好:川烏頭尖、黃柏各取等量,研成粉末。清洗傷口後敷上藥粉,直到傷口痊癒為止。
老人小孩口瘡:烏頭尖一個,天南星一個,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塗抹在腳底心,男性塗抹左腳,女性塗抹右腳,最多塗抹兩三次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