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13)
草部第十七卷 (13)
1. 藜蘆
(《本經》下品)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下品
石膏(味辛、寒,無毒)
- 石膏味辛、性寒,無毒。
芒硝(味鹹、寒,主傷寒發熱,熱結氣實,吐衄下血,煩渴,赤目,身疼發熱,熱毒,瘡瘍膿腫)
- 芒硝味鹹、性寒,主治傷寒發熱、熱結氣實、嘔吐衄血、口渴、眼睛發紅、身體疼痛發熱、熱毒、瘡瘍膿腫。
硫黃(味辛、溫,有毒,主風眩頭痛、癇狂癲疾、鼻塞、耳聾、頑痹、疽疣腫毒)
- 硫黃味辛、性溫,有毒,主治風眩頭痛、癲癇狂疾、鼻塞、耳聾、頑固痹症、毒瘡疣腫。
雄黃(味辛、有毒,主惡瘡惡毒)
- 雄黃味辛,有毒,主治惡性瘡瘍惡毒。
** реальга́р**(味甘、平,有毒,主惡瘡腫毒)
- 現(編輯器不支援顯示此字)味甘、性平,有毒,主治惡性瘡瘍腫毒。
信石(味辛、溫,無毒,主惡瘡腫毒)
- 信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惡性瘡瘍腫毒。
紫石英(味甘、寒,無毒,主咳嗽、喘咳、喉痹、心下痞滿、腹脹)
- 紫石英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咳嗽、喘咳、喉嚨痹症、心下痞滿、腹部脹氣。
曾青(味鹹、寒,無毒,主眼目澀痛)
- 曾青味鹹、性寒,無毒,主治眼睛乾澀疼痛。
滑石(味甘、鹹,寒,無毒,主心痛、腹脹)
- 滑石味甘、鹹,性寒,無毒,主治心痛、腹脹。
黑石脂(味甘、鹹,寒,無毒,主黑瘦)
- 黑石脂味甘、鹹,性寒,無毒,主治身體消瘦黝黑。
白石脂(味甘,平,無毒,主黑瘦)
- 白石脂味甘、性平,無毒,主治身體消瘦黝黑。
磁石(味甘、冷,主心痛、腹痛、邪氣)
- 磁石味甘、性冷,主治心痛、腹痛、邪氣。
【釋名】山蔥(《別錄》)、蔥苒(《本經》)、蔥菼(音毯《別錄》)、蔥葵(普)、豐蘆(普)、憨蔥(《綱目》)、鹿蔥。
白話文:
【釋名】山蔥(《別錄》)、蔥苒(《本經》)、蔥菼(音毯《別錄》)、蔥葵(《普》)、豐蘆(《普》)、憨蔥(《綱目》)、鹿蔥。
山蔥,又稱蔥苒、蔥菼、蔥葵、豐蘆、憨蔥、鹿蔥。
時珍曰:黑色曰黎,其蘆有黑皮裹之,故名。
根際似蔥,俗名蔥管藜蘆是矣。北人謂之憨蔥,南人謂之鹿蔥。
【集解】《別錄》曰:藜蘆生太山山谷。三月採根,陰乾。
普曰:大葉,小根相連。
弘景曰:近道處處有之。根下極似蔥而多毛。用之止剔取根,微炙之。
白話文:
時珍說:黑色的叫做藜蘆,它的根莖外面包裹著黑色的皮,所以得名。
根莖的基部像蔥,俗名就叫做蔥管(藜蘆)。北方人稱它為憨蔥,南方人稱它為鹿蔥。
【集解】《別錄》記載:藜蘆生長在太山山谷中。三月採集它的根,在陰涼處晾乾。
普說:大葉子,連著小的根。
弘景說:近道處處都有藜蘆。它的根莖很像蔥,但是有很多毛。使用時只取它的根,稍微烤一下。
保升曰:所在山谷皆有。葉似鬱金、秦艽、蘘荷等,根若龍膽,莖下多毛。夏生冬凋,八月採根。
白話文:
保升說:長在山谷間。葉子像鬱金、秦艽、蘘荷等,根像龍膽,莖下長滿絨毛。夏季生長冬季凋謝,八月採摘根部。
頌曰:今陝西、山南東西州郡皆有之,遼州、均州、解州者尤佳。三月生苗。葉青,似初出棕心,又似車前。莖似蔥白,青紫色,高五、六寸。上有黑皮裹莖,似棕皮。有花肉紅色。根似馬腸根,長四五寸許,黃白色。二月、三月採根陰乾。此有二種:一種水藜蘆,莖葉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溪澗石上,根鬚百餘莖,不中藥用。
白話文:
頌曰:現在陝西、山南東西州郡都有生長,遼州、均州、解州的藜蘆尤其好。三月生苗。葉子是青綠色的,像剛長出的棕櫚樹心,又像車前草。莖部像蔥白,青紫色,高五、六英寸。上面有黑皮裹著莖部,像棕櫚皮。花是肉紅色的。根像馬腸根,長四五寸左右,呈黃白色。二月、三月採根,陰乾。藜蘆有兩種:一種是水藜蘆,莖葉與藜蘆相同,只是長在靠近水流的溪澗石頭上,根鬚有上百根,不能入藥。
今用者名蔥白藜蘆,根鬚甚少,只是三二十莖,生高山者為佳,均州土俗亦呼為鹿蔥。《範子計然》云:出河東,黃白者善。
根
【修治】雷曰:凡採得去頭,用糯米泔汁煮之,從巳至未,曬乾用。
白話文:
現在使用的蔥白藜蘆,根鬚很少,只有三二十根莖,生長在高山上的最佳,均州當地人亦稱呼其為鹿蔥。《範子計然》中記載:產自河東的蔥白藜蘆,黃白色澤的是上等的。
處理方法:
雷公 (一位中藥學家) 說:每當收集到人參與後,必須去除頭部,然後使用糯米漿煮沸,從上午 9 點到下午 1 點,煮好後曬乾即可使用。
【氣味】辛,寒,有毒。《別錄》曰:苦,微寒。普曰:神農、雷公:辛,有毒;岐伯:咸,有毒;李當之:大寒,大毒;扁鵲:苦,有毒。
白話文:
【氣味】辛辣,性寒,有毒。
《別錄》說:苦,微寒。
普說:神農、雷公說:辛辣,有毒;岐伯說:鹹,有毒;李當之說:大寒,大毒;扁鵲說:苦,有毒。
之才曰:黃連為之使。反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丹參、苦參。惡大黃。
時珍曰:畏蔥白。服之吐不止,飲蔥湯即止。
白話文:
之才說:黃連是它的使藥。與細辛、芍藥、人參、沙參、紫參、丹參、苦參配伍使用。惡大黃。
時珍說:害怕蔥白。服用蔥白會導致嘔吐不止,喝蔥湯就能止吐。
【主治】蠱毒咳逆,泄痢腸澼,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本經》)。療噦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馬刀爛瘡。不入湯用(《別錄》)。
白話文:
主治:蠱毒引發的咳嗽嘔逆、腹瀉痢疾、腸道潰瘍、膿包瘡、疥瘡、惡性瘡毒,殺死各種蟲毒,去除腐爛的肌肉組織(《本經》)。治療嘔吐、噁心、心氣上逆,喉嚨阻塞不通,鼻腔中長息肉,馬刀引起的潰爛膿瘡。不適合加入湯水中服用(《別錄》)。
主上氣,去積年膿血泄痢(權)。吐上膈風涎,暗風癇病,小兒𪖲齁痰疾(頌)。末,治馬疥癬(宗奭)。
【發明】頌曰:藜蘆服錢匕一字則惡吐人,又用通頂令人嚏,而別本云治噦逆,其效未詳。
白話文:
**主治:**上氣,去除多年膿血導致的腹瀉(權)。吐出上膈的風涎,暗地發作的癲癇,小兒口鼻堵塞、痰多(頌)。末方,治療馬匹的疥癬(宗奭)。
**發明:**頌曰:藜蘆服用一錢匕,則會使人惡心嘔吐,再用通頂散使人打噴嚏,而別的版本說治療噁心反胃,具體效果不明。
時珍曰:噦逆用吐藥,亦反胃用吐法去痰積之義。吐藥不一:常山吐瘧痰,瓜丁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則吐風痰者也。按:張子和《儒門事親》云:一婦病風癇。自六、七歲得驚風后,每一、二年一作;至五七年,五七作;三十歲至四十歲則日作,或甚至一日十餘作。遂昏癡健忘,求死而已。
白話文:
李時珍說:噦逆的治療方法是採用吐藥,反胃的治療方法同樣是採用吐法,以清除痰積。吐藥的種類很多:常山可以吐出瘧疾痰,瓜丁可以吐出熱痰,烏附尖可以吐出濕痰,萊菔子可以吐出氣痰,藜蘆則可以吐出風痰。參考: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記載有一個婦女患有風癇。從六、七歲患上驚風以後,每隔一、兩年發作一次;到五、六十年,發作五、六次;三十歲至四十歲則每天發作,有時候一天發作十多次。因此變得昏沉癡呆、健忘,已經尋死。
值歲大飢,採百草食。於野中見草若蔥狀,採歸蒸熟飽食。至五更,忽覺心中不安,吐涎如膠,連日不止,約一、二斗,汗出如洗,甚昏困。三日後,遂輕健,病去食進,百脈皆和。以所食蔥訪人,乃憨蔥苗也,即本草藜蘆是矣。《圖經》言能吐風病,此亦偶得吐法耳。我朝荊和王妃劉氏,年七十,病中風,不省人事,牙關緊閉。
白話文:
在荒年大饑,人們採集各種草木來食用。在野外,有一種草木狀若青蔥,人們採回來蒸熟後飽餐一頓。到了半夜,忽然感到心裏不安,吐出像膠水一樣的涎液,連續幾天都沒有停止。所有的涎液加起來,大約有一、二斗。因此汗流浹背,非常的昏迷困頓。三天以後,吐涎才逐漸減輕,病也逐漸好轉,食慾也增進了,身體各方面也恢復了正常。
人們拿着所吃的蔥去詢問別人,才知道那是憨蔥的幼苗,也就是藜蘆。據《圖經》記載,藜蘆有治療風病的功效。但是,我朝荊和王妃劉氏,七十歲,得風病,人事不省,牙關緊閉。
群醫束手。先考太醫吏目月池翁診視,藥不能入,自午至子。不獲已,打去一齒,濃煎藜蘆湯灌之。少頃,噫氣一聲,遂吐痰而蘇,調理而安。藥弗瞑眩,厥疾弗瘳,誠然。
【附方】舊六,新十三。
白話文:
所有的醫生都沒有辦法。我父親的太醫,官職是吏目的月池翁診斷後,發現藥物無法進入體內,從中午到半夜。不得已,拔掉一顆牙齒,煎濃藜蘆湯灌進喉嚨。不久,他嘆了一口氣,於是吐出痰而蘇醒,之後調理而痊癒。如果藥物不能使病人昏眩,他的疾病就不能治癒,這是真的。
【附方】舊藥方六種,新藥方十三種。
諸風痰飲:藜蘆十分,鬱金一分,為末。每以一字,溫漿水一盞和服,探吐。(《經驗方》)中風不省,牙關緊急者:藜蘆一兩(去蘆頭),濃煎防風湯浴過,焙乾碎切,炒微褐色,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溫水調灌,以吐風涎為效。未吐再服。(《簡要濟眾》)
白話文:
各種因風邪、痰飲引起的身體不適:藜蘆十分,鬱金一分,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字劑量的粉末,用溫熱的米湯一碗混合服用,以催吐的方式祛風除痰。(出自《經驗方》)
中風昏迷不醒,牙關緊閉的情況:藜蘆一兩(去除蘆頭),用濃煎的防風湯浸泡過,烘乾後切碎,炒至微褐色,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兒童減半,用溫水調服,以吐出風邪、痰涎為有效。未吐出則再服用。(出自《簡要濟眾》)
中風不語,喉中如曳鋸聲,口中涎沫:取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於臍上剜一坑,納入陳醋二橡斗,四面火逼黃色)。研為末,生面丸小豆大。每服三丸,溫酒下。(《經驗後方》)諸風頭痛:和州藜蘆一莖日乾研末,入麝香少許。吹鼻。又方:通頂散:藜蘆半兩,黃連三分。搐鼻。(《聖惠》)
久瘧痰多不食,欲吐不吐:藜蘆末半錢。溫齏水調下,探吐。(《保命集》)
白話文:
中風失語,喉嚨裡發出像鋸子拉動的聲音,嘴裡流口水:取白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掉浮皮,在肚臍上挖一個坑,加入陳醋二橡斗,四面用火燒成黃色)。研磨成粉末,用生麵粉做成小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三丸,用溫酒送下。(《經驗後方》)
各種風頭痛:取和州白藜蘆一莖,曬乾後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吹入鼻腔。另一個方法:通頂散:白藜蘆半兩,黃連三分。用鼻子吸入。(《聖惠》)
久患瘧疾,痰多不思飲食,想吐又吐不出來:使用藜蘆末半錢。用溫熱的米湯調服,催促其嘔吐。(出自《保命集》)
痰瘧積瘧:藜蘆、皂莢(炙)各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黃)。研末,蜜丸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發時一丸,臨發時又服一丸。勿用飲食。《肘後》
黃疸腫疾:藜蘆灰中炮,為末。水服半錢匕,小吐,不過數服,效(《百一方》)。
白話文:
痰瘧積瘧:
(一方) (炙過的皁莢一兩,藜蘆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到變黃色)。 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時吃一丸。沒有感到發作時吃一丸,臨近發作時再吃一丸。服用藥物的期間不要飲酒和吃辛辣的食物。
出自:《肘後方》
藜蘆灰放到爐中火烤,研磨成粉末。用半錢匙兌水服用,會引發輕微嘔吐,服用數次即可見效。(《百一方》)
胸中結聚,如駭駭不去者:巴豆半兩(去皮心炒,搗如泥),藜蘆(炙研)一兩,蜜和搗丸麻子大。每吞一,二丸。(《肘後》)
白話文:
胸中痰氣凝聚,像塊東西卡在胸口,咳不出來,吐不出去:巴豆半兩(去殼和種仁後,用火炒到焦黑,搗成粉末),藜蘆(烤焦後研磨成粉末)一兩,用蜂蜜和成藥丸,使之能吞嚥下去的大小。每次吞一、兩粒。
身面黑痣:藜蘆灰五兩。水一大碗淋汁,銅器重湯煮成黑膏,以針微刺破點之,不過三次效。(《聖惠》)
白話文:
治療身上和小臉上的黑痣:將大薊燒成灰,再用五兩的大薊灰,並加水一大碗,以銅器加熱至變成黑膏,並利用針稍微刺破黑痣後,再塗黑膏,不需要超過三次,就可以見效。(出自《聖惠方》)
鼻中息肉:藜蘆三分,雄黃一分。為末,蜜和點之。每日三上自消,勿點兩畔。(《聖濟方》)
白話文:
鼻息肉:藜蘆三分,雄黃一分。用藥粉混合蜂蜜,點塗在息肉。每天三次,直到息肉自行消失,不要點塗在息肉的兩側。
牙齒蟲痛:藜蘆末,內入孔中,勿吞汁,神效。(《千金翼》)
白禿蟲瘡:藜蘆末,豬脂調塗之。(《肘後方》)
頭生蟣蝨:藜蘆末摻之。(《直指》)
頭風白屑癢甚:藜蘆末,沐頭摻之,緊包二日夜,避風效。(《本事方》)
反花惡瘡,惡肉反出如米:藜蘆末,豬脂和敷,日三五上。(《聖濟錄》)
疥癬蟲瘡:藜蘆末,生油和塗。(《斗門方》)
羊疽瘡癢:藜蘆二分,附子八分。為末敷之,蟲自出也。(陶隱居方)
誤吞水蛭:藜蘆炒,為末。水服一錢,必吐出。(《德生堂方》)
白話文:
**牙齒蟲痛:**藜蘆粉末,放進蛀牙孔中,不可吞下流出的汁液,有奇效。(出自《千金翼》)
**白禿蟲瘡:**藜蘆粉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抹。(出自《肘後方》)
**頭上長蝨子:**藜蘆粉末抹在頭髮上。(出自《直指》)
**頭風引起的白屑非常癢:**藜蘆粉末,洗頭後抹在頭皮上,緊緊包紮兩天一夜,避風,有效。(出自《本事方》)
**反花惡瘡,惡肉外翻像米粒:**藜蘆粉末,用豬油調和後敷上,每天敷三次,五天即可見效。(出自《聖濟錄》)
**疥癬蟲瘡:**藜蘆粉末,用生油調和後塗抹。(出自《鬥門方》)
**羊疽瘡癢:**藜蘆兩分,附子八分。研成粉末後敷抹,蟲子會自己爬出來。(出自《陶隱居方》)
**誤吞水蛭:**藜蘆炒製成粉末。用水送服一錢,水蛭必會被吐出。(出自《德生堂方》)
【附錄】山磁石《別錄》有名未用曰:苦,平,無毒。主女子帶下。生山之陽。正月生葉如藜蘆,莖有衣。一名爰茈。
參果根,
白話文:
【附錄】山磁石
《別錄》中有名但沒有記載用途,說它味道苦、性平、無毒。主治女性帶下。生於山南坡上。正月生出像藜蘆一樣的葉子,莖上有衣。別名爰茈。
人參根,
又曰:苦,有毒。主鼠瘻。生百餘根,根有衣裹莖。三月三日採根。一名百連,一名烏蓼,一名鼠莖,一名鹿蒲。
白話文:
另外一種:[中藥]苦,有毒。治療鼠瘻。生長有一百多根,根上覆蓋莖。在三月三日採收根。別名百連、烏蓼、鼠莖、鹿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