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11)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11)

1. 雲實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人參 味甘微苦,平。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石斛 味甘微寒,平。主治胃中熱氣,消食,利小便。

麥門冬 味甘微寒,平。主治肺熱咳嗽,煩渴,心煩口渴,小便不利。

天門冬 味甘微寒,平。主治肺熱咳嗽,口渴,小便不利。

生地黃 味甘苦,寒。主治熱入血室,大熱煩渴,吐血衄血,大便不通,小便不利。

玄參 味苦微寒,寒。主治肺熱咳嗽,吐血,咯血,煩渴,心煩口渴,小便不利。

生地骨 味甘微寒,平。主治骨蒸潮熱,煩渴,心煩口渴。

生地 味甘微寒,平。主治熱入血室,大熱煩渴,吐血衄血,大便不通,小便不利。

赤芍藥 味酸微寒,涼。主治血中熱毒,吐血衄血,熱入血室,胸中煩熱,小便不利,婦女月經不調,經血過多。

大薊 味甘微苦,平。主治肺熱咳嗽,吐血,咯血,煩渴,心煩口渴,小便不利。

【釋名】員實(《別錄》)、雲英(《別錄》)、天豆(《吳普》)、馬豆(《圖經》)、羊石子(《圖經》),苗名草雲母(《唐本》)、臭草(《圖經》)、黏刺(《綱目》)。

白話文:

【釋名】員實(《別錄》):外形似彈珠,混圓而結實。

雲英(《別錄》):花朵潔白如雲,英姿煥發。

天豆(《吳普》):是上天恩賜的糧食,像豆子一樣營養豐富。

馬豆(《圖經》):豆類,因其形似馬匹而得名。

羊石子(《圖經》):果實外形像小石子,常被羊食用。

苗名草雲母(《唐本》):草本植物,葉片表面覆有細小的毛刺,如雲母般閃耀。

臭草(《圖經》):草本植物,帶有特殊的氣味。

黏刺(《綱目》):草本植物,莖上有細小的倒刺,容易粘附衣物。

時珍曰:員,亦音云,其義未詳。豆以子形名。羊石當作羊矢,其子肖之,故也。

【集解】《別錄》曰:雲實,生河間川穀。十月採,曝乾。

普曰:莖高四、五尺,大莖中空。葉如麻,兩兩相值。六月花,八月、九月實,十月採。

白話文:

時珍說:員,又音雲,它的意義不明確。豆是以種子的形狀來命名的。羊石應該寫成羊矢,它的種子形似羊屎,所以這樣命名。

【集解】《別錄》說:雲實(註:即香附子),生長在河間的河流和山谷中。在十月採收,曬乾後使用。

普說:它的莖高四、五尺,大莖中間是空的。葉子像麻葉,兩兩相對生長。在六月開花,八月、九月結實,十月採收。

弘景曰:處處有之。子細如葶藶子而小黑,其實亦類莨菪。燒之致鬼,未見其法術。

白話文:

弘景說:處處都有這種子,子細觀察它就好像葶藶子,但是它比較小也比較黑,它的果實也和莨菪相似。有人說用這種果實燒烤後可以招引鬼魂,但我沒有見過這樣的方法。

恭曰:雲實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黃黑似豆,故名天豆。叢生澤旁,高五、六尺。葉如細槐,亦如苜蓿。枝間微刺。俗謂苗為草雲母。陶云似葶藶者,非也。

保升曰:所在平澤有之。葉似細槐,花黃白色,其莢如豆,其實青黃色,大若麻子。五月、六月採實。

白話文:

雲實是一種植物,果實大如黍米或大麻子,顏色黃黑,形狀像豆子,所以又被稱為天豆。這種植物叢生在沼澤地附近,可以長到五、六尺高。它的葉子像細槐葉,也像苜蓿葉,枝間長有細小的刺。俗話說它的幼苗是草雲母。陶弘景說它像葶藶,但這是不對的。

所在低窪平地的沼澤處有生長。葉子像細小的槐樹葉,花朵黃白色,莢果像豆莢,果實青黃色,大小如麻子。在五月至六月採收果實。

頌曰:葉如槐而狹長,枝上有刺。苗名臭草,又名羊石子草。實名馬豆。三月、四月採苗,十月採實,過時即枯落也。

白話文:

頌曰:葉子像槐樹葉,但較狹長,枝條上有刺。嫩苗俗稱臭草,又名羊石子草。果實稱為馬豆。三月、四月採摘嫩苗,十月採摘果實,過了採收季節就會枯萎脫落。

時珍曰:此草山原甚多,俗名黏刺。赤莖中空,有刺,高者如蔓。其葉如槐。三月開黃花,累然滿枝。莢長三寸許,狀如肥皂莢。內有子五六粒,正如鵲豆,兩頭微尖,有黃黑斑紋,厚殼白仁,咬之極堅,重有腥氣。

白話文:

時珍說:這種植物在山野間非常多,俗名叫做「黏刺」。它的莖是紅色的,裡面是空的,上面有刺,高的像藤蔓。葉子像槐樹葉。三月時開黃花,繁盛地佈滿枝頭。莢果長約三寸,形狀像肥皂荚。裡面有五六粒種子,就像鵲豆一樣,兩頭微尖,有黃黑色斑紋,外殼厚實,果仁是白色的,咬起來很硬,而且有一股腥味。

【修治】斅曰:凡採得,粗搗,相對拌渾顆橡實,蒸一日,揀出曝乾。

【氣味】辛,溫,無毒。《別錄》曰:苦。普曰:神農:辛,小溫;黃帝:咸;雷公:苦。

白話文:

【修治】李時珍說:凡是採集到的,先粗略搗碎,再與種子和橡實一起攪拌均勻,蒸煮一天,然後挑出來曬乾。

【氣味】辛辣、溫熱,無毒。《別錄》記載:苦味。本草綱目記載:神農本草經:辛味,略微溫熱;黃帝內經:鹹味;雷公炮製藥性解:苦味。

【主治】泄痢腸澼澼,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本經》)。消渴(《別錄》)。治瘧多用(蘇頌)。主下䘌膿血(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主要作用】治療腹瀉和腸道積液,殺死寄生蟲和蟲害,去除邪惡的凝結氣體,止痛,治療寒冷和發熱(《本經》)。治療口渴(《別錄》)。主要治療瘧疾(蘇頌)。治療腹股溝膿血(時珍)。

【附方】神一

䘌下不止:雲實、女萎各一兩,桂半兩,川烏頭二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水下,日三服。(《肘後方》)

白話文:

夜遺不止的治療方法:雲母和女萎各一兩、桂皮半兩、生川烏頭二兩,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摘自《肘後方》)

【主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輕身通神明(《本經》)。殺精物,下水。燒之致鬼(《別錄》)。

【發明】時珍曰:雲實花既能令人見鬼發狂,豈有久服輕身之理,此古書之訛也。

【主治】骨哽及咽喉痛。研汁咽之(時珍)。

白話文:

**主治:**看到鬼怪精物。多食會讓人瘋狂奔跑。長期服用能使身體輕盈,通達神明(《本經》)。殺死精怪,能下水。焚燒它可以召鬼(《別錄》)。

**發明:**李時珍說:雲實花的確能讓人看到鬼怪發狂,怎麼可能有長期服用使身體輕盈的道理呢?這應該是古書的錯誤。

**主治:**骨頭梗塞和咽喉痛。研磨汁液服下(李時珍)。

2. 蓖麻

(蓖音卑。《唐本草》)

【釋名】頌曰:葉似大麻,子形宛如牛蜱,故名。

時珍曰:蓖亦作螕。螕,牛蝨也。其子有麻點,故名蓖麻。

白話文:

釋名

頌曰:它的葉子像大麻,種子的形狀就像牛蜱,所以稱為蓖麻。

時珍說:蓖也寫作螕。螕就是牛蝨。它的種子有麻點,所以稱為蓖麻。

【集解】恭曰:此人間所種者,葉似大麻葉而甚大,結子如牛蜱。今胡中來者,莖赤,高丈餘,子大如皂莢核,用之亦良。

白話文:

【集解】恭說:這種植物是人間種植的,葉子像大麻的葉子但更大,果實就像牛蜱。現在從北方來的品種,莖是紅色的,高一丈多,果實像皁莢的果核那麼大,用這個品種也很不錯。

頌曰:今在處有之。夏生苗,葉似葎草而大厚。莖赤有節如甘蔗,高丈餘。秋生細花,隨便結實,殼上有刺,狀類巴豆,青黃斑褐。夏採莖葉,秋採實,冬採根,日乾用。

白話文:

註解:如今在各處都有。夏季生苗,葉子像葎草但又比它大而厚。莖部呈紅色,有節像甘蔗,高一丈多。秋季生細花,隨意結成果實,殼上有刺,形狀像巴豆,青黃斑褐。夏季採莖葉,秋季採果實,冬季採根,曬乾即可使用。

時珍曰:其莖有赤有白,中空。其葉大如瓠葉,每葉凡五尖。夏秋間丫里抽出花穗,累累黃色。每枝結實數十顆,上有刺,攢簇如蝟毛而軟。凡三、四子合成一顆,枯時劈開,狀如巴豆,殼內有子,大如豆。殼有斑點,狀如牛螕。再去斑殼,中有仁,嬌白如續隨子仁,有油可作印色及油紙。子無刺者,良;子有刺者,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油桐的莖有紅色和白色,中間是空的。它的葉子像瓠葉那麼大,每一葉都有五個尖角。在夏季和秋季,枝條上會抽出花穗,一串串的黃色花朵。每根枝條上結有數十顆果實,果實上長有刺,叢集在一起像刺蝟的毛一樣,但很柔軟。每顆果實由三到四個子合成,成熟後裂開,形狀像巴豆,殼裡面有種子,像豆子那麼大。果殼上有斑點,形狀像牛脾。把斑殼除去,裡面有果仁,果仁潔白如續隨子仁,可以榨油,可以用來做印油和油紙。沒有刺的種子是良質的,有刺的種子是有毒的。

【修治】斅曰:凡使勿用黑夭赤利子,緣在地蔞上生,是顆兩頭尖有毒。其蓖麻子,節節有黃黑斑。凡使以鹽湯煮半日,去皮取子研用。

白話文:

【治療方法】張斅說:凡是使用蓖麻子,都不能用黑、淡紅色的種子,因為它們生長在地蔞上,是兩頭尖有毒的。蓖麻子,節節都有黃黑斑點。凡是使用蓖麻子,都要用鹽湯煮上半天,去掉皮取出裏面的種子研磨後使用。

時珍曰:取蓖麻油法:用蓖麻仁五升搗爛,以水一斗煮之,有沫撇起,待沫盡乃止。去水,以沫煎至點燈不炸、滴水不散為度。

白話文:

李時珍說:提取蓖麻油的方法:用五升蓖麻籽搗爛,用一斗水煮,有泡沫出現就撇除泡沫,等到泡沫完全消失才停止煮。把水去掉,將泡沫煎煮到點燃燈芯不炸裂、滴水不散開的程度即可。

【氣味】甘、辛,平,有小毒。

時珍曰:凡服蓖麻者,一生不得食炒豆,犯之必脹死。其油能伏丹砂、粉霜。

白話文:

藥性: 甘、辛,性平,有小毒。

李時珍說: 服用過蓖麻的人,一生都不能吃炒豆子,如果吃了,必定脹死。它的油可以抑制丹砂和粉霜的毒性。

【主治】水症。以水研二十枚服之,吐惡沫,加至三十枚,三日一服,瘥則止。又主風虛寒熱,身體瘡癢浮腫,屍疰惡氣,榨取油塗之(《唐本》)。研敷瘡痍疥癩。塗手足心,催生(大明)。治瘰癧。取子炒熟去皮,每臥時嚼服二三枚,漸加至十數枚,有效(宗奭)。

白話文:

【主治項目】水腫。將二十個皁角子研磨成粉用冷水調服,吐出惡臭的泡沫後,增加至三十個皁角子,每三天服一次,病好了就停止服用。還可治療風寒虛熱、身體瘡癢浮腫、屍疰(屍體所帶的惡氣)、將皁角子榨成油塗抹(《唐本》)。研磨成粉敷在瘡痍疥癩上。塗抹在手足心,促進生長(大明)。治療瘰癧(結核性淋巴炎)。取皁角子炒熟去皮,每晚睡覺時嚼服二三枚,逐漸增加至十幾枚,有效(宗奭)。

主偏風不遂,口眼喎斜,失音口噤,頭風耳聾,舌脹喉痹,齁喘腳氣,毒腫丹瘤,湯火傷,針刺入肉,女人胎衣不下,子腸挺出,開通關竅經絡,能止諸痛,消腫追膿拔毒(時珍)。

白話文:

此藥主要治療偏頭痛、面癱、失語、口齒不清、頭暈耳聾、舌頭腫脹、喉嚨疼痛、呼吸困難、腳氣病、毒瘡腫瘤、燙傷、燒傷、針刺傷、產婦胎衣不下、子宮脫垂等症狀,能夠疏通經絡,止痛,消腫,化膿,解毒。

【發明】震亨曰:蓖麻屬陰,其性善收,能追膿取毒,亦外科要藥。能出有形之滯物,故取胎產胞衣、剩骨膠血者用之。

白話文:

震亨說:蓖麻屬於陰,它的性質善於收斂,能追膿取毒,也是外科的重要藥物。能排出有形的滯留物,所以用於取胎產胞衣、剩骨膠血。

時珍曰:蓖麻仁甘辛有毒熱,氣味頗近巴豆,亦能利人,故下水氣。其性善走,能開通諸竅經絡,故能治偏風、失音口噤、口目喎斜、頭風七竅諸病,不止於出有形之物而已。蓋鵜鶘油能引藥氣入內,蓖麻油能拔病氣出外,故諸膏多用之。一人病偏風,手足不舉。時珍用此油同羊脂、麝香、鯪鯉甲等藥,煎作摩膏,日摩數次,一月餘漸復。

白話文:

李時珍說:蓖麻仁甘、辛味伴隨有毒性與熱性,氣味和巴豆非常接近,也能使人腹瀉,所以能瀉除水氣。蓖麻仁的藥性快,又能開通人體所有的竅道與經絡,因此,它能治療偏風、失聲口閉、口眼歪斜、頭部風病、七竅諸種疾病,而並不僅僅是排除人體內的有形之物。鵜鶘油能引導藥物之氣進入人體內部,蓖麻油能將病氣引導出體外,所以,各種膏藥中多使用這兩種油。有一個人的偏風病,手腳都不能動。李時珍用蓖麻油與羊脂、麝香、鯪鯉甲等藥物,熬製成外用的膏藥,每天按摩數次,一個多月漸漸康復了。

兼服搜風化痰養血之劑,三月而愈。一人病手臂一塊腫痛,亦用蓖麻搗膏貼之,一夜而愈。一人病氣鬱偏頭痛,用此同乳香、食鹽搗熁太陽穴,一夜痛止。一婦產後子腸不收,搗仁貼其丹田,一夜而上。此藥外用屢奏奇勳,但內服不可輕率爾。或言搗膏以箸點於鵝馬六畜舌根下,即不能食,或點肛內,即下血死,其毒可知矣。

【附方】舊九,新三十二。

白話文:

同時服用祛除風寒、化痰、養血的中藥,三個多月後痊癒。一個人手臂上有一塊傷口腫痛,也用蓖麻搗成藥膏敷在上面,一夜之間就痊癒了。一個人患有氣鬱偏頭痛,用蓖麻子和乳香、食鹽一起研磨,敷在太陽穴上,一夜之間疼痛停止。一個產婦產後子宮收縮不良,用蓖麻仁搗碎敷在她的下腹部,一夜之間就好了。這種藥物外用屢建奇功,但內服不可輕易嘗試。有人說,把蓖麻子搗成藥膏,用筷子點在鵝、馬等牲畜的舌根下,它們就會不吃東西;如果點在肛門裡,就會拉血而死。由此可知,蓖麻子的毒性是很大的。

【附方】舊九種,新三十二種。

半身不遂,失音不語: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銅鍋盛油,著酒中一日,煮之令熟。細細服之。(《外臺秘要》)

白話文:

半身不遂,無法言語:取蓖麻油一升,酒一斗,用銅鍋盛裝蓖麻油,放在酒中浸泡一天,煮至熟透。少量服用。(《外臺祕要》)

口目喎斜:蓖麻子仁搗膏,左貼右,右貼左,即正。《婦人良方》:用蓖麻子仁七七粒,研作餅,右喎安在左手心;左喎,安在右手心,卻以銅盂盛熱水坐藥上,冷即換,五六次即正也。一方:用蓖麻子仁七七粒,巴豆十九粒,麝香五分,作餅如上用。

白話文:

口眼歪斜:將蓖麻子仁搗成膏狀,左邊歪斜就敷在右邊,右邊歪斜就敷在左邊,歪斜就會矯正。《婦人良方》:用七十七粒蓖麻子仁研磨成餅狀,右邊歪斜就將藥餅放在左手掌心,左邊歪斜就將藥餅放在右手掌心,再用銅碗盛熱水坐在藥餅上,水冷了就換熱水,反覆五六次歪斜就會矯正。另一個方法:用七十七粒蓖麻子仁、十九粒巴豆、五分麝香,製成藥餅,使用方式同上述相同。

風氣頭痛不可忍者:乳香、蓖麻仁等分,搗餅隨左右貼太陽穴,解發出氣,甚驗。《德生堂方》:用蓖麻油紙剪花,貼太陽亦效。又方:蓖麻仁半兩,棗肉十五枚,搗塗紙上,捲筒插入鼻中,下清涕即止。

白話文:

風寒侵襲引起的頭痛,痛得無法忍受:乳香和蓖麻仁各取半兩,搗碎成餅狀,隨即貼在太陽穴兩側,讓頭髮自然散開,有助於排出體內的風邪,效果顯著。《德生堂方》中記載:取蓖麻油紙剪成花朵的形狀,貼在太陽穴上也有效。另一種方法:取半兩蓖麻仁,十五枚棗肉,搗碎後塗抹在紙上,捲成筒狀塞入鼻中,鼻涕流下來時頭痛就會停止。

八種頭風:蓖麻子、剛子各四十九粒(去殼),雀腦芎一大塊。搗如泥,糊丸彈子大,線穿掛風處陰乾。用時先將好末茶調成膏子塗盞內,後將炭火燒前藥煙起,以盞覆之。待煙盡,以百沸蔥湯點盞內茶藥服之。後以綿被裹頭臥,汗出避風。(《袖珍方》)

白話文:

八種頭痛藥方:蓖麻子、剛子各四十九粒(去殼),雀腦芎一大塊。搗碎成泥,糊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線穿起來掛在風吹得到的陰涼處晾乾。使用時,先將好末茶調成膏狀,塗在茶杯內,然後將炭火燒熱,把藥物放在炭火上燒出煙氣,用茶杯蓋住。等煙霧散盡後,用滾燙的蔥湯沖入茶杯中,將藥茶服下。服用後,用棉被裹住頭部,直到出汗為止。避風寒。(《袖珍方》)

鼻窒不通:蓖麻子仁(去皮)三百粒,大棗(去皮核)十五枚。搗勻,綿裹塞之。一日一易,三十餘日聞香臭也。(《普濟方》)

白話文:

鼻塞不通:蓖麻子仁(去皮)三百粒,大棗(去皮核)十五枚。搗碎均勻,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每天更換一次,三十多天後就可以聞到香味和臭味。(出自《普濟方》)

天柱骨倒,小兒疳疾及諸病後,天柱骨倒,乃體虛所致,宜生筋散貼之:木鱉子六個(去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殼)。研勻。先包頭擦項上令熱,以津調藥貼之。(《鄭氏小兒方》)

白話文:

如果小兒天柱骨歪斜,以及各種疾病之後,天柱骨歪斜,都是因為體虛所導致的,應該用生筋散敷貼:木鱉子六個(去掉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掉殼)。研磨均勻。先用藥包包住頭部,擦頸項部讓其發熱,用津液調和藥物敷貼。(《鄭氏小兒方》)

五種風癇,不問年月遠近:用蓖麻子仁二兩,黃連一兩,用銀石器納水一大碗,文武火煮之。干即添水,三日兩夜取出黃連,只用蓖麻風乾,勿令見日,以竹刀每個切作四段。每服二十段,食後荊芥湯下,日二服。終身忌食豆,犯之必腹脹死。(《衛生寶鑑》)

舌上出血:蓖麻子油紙燃,燒煙燻鼻中,自止。(《摘玄方》)

白話文:

五種風癇病,不論發作時間是久還是近:用蓖麻子仁二兩,黃連一兩,用銀石器皿盛水一大碗,用文武火煮。水乾了就加水,煮三晝夜後把黃連取出,只用蓖麻子曬乾,不要見日光,用竹刀將每個蓖麻子切成四段。每次服用二十段,飯後用荊芥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終身禁止食用豆類,如果違犯就會腹脹而死。(《衛生寶鑑》)

舌上出血:燒蓖麻子油紙,將煙燻入鼻腔中,出血會止住。(《摘玄方》)

舌脹塞口:蓖麻仁四十粒,去殼研油塗紙上,作燃燒煙燻之。未退再熏,以愈為度。有人舌腫出口外,一村人用此法而愈。(《經驗良方》)

白話文:

舌頭腫脹阻塞口腔:蓖麻仁四十粒,去除外殼研磨成油,塗抹在紙上,點燃後讓煙燻舌頭。如果腫脹沒有消退,繼續燻,直到痊癒為止。曾有人舌頭腫脹突出於口腔外,整個村子的人都使用這個方法而治癒。(《經驗良方》)

急喉痹塞,牙關緊急不通,用此即破:以蓖麻子仁研爛,紙卷作筒,燒煙燻吸即通。或只取油作捻尤妙。名聖煙筒。

白話文:

急性喉嚨疼痛阻塞,牙關緊閉,無法通氣,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救:將蓖麻子仁研磨成粉,用紙捲成筒狀,點燃後讓煙霧燻吸,就會通暢。或者只取蓖麻油做成捻子,效果更好。這個方法叫做聖煙筒。

咽中瘡腫:《杜壬方》:用蓖麻子仁一枚,朴硝一錢,同研,新汲水服之,連進二、三服效。《三因方》:用蓖麻仁、荊芥穗等分。為末,蜜丸。綿包噙,咽之。

白話文:

咽喉腫痛:

  1. 《杜壬方》:
  • 使用一粒蓖麻子仁和一錢朴硝。
  • 將它們磨碎,用新鮮的水送服。
  • 連續服用兩到三次,即可見效。
  1. 《三因方》:
  • 使用蓖麻仁和荊芥穗,等量。
  • 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劑。
  • 用棉布包好,含在嘴裡,讓它慢慢溶解。

水氣脹滿:蓖麻子仁研,水解得三合。清旦一頓服盡,日中當下青黃水也。或云壯人止可服五粒。(《外臺秘要》)

白話文:

水氣脹滿:蓖麻子仁研磨成粉,用水溶解成三合。清晨一次服盡,中午應該排泄出綠黃色的水。有人說,強壯的人只能服用五粒。

腳氣作痛: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爛,同蘇合香丸貼足心,痛即止也。(《外臺秘要》)

白話文:

腳氣疼痛:蓖麻籽七粒,去殼研磨成泥,與蘇合香丸一起敷在腳心上,疼痛就會立即停止。(出自《外臺祕要》)

小便不通:蓖麻仁三粒,研細,入紙捻內,插入莖中即通。(《摘玄方》)

齁喘咳嗽:蓖麻子去殼炒熟,揀甜者食之。須多服見效。終身不可食炒豆。(《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小便不通:取三粒蓖麻仁,磨成細粉,放入紙捻中,插入尿道即可通暢。(《摘玄方》)

齁喘咳嗽:將蓖麻子去殼後炒熟,挑選味道甜的食用。需要多服才能見效。一生中都不能食用炒豆。(《衛生易簡方》)

催生下胞:崔元亮《海上集驗方》:取蓖麻子七粒,去殼研膏,塗腳心。若胎及衣下,便速洗去。不爾則子腸出,即以此膏塗頂,則腸自入也。《肘後方》云:產難,取蓖麻子十四枚,每手各把七枚,須臾立下也。

白話文:

催生下胞:崔元亮《海上集驗方》中記載:取七顆蓖麻子,去殼研磨成膏,塗抹在腳心上。如果胎兒和胎衣已經下降,就趕緊清洗乾淨。如果不這樣做,則會導致腸子流出,此時可以用蓖麻子膏塗抹在頭頂,腸子就會自動回去了。《肘後方》中記載:生產困難時,取十四顆蓖麻子,每隻手各拿七顆,很快就能生下來。

子宮脫下:蓖麻子仁、枯礬等分,為末,安紙上托入。仍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膏塗頂心即入。(《摘玄》)

盤腸生產:塗頂方同上。

白話文:

子宮脫下

  • 蓖麻子仁、枯礬等份,研成細末,鋪在紙上託入脫位子宮。
  • 再用蓖麻子仁十四枚,研磨成膏塗在頭頂,子宮就會歸位。(《摘玄》)

盤腸生產

  • 塗頂方法與子宮脫下相同。

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蓖麻二個,巴豆一個,麝香一分,研貼臍中並足心。又下生胎,一月一粒,溫酒吞下。(《集簡方》)一切毒腫,痛不可忍:蓖麻子仁搗敷,即止也。(《肘後方》)癘風鼻塌,手指攣曲,節間痛不可忍,漸至斷落:用蓖麻子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豆大)。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

白話文:

催生下胎,無論是活胎還是死胎:蓖麻兩個,巴豆一個,麝香一分,研成粉末敷於肚臍和足心。又下生胎,一月一粒,用溫酒吞下。(《集簡方》)一切毒腫,疼痛難忍:將蓖麻子仁搗碎敷上,即可止痛。(《肘後方》)患癘風鼻塌,手指攣曲,節間疼痛難忍,漸至斷落:用蓖麻子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成豆子大小)。用小瓶子裝入一升水,一起浸泡。

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後,取蓖麻子一枚劈破,面東以浸藥水吞之。漸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盡更添。兩月後吃大蒜、豬肉試之,如不發是效也。若發動再服,直候不發乃止。(《杜壬方》)

白話文:

春天和夏天服藥三天,秋天和冬天五天後,取一粒蓖麻子劈開,面朝東方用藥水浸泡後吞服。逐漸增加到四,五粒,稍微通便不要緊。瓶中水用盡後再加。兩月後吃大蒜、豬肉試一試,沒發病等於藥生效。如果發病繼續服藥,直到不發病為止。(《杜壬方》)

小兒丹瘤:蓖麻子五個,去皮研。入面一匙,水調塗之,甚效。(《修真秘旨》)

瘰癧結核: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時服二三枚,取效。一生不可吃炒豆。(《阮氏經驗方》)

白話文:

小兒丹瘤

取蓖麻子五粒,去皮研磨成粉。加入麵粉一匙,用清水調勻塗抹患處,效果顯著。(出自《修真祕旨》)

瘰癧結核

將蓖麻子炒熟去皮,每天睡前服用兩到三粒,直到症狀消失。一生中都不能食用炒豆。(出自《阮氏經驗方》)

瘰癧惡瘡及軟癤:用白膠香一兩,瓦器溶化,去滓,以蓖麻子六十四個,去殼研膏,溶膠投之,攪勻,入油半匙頭,柱點水中試軟硬,添減膠油得所,以緋帛量瘡大小攤貼,一膏可治三五癤也。(《儒門事親》)

白話文:

瘰癧、惡瘡和軟癤的治療方法:使用一兩白膠香,用瓦器融化,去除雜質,並加入六十四個蓖麻子,去殼研磨成膏狀,將融化的膠香倒入,攪拌均勻,加入半匙油,將製好的膏藥放在水中測試軟硬度,並適當調整膠和油的比例。用紅色絲綢根據瘡的大小裁剪出合適的形狀,將膏藥敷貼於瘡口上,一帖膏藥可以治療三到五個瘡口。(摘自《儒門事親》)

肺風面瘡起白屑,或微有赤瘡:用蓖麻子仁四十九粒,白果、膠棗各三粒,瓦松三錢,肥皂一個,搗為丸。洗面用之良。(吳旻《扶壽方》)

白話文:

肺風引起的顏面生瘡,表面有白色皮屑,或伴有輕微的紅色瘡癤,可使用蓖麻子仁四十九粒、白果、膠棗各三粒、瓦松三錢、肥皂一個,搗碎成丸狀。取丸以水溶化作液體,洗臉效果良好。(出自吳旻的《扶壽方》)

面上雀斑:蓖麻子仁、密陀僧、硫黃各一錢,為末。用羊髓和勻,夜夜敷之。(《摘玄方》)

發黃不黑:蓖麻子仁,香油煎焦,去滓。三日後頻刷之。(《摘玄方》)

白話文:

雀斑:

蓖麻子仁、密陀僧、硫磺各一錢,研成粉末。用羊髓調和均勻,毎晚敷於患處。(《摘玄方》)

蓖麻子仁,用香油煎焦,濾掉渣滓。三天後,頻頻用煎好的油塗抹患處。(摘自《摘玄方》)

耳卒聾閉:蓖麻子一百個(去殼),與大棗十五枚搗爛,入乳小兒乳汁,和丸作鋌。每以綿裹一枚塞之,覺耳中熱為度。一日一易,二十日瘥。(《千金方》)

湯火灼傷:蓖麻子仁、蛤粉等分。研膏。湯傷,以油調;火灼,以水調,塗之。(《古今錄驗》)

白話文:

耳聾耳閉:蓖麻子一百粒(去殼),和大棗十五枚搗成泥,加入小兒乳汁,和成丸狀如小刀。每次用棉花包著一枚塞入耳中,感覺耳中發熱為度。一天一換,二十天痊癒。(《千金方》)

湯火灼傷療法:

蓖麻子仁、蛤蜊粉各取等量,研磨成膏狀。

如果是湯燙傷,用香油調和膏狀物塗抹傷口; 如果是火灼傷,用清水調和膏狀物塗抹傷口。

(出自《古今錄驗》)

針刺入肉:蓖麻子(去殼爛研),先以帛襯傷處,敷之。頻看,若見刺出,即拔去,恐藥緊弩出好肉。或加白梅肉同研尤好。(《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針刺入肉:蓖麻子(去殼研爛),先用布墊襯傷口,敷上藥。要勤看,如果看見針露出來了,立刻拔掉,恐怕藥緊緊纏住了,把好肉也拔出來。

也可以加入白梅肉一起研磨使用,效果更好。(《衛生易簡方》)

竹木骨哽:蓖麻子仁一兩,凝水石二兩。研勻。每以一捻置舌根,噙咽,自然不見。又方:蓖麻油、紅曲等分。研細,沙糖丸皂子大,綿裹含咽,痰出大良。

白話文:

竹木骨哽:蓖麻子仁一兩,凝水石二兩。研勻。每次用一捻放在舌根,噙著吞嚥,自然就不見了。另一個方子:蓖麻油和紅曲等份。研磨成細末,用砂糖丸成皁子大小,用棉花包著含在嘴裡嚥下去,痰液排出,效果很好。

雞魚骨哽:蓖麻子仁研爛,入百藥煎研,丸彈子大。井花水化下半丸,即下。惡犬

白話文:

雞魚骨頭卡在喉嚨:將蓖麻子仁研磨成細末,加入百草藥煎汁中混合研磨成糊狀,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子。用井花水化開半丸,服用後即可將魚骨咳出。

咬傷: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花研膏。先以鹽水洗、吹痛處,乃貼此膏。(《袖珍方》)

【氣味】有毒。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花研膏。先以鹽水洗、吹痛處,乃貼此膏。(《袖珍方》)

將 50 粒蓖麻子(去掉外殼)研磨成膏藥。用鹽水清洗並吹乾患處,然後敷上此膏藥。(出自《袖珍方》)

注意事項:

蓖麻子有毒,請勿內服。

【主治】腳氣風腫不仁,蒸搗裹之,日二、三易即消。又油塗炙熱,熨囟上,止鼻衄,大驗(蘇恭)。治痰喘咳嗽(時珍)。

【附方】新二。

白話文:

【主治】腳氣風腫沒有知覺,用艾葉蒸煮搗爛後裹在患處,每天更換兩到三次,很快就會消腫。此外,還能用艾絨油塗在灸熱的艾條上,熨燙囟門,止鼻血,效果非常好(蘇恭)。治療痰喘咳嗽(李時珍)。

**【附方】**新二:

組成:

  • 大青葉,三十兩
  • 荊芥、防風,各十五兩
  • 赤芍、甘草,各十兩
  • 生地黃,一斤
  • 前胡,八兩
  • 五味子,六兩
  • 桂心、乾薑、獨活,各四兩

用法: 煎服,一日一劑。

齁喘痰嗽:《儒門事親》方:用九尖蓖麻葉三錢,入飛過白礬二錢。以豬肉四兩薄批,摻藥在內,荷葉裹之,文武火煨熟。細嚼,以白湯送下。名九仙散。《普濟方》:治咳嗽涎喘,不問年深日近。用經霜蓖麻葉、經霜桑葉、御米殼(蜜炒)各一兩。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日一服,名無憂丸。

白話文:

哮喘、咳痰:《儒門事親》的方子:用九尖蓖麻葉三錢,放進研磨成粉末的明礬二錢。用四兩豬肉切成薄片,把藥摻在肉中,用荷葉包起來,用文火和武火一起煨熟。細嚼後,用白開水送服。這個方子叫做九仙散。《普濟方》:治療咳嗽、咳痰、喘息,無論是長年累月的還是最近發作的。用經歷過霜凍的蓖麻葉、經歷過霜凍的桑葉、用蜂蜜炒過的御米殼,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白開水送服,每天服用一次,這個方子叫做無憂丸。

【附錄】博落回(《拾遺》),藏器曰:有大毒。主惡瘡癭根,瘤贅息肉,白癜風,蠱毒精魅,溪毒瘡瘻。和百丈青、雞桑灰等分,為末敷之。蠱毒精魅當別有法。生江南山谷。莖葉如蓖麻。莖中空,吹之作聲如博落回。折之有黃汁,藥人立死,不可輕用入口。

白話文:

【附錄】博落回(《拾遺》),藏器說:它有很大的毒性。主治惡瘡、癭根、瘤贅、息肉、白癜風、蠱毒、精魅、溪毒、瘡瘻。與百丈青、雞桑灰等分,研成末敷上。蠱毒、精魅應有其他方法。生長在江南的山谷中。莖葉像蓖麻。莖中空,吹起來發出像博落回的聲音。折斷它有黃色的汁液,誤入口會立死,不可輕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