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10)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10)

1. 葉及莖中白汁

【主治】剝人面皮,去䵟𪒟(《開寶》)。敷白癜癧瘍(大明)。搗葉,敷蠍螫,立止(時珍)。

白話文:

【主要功效】可以剝掉人的面皮,去除臉上的黑斑、雀斑(出自《開寶本草》)。可以敷治白癜風、疬瘍(出自《大明本草》)。搗爛葉子敷在被蠍子螫咬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李時珍說)。

2. 莨菪

(音浪蕩。《本經》下品)

【釋名】天仙子(《圖經》)、橫唐(《本經》)、行唐(《別錄》)。

時珍曰:莨菪,一作䕞𦿆。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宕,故名。

【集解】《別錄》曰:莨菪子生海濱川穀及雍州。五月採子。

弘景曰:今處處有之。子形頗似五味核而極小。

保升曰:所在皆有之。葉似菘藍,莖葉皆有細毛。花白色。子殼作罌狀,結實扁細,若粟米大,青黃色。六月、七月採子,日乾。

頌曰:處處有之。苗莖高二、三尺。葉似地黃、王不留行、紅藍等,而闊如三指。四月開花,紫色。莖莢有白毛。五月結實,有殼作罌子狀,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細,青白色,如粟米粒。

斅曰:凡使勿用蒼蓂子,其形相似,只是微赤,服之無效,時人多以雜之。

時珍曰:張仲景《金匱要略》,言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

【修治】斅曰:修事,莨菪子十兩,以頭醋一鎰,煮乾為度。卻用黃牛乳汁浸一宿,至明日乳汁黑,即是真者。曬乾搗篩用。

【氣味】苦,寒,有毒。《別錄》曰:甘。權曰:苦、辛,微熱,有大毒。

藏器曰:性溫不寒。

大明曰:溫,有毒。服之熱發,以綠豆汁、甘草、升麻、犀角並解之。

斅曰:有大毒。誤服之,沖人心,大煩悶,眼生暹火。

頌曰:《本經》言性寒,後人多雲大熱。而《史記·淳于意傳》云:淄川王美人懷子不乳,飲以浪蕩藥一撮,以酒飲,旋乳。且不乳豈熱藥所治?又古方主卒顛狂亦多單用莨菪,豈果性寒耶?,

【主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久服輕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馬,強志益力,通神見鬼。多食令人狂走(《本經》)。

療癲狂風癇,顛倒拘攣(《別錄》)。安心定志,聰明耳目,除邪逐風,變白,主痃癖。取子洗曬,隔日空腹,水下一指捻。亦可小便浸令泣盡,曝乾,如上服。勿令子破,破則令人發狂(藏器)。炒焦研末,治下部脫肛,止冷痢。主蛀牙痛,咬之蟲出(甄權)。燒熏蟲牙,及洗陰汗(大明)。

【發明】

弘景曰:入療癲狂方用,然不可過劑。久服自無嫌,通神健行,足為大益,而仙經不見用。

權曰:以石灰清煮一伏時,掬出,去芽曝乾,以附子、乾薑、陳橘皮、桂心、厚朴為丸服。去一切冷氣,積年氣痢,甚溫暖也。不可生服,傷人見鬼,拾針狂亂。

時珍曰:莨菪之功,未見如所說,而其毒有甚焉。煮一、二日而芽方生,其為物可知矣。莨菪、雲實、防葵、赤商陸皆能令人狂惑見鬼,昔人未有發其義者。蓋此類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竅,蔽其神明,以亂其視聽故耳。唐安祿山誘奚契丹,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又嘉靖四十三年二月,陝西遊僧武如香,挾妖術至昌黎縣民張柱家,見其妻美。

設飯間,呼其全家同坐,將紅散入飯內食之。少頃舉家昏迷,任其姦汙。復將魘法吹入柱耳中。柱發狂惑,見舉家皆是妖鬼,盡行殺死,凡一十六人,並無血跡。官司執柱囚之。十餘日柱吐痰二碗許,聞其故,乃知所殺者皆其父母兄嫂妻子姊侄也。柱與如香皆論死。世宗肅皇帝命榜示天下。

觀此妖藥,亦是莨菪之流爾。方其痰迷之時,視人皆鬼矣。解之之法,可不知乎?

【附方】舊二,新二十一。

卒發顛狂:莨菪三升為末,以酒一升漬數日,絞去滓,煎令可丸,如小豆三丸,日三服。當覺口面急,頭中如有蟲行,額及手足有赤色處,如此,並是瘥候也。未知再服,取盡神良。(陳延之《小品方》)

風痹厥痛:天仙子三錢(炒),大草烏頭、甘草半兩,五靈脂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湯下。(《聖濟錄》)

久嗽不止有膿血:莨菪子五錢(淘去浮者,煮令芽出,炒研),真酥一雞子大,大棗七枚,同煎令酥盡,取棗日食三枚。又方:莨菪子三撮,吞之,日五六度。光祿李丞服之,神驗。(孟詵《必效方》)年久呷嗽,至三十年者:莨菪子、木香、熏黃等分,為末。以羊脂塗青紙上,撒末於上,卷作筒,燒煙燻吸之。(《崔行功纂要方》)

水腫蠱脹:方見獸部羚羊下。

積冷痃癖,不思飲食,羸困者: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棗四十九個。水三升,煮乾,只取棗去皮核。每空心食一個,米飲下,覺熱即止。(《聖濟錄》)水瀉日久:青州干棗十個(去核),入莨菪子填滿扎定,燒存性。每粟米飲服一錢。(《聖惠方》)

冷疳痢下:莨菪子為末,臘豬脂和丸,綿裹棗許,導下部。因痢出,更納新者。不過三度瘥。(孟詵《必效方》)赤白下痢腹痛,腸滑後重:大黃(煨)半兩,莨菪子(炒黑)一撮。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普濟方》)久痢不止,變種種痢,兼脫肛:莨菪丸:用莨菪子一升(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曬乾,炒黃黑色),青州棗一升(去皮核),釅醋二升,同煮,搗膏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聖惠方》)

腸風下血:莨菪煎:用莨菪實一升(曝乾搗篩),生薑半斤(取汁)。銀鍋中更以無灰酒二升投之,上火煎如稠餳,即旋投酒,度用酒可及五升即止。慢火煎令可丸,大如梧子。每旦酒飲通下三丸,增至五、七丸止。若丸時黏手,則以菟絲粉襯隔之。火候忌緊,藥焦則失力也。

初服微熱,勿怪。疾甚者,服過三日,當下利。疾去,利亦止。絕有效。(《篋中方》)

脫肛不收:莨菪子炒研敷之。(《聖惠方》)

風牙蟲牙:《瑞竹堂方》:用天仙子一撮,入小口瓶內燒煙,竹筒引煙,入蟲孔內,熏之即死,永不發。《普濟方》:用莨菪子入瓶內,以熱湯淋下,口含瓶口,令氣熏之。冷更作,盡三合乃止。有涎津可去,甚效。《備急方》:用莨菪子數粒納孔中,以蠟封之,亦效。

牙齒宣落風痛:莨菪子末,綿裹咬之,有汁勿咽。(《必效方》)

風毒咽腫,咽水不下,及瘰癧咽腫:水服莨菪子末兩錢匕,神良。(《外臺秘要》)

乳癰堅硬: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盞,服之。不得嚼破。(《外臺秘要》)

石癰堅硬不作膿者。莨菪子為末,醋和,敷瘡頭,根即拔出。(《千金方》)

惡瘡似癩,十年不愈者:莨菪子燒研敷之。(《千金方》)

打撲折傷:羊脂調莨菪子末,敷之。(《千金方》)

惡犬咬傷:莨菪子七枚,吞之,日三服。(《千金方》)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邪瘧,疥癬,殺蟲(時珍)。

【附方】新六。

瘧疾不止:莨菪根燒炭,水服一合。量人強弱用。(《千金方》)

惡癬有蟲:莨菪根搗爛,蜜和敷之。(《千金翼》)

趾間肉刺:莨菪根搗汁塗之。《雷公炮炙論》序云:腳生肉刺,裩系菪根。謂繫於裩帶上也。

狂犬咬人:莨菪根和鹽搗敷,日三上。(《外臺秘要》)

惡刺傷人:莨菪根,水煮汁浸之,冷即易。神方也。(《千金方》)

箭頭不出:萬聖神應丹:端午前一日,不語,尋見莨菪科,根本枝葉花實全好者。道云:先生!你卻在這裡。道罷,用柴灰自東南起圍了,以木椑子掘取根下周回土。次日日未出時,依前不語,用钁頭取出,洗淨。勿令雞犬婦人見,於淨室中,以石臼搗如泥,丸彈子大,黃丹為衣,以紙袋封,懸高處陰乾。

遇有箭頭不出者,先以象牙末貼瘡口,後用緋帛袋盛此藥,放臍中,綿兜肚繫了,當便出也。(張子和《儒門事親》方)